谱牒不受史官成法,详《家史》篇。而一家之史,鲜有知之者矣。诸子体例不明,
文集各私撰者,而一人之史,鲜有知之者矣。
展喜受命於展禽,则却齐之辞,谓出展禽可也,谓出展喜可也。弟子承师说
而著书,友生因咨访而立解,後人援古义而敷言,不必讳其所出,亦自无愧於立
言者也。
子建好人讥诃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讥诃之言可存也,改定之文亦可
存也。意卓而辞踬者,润丹青於妙笔;辞丰而学疏者,资卷轴於腹笥。要有不朽
之实,取资无足讳也。
陈琳为曹洪作书上魏太子,言破贼之利害,此意诚出曹洪,明取陈琳之辞,
收入曹洪之集可也。今云:“欲令陈琳为书,琳顷多事,故竭老夫之思。”又云:
“怪乃轻其家邱,谓为倩人。”此掩著之丑也,不可入曹洪之集矣。
譬彼禽鸟,志识其身,文辞其羽翼也。有大鹏千里之身,而後可以运垂天之
翼。雀假雕鹗之翼,势未举而先踬矣,况鹏翼乎?故修辞不忌夫暂假,而贵有
载辞之志识,与己力之能胜而已矣。噫!此难与溺文辞之末者言也。
诸子一家之宗旨,文体峻洁,而可参他人之辞。文集,杂撰之统汇,体制兼
该,而不敢入他人之笔。其故何耶?盖非文采辞致,不如诸子;而志识卓然,有
其离文字而自立於不朽者,不敢望诸子也。果有卓然成家之文集,虽入他人之代
言,何伤乎!
庄周《让王》、《渔父》诸篇,辨其为真为赝;屈原《招魂》、《大招》之
赋,争其为玉为差;固矣夫!文士之见也。
醴泉,水之似醴者也。天下莫不饮醴,而独恨不得饮醴泉,甚矣!世之贵夫
似是而非者也。
著作之体,援引古义,袭用成文,不标所出,非为掠美,体势有所不暇及也。
亦必视其志识之足以自立,而无所藉重於所引之言;且所引者,并悬天壤,而吾
不病其重见焉,乃可语於著作之事也。考证之体,一字片言,必标所出。所出之
书,或不一二而足,则必标最初者。(譬如马、班并有,用马而不用班。)最初
之书既亡,则必标所引者。(譬如刘向《七略》既亡,而部次见於《汉·艺文志》,
阮孝绪《七录》既亡,而阙目见於《隋·经籍志》注。则引《七略》、《七录》
之文,必云《汉志》、《隋注》。)乃是慎言其馀之定法也。书有并见,而不数
其初,陋矣。引用逸书而不标所出,(使人观其所引,一似逸书犹存。)罔矣。
以考证之体,而妄援著作之义,以自文其剽窃之私焉,谬矣。
文辞,犹三军也;志识,其将帅也。李广入程不识之军,而旌旗壁垒一新焉,
固未尝物物而变,事事而更之也。知此意者,可以袭用成文,而不必己出者矣。
文辞,犹舟车也;志识,其乘者也。轮欲其固,帆欲其捷,凡用舟车,莫不
然也。东西南北,存乎其乘者矣。知此义者,可以以我用文,而不致以文役我者
矣。
文辞,犹品物也;志识,其工师也。橙橘梅,庖人得之,选甘脆以供笾
实也;医师取之,备药毒以疗疾也。知此义者,可以同文异取,同取异用,而
不滞其迹者矣。(古书断章取义,各有所用,拘儒不达,介介而争。)
文辞,犹金石也;志识,其炉锤也。神奇可化臭腐,臭腐可化神奇。知此义
者,可以不执一成之说矣。(有所得者即神奇,无所得者即臭腐。)
文辞,犹财货也;志识,其良贾也。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则贾术通於神明。
知此义者,可以斟酌风尚而立言矣。(风尚偏趋,贵有识者持之。)
文辞,犹药毒也;志识,其医工也。疗寒以热,热过而厉甚於寒;疗热以寒,
寒过而厉甚於热。良医当实甚,而已有反虚之忧,故治偏不激,而後无馀患也。
知此义者,可以拯弊而处中矣。
转桔槔之机者,必周上下前後而运之。上推下挽,力所及也。正前正後,力
不及也。倍其推,则前如坠,倍其挽,则後如跃,倍其力之所及,以为不及之地
也。人之聪明知识,必有力所不及者,不可不知所倍以为之地也。
五味之调,八音之奏,贵同用也。先後尝之,先後听之,不成味与声矣。邮
传之达,刻漏之直,贵接续也。并驰同止,并直同休,不成邮与漏矣。书有数人
共成者,历先後之传而益精,获同时之助而愈疏也;先後无争心,而同时有胜气
也;先後可授受,而同时难互喻也;先後有补救,而同时鲜整暇也。
人之有能有不能者,无论凡庶圣贤,有所不免者也。以其所能而易其不能,
则所求者,可以无弗得也。主义理者拙於辞章,能文辞者疏於徵实,三者交讥而
未有已也。义理存乎识,辞章存乎才,徵实存乎学,刘子玄所以三长难兼之论也。 $$$$網$$
一人不能兼,而咨访以为功,未见古人绝业不可复绍也。私心据之,惟恐名之不
自我擅焉,则三者不相为功,而且以相病矣。
所谓好古者,非谓古之必胜乎今也,正以今不殊古,而於因革异同,求其折
衷也。古之糟魄,可以为今之精华。非贵糟魄而直以为精华也,因糟魄之存,而
可以想见精华之所出也。(如类书本无深意,古类书,尤不如後世类书之详备,
然援引古书,为後世所不可得者,藉是以存,亦可贵宝矣。)古之疵病,可以为
後世之典型。非取疵病而直以之为典型也,因疵病之存,而可以想见典型之所在
也。(如《论衡》最为偏驳,然所称说,有後世失其传者,未尝不藉以存。)是
则学之贵於考徵者,将以明其义理尔。
出辞气,斯远鄙悖矣。悖者修辞之罪人,鄙则何以必远也?不文则不辞,辞
不足以存,而将并所以辞者亦亡也。诸子百家,悖於理而传者有之矣,未有鄙於
辞而传者也。理不悖而鄙於辞,力不能胜,辞不鄙而悖於理,所谓五谷不熟,不
如荑稗也。理重而辞轻,天下古今之通义也。然而鄙辞不能夺悖理,则妍媸好恶
之公心,亦未尝不出於理故也。
波者水之风,风者空之波,梦者心之华,文者道之私。止水无波,静空无风,
至人无梦,至文无私。
演口技者,能於一时并作人畜、水火、男妇、老稚千万声态,非真一口能作
千万态也。千万声态,齐於人耳,势必有所止也。取其齐於耳者以为止,故操约
而致声多也。工绘事者,能於尺幅并见远近、浅深、正侧、回互千万形状,非真
尺幅可具千万状也。千万形状齐於人目,势亦有所止也。取其齐於目者以为止,
故笔简而著形众也。夫声色齐於耳目,义理齐於人心,等也。诚得义理之所齐,
而文辞以是为止焉,可以与言著作矣。
天下有可为其半,而不可为其全者。偏枯之药,可以治偏枯;倍其偏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