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作者:陈梧桐_第88頁
在线阅读
颁赐的铁券上以为警戒。但蓝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又自恃功劳大,"遣人人朝,觇伺动静"。因此,朱元璋对蓝玉颇不放心。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他命蓝玉督修四川城池,第二年六月又命其讨伐施南(治今湖北宣恩)、忠建(治今湖北来凤)二宣抚司和都匀(治今贵州都匀市)安抚司的叛乱。蓝玉英勇作战,三个土司的叛乱很快便被平定。朱元璋增其禄米五百石以示奖励,并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再次命其总兵略定罕东之地,寻令移师讨伐建昌(治今四川西昌)指挥使、原蒙古降将月鲁贴木儿的叛乱。就在出讨月鲁贴木儿之前,蓝玉与十几个部将陛辞后,朱元璋让诸将先走一步,想留蓝玉再单独面授机宜。他连呼三声,竟没有一个将领离开,只见蓝玉举起衣袖一挥,这些部将便都赶忙退出。朱元璋想不到蓝玉在诸将中竟有如此的威势,对他也就越发感到疑忌。于是又派自己的义子、都督徐司马为讨伐月鲁贴木儿的左副总兵,以监视他的行动。
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年仅三十八岁的皇太子朱标在久病之后,于二十五死去。朱标的长子前已夭折,次子朱允坟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孙子。九月,按照嫡长制的继承原则,朱元璋诏立朱允坟为皇太孙,作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此时的朱元璋已届六十五岁的高龄,而朱允坟却只有十六虚岁,性格又酷似乃父,仁柔宽厚,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个年轻的继承人心慈手软,控制不往局面,如果那些久经战阵、老谋深算的军中大将,凭借他们是开国元勋,不服调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朱标去世时,燕王朱棣自北平来朝所说的一番话,更加深了他的这种忧虑。原来朱标的元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则是常遇春的妻弟。由于这层亲戚关系,蓝玉对皇太子朱标自然非常关心。洪武二十一年出征纳哈出归来,他曾问皇太子:"主上诸子中,殿下度谁最爱者?"皇太子答日:"莫若燕王。"蓝玉说:"臣亦知之。臣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审之。"但皇太子却说:"燕王事我甚恭。"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后来,蓝玉的话传到燕王耳朵里,燕王恨死了蓝玉。皇太子一去世,他人京朝见,便到处散布说:"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朱元璋因此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也就更加疑忌。
没有多少城府的蓝玉,对此却浑然不察。洪武二十五年底,他平息月鲁帖木儿的叛乱后,奉旨班师回朝。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兼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兼太子太傅,开国公常舁、全宁侯孙恪兼太子太保,詹徽为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茹瑞为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蓝玉不乐屈居宋、颍二公之下,发牢骚说:"我不堪太师耶!"他请求办的事,朱元璋又多否从,越发快怏不乐,据说他曾对自已的家人和亲信说:"上疑教矣!"他想自己的亲家、靖宁侯叶异以"交通胡惟庸"的罪名于\月被杀,怀疑是叶舁的供指认他为胡党,所以才引起朱元璋的猫忌,说:"前日靖宁侯为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我这几时见上位好生疑忌,我奏几件事,都不从。只怕早晚也容我不过,不如起早下手做一场。"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因受不住皇太子病死的打击,患了"热症""病倒"。蓝玉认为"天下马兵都是我总着",正是下手的好机会。于是密遣亲信,暗中联络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舶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何真之子)、后军都督府同知祝哲、中军都督府同知汪信等和自己过去的老部下,把他们召至自己私宅密谋策划。在夜阑酒酣之际,蓝玉煽动说:"如今天下太平,不用老功臣。以前我每(们)一般老公侯都做了反的,也都无了。只剩得我每几个,没来由,只管做甚的,几时是了?"诸将分头搜罗士卒和马匹、武器,最后定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朱元璋外出糟田时起事。正月二十八日,蓝玉派人去找准备担任谋反主力的府军前卫步军百户李成。二月初一,李成匆匆赶到蓝玉私宅,蓝玉对他下达了起事命令:"我想二月十五日上位出正阳门外劝农时,是一个好机会。我计算你一卫里有五千在上人马,我和景川候两家收拾伴当家人,有二三百贴身好汉,早晚又有几个头目来,将带些伴当,都是能厮杀的人,也有二三百都通些,这人马尽勾用了。你众官人好生在意,休要走透了消息。定在这一日下手。"
据说蓝玉的密谋,早被锦衣卫的特务察觉。未等蓝玉等人动手,锦衣卫指挥蒋辙巳向朱元璋告发。此时,经过明军的屡次打击,北元势力已被击溃,陷于分裂状态,北部边防比较巩固,朱元璋决定乘机再次大开杀戒,彻底铲除那些可能对朱家天下构成严重威胁的开国老将,确保年轻仁柔的皇太孙将来能坐稳江山。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他将冯胜、傅友德、常舁、王弼、孙恪等从山西、河南召回。二月初八,蓝玉入朝,即下令将其逮捕,命皇太孙与吏部尚书詹徽进行审讯。蓝玉不服,詹徽大声呵叱道:快快从实招来,不要株连别人。不料蓝玉却高声呼喊:詹徽就是我的同党!皇太孙大为惊讶:"有是哉?"随即命左右将詹徽揪住,逐出场外。第二天,蓝玉被投入锦衣卫的大牢,第三天以"谋反"罪名被处死,夷灭三族。朱元璋随即借机扩大化,以蓝党为罪名,把一大批淮西老将及其子弟加以牵连诛杀,并将刑讯逼供得出的口供辑为《逆臣录》,公布于众。至九月,为了安定人心,宣布赦免胡惟庸、蓝玉余党。事实上,赦免令颁布后,诛杀仍在进行,整个蓝案总共大约杀了二万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被杀的主要人物有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开国公常异、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其弟何贵与何宏、普定候陈桓、宣宁侯曹泰(曹良臣之子)、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玛(濮英之子)、东平侯韩勋(韩敬之子)、全宁侯孙恪(孙兴祖之子)、沈阳侯察罕(纳哈出之子)、徽先伯桑敬(桑世杰之子)和都督黄辂、汤泉、马俊、王诚、聂纬、王铭、许亮、谢熊、汪信、萧用、杨春、张政、祝哲、陶文、茆鼎等十余人。航海侯张赫已死,也追坐蓝党,革除爵位。过了一年,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也追坐蓝党赐死。又过一年,宋国公冯胜也以蓝党罪名被杀。"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淮西勋贵势力已被完全铲除了。为了安抚那些已不对他构成威胁的尚存的武臣,朱元璋特于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将已退休的武臣二千五百余人召至京师,每人赏给一大堆银子钞币,让他们"还家抚教子孙,以终天年",十月又给他们各进秩一级。
胡、蓝两大党案不仅诛杀了大批淮西勋贵,其他许多非淮西籍的开国功臣也牵连被杀。两案之外,淮西勋贵和非淮西籍功臣被杀的还有多人。如洪武八年(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以"僭用龙风不法等事"赐死;十七年,缶侯胡美犯宫禁赐死;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帷薄不修"被杀;二十七年,永平侯谢成也被杀。为明帝国的创建立下盖世之功的徐达,尽管谦虚谨慎,安分守纪,曾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赞扬,说:"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但仍受到朱元璋的猜忌。洪武十八年他生背疽,经过治疗刚有好转,朱元璋"忽赐膳",徐达"对使者流涕而食之",不几天就死了。就连自己的亲戚,朱元璋也不放过。义子、亲甥李文忠,南征北战,屡立大功,但因为"多招缙绅士人(于)门下"。引起他的猜忌。有次,李文忠劝朱元璋裁减宦官,朱元璋大怒,说这是想削弱他的羽翼,怀疑是李文忠的门客唆使干的,即尽杀其门客。李文忠惊悸,遂"得疾暴卒",死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網◢文◢檔◢下◢載◢與◢在◢線◢閱◢讀◢
只有少数功臣宿将,善于揣摩朱元璋的心理,自动交出军权或多占的庄田和佃户,才算侥幸地逃脱被杀的厄运。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且是朱元璋投奔起义的介绍人,后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至开国前夕已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邓愈的第四位大将。洪武十九年(1386年)他随楚王朱桢镇压湖广五开(今贵州黎平)吴勉起义归来,想到常遇春早已战死,邓愈也已病逝,而今李文忠与徐达又因遭到皇上的疑忌而死,不能不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他看出朱元璋春秋渐高,"念天下承平无事,不欲诸大将屡典兵",对皇上说:臣服犬马之劳多年,现在岁数大了,不堪复任驱策,愿意退休还乡。朱元璋大喜,立刻赐宝钞五万锭,在凤阳为他修建一座豪华宏壮的大宅第。洪武二十一年六月,汤和在福建完成筑城御倭的任务后,就送他回乡养老,并"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彩币四十有副,并赉其夫人黄金二百两、白金一千两、钞五百锭、彩币三十有副,夫妇皆赐玺书褒谕"。汤和"晚年风疾不能言动",不再对朱元璋构成威胁,故得以善终。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病逝,享年七十,被追封为东瓯王。崇山侯李新看到许多功臣宿将被牵连到胡惟庸党案被杀,洪武二十三年建议:"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各有常数,余者宜归有司。"朱元璋听了很高兴,下令叫将超过规定的人户都发风阳隶籍为民,并令礼部编纂《稽制录》,于洪武二十六年三月颁赐功臣,以防公侯奢侈逾制。武定侯郭英赶紧归还佃户,依法纳税,汤和忙归还仪从户,曹国公李景隆也交出庄田六所,计有田地、山塘、池荡二百余顷。郭英、李景隆和汤和一样,在洪武朝均未出事。骁骑舍人郭德成,两个哥哥郭兴和郭英都封侯,妹妹为郭宁妃,但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整天喝酒,明哲保身。朱元璋因宁妃关系,拟授以都督,他坚辞不受。朱元璋不悦,作色道:我念你跟随我这么长时间,既亲且旧,你兄弟都跻登列侯,只有你还没做大官,所以授你这个官职,让你享享太平盛世的福,你怎么还推辞呢?郭德成免冠泣拜道:圣恩如天,臣非草木、瓦砾,岂能不知?但臣秉性狂愚懒散,耽酒嗜卧,不识事情缓急。倘若居高位,享厚禄,陛下必然要给我具体的职务,一旦工作没做好,你就会把我杀了。人之所乐,不过是多得钱,饮美酒,随意自适,则足了此一生矣。所以,还是请陛下收回赐给我的官职吧。朱元璋大喜,说:卿言极是。要是人人都能这样,我就可以少动大刑了。说完立刻写一通敕书,赐给他一百瓶美酒和许多金帛。郭德成见两个哥哥征镇四方,长年不归,私下取笑他们,说:虚名也好听,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