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传》作者:陈梧桐_第21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1/129页 下─页
开始推行民兵制度。如龙风五年冬,左司郎中王恺奉命总制衢州军民之事,即命"县官籍江山、常山、龙游、西安(治今浙江衢州)四县丁壮,凡六丁之中简一以为兵,置甲首部长统之。丁壮八万有奇,得兵一万一千八百。无事则农,脱有警则兵者出攻战,而五丁者资其食"。广德府广阳、建平(治今安徽郎溪)等县,也曾"验丁出兵,谓之民义,以守广德"。民兵队伍的建设,既可维持地方治安,又可为正规军提供补充的兵源。

在强兵方面,朱元璋尤其重视军事纪律的整顿。参加起义后,朱元璋看到左右诸将"统御无法","心常鄙之"。后来当了带兵官,就开始注意纪律的整顿。有次带领一支归降的队伍出征,两名士卒违反命令,他"即斩以徇",使"众皆股栗",不敢再违抗命令。进攻镇江,为了引起将士对纪律的重视,还和徐达搞了个苦肉汁。临出师前,他召集将士,故意当众历数徐达"尝纵士卒之过",宣布将按军法论处,再由李善长出面求情,让徐达保证今后一定严格约束士卒,并领兵攻打镇江,立功赎罪。他这才宣布免予处罚,告诫徐达及全体将领:"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汝等将兵往,当体吾心,戒缉士兵。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杀戮。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之者,罚无赦。"诸将一致回答:"谨受命!"徐达攻人镇江,果然号令严肃,"民无兵刃之灾,舍无焚烧之废,京口之民全生"。后征甘露(今江苏无锡市东),"军士犯令者,即以甑蒸之"。以后每次攻城略地,朱元璋都反复告谕将士,只有"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部队才有战斗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战争的胜利。他还特地告谕归降留用的敌方将帅,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纪律:"汝等亦非素富贵之家,一旦为将握兵,多取子女玉帛,非礼纵横。今既归于我,当革去旧习,如吾濠、泗渚将,庶可以保爵位。"将士严守法纪,朱元璋即通令嘉奖。亲征婺州时,朱元璋有次夜出私行,巡军根据实行宵禁的命令,出面阻拦。随行小先锋张焕告诉巡军这是位"大人",要求放行。巡军拒不答应,说:"我不知是何大人,只知犯夜者执之。"第二天,朱元璋就赏给巡军二石米,"后不夜出"。击败陈友谅后,常遇春"克赣不杀",纪律严明,朱元璋派人嘉奖。对违反法纪的将士,则严惩不贷。龙凤二年,徐达由于辖下"诸将不戢士卒,虐取陈保二赀,致怨而叛",加以攻取常州又久不下,朱元璋"命自元帅(徐达)以下皆降一官"。后来,胡大海领兵围攻绍兴,他的儿子胡三舍、王勇等三人犯酒禁,朱元璋命诛之,都事王恺出面求情:"胡大海现总兵攻绍兴,可以本官之故饶他。"朱元璋大怒,说:"宁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坏了我号令!"当下就拔刀把胡三舍等三人杀死。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朱元璋的队伍终于变成一支军容整肃、纪律严明、服调遣、听指挥的队伍,攻城掠地,"秋毫无犯","市井宴然",迥异于军纪败坏、师行无律的其他军队。

为了加强对将官的控制,防止他们不服指挥调遣甚至出现叛变投敌的行为,朱元璋还把出征将官的妻子留在应天做人质。这个办法最早实行于渡江之时,攻占应天后他又规定:"与我取城子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指应天)住,不许搬取出外","将官正妻留于京城居住,听于外处娶妾。此外,朱元璋还使用义子监军。他先后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后来攻占一些重要城镇,就派一个或二个义子做监军,和带兵的将官一起镇守,如"得镇江用周舍,得宣州用道舍,得徽州用王驸马,得严州(治建德,今浙江建德市东北)用保儿,得婺州用马儿,得处州用柴舍、真童,得衢州用金刚奴、也先,得广信(治今江西上饶)用周舍即沐英也"。龙凤四年四月,听说胡大海与朱文忠占领严州后意见不和,朱元璋指示专掌征行兵案的帐前都指挥使司首领官郭彦仁:"保指挥(朱文忠官衔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副都指挥的简称)我之亲男,胡大海我之心腹,前者曾闻两人不和,且保指挥即我亲身也,胡大海即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汝必于我男处丁宁说知,将胡院判(胡大海官衔枢密院判官的简称)以真心待之,节制以守之,使我所图之易成。"从这番话语可以看出,朱文忠等义子是代表朱元璋来监视胡大海等将官的,握有节制诸将之大权。

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朱元璋深明此理。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他非常重视各种情报的搜集。龙凤五年(1359年),曾派帐下卫士何必聚往江西袁州打探守将平章欧普祥的动静。何必聚返回应天,朱元璋"问其道里,必聚具对"。又问:"汝到袁州,有何为记?"答日:"欧平章门有二石狮,吾断其尾尖。"后来攻占袁州后,查看果然如此。当年四月,大宋山东守将毛贵被淮安赵均用所杀,毛贵部将自辽阳返回山东,又杀赵均用,仍奉毛贵幼子为总兵,镇守山东。朱元璋"欲知齐、鲁、燕、冀兵力强弱,地理险易",复遣何必聚前往山东,"阳为毛平章(毛贵幼子)烧饭食,欲以探中原虚实"。同年,还挑选方德成、周海等卫士十三人,各赏银五十两,驾乘一只快船,佯称得罪朱元璋,至平江投奔张士诚。张士诚甚喜,"配以妻,抚之甚厚"。不逾月,周海向张士诚告发方德成等人诈降,张士诚大怒,将方德成等人俱斩于虎山下。吴元年(1367年)克平江后,擒获周海解送应天,朱元璋下令将其凌迟以祭方德成等十二人,"厚赐成等家,养赡终身"。龙凤九年(1363年)又派千户王时以买马为名,携带三千两银子到方国珍处,由方国珍的都事吴某陪同,乘方国珍的海船去大都,"体探元朝及察罕帖李思齐等军马事情"。后来,还曾遣胡兴隆往汴梁,打探元守将祝平章虚实,"往还六月,备侦以归"。又遣刘彬往河南府,侦察元总兵扩廓帖木儿的动静,被扩廓帖木儿发现遭到拘禁,至攻克河南府方才出狱。还派苏以仁往陕西伺察元总兵李思齐,也被察觉,关进大狱。洪武二年(1369年)攻克陕西.苏以仁出狱,向朱元璋陈拘禁的情况,朱元璋下令"厚赐彬及以仁,令还其家"。

在经济上,朱元璋首先是狠抓垦荒屯田,恢复农业生产。由于连年战争,加以灾荒疾疫,田园荒芜,粮食奇缺,不仅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军饷的供应也极艰难。朱元璋深知:"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理财之道,莫先于农",要从根本上解决军饷的供应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必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攻下应天后,便下令"武官听从开垦荒田,以为己业",文职"拨与职田,召佃耕种,送纳子粒,以代俸禄",以推动荒地的开垦。后来,又命诸将分军于龙江等处屯田。龙凤二年(1356年)七月,建立江南行省,设营田司,"以修堤防,专掌水利"。明代文献中的"营田",主要是指以军士屯田,这个"营田司"大概兼有组织军士屯的职责。龙凤四年二月,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这一年,吴良、吴祯兄弟戍守江阴,率领不满五千的士兵,一边训练,一边屯 "以给军饷"。第二年,王恺戍守衢州,也令守军屯种废田五万七千亩,以给兵食。耕地不足,他又征用地主的荒规定"民有,力弗能艺者,听军士贷耕,而为输粮",把地主的荒闲土地交给士兵屯种,由士兵向江南行省政权交纳赋税。龙风九年二月,朱元璋又申明屯田之令,告谕全军将土:"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昔汉武以屯田定西戎,魏武以务农足军食,定伯兴王莫不由此。自兵兴以来,民无宁居,连年饥馑,田地荒芜,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故令尔将士屯田,且耕且战。......自今诸将宜督军士,及时开垦,以收地利,庶几兵食充足,国有所赖。"击灭陈友谅后,亦令邓愈在襄阳领兵屯种,"且耕且战"。

在组织军队屯田的同时,还注意发动农民搞好生产。龙凤二年(1356年)九月,朱元璋到镇江,即派儒士"告谕乡邑,劝耕桑,筑城开垦"。龙风四年建立民兵制度,简拔训练民间丁壮,"农时则耕,闲则练习"。龙凤九年,更将这一制度加以推广,使两淮江南诸郡的民间丁壮全部组织起来,"练则为兵,耕则为农"。龙凤十一年六月,下令民间广种经济作物,规定:"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有罚,不种桑使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绵使出麻布、绵布各一匹。"第二年正月,又告谕中书省臣:"今春时和,宜令有司劝民农事,勿夺其时。一岁之中,其收获多寡,立为劝惩。"五月,再谕中书省:"吾往濠州,所经州县,见百姓稀少,田野荒芜。由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尔中书省其命有司遍加体访,俾之各还乡土,仍复旧业,以遂生息,庶几斯民不致失所。"吴元年(1367年)七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又设立司农司,以杨思义为司农卿。⊙⊙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如康茂才领兵屯田,到龙风九年,"所存得谷一万五千石,以给军饷,尚余七千石"。由于粮食增产,龙风十二年春,原先不断上涨的麦价已经"稍平"了。

其次,征收商税,立盐茶法、制钱法,开铁冶,广辟财源。龙凤六年(1360年)十二月,首先对酒、醋实行征税,随后对其他商品也实行征税,遂没官店以征商,称官店钱。龙凤八年十月,设关市批验所官,征收境内外往来货物商税,"盐货以十分为率,税其一分;物货以十五分为率,税其一分"。龙风十年四月,应天官店改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改为通课司,同时降低税额,规定"凡商税三十税一,过取者以违令论"。此外,还设立竹木抽分场征收竹木税,在江西、湖广的湖池之处设河泊所征收鱼课,"岁得谷一一百余万石"。盐税历来是封建官府的一项重要收入。朱元璋刚占领应天时,两淮盐场被张士诚控制,为了解决军民食盐的困难,他令枢密院经历出具文据,交给将官的家人前往与张士诚交界的边境,用货换盐,运回应天出售。后来攻占诸暨和处州,分别在唐口关和吴渡设立两个抽分所,允许外境客商运盐入境贩卖,由抽分所抽取一定比例的盐货抵税,"变作银两及买白藤、磺黄等物,以资国用"。龙风七年二月正式确定盐法,置局设官,令商人纳钱请引贩鬻,"每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资军饷"。第二年设关市批验所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