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一批金银财帛,朱元璋下令"分给诸将士"。将士们虽然没有上街掳掠,但都分到一份财宝,倒也满欢喜。
太平路耆儒李习、陶安等率领地方父老,出城迎接朱元璋的队伍。陶安见到朱元璋,夸赞说:"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朱元璋召见陶安、李习,问陶安道:"吾欲取金陵,足下以为如何?"他表示赞同,说:"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朱元璋"由是礼遇甚厚"@,留置幕府,遇事常找他商量。陶安是进入朱元璋幕府的第一个举人。接着,朱元璋又征聘儒士宋思颜、潘庭坚、王恺以及流寓太平的名士汪广洋。
渡江攻占采石、太平,这是朱元璋迈出独立发展的第一步。随着地盘的扩展,队伍的壮大,他开始着手建立地方的行政和军事机构。下令将太平路改为太平府,任命李习做知府;并在都元帅府之下设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任帅府元帅,以李士元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与陶安皆为帅府令史,参幕府事,潘庭坚为本府儒学教授,并下令沿用龙凤年号,旗帜及将士战衣皆尚赤,表示这些军政机构虽然是朱元璋白行设置的,但都归属宋政权的管辖和领导。同时,还实行开仓济贫政策,将太平的仓储散给贫苦人民,当地群众"人马云集",纷纷前去领取。
太平四面都是元兵,朱元璋令诸将分守各门,修补城墙,疏浚濠沟,加强防御。元右丞阿鲁灰、枢密副使绊住马、御史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堵截采石江闸,封闭姑孰(又称姑溪、姑浦,在今当涂县南)口,断绝朱元璋的归路。方山寨(在今江苏江宁区东南、秦淮河东岸)"义兵"元帅陈荃先与康茂才又率水陆军数万进攻太平府城,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在城上布置重兵拒守,刚娶的第二夫人孙氏说:"府上有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朱元璋接受她的建议,将府中金银全部搬到城上,分赏将士,鼓舞士气。他在城上侦察敌情,发现敌方没有什么奇谋,即亲与汤和率兵出姑孰东迎战,而命徐达、邓愈以奇兵绕至敌后,两面夹攻,大败元兵,活捉陈荃先。陈荃先自认为必死无疑,但朱元璋没有杀他,反而将他释放。他问:"生我为何?"朱元璋回答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假号令据城邑者不知其几。然则胜则人附,败则附人。尔既以豪杰自负,必能识达事机,岂不知生尔之故!"他又问:"然则欲吾军降乎?"答日:"然!"陈荃先便提笔给部众写了封信,第二天大小头目都率部来降。朱元璋于是杀白马乌牛,与陈荃先歃血为誓,结为兄弟,共约合军攻取集庆。阿鲁灰、蛮子海牙等见陈荃先兵败,不敢再贸然进攻,率众还驻裕溪口。
六月底,朱元璋决定分兵两路,向集庆进军。南路由徐达等带领往东攻占溧水,再趋溧阳,从南面包抄集庆,切断集庆守军与南面元军的联系;北路由张天{右率领,直攻集庆。朱元璋对陈荃先不放心,把他留在太平,而让他的部队跟随张天;占去打集庆。陈荃先暗中嘱咐部下,到集庆不可力战。张天占因此吃了大亏,七月在集庆城下战败,退回太平。八月,朱元璋决定再次进攻集庆。陈茔先得到消息,又偷偷传话给他的部下,叫他们到集庆时不要认真打,等他脱身逃出,再和元军一道攻打红巾军。原来,陈荃先起初写信劝部众投降并非出于真,而是想激部众拒降。没想到部众果真投降,他暗自叫苦,后悔不已。所以这次他反复嘱咐部下,千万不要使劲攻打集庆。有人向朱元璋揭发陈茔先的阴谋,朱元璋感慨地说,我早知道他不是真心归附,但把他杀了,又怕失去众豪杰之心,再没有人向我投降了。经过反复考虑,朱元璋召见陈茔先,对他宣布:"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陈荃先赌咒发誓说:"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朱元璋笑了笑,把他放走了。陈荃先回到营地,收集余众,屯驻板桥(在今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北),一面暗中勾结防守集庆的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密谋合击朱元璋,一面派人去见朱元璋,谎报他在十二日带兵攻至台城(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与元兵遭遇,杀获无数,同时建议朱元璋放弃攻打集庆的计划,说集庆城池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三面据水,以山为廓,以江为池,地势险阻,不利步战,过去西晋王浑、王珞,东晋苏峻、王敦和隋朝贺若弼、韩擒虎、杨素攻取建康,都是靠水军取胜的。现今环城三面阻水,元军与杨完者的苗军联络其中,连寨三十余里,攻城则虑其断后,立寨则粮运不继,勉强攻打,如果不能取胜,反而要吃大亏,后患无穷。不如进兵南据溧阳,东捣镇江,据险阻,绝粮道,示以持久,那样集庆就可不攻自下。朱元璋写信回答说:"历代之克江南者,晋之殄吴,隋之平陈,曹彬之取南唐,皆以长江天堑限隔南北,故须会集舟师,始克成功。今吾大军既渡江,据其上游,彼之天险我已越之,彼之喉噍我已扼之,舟师多寡,不足深虑,舍舟步进,足以克捷,自与晋、隋势殊事异。足下效勤宣力,正直乘时进取,建勋定业,奈何舍全胜之策而为此迂回之计耶?"陈茔先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九月,他密约元将左答纳识里到自己军营,佯称将他生擒,让朱元璋前去受降。朱元璋说:"此贼多诈,最叵信,姑许之"但说完就把这事放到一边,根本没去,使他的阴谋再次落空。
八月间,徐达等继攻占溧水之后,又分兵攻取溧阳、句容、芜湖等地,切断集庆守敌与南面元军的联系,使集庆处于三面被围之势。九月,朱元璋对集庆发动了第二次进攻。郭天叙、张天事占带兵出发,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的营垒,左答纳识里败走。郭、张乘胜直趋集庆城下,攻打东门。陈茔先也从板桥领兵来到集庆,佯装攻打南门,以骗取郭天叙、张天右的信任。然后设酒席宴请郭、张两个元帅,乘其不备,用伏兵执杀郭天叙,并生擒张天祜执送福寿,福寿也把张天禧杀了。两个元帅一死,陈荃先与福寿内外夹攻,红巾军被打个措手不及,败退溧阳。陈茔先乘势追击,经过金坛县葛仙乡时,当地地主武装卢德茂误将他当成红巾军,设下伏兵.把他擒杀了。陈茔先的侄儿陈兆先收集其部众,驻屯方山,与蛮子海牙互为犄角,谋攻太平。
郭、张两个元帅遇害后,郭子兴的旧部全归朱元璋指挥,他成为这支队伍名副其实的都元帅,小明王麾下的一员大将了。
蛮子海牙率领舟师占据采石,断绝长江南北的交通,准备进取太平。这时马夫人和将士家属还留在和州,采石一失,交通断绝,他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将士都非常焦急。为解除后顾之忧,龙凤二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命常遇春带兵反攻采石,取得俘敌万人的胜利,迫使蛮子海牙向集庆逃窜。和州与太平的水上通路重新被打通,军心安定下来,后方又得到了巩固。
龙凤二年三月初一,朱元璋亲率大军,三攻集庆。大军水陆并进,至江宁攻破陈兆先的大营,陈兆先被俘,部众三万六千人全部投降。朱元璋从中选出骁勇的壮士五百人留置麾下,作为自己的侍卫。这五百人不清楚朱元璋将如何处置他们,心里忐忑不安。朱元璋觉察到他们的疑虑,晚上就让他们担任自己的侍卫,把原先的侍卫和亲信全部撤走,只留冯国用和冯胜擐甲侍帐中,自己脱下战甲,躺倒就睡。这五百人见朱元璋这样信任他们,纷纷相告,说朱元璋既没杀我们,又把我们当做心腹对待,我们怎能不尽力图报呢?初十日,朱元璋挥师东向,进围集庆。冯国用率领五百名侍卫发起冲击,他们争先陷阵,在蒋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大败元兵,攻人集庆外城。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出战,屡被杀退,又闭城拒守。朱元璋指挥将士以云梯登城,攻人城中。福寿督兵巷战,兵败被杀。元平章阿鲁灰、参政伯家奴及集庆路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等皆战死,御史王稷、元帅李宁等三百多名将官被俘,蛮子海牙逃奔张士诚。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康茂才带领余部三千人企图向镇江逃跑,被朱元璋的军队追上,全部解甲投降。驻守集庆的苗军元帅寻朝佐、许成、刘哈刺不花、海军元帅叶撒及阿鲁灰部将完都等,率军民五十多万人投降。江南重镇集庆终于被攻克了。在攻取集庆的战役中,朱文正"饶勇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深得朱元璋赏识。③③文③檔③共③享③與③在③線③閱③讀③
朱元璋率军进入集庆,召集城中官吏军民大会,对他们说:"元失其政,所在纷扰,兵戈并起,生民涂炭,汝等处危城之中,朝夕惴惴,不能自保。吾率众至此,为民除乱耳!汝宜各安职业,毋怀疑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他要求"居官者慎莫暴横,以殃吾民",并宣布:"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第二天,朱元璋下令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表示他的起兵是"上应天命"的;设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以赵忠为兴国翼元帅,戍守太平。得儒士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皆录用之。
第二节 建立江南行省政权
龙风二年(1356年)七月,宋政权的小明王在毫州得到朱元璋攻占应天的捷报,提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李士元为经历。不久,又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以郭天叙之弟郭天爵为右丞,以经历李士元改名善长为左右司郎中,以下诸将皆升元帅。朱元璋接到小明王的命令,在应天设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用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府第作为公府,自己总揽省事,并从人城时暂住的富户王探帛家搬到那里办公;以李善长、宋思颜为参议,李梦庚、郭景样、侯元善、杨元杲、陶安、阮弘道、孔克仁、陈养吾、王恺等数十人为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寻又置江南行枢察院,以元帅徐达、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置左、右、前、后、中五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置五部都先锋,以陶文兴、陈德等为都先锋;置省都镇抚司,以孙养浩为镇抚;置理问所,以刘桢、秦裕为理问;置提刑按察司,以王习古、王德芳为佥事;置兵马指挥司,以达必大为指挥;又设置营田司@。一个包括行政、司法、军事等各种机构在内的、组织比较完备的地方农民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起来了,这对进一步号召和发动江南的农民群众,打击元朝的腐朽统治,将起重大的作用。接着,朱元璋大力加强军队的建设。龙凤三年(1357年)正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