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法之治,就持基本否定的态度,显然有失偏颇。后来,随着史料搜集的不断丰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便萌生了增订重版的想法,并开始动手改写了某些章节。但因杂事繁忙,加上写作任务相当繁重,就把增订工作停了下来。200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王才禹副编审来访,热情地提出为我出版增订本,这才决心放下其他工作,集中全力进行本书的修改与增补。
这次的增订,除了修正初版中的一些讹误,还根据自己新的研究心得,吸收学术界同仁新的研究成果,对某些章节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力求使史实的叙述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对朱元璋的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全书的篇幅也由原来的十四章扩展为十五章,并补写了一个朱元璋大事年表,以便于读者的阅读。在增订的过程中,许多朋友提供了热情的帮助,特别是北京师范大学顾诚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春瑜研究员提供了美籍华裔学者陈学霖的《俞本(纪事录)与元末史料》论文复印件及其论文集《史林漫识》(内附其点校的俞本《明兴野记》即《纪事录》的全文),南京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葛军连老师提供了明孝陵御碑亭中清康熙帝题写的"治隆唐宋"石碑照片,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贵州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陈荣和王才禹副编审,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这里也一并向他们致谢。
本书初版梓行后,有些熟悉的朋友和读者问起,书中何以未写朱元璋的"文字狱"?关于这个问题,拙文《再论朱元璋的功绩和历史地位》实际上已经作过回答。文中指出:"至于朱元璋大搞文字狱之说,海内外学者早已指出,其论据皆出自明中后期野史稗乘所载之佚闻,但这些佚闻却未见诸官修史籍,且彼此互相祗牾,漏洞百出,实不足信。退一步说,即使明中后期野史稗乘所载佚闻全部属实,它们的性质与触犯封建避讳的案件相似,也不属于文字狱的范畴。所谓文字狱,是用以治思想罪的,应指因文字著述含有触犯统治者利益的政治思想内容而遭受迫害的文字狱案。明中后期野史稗乘所载的那些佚闻并不具有这种特征,称为文字狱显然是过于勉强的。"在没有新的资料发现之前,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这次增订,保留这一观点未动。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本书初版《洪武皇帝大传》引用的《明实录》使用的是日伪时期影印的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本,增订本则改用台北中文出版社发行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因为后一种影印本不仅比较常见,而且也比较完整、准确。
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这个增订本自然也还存在着不完善和错误的地方,欢迎学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以此与大家用共勉。
陈梧桐
2004年12月15日于
北京魏公村寓所
朱元璋大事年表
元天历元年(1328年)
一岁九月十八日(阳历10月21日),朱元璋生于濠州钟离(治今安徽凤阳临淮东板镇境内)东乡。
后至元三年(1337年) 十岁
正月,广州增城人朱光卿起义,称大金国。二月,陈州人棒胡起义于汝宁信阳州。广西瑶民起义。四月,四川合州大足县韩法师起义。广东惠州归善县人聂秀卿、谭景山起兵响应朱光卿。五月,藏区爆发反元起义,杀镇西王子丹巴(党兀班)。八月,京畿"盗起"。
后至元四年(1338年) 十一岁
朱元璋全家由钟离东乡迁居西乡。六月,南方白莲教首领彭莹玉与门徒周子旺起义于袁州,寻遭元军镇压,周被擒杀,彭逃匿淮西。
后至元五年(1339年) 十二岁
朱元璋全家由钟离西乡迁居太平乡孤庄村。至正四年(1344年) 十七岁
春,淮北大旱,继以瘟疫。四月,朱元璋父、母、长兄及侄子四日病亡。五月,黄河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此后连年泛滥成灾。七月,山东盐徒郭火你赤起义于益都。九月,朱元璋入钟离於皇寺为僧,五十日后云游淮西。
至正六年(1346年) 十九岁
朱元璋返回孤庄村为父、母及长兄扫墓,寻复外出云游。至正八年(1348年)二十一岁
十一月,台州黄岩私盐贩方国珍起兵反元。是年,朱元璋重返於皇寺。
至正十年(1350年) 二十三岁
十月,元廷更改钞法,物价飞涨。十月,方国珍攻打温州。至正十一年(1351年) 二十四岁
四月,元顺帝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河防使,治理黄河。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与门徒刘福通在颍州谋划起义。谋泄,韩山童被捕牺牲,妻杨氏携子韩林儿出逃。刘福通率众突围,以红巾为号,组建红巾军(又称红军、香军),于五月初三(5月28日)攻占颍州,继克亳州、项城、朱皋、罗山、真阳、确山、舞阳、叶县等地。六月,方国珍击败元江浙行中书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元顺帝遣使招谕。夏,彭莹玉再度在江淮起义。八月,彭莹玉门徒邹普胜与徐寿辉在蕲州起义,组建红巾军,寻下蕲水、黄州。邳州人李二与彭大、赵均用等在徐州起义,寻克宿州、五河、虹县、丰、沛、灵璧、安丰、濠、泗等地。九月,刘福通攻占汝宁、息州、光州等地,众至十万。十月,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建国号宋,后改为天完。未几,彭莹玉至蕲水。天完红巾军两路出击,邹普胜上略武昌、江陵等地,彭莹玉、项普略下攻长江中下游及浙、闽。十二月,王权、张椿在邓州、南阳起义,人称"北琐红军"。盂海马等在江、汉起义,人称"南琐红军"。
至正十二年(1352年) 二十五岁
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在定远起义,攻占濠州,归刘福通节制。三月,於皇寺焚于兵燹。闰三月,朱元璋投奔濠州。郭子兴收他为亲兵,授九夫长,与义女马氏成亲。七月,彭莹玉战死杭州。九月,元右丞相脱脱攻破徐州,李二突围至湖北投奔徐寿辉,赵均用、彭大奔濠州投靠郭子兴。脱脱遣中书左丞贾鲁等带兵追击,于是年冬围攻濠州。十一月,项普略在徽州被擒就义。
至正十三年(1353年) 二十六岁◎◎
春,泰州白驹盐场私盐贩张士诚起兵反元。三月,攻占泰州。五月,进占高邮。贾鲁病死,元军撤濠州之围。六月,朱元璋还乡召募徐达等七百人为兵,升任镇抚。七月,克定远。是年冬,元军攻破蕲水,徐寿辉率部逃入黄梅山与沔阳湖中。
至正十四年(1354年) 二十七岁
正月,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从五月起,朱元璋先后招降定远多支地主武装"义兵",费聚、吴复、冯国用、冯胜、丁德用、毛麒、李士元(后改名善长)等相继来奔。郭子兴授朱元璋为总管。六月,张士诚攻占扬州。七月,朱元璋攻克滁州,范常、邓愈、胡大海来归。郭子兴自濠至滁。九月,脱脱围攻高邮。十月,朱元璋失散多年的亲侄朱文正,前来滁州投奔。十一月,脱脱大败张士诚。十二月,脱脱被削夺官爵,张士诚乘机出击,元兵自此"不复振矣"。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前来滁州投奔。
宋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二十八岁
正月,徐寿辉部复占沔阳。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攻克和州,命其为总兵官。刘福通等迎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都亳州,定国号宋,建元龙凤。.71,郭子兴病卒,朱元璋代领其部。方国珍入据庆元。四月,宋小明王授郭子兴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妻弟张天祜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部自此奉龙凤正朔。常遇春前来归附。五月,俞通海、廖永安率巢湖水师来归。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攻占采石、太平,儒士李习、陶安出迎。征聘儒士宋思颜、潘庭坚、王恺及名士汪广洋。始行寨粮。月底分兵两路,第一次攻打集庆,不克而还。七月,徐寿辉部攻占武昌、汉阳等路。张士诚攻占杭州。朱元璋命徐达攻占深水,继而分兵略取溧阳、句容、芜湖。九月,朱元璋率部第二次进攻集庆,郭天叙遇伏被杀,张天祜被擒遇害。十二月,刘福通兵败太康,元军进围亳州,韩林儿退避安丰。
龙凤二年(至正十六年,356年) 二十九岁
正月,徐寿辉部将倪文俊迁天完都城于汉阳,迎徐寿辉入居,自为丞相。二月,张士诚弟张士德攻破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张士诚自高邮徙居隆平,改称周王。三月,朱元璋率部第三次攻打集庆。克之,改为应天府。得夏煜、孙炎、杨宪等儒士。遣徐达攻占镇江。六月,遣邓愈攻占广德。遣使与张士诚通好,张士诚未予理采。七月,宋小明王命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寻升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朱元璋设置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寻置江南行枢密院。置营田司,专掌水利。征聘秦从龙于镇江。张士诚遣将进攻镇江。徐达击败之,寻与汤和进围常州。九月,刘福通命李武、崔德出征陕西。朱元璋至镇江,谒孔予庙,遣儒士劝课农桑,筑城开垦。十月,张士诚遣使向朱元璋请和,未果。
龙凤三年(至正十七年。357年) 三十岁
二月,朱元璋遣耿炳文攻克长兴。三月,刘福通部将毛贵攻占莱州。徐达攻克常州。四月,朱元璋督师攻破宁国路,亲赴石门请出名儒朱升。朱升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六月,刘福通进军汴梁,分兵三路举行北伐。七月,徐达进攻宜兴,令先锋赵德胜攻占常熟,擒张士德。八月,元廷授予方国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方国珍率兵进击昆山州,击败张士诚部。张士诚降元,被授为太尉。九月,倪文俊在汉阳谋杀徐寿辉未遂,投奔部属陈友谅,反为其所杀。宋北伐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冯长舅等自曹州攻入山西。十月,朱元璋命常遇春攻占池州。命缪大亨攻占扬州,降青军元帅张明鉴。宋北伐西路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攻占兴元,北上风翔,转攻四川,再入秦陇。十二月,徐寿辉遣明玉珍攻略川蜀诸郡。朱元璋下令释放轻重罪囚。
龙凤四年(至正十八年,358年) 三十一岁
二月,朱元璋命康茂才为营田使。宋北伐西路军遭元军夹攻而败。北伐东路军毛贵攻占济南,立兴宾院,在莱州设三十六屯。三月,下蓟州,进抵都州、柳林,后因战斗失利,退还山东。李文忠、邓愈、胡大海攻占建德。宋北伐中路军克晋宁,分兵两路进攻晋、冀。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迁宋都于此,迎小明王入居。十月。胡大海攻克兰溪。十一月,朱元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