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所有不懂的单词,并一直朗读到完全吃透解释和例句为止。
“那么,也有两个钟头也查不完一个单词的时候吧?”
“你还真聪明!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况会相当多。有时侯查着查着,竟然不知道首先要查的是哪个单词了。其实,那第一个单词就是第一个按钮而已。”
“是什么按钮呢?”
“我的意思是,那是通往英语最基本的词汇库的起点。你想想,我们利用词典查生词的时候,无论是外国语还是韩国语,想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答案呢?肯定希望得到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所有的词典上的解释都是由最基本的词汇组成的。”
“您的意思是,如果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以后就能够非常容易地掌握其他词汇。真是太有道理了!”
“除此之外,如果运用这种方法,还能有一个另外的收获。”
“是吗?是不是常用的句子形式等等?”
“差不多。说得具体一点的话,是能完全掌握‘书面语体’的句子形式。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口才的好坏。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的话,不仅可以完全用英语来掌握这一切,而且能够锻炼怎样以最基本的词汇来很好地组织谈话内容。这对英语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利。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去美国的一个超市,想买‘黄瓜’,可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这时候只要问问营业员就会知道,但你却不知道‘黄瓜’一词用英语怎么说。此时,你不必用手比划或画出黄瓜的大概模样,而是可以这样问:‘长的,外皮是深绿色,里层是浅绿色的蔬菜叫什么’。这样你就不仅能得知其位置,而且能学会一个新的单词。等你熟悉了基本词汇以后,在和别人交谈时就能像这样应付自如了。”
“如果能那样,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您说的是真的吗?”
“其实,还能培养一个重要的能力。恐怕你听了会觉得更难以置信。”
☆掌握活的语法的能力
“快告诉我,那是什么?”
“还有一个掌握活的语法的能力。”
“什么活的语法?活的……活的语法……”
“活的语法不是指那些早已过时不用或者不常用的语法,而是常用的语法。不用分什么介词呀及物动词之类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语法。”
“譬如,在TOEIC的语法试题中,最令人头疼的恐怕就是改错题了。掌握了这种能力,做这种题就肯定没问题了。因为‘语法上口’了,只要读一遍就能得出准确答案了。”
“‘语法上口’了,说一遍便…… 这个我有点理解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我只能告诉你事实上就是如此,没法告诉你是为什么。这好比刚开始学一项运动项目的时候,动作会显得很笨拙,后来通过不断的训练,不知不觉中动作就会变得非常熟练。这两者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这么说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
“你就坚持下去吧。会像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那样发生奇迹的。只要结束第三阶段,TOEIC 1级就不在话下了。”
----------
舌根发痒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奇怪现象就是“舌根发痒”,也就是说,总想用英语说话,甚至到处寻找有没有美国人,或者干脆主动创造机会去接触美国人。
参加直接由美国人辅导的高级会话班也不错。只是由于通常情况下那里的学生大多是韩式发音者,所以不能说是最佳选择。如果能够遇到除了自己以外,周围的所有人都是美国人的聚会,那才是最好的练习场所。
如果没有合适的练习机会,可以培养自己在走路或坐地铁时,把头脑中各种各样的想法试着用英语来表达的习惯。
例如,“站在门旁边的那个女人的脸盘太大了,她的外号是不是大脸盘呢……”“今天太乏了,站着实在太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大叔,要是到下站下车该多好呢?”等等。你可以这样试着用英语来表达这种平常的所见所闻。这对于真正掌握英语,有非常大的帮助。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英英词典?”
“各种英英词典也都不一样。一般来讲,一些有名的出版社出版的词典比较理想。如果例句再多一点,那就更好了。如果还解释了各种情况下的用法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我有点理解不了。那到底是什么样的?”
“让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假设查‘明智’这个单词,大部分的词典只是简单地解释这个单词的含义而已。譬如,‘懂事理,有远见’等。但注释详尽的词典把这个单词解释为‘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合理周到、有远见地使事情得以解决’。这样的词典肯定会有的。我给你找一下,找到了再告诉你。”
“那太好了,太谢谢你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小词典。就是那种只有简单的解释和一个例句的便携式词典或陈旧的词典。详细的说明和例句是词典的根本。所以连这个都没做到的词典还是尽早丢到垃圾箱为好。”
“还有,在这个阶段也同样要放弃背诵的想法吗?”
“那当然。你试试就知道了。只是大声朗读也能记住很多东西,而且这与背诵后的短暂记忆是不同的。”
“有什么区别呢?”
“嗯。怎么说呢,是一种语言上收放自如的状态。虽然不能完全记住词典上的所有内容,但一旦有机会就能脱口而出。”
“我想只要结束这个阶段,我就会对英语更加信心倍增。首先,能听懂,再加上有说英语的欲望,单词量也不比谁差…… 啊,简直像做梦一样。”
“梦,只有你努力,它才会变成现实。与别的梦相比,学好英语的梦,并不是太遥远。10余年的年轻时光中,只要拿出6个月到1年的时间,每天清晨或晚上练习90分钟到2小时,就能实现这个简简单单的梦想。”
“到目前为止,你为英语投入了多少时间?初中到高中6年加上大学2年的话是8年,再加上这次投入的3个月,一共是8年零3个月。那么等于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大脑中的某一个角落租给了英语了,是吧?但结果呢?说太惨吧,好像有点过分,但学好英语已经成为很难实现的梦想。可现在竟然说,6个月到1年的时间就能实现它,你是不是会觉得难以置信呢?”
“听到这些,心里真有气,英语教育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肯定也知道存在问题,为什么没有改正呢。”
“教育部门不正是罪魁祸首嘛!教育政策到底怎样朝令夕改,到底有多不像话,从大学入学考试的变化就可以窥斑见豹了。平等地接受教育是要有一定限度的,根据能力来因材施教才是合情合理的。但咱们国家的教育政策决策者们只重视什么身体发育呀,减少课外负担呀,却从根本上无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频繁地变更高考制度,使那些家长和师生每年光适应这些应试制度都适应不过来。”①①文①檔①共①享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就是为了解恨也要好好学英语。谢谢您了。您给了我重新学好英语的信心。”
“机会还是你自己创造的。我只是引导你走捷径而已。希望你能坚持完这个阶段,给我教你下一阶段的机会。我的目标是完全改变咱们国家英语水平低下的状况。哈哈哈……”
----------
从倒数第1名到第1名
咱们国家的人往往到第三个阶段,才觉得有些放心。因为第三阶段的查单词、写单词、朗读的过程与过去的学习方法十分相似。但从此不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的可能性也最大。
例如,不接连不断地查词典而直接跳到下一个单词,不大声朗读而只是默读或小声地朗读,采用背诵的方式学习等等,总之,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我的方式加以改变。这样做的话,与“学”英语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许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不能有其他的任何收获。
这个阶段是掌握不用词典也能流畅地阅读英文文章的能力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基本的词汇量和对句式的熟练掌握。
到这个阶段已经可以认识到语言就是习惯。看看词典对词语的解释,不难看出句子都是以极为相似的格式组成的。等你能够自由自在地看美国电视台的电视剧或电影时,就可了解到他们常用的句式,其实就那么几种。日常语言就是又那些惯用句子组成的。从领悟到这一点开始你就有了英语张嘴就来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舌根发痒”的初始阶段。
这种现象说明学外语的最大障碍之一,即“陌生感”将逐渐消失。下面的例子中提到的那个大企业的语言进修院里所发生的令人惊异的事,与这不无关系。
有一个人对英语一窍不通,别说语法,连最基本的发音他也不会。在每周末进行的例行考试中,他的成绩一直属于最差的那几个。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每到下午的讨论课就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结果,他作为进步最显着的学生代表被安排在结业典礼上发言。大家原以为他肯定会事先用英语把发言稿写好,到那天拿去念。可到结业式那天,他竟然做了10多分钟的即兴发言,内容也非常精彩。他说,他只是每天晚上再听一遍录有当天所学内容的磁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话匣子突然就被打开了。
☆话匣子被打开是什么意思啊?
“话匣子被打开”的意思就是大脑中已经形成了语言的逻辑体系。这种体系是当语言的熟练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时自动产生了。如果您还是不理解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想一下汉语。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所以每一个字都要记住。但,中国有很多人不识字汉语不是一样说的很好吗?你还可以想想人类的发展过程。很久以前,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文字,但那时候的人也都能相互沟通。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大脑可自动形成语言体系。
但是我国人一直无视这个问题。就算偶尔听到笔者说的这种话,他们也只不过是当时认可,不久还会回到他们从学生时代就一直沿用的传统的学习方法。他们当是也许会说:“对,对,小孩子们还真是那样。”但实际上还是不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也许是根本没法做到。
首先,缺乏尝试新方法的勇气,还缺乏坚持到底的韧性和毅力。这也许是受我国“快点快点”文化影响所致。这种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尽管如此,目前还从来没讨论过怎样才能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明明都知道“学习”外语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但对如何解决这在问题大家却都持消极态度。
也许这种“自我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