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7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7/19页 下─页
种方法不适合我。怎么也得有点英语基础才可能嘛。”然后,又开始“学”英语。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踏实,但英语也将随之成为坚不可摧的壁垒,永远无法攻破。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工具。每个人的母语水平,都代表这个人的文化水平。本来英语说得就不怎么样,到需要说英语的时候,还先用韩国语思维,再用很短的英语句式来表达。这样一来,说肯定说得一塌糊涂。他们因此也就失去了信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前英语就不错的人情况就更复杂了。他们大都具备了相当于母语词汇量的英语词汇水平,也具备了能借助词典造句的能力。可一旦到了需要说英语的时候,语法和词汇就乱成一团,根本说不成话,甚至10分钟也造不出一句像样的句子。等他们好不容易造出了一个句子时,才发现人们早将话题换成别的了。
  在这些人当中,有人遇到这种情况就自暴自弃。说什么韩国人再怎么学英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自己可能到达这个极限了,或者说既然我那么用功学也不行,是不是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等等。
  这还算是好的。最糟糕的是有些人干脆不想学英语。这些人当中大部分人是追求方便的国粹主义者,或者说诡辩论者。他们不仅对那些英语好的人敬而远之,甚至还藐视那些想好好学英语的人。不知道这些人知不知道,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别的国家的语言也同样是非常珍贵的。
  这些人即使去外国一不顾他国和自国之间的文化和意识的差异。只要是跟自己国家不一样的,就对其倍加轻视,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
  在德国时我曾经接待过到那里出差的大企业的精英们,直到现在,一想起那件事我就觉得脸红。有一次,我们去一家超市购物,当被告知这里是禁烟区时,竟有人一边用脚搓灭烟头一边抱怨道“什么先进国家,怎么这么不方便!”还有一些人,发现没有大型建筑物便说“这可真是个落后的地方啊”等等。之后的情况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我也认为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但在韩国人中,这样的人并非少数。欧美著名旅游景点的许多免税店的门前就用韩国语写着“韩国人免进”,还有很多宾馆干脆不接待韩国的旅游团。这些事实都证明,那些给国家丢脸的国粹主义者的确不在少数。
  如果执意要说这种现象是对外国人的歧视的话,我也实在无说可说。对于这些人而言,只有韩国语是有用的。理由是因为韩国语是母语。但谁都不不难看出,真正的理由不在于此。那些明明有必要学也不学的人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懒惰,或许是为了根本没必要的自尊心……
  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语言只不过是语言而已。诸如“应该像解答数学问题那样解答英语问题”,“英语也是一门科学”等等说法,使英语学习变得复杂化,这都由以精读为主授课并考试的我国外语教育方式造成的。
  当我真正掌握德语和英语后,最先感觉到的就是,真正的当地人所说的话,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是非常简单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当我熟练地掌握了那些简单的话以后,神奇的现象便发生了。
  我开始能够看懂哲学、社会学等书籍中比较复杂的文章了!这就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用查词典也可以看懂韩文文章一样,事实上,无论是英语还是德语,凡是语言应该都一样,因为语言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领悟”。
  从那天起,我又有一个月没见到K。有一天,传来了K调到公司其他部门的消息,而网络上仍然没有她通过二级的喜讯……
  再次见到她是在从蚕室站去往教大站方向的2号线地铁上。时间大约是晚上8点多钟,我发现她时,她正坐在座位上打盹,膝上放着一本打开着的书。我走近一看,像是一本英语精读书。我叫醒了她之后,我们在教大站一起下车并去了附近一家咖啡店。
  “最近怎么样?新的工作有意思吗?”
  “不知道,反正挺累的。工作嘛,干什么都不会太容易的。”
  “还要自己给自己充电就更累了,是吧?”
  “您已经看到了,我放弃了您教给我的方法。因为它实在太难了。每天要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这对我来说太不现实了。”
  “那么,你觉得传统的方法就可以了吗?”
  “传统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具体。能理解过去无法理解的语法部分,所以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好,既然如此,那你就坚持下去并。把那本书都看完了的话,你还会参加TOEIC考试吧?”
  “对。恐怕只有通过一级,我才能从TOEIC的沉重压力中解放出来吧。”
  “但愿如此,虽然不是什么好方法。这次对提高分数有信心吗?”
  ----------
  越学习成绩反而越下降
  从“习惯化”的英语学习方式,中途换成“学”的学习方式,过去好不容易形成的习惯,在两三天之内就会丧失殆尽。虽然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但是从你又开始背诵的那时起,就会开始发生上述现象。就这样个一两天后,除了背诵的内容以外,其余的几乎是所剩无几了。
  但是,由于开始时,通过前一种英语学习方式,即“习惯化”的方式所能掌握的英语水平较低。而通过后一种学习方式,即“学”的方式所学的内容水平较高,因此,尽管这种方式掌握语言马上就会碰壁。人们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继续“学”下去。
  K陷入的陷阱是我国人在伴随着成长而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习惯造成的。从初中到大学期间,学习的方式主要是用功地读、写、查,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桌边度过很长的时间,这样就能使父母和老师满意,而且学生也会因为自己一直奋斗至考试前夕而感到非常充实,所以这种方式一直占优势,本应该根据科目、个性和各自的人生目标而各异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却千篇一律地局限在这一种方式上。
  我国的英语文学研究者对英语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如出一辙,但是在国外,同样是研究英语文学的人,有时会去访问自己所研究的作家的故乡,甚至可能趁假期赴非洲访问这位作家的后代。为了了解这位作家作品中的时代,会特意去辅修历史。为了见到也同时在研究这位作家的人,会不停地参加研究会或研讨会。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接受了合理的个性化方式的教育。
  在韩国,哪怕是在幼儿园性画画,也要全体画同样主题的画,不管你喜不喜欢,自由选择的方式是不被接纳的。而在国外,幼儿园的老师只是在适当的地方——无论怎么玩水彩也没关系的地方,摆好画架、图画纸和各种颜料,然后对孩子们说,“来吧,这里有各种画画需要的东西。想画画的人随时可以到这儿来画。然后就只是站在旁边看孩子们画画。不管孩子们怎么画,老师都不会干涉。
  这样长大的孩子在以后参加美术大学录取考试时,从出发点就已经领先于我国的孩子们了。“描绘书架倾倒时书架上的书噼里啪啦往下掉的情景“——这是德国某美术大学的入学考试题。那么,韩国留学生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大部分只是注重了写实描写,结果都落榜了。而合格的德国学生都各自描绘除了各种各样的情景。譬如,有的学生画的是一本书像小鸟般展翅飞翔,有的学生画的是α、β正从书中掉出来,有的学生画的干脆就抽象得一塌糊涂。
  指望我们国家的人也这样做目前来说尚不现实。听说,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还要上1个月学习队列、稍息、立正的课。我真纳闷我们这个国家究竟还有什么希望?从军事独裁30年,不、加上日本殖民时代的话应该说是70年,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如果想要完全从这种教育体制下摆脱的话,恐怕需要至少一个世纪的时间。
  当然,这是以现在马上就开始行动为前提的。但可悲的是,就目前来看,永远都不做这种努力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无论是什么学科在学习中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譬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是运用现象和原理来进行研究的学问,所以应该以启发逻辑思维或探究前因后果的方式来学习。也可以说是关键在于投入多少时间做习题。
  但语言则不同,语言只是生活中的一种工具而已。灵活运用工具的关键在于掌握该工具的熟练程度。
  K的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虽然在语法方面多答对了15分,但在听力方面,却倒退了20分。
  “听力成绩的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下那么多的功夫学语法和精读,竟然只多答对了3道题,实在是太冤枉了。所有的努力都泡汤了。早知这样还不如不学呢……”↑↑
  “答题的时候有自信吗?也就是说,是否肯定你答的就是正确答案。”
  “没有。语法几乎都是瞎猜的,虽然题目并不难……”
  “这就是以背诵为主的方式学语言的盲点。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与实际上取得的成绩有显着的差异,再加上忘记的速度总是比记忆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只有每天翻书才能避免‘赤字’的发生。”
  “那现在怎么办呀?要不从头再来一次?“
  “对。那是最好的方法。应该重新构筑大脑的语言体系。你能重来吗?“
  “我一定要重来,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好好坚持了。其实从上回提高200分以后,我就没再好好做过。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第二阶段感觉有点索然无味。后来就因为家中的事情耽误了,后来又换了部门,再后来……“
  “快到考试的时候,我开始着急了。我原以为由于上次在听力方面提高了不少分,这次只要在语法方面下点功夫的话,肯定还能提高成绩。”
  “如果你完成了第二阶段的说,听力成绩就不会下降得那么严重。到一定的阶段以后,由于听力已经得到充分的锻炼,即使隔很长时间也不会受影响。在外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回国的人当中,有些人已经说不好韩语了,但他们不是还照样能听懂韩语吗?”
  “好像是这样的。那要是一天只听一遍,还能有效果吗?”
  “虽然那样可能需要稍长一点的时间,但因为你已经是第二次,进度应该会很快的。”
  ----------
  终于突破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英语好像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即使是自认为不具备语言素质的人,也就是那些舌头不太灵活的人,虽然达不到这种水平,也完全能够在说英语时显得很自然而不那么生硬。
  这对咱们国家的人尤为重要。在只能按照国家规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