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6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6/19页 下─页
们所说的话是相当重要的。还有,你知道为什么在完整地听清一句话之前必须反复听这句话的原因吗?”
  “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
  “那是因为听不清楚的那部分还掺有没有吃透的发音。如果不熟悉它们的话,有那些发音的句子就不可能听懂。”
  “对,那是肯定的。可是要是不管怎么听也不知道如何拼写的话该怎么办呀?”
  “遇到这种情况时,随便写一个最接近的拼法就可以了。虽然不能规定至少要听10遍或者20遍,但只要自己感觉‘能听出来的都听出来了’,就可以这么做了。因为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的。”
  “您是说到检验拼写结果的时候吧?”
  “是啊。”
  “到时必须用英英词典吗?”
  “那当然。英韩词典的害处实在是太大了。用英韩词典,当时可能觉得挺痛快,但一旦形成了习惯,就永远也不会达到‘用外语思维和会话的水平’。”
  ☆什么叫“用外语思维和会话的水平”?
  “用外语思维的水平是什么意思呢?”
  “那是指我说过好多次的说外语时‘舌头比大脑’更快的情况。也有个别人,他们使用英韩词典,费了很多功夫,好不容易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这些人说英语时,仍然是头脑比舌头动得快。他们先把想说的话在大脑里整理一遍后再用舌头说出来。仔细分析这个过程,其实是多了一道把韩国语译成英语的程序。所以,他们往往不能马上回答别人的问话,而且说出来的话总是有点不自然。”
  “那么,英语好的人在说话时直接就有英语浮现在头脑里,是吗?”
  “对。你很聪明嘛。人们只有在听到英语后,在头脑里直接浮现出用英语如何回答时,才算真正掌握了英语。现行的英语辅导书中有很多用韩国语作注解的书籍,用这类书无论怎么学也是不会有多大成效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书竟然还用韩国语标注发音。照这么念的话,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为什么要大声朗读?
  “要求从头到尾大声朗读,是为了练习说话吗?”
  “不仅仅是为了练习说话,你也知道看书时如果读出声,尤其是大声朗读,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吧?”
  “对。是不是光顾着朗读的原因呢?反正上学时老师点名朗读时,朗读以后自己也不知道念了什么。”
  “对。光顾朗读时,换句话说,就是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时,知觉能力就会下降。在读英文文章时这种倾向会更严重。但是,如果反复大声念相同的文章,就能不知不觉地理解其中的意思。奇怪吧?”
  “这是为什么呢?”
  “是反复练习的结果。首先在听的方面,已经习惯了英语发音,而且具有了通读的能力。”
  “通读?”
  “也就是精读的反义词,即我们平常说小说或散文等作品时经常运用通读的方式。就是不对文章的每一个单词都那么费神,而只是随文章情节和内容一直读下去的方式。”
  “噢,原来还有这么深奥的含义啊。”
  “深奥吧。这就是人类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的过程,哈哈哈。”
  “还有,到‘完全朗朗上口程度’指的也不是背诵的意思吧?”
  “当然不是了。也许结果会那样,但重要的是‘朗朗上口’。背诵是靠大脑来完成的,可‘朗朗上口’是靠舌头来完成的。到时候,当自己听见自己的英语发音时,就会觉得很自然。”
  “我说英语还做不到‘舌头比脑子快’,要是有一天能那样该有多好啊!”
  “要树立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不是‘我行’,而是‘我确实会成为那样’。说实话,光凭那些通常所说的‘不行就要努力做到行’或‘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等军事化口号,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冷静的头脑和洋溢的热情是缺一不可的。”
  “是啊。费那么多功夫背诵整个英语词典,或背诵整篇美国总统的演说稿,实际上根本没什么用,原来是这个原因呀。光凭着一股热情学习……”
  “现在想想真快把我气死了。当年高考前的复习阶段,我真是白白地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为了英语高考,我做了无数的精读练习题。有些文章由于不懂的单词就占半数之多,光单词解释就能填满书的空白处。但现在连背过单词的一半的一半都用不上,不是还有人夸我英语好吗。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从那时,不,从比那还早的时候就考虑放弃这种愚蠢的方法呢?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方法竟是从先前日本军国主义殖民时期延续下来的。看记录当时情况的小说,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在这类小说里有学生背完一页英语词典就把那页撕下来吃到肚子里的内容,连我的学生时代也有过这样的同学。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从过去的文教部到现在的教育部,所有负责外语教育的公务员都是最大的笨蛋。”
  “可是,公务员因光拿工资不干活而挨骂的事也不是这两天才有。况且也并不只是教育部门才这样……”
  “对,对。我跑题跑得太远了。言归正传吧,语言是应该灵活的。如果只是装在书本或脑子里的话,绝不能随舌头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只有真正地把握了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之后,语言才有生命力。”
  “我会记住您的话的。已经很晚了,我该回去了。”
  “好吧。好好努力吧。从现在开始就会越来越有趣了。”
  ----------
  牢记诀窍之二
  1.听写第一阶段第一盘磁带的内容
  小时候,我们都做过听写练习,都知道这是为了测试是否能够准确地写出单词。但小时候所做的听写和这里所说的听写,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所说的听写为的是熟悉英文句子,因而要求每听一句话就要试着写出来。学过英语的人可能都有个这样的经历;跟美国人交谈的时候,开始多少能听清点儿内容,但聊的时间一长,就几乎听不清对方说的是什么了。这也许是因为习惯了短句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丢掉将精力过分集中于单词的坏习惯。
  也就是说,一两个生词完全搅乱了整个思维。在想那个单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同时,就根本听不清对方下面说的是什么内容了。当你能够熟练地听写句子后,自然而然地就具备了区分重要单词与不太重要单词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听一遍写一个单词,再听一遍再写一个单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首先听完一句话能记住多少就先写多少,然后再注意听一遍没听清楚或只是大致写下来的单词。在这时候也要注意,不能看着已经写下的部分听写,要一直眼望空中或闭上眼睛去听,然后再写下来。
  2,不会的单词要查英英词典
  此时查词典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如何拼写,并不是为了理解词义。如果明白是什么意思当然更好,但更重要的是使发音和拼写相一致。如果用英英词典实在查不到,也可以借助有关教材。但相关教材一定要在最后时刻再拿出来翻阅。不然的话,就无法了解自己对哪些发音还没有熟练掌握,对哪些发音有听觉误差。
  通过查英英词典和再一次听磁带的过程,可避免过于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听力。通过这种方法牢记自身听力方面的不足,可避免重复犯同样的发音错误。韩国人最常犯的毛病,即分不清L与R的毛病,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得以矫正。
  3,从头到尾大声地跟读
  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大声”和“从头到尾”。大声朗读首先是为了熟悉自己用英语说话时的声音,免得以后被自己说出来的英语吓倒。从头到尾地跟读是为了培养一口气说英文的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通读能力。应该以模仿准确发音的态度来对待,最好是像做“声音模仿”训练那样。
  4,直到能够朗朗上口
  朗朗上口指的是发音方面的熟练程度,是指自己确信已经达到了不看也能说得很流利的水平。自我测试的最佳方法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回放。
  也许说的时候自我感觉发音很准确,但录下来后回放时,往往会发现很多叫人脸红的发音错误。特别是对于习惯说方言的人,只有录下来再听一遍才能认识到这些错误。发现的不足部分应该集中攻克,反复练习,争取矫正。然后,再次录下来进行比较,你会发现进步是很显着的。
  ☆总结◇◇網◇
  第二阶段应该只使用第一阶段听过的磁带。有些人认为可以直接从第二阶段开始,但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第二阶段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发音和拼写相一致。
  这一阶段对于熟悉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话、应该怎样连接句子和句子并使语调得以形成来说是必需的一个阶段,是习惯说英语的过程。
  自己的英语发音达到非常接近美式发音的程度时才算大功告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说英语的自信心,因为这时你已经对自己的发音并不觉得陌生,而且感觉有点儿像那么回事了。
  
  突破第三阶段:跃跃欲说 出口成章
  ----------
  第三阶段的七个要领
  第一,用英英词典查以前做听写练习时不懂的单词。
  第二,把单词的解释和例句记下来,若这其中还有不懂的单词的话,继续查词典。
  第三,查词典要坚持查到没有不懂的单词为止。
  第四,大约查1个小时后,暂停查词典,并大声朗读通过查词典整理出的内容。
  第五,朗读约1个小时后结束。
  第六,每周要歇1天。
  第七,查在原文和单词解释中出现的所有不懂的单词,并一直朗读到完全吃透解释和例句为止。
  ----------
  韩国人免进
  像K一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过第一关比较容易。而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的人,则就要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首先,仅听一两盘磁带是远远不够的,连ABC都不懂的人更是如此(这些人在开始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作者注)。要从最基础的磁带一直听到达到自己母语水平的磁带为止,而且每一盘都要做到能够完全听清。
  实际上如果真的去做的话,也并不是难到坚持不下去的程度。因为语言能力的增长并不仅限于进入头脑的语言量所限的程度,由大脑语言中枢自行领悟的部分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且,随着所听磁带数量的增加,每完成一盘磁带所需的时间呈几何级数状递减。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此。
  英语基础差的人不能将这种方法坚持到底的主要原因是自暴自弃。只要遇到困难就说,“哎呀,这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