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朋友”的意思。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出一本英韩词典所要花费的时间,没有什么比语言对时代的变化更为敏[gǎn]的了。所以说,如果编一本英韩词典需要至少1年的时间,用这本词典所学的英语就等于是已经落后了1年的时间,人们也许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正是由于人们持有这种想法,所以,韩国英韩词典的水平才得不到提高,甚至还有距第一版已有10年之久的词典。而且很多人把这种词典传给兄弟姐妹,甚至世世代代传阅,不是吗?节省固然好,但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取的。
“而且,绝大多数的英韩词典,存在很多编辑方面的问题,譬如,把事实上美国人几乎不用的意思,还当作重要的内容编在最前面,而且把字体加黑加粗以引起人们注意。
“啊,千万别学英语,原来是这个意思,是吗?”
“不是,不是那么回事……,唉,怎么跟你说才好呢?”
----------
Warm up(准备活动)
如果告诉那些已学了10多年英语的人说,英语是不需要学的,他们自然不能理解。无论我怎样以各种理由试图说明我的主张是对的,他们都只是当时点点头而已。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初中开始正式学英语,就是除了背单词还是背单词。从字母表到基础、中级、高级语法、还有不计其数的单词,需要背的东西真是无穷无尽。
还要人说,学英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反正只是强调英语是多么多么地难学。从头到尾地背诵英语词典,把背完的书页撕下来吃到肚子里的这种愚蠢的方法,竟也像什么学英语的妙法一样广为流传。
仔细想一下便知道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无论当时背得多好,随着岁月的推移,能记住的词汇只能越来越少,而且随着岁月的流失将全部忘掉。所以说,死记硬背地学英语不是什么好方法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是啊,学生时代那么专心致志这背过的诗词,现在已经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了。那还是用韩语写的呢……”
“但如果是那是自己写的诗,又会怎样呢?那当然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了。因为出版该诗集的前后你会无数次反复地诵读。道理就在于此。也就是说,说外语要成为习惯,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吧。”
“习惯成自然,就好比跳舞时动作潇洒流畅,作画时画笔挥洒自如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很熟练的话,手脚就会自然地做它们应该做的动作,像学自行车或游泳一样都是需要亲身体会的。所以,隔很长时间,也照样不会忘。对英语而言,习惯成自然主要就是舌头的问题。说话时,如果舌头的反应比大脑更快,就说明已经形成习惯了。我们说韩国语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嘴里却在嘀咕。”
“现在,我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了。那么,请您教教我这个方法吧。”
“好啊。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不要怀疑;第二,一个阶段还没有完成时,绝不要开始下一阶段。”
“啊哈,那就是说,需要经过好几个阶段,是吧?我知道了。那么,一共分几个阶段呢?”
“共有五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就能熟悉英语发音,完成第二个阶段就能领悟语法,克服了第三个阶段就想说英语了,达到第四个阶段就能够不查词典也可以理解文章的意义了。完成第五个阶段后连那个国家的文化也能理解了。就是说,达到高级水平了。”
“哇,那该多好啊。但要达到那种水平,需要多长时间呢?”
“那是因人而异的。当然也根据学英语所花时间的程度多少有点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感觉和素质的差别。听说过吧?能说好母语的人,外语也能学好。”
“不会吧,那是为什么呢?”
“能说好母语的人,天生就对语言具有比别人更敏锐的感觉。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不放过那些别人注意不到的词汇,从书籍、电视或收音机中收集后把它们变为己有。虽然也有特意这样做的人,但这种过程大部分是很自然的行为。“
“这样做和没这样做的人,在掌握英语的程度上有很大差别,是吧?“
“是的,但如果按照我的诀窍学习,长的话有6个月的差距,最迟的话1年后也相差无几了。当然,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词汇的能力,跟说母语时一样,也是有差距的。不管怎么说,至少需要6个月,最多则1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外语,是不是很了不起?”
“那当然。算一下到现在学英语也有10多年了,而现在能在几个月内完成,还能达到高级水平,说得像母语那样熟练,多了不起呀,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我在德国留学期间,曾把这个方法传授给了几名韩国人。在德国有相当多的韩国学生,根本没法学专业课,问题就在于过不了语言关。其中只有两名学生按照我教的方法学习德语,6个月后,他们终于通过了语言课程的资格考试。当时,韩国留学生完成语言课程一般需要1年半的时间,所以,这件事在留学生中也成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那么,其余的人为什么没采用这个方法呢?”
“是啊,据我观察,缺乏恒心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缺乏信心,也就是不相信我的话。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缺乏恒心。”
“那就是说,学会您的诀窍,需要很大的恒心,是吧?”
“嗯,总而言之这是个需要恒心的方法。但并不是说,由于需要恒心就要求有特别强的恒心,因为过不了多久就会感觉有意思了。”
“是不是诸如成就感等等?”
“和那种感觉稍微有点区别。当然也有成就敢。怎么说呢,这应该是由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吧。”
“现象,能发生什么现象?”
“嗯,例如,在第一阶段发生的现象,就是突然有一天在磁带中听到了熟悉的单词,但好像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再后来呢,有一天突然能够听到完整的一句话了,从此以后,越来越感兴趣了。”
“一定很有意思,快教教我吧,我真想知道在我身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
开始第一阶段:“打通”耳朵 完全听清
----------
第一阶段的四个要领
第一,选择1盘(再次强调是1盘而非1套)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磁带。
第二,每天集中精力把A面和B面连续听两遍。
第三,要坚持天天听,但每隔6天要休息1天。
第四,直到听清磁带中的所有内容。
----------
只1个月就可将TOEIC成绩提高200分
第一阶段的四个要领
第一,选择1盘(再次强调是1盘而非1套)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磁带。♂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第二,每天集中精力把A面和B面连续听两遍。
第三,要坚持天天听,但每隔6天要休息1天。
第四,直到听清磁带中的所有内容。
“这就是第一阶段的全部内容吗?”
“对,很简单吧?这恐怕就足以让你的TOEIC成绩提高100分。”
“真的吗?那为什么要休息一天呢?”
“这是由于人的大脑中有能够存储语言的特殊机制。据我在德国时看过的医学报告所述,人的大脑在接收语言信息时,要经历一个特殊的过程。首先,将接收的词汇信息随意堆积,直到停止接收后,才开始分析、整理、最后再进行合理分类。当接收的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该语言的专有空间。如果信息连续不断地涌入,大脑就来不及把它们分门别类,更无法进行正常的系统化整理。所以需要休息一天。这就像搬家以后需要整理一样。”
“您的意思是说,在大脑的某一部位,会形成外语的专有空间,是吧?”
“对了,那个医学报告书上也有这句话。原来,人在刚刚出生时,整个大脑是软软的,掌管语言的部位也分为好几个空间。可到了一定的年龄,这些空间就会被母语全部占据。这也就是年龄越大越难掌握外语,而岁数越小越容易掌握且能同时掌握好几种外语的原因。”
----------
☆什么叫“完全听清为止”
“好神奇哟,把一盘磁带完全听清为止,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背诵吗?”
“噢,NO,千万别跟背诵联系在一起。‘完全听清’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有一天,当你打开录音机再听那盘磁带时,没等磁带转到那儿,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出后面的内容,而且要具体到句子、单词甚至发音,一项也不能缺。当然难免会有生词,可虽说拼写比较生疏,但发音却已经非常熟悉了。还有,别怪我唠叨,遇到生词,千万别查词典。尽管觉得只要查一下某个单词,就能大概清楚是什么意思了,但千万别那样做。这样做就会前功尽弃,好不容易形成的分类体系,瞬间就可能泡汤。”
“所以要每天利用大约2小时的时间,从头到尾听一盘磁带,而且要坚持到磁带内容完全‘烙入’大脑为止。只是每周必须休息一天,对吧?”
“对了,休息那天要完全忘记英语。哪怕是跟朋友在一起玩时也要注意,千万不要跟说话时总冒出几句英语的朋友在一起。租录像带也要选择国产片。再有,就是别去像梨泰院(位于汉城,是外国人居住和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那样的地方。要过一天完全韩式的生活。”
“但是,听磁带时,听着听着就困了怎么办?我想我肯定会犯困的……”
“那也总比不听强吧。但不管怎么说犯困肯定会影响效果,必须竖起耳朵听才行。这个阶段是锻炼听力的阶段。咱们国家的人对于英语的发音相对比较迟钝。再加上英语中有韩国语里根本不存在的发音,所以只能靠锻炼。[f]音或者[v]音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对这些发音不熟悉的话,听由几个音节组成的单词或句子自然就会很吃力。如果连听都听不清楚,那就更谈不上模仿着说了。外语发音好,指的就是能够很好地模仿以相应外语作为母语的人的发音。如果咱们国家的人从一开始就跟美国人学英语,学到的自然就是卷舌音。那么,发卷舌音的人也就不会被人讥讽了。”
“啊哈,这么说,听磁带的时候,还要注意听发音是吗?”
“对,如果能那样当然更好。但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困难。因为你会总惦记着听懂它是什么意思。一开始保持什么也不想,听到多少算多少的心态可能是不太容易的,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