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2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19页 下─页
候,用手脚比划也能应付过去,如果必须用英语沟通的说,找翻译不就得了嘛!”
  真是这样吗?韩国人接触英语的机会真的那么少吗?单单学生时代就要为英语考试担心6年,而且,以后离不开英语,又怎样下此定论呢?
  有些人说,发音有那么重要吗,只要说得差不多,内容充实,别人就能听懂。这样说的人还算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但,这两种主张的结果是一样的。由于发音错误,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的情况比比皆是,要听懂就完全要靠听者的耐心了。
  归根结底,韩国人在学英语的方法上存在根本性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偏重语法或阅读方面。所以,要学好英语应该先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强调“打通耳朵关”。
  也许出于这种原因,大部分英语教材都配有录音带,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边听边学。这些录音带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就是先设定一个情景,再把在这种情景下最经常说的话编入;然后是重复这些对话或将对话内容稍加改动后加以练习,也就是要人们将各种情景下的标准对话内容背诵下来。
  只要知道生活片段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简单道理,谁都会认识到这种学习方法的局限性。因为要把全部生活都编在教材中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各种情况发生时,为们也不会舄教材中出现的人物那样都用标准对话交谈。如果那样的话。生活就毫无情趣可言了。
  那些用流行歌曲或干脆通过在英语下面标注韩国语等方法学英语的教材,根本没有谈论的价值。严格地说,这是一种欺骗行为。因为流行歌曲是诗歌化的语言,与日常用语必然会有很大的出入。而用韩国语标注英语发音就好比是与真人大小的明星画像接吻一样,跟与真人接吻的感觉自然是不同的。
  重要的是,按上述教材的方式根本无法学好英语。那些学校或培训班的优秀教师所教的方法也是一样。韩国大部分的培训班以及其在读或已毕业的学员,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我是英语TOEIC 1级,而德语几乎是第二母语。其过程很简单,我只是放弃了韩国通用的那种外语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无论是英语、日语还是德语,所有的语言都不是“学习”的对象。也就是说,千万不要硬学硬背硬背,语言是一种习惯。
  通过这本书。我想把养成习惯的方法告诉各位读者。只要你按照这个方法坚持到底,无论是哪国语言,都能达到第二母语的水平。不仅不需要到那个国家生活,而且少则6个月,多则1年就足够了,TOEIC或TOEFL等等则更没问题了。
  
  跟所有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说BYE-BYE
  ----------
  从“爸爸好”开始
  黄昏时分,K来了。
  也许是因为跟她只是数面之交。也许是我的表情有点怪,她红着脸羞涩地对我说:“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
  大概是她看到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全都是美国人参加的会议,所以认为我的英语非常棒吧。
  “你的水平如何?”
  “水平呀,说不上什么水平。也像别人一样上过几个培训班,但还是不行。可我的工作需要会英语。我有时候真着急,但又没条件参加公司的讲座或培训班……”
  “我知道一些学外语的诀窍,教你几招怎么样?”
  我首先跟她说明了这个诀窍的原理。
  “学外语也应该用学母语的方法。好好想一下小孩学说话的过程。你看见哪个小孩出生后,父母就一个一个地教他字母,告诉他哪个是主语、哪个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吗?父母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只是在不停地说:‘咦,我的小宝贝,真漂亮。饿了吧,喝奶吧!咦,尿尿了,尿这么多呀。尿布都湿透喽。’从父母的口中,从电视里,从街头,这样那样的话都会传入小孩的耳中。孩子到了一两岁时突然会说话了,连父母都觉得很惊讶。‘亲爱的,这孩子今天管我叫妈妈了。’”
  从此孩子的单词量将一发不可收地多起来。“妈妈好漂亮”,“爸爸好”,“我想奶奶了”等等。有时候还会把爸爸叫成“亲爱的”,让人捧腹大笑。
  不管怎样,孩子开始说话的一大特点就是说的都是他经常能听到的话。小孩最早会说的话都是“妈妈”或与之相近的词,然后是与吃有关的词。“亲爱的”也是如此,也许小孩认为那就是妈妈爸爸的名字呢。
  “那就是说,只要多听听就行了吗?”
  “那倒不是,因为我们不是小孩,小孩的大脑说白了就像一张白纸,可容性很大。但成人的大脑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已被各种所见所闻装得满满的了。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吗,跟他说了好几次的事,他一会儿就忘了。就拿学电脑的事儿来说吧,无论是DOS还是Word,小孩马上就能学会,而且以后靠自学就能完成全部的电脑课程。而大人呢,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反复练了几天几夜,还是要问别人。这是为什么呢?电脑可真是太难学了,大人总这么想,所以就没有接收新知识的余地了。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将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分析整理后,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里已形成的知识框架中。大人不像小孩那样“啊……,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他们总是刨根问底地弄清所有的来龙去脉后,才能踏踏实实地接受其内容。
  “啊,就是说,他们先弄清单词是什么意思,句型又是什么,再从整体上把握句义,最后才去接受它,对吧?过去教英语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吧?”
  “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能读、能理解英语的话,虽不能算太大的错误,但终究还是错误的方法……”
  “什么?终究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就是说,不用这样做,也能学好英语,是吗?”
  “是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方式,其实是很不经济、很奇怪的方式。大多数人在分析理解英语文章时,一般来讲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查生词,然后把主语、谓语、宾语区分开,再译成韩语,如果意思通顺了就看另一篇文章。但我们平常读韩语文章时,也是这么做的吗?当然不是。如有不清楚的词汇,只是再细读一遍,就算过去了,读英文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其实韩国人对待本国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待英语应该是一样的。”
  “不用查词典,也不用知道语法什么的,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对吧!”
  “嗯,你的理解能力还不错。这就是我所说的诀窍的主要内容。只要领悟到这一点,就能悟出自己学习的窍门。尽管最终那将与我的方法完全一样。”
  “啊,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但我实在没时间,我是说没时间去独自悟出窍门。您就直接教我不行吗?”
  “呵呵,那可不行。至今我已免费教了许多人,可能是因为免费吧,没有几个坚持到最后的。说什么这方法的确很好,但觉得不太适合自己等等。所以,我规定了一个原则,不能免费教。”
  “哪有几个成功的呢?”
  “我已教过大约有60来名,但其中成功的只有3个人。这大概就是因为免费吧。反正也没花钱,不照我的方法学,也不觉得是浪费钱!”
  “知道了,您要收多少钱呢?需要多少投资?”
  “嗯,今天已经很晚了,下次再聊吧!好吗?OK?”→→網→文→檔→下→載→與→在→線→閱→讀→
  ----------
  还不如干脆不懂英语
  “您好!”
  几天以后,K又来找我。当然她没有空手来。
  我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学英语的诀窍。
  “我仔细想过了,但怎么也想不明白。总觉得大脑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大人们,不可能像小孩那样,只靠听来学英语。读英语文章像读母语那样,能不查词典地读下去,这实在是太离奇了。”
  “所以才叫诀窍嘛!如果谁都知道,那还能叫诀窍吗?这就好比哥伦布的鸡蛋。思想的转换,首先需要的就是这个。要抛开“学”英语的想法。有一次,我在一家企业的研修院见到一名韩国女士,她的英语相当棒。不仅发音是完全的美式发音,写文章也很不错。所以,一开始我以为她肯定是哪个一流大学英语系出身或者是美籍侨胞的后代。但是,后来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她只不过高中毕业,而且由于那所高中是商业高中,所以 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但她的英语却是那么棒,是不是很稀奇呀?
  她只是与工作中认识的美国人相爱并结了婚而已。结婚不久,丈夫由于工作需要去了欧洲,这位女士只好只身去了在美国的公婆家。到了美国才知道,那里只有婆婆一个人生活在一座很大的房子里。一开始,因为不会说英语,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所以有很长时间她一整天也说不上一句话。有一天,婆婆给她钱让她去一趟市场。她有点惊慌地看了看婆婆,但她的婆婆微笑着坚持让她去试一试,她只好去了。那一次,她去超市勉强把东西买了回来。从那以后,渐渐有了信心。反正试一试呗!从那天起,她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和婆婆一起看电视,觉得闷了就出去散散步,听到什么就学什么。
  “只要是美国人说的话,她就都认认真真地听,无论什么字都用心地看。有一天,奇迹终于发生了。她突然觉得能流利地说话了,有事没事地总想说话,脑子里还没反应过来,就能说出来了。”
  “那就是说,还不如干脆不懂英语,是吗?”
  “也可以这么说。一点都不懂英语比起习惯韩国老师教的那种古怪的语调和发音来,恐怕还要好得多。”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英语,不是白学了吗。”
  “那也差不多。当然发音是一个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在学校所学的单词的意思有误,就拿我们查生词来说吧,不是用英韩词典查完再背吗?但英韩词典是借助日韩词典,把原来的英日词典翻译过来的。就是说,经过了二重翻译。目前几家出版社出版的词典也都大致一样。所以不论是不是重译的,问题在于它是把英语的英语解释再翻译成了韩语。”
  “这个怎么还会成问题呢?只要认真、正确地翻译,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问题首先在于,有些词汇只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存在,而在韩国语中根本不存在。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也不同,所以这是很自然的现象。那么,此类单词就只能用和它接近的韩国语来代替,在这个过程中意思就可能被歪曲。另一个问题是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韩语中不是也有阴阳性的差异嘛?所以,把英语再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必然不能完美地表达语言之间的微妙差异。英文中friend的解释为“朋友”,但有时候也可以解作“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