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11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11/19页 下─页
从中选择一盘,然后没完没了地听,是吧?”
  “完全正确!但是不至于让人感觉没完没了吧?因为你很快就能听清了。然后,练习听写、朗读,再查词典、再朗读,也就是再重复整个过程。一盘带可能一个礼拜就能结束。然后,再找盘录像带来看,结束后再看下一个……”
  “要这样坚持多久呀?”
  “直到一听就能听清几乎全部的内容为止。从此以后就会觉得不用继续做听写练习了,因为都能听得清呀,而且也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只需查几个不常用的单词,就几乎能100%的理解。这时候,就可以结束第四阶段了。”
  ☆像鱼儿一样鲜活的英语
  “那么,您是说,通过这个过程就能了解文化及日常行为等等吗?”
  “当然了。事实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没人像书中写的那样对话。电影里的台词是最自然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例如,电影里就没有像‘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样的话。”
  “那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例如,‘How’s it going? Excellent. How about you? Is your wife home agagin’等等。”
  “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
  “是啊,能掌握活蹦乱跳的,生动的英语,肯定会令人感慨万千的。”
  “那种感觉真是美极了。不用到国外也能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收获。我们在电影院看外国电影时总要忙于看字幕,这不是在感觉文化,最多不过是能理解故事情节而已。所以,大多数人尽管看了很多好莱坞影片,还是不能理解美国文化。
  “譬如,在美国男女之间交朋友就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由男方郑重地请对方吃一顿晚饭,吃完饭就把女方送回家,然后女方引诱男方说,‘进去喝杯茶再走吧’,然后那一夜两个人就在一起度过了,之后就开始正式的恋爱了,这是许许多多影片中的片段。但还是有很多人非得你一一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后,才恍然大悟地说,‘听你这么一讲还真是这样!’”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吗?”
  “你才感觉到吗?所以说,通过字幕看电影,现实感自然会大打折扣。而且最近上映的电影的字幕内容过于趋向意译化,与现实的距离更大。竟然还有‘倒胃口’、‘帅呆了’等完全本国式的语言。”
  “但是,如果直接看英文版电影的话,会不会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而有被他们同化的危险呀?”
  “危险?你用的是危险这个词,对吗?嗯,你言之过重了。只是有那种可能而已嘛。你认为危险是不是意味着你比较畏惧那种生活方式呢?”
  “是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您以前提到的国粹主义已深深地扎根在我身上了吧。”
  “有可能两者兼有。这种想法其实是以对咱们国家文化的轻视为基础的。你知道吗?还有,人们在觉得咱们国家的文化相对于他们的文化低一个层次的前提下,才会有一种被它取代的危机感。”
  学英语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
  要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首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单凭对克林顿、比尔·盖茨、自由女神像、金门桥等美国象征的理解是无法真正理解与英语水乳交融的现实生活的。即使是了解一点稍微详细的信息,对英语能力的提高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我第一次去美国时,接待我的是一位旅游社的导游。他在美国生活了已近20年,但还是把美国的文化,完全按韩国社会规范来诠释。
  由于美国的性文化是开放的,男女关系比较随意,所以导致离婚率很高。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青少年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且种族歧视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美国其实就是一条身患重病的大恐龙”,这就是这位导游对美国的总体评价。他一再强调韩国如何好,他还说,要不是在上一次LA(洛杉矶)暴乱中自己的店遭受损失的话,他早就回国了,云云。最后还嘱咐我一定要热爱祖国,听了他的这番话,我不禁感到心中掠过一丝凉意。如果以这样的病态和民族主义或者说国粹主义的视角去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的话。我是无言以对的。就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都是如此说法,在韩国看再好的影片又有什么用呢。
  想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在学语言之前就具备能够接受别人与自身的差异的、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样才不至于被一些花边新闻或病态的民族主义者的错误信息所左右。
  实际上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美国人早晨醒来时嘴里嘟囔的是什么,上班时和同事说什么,开的是什么内容的会议,午餐是吃盒饭、出去吃,还是去公司食堂吃等生活细节。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当你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举止几乎没什么两样这一点时,你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你了解到在发达国家,晚上没人时也有人闯红灯,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时也和我们一样尴尬和紧张,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同样很高,还有都市中的dilettante(半调子)文化以及农村邻里之间的人情味等等,都和我们大同小异,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他们采取了一种更直接、更率真的生活方式而已。
  性开放问题也是如此。咱们国家虽然离婚率较低,性犯罪也相对少一些,表面上好像有很多健全的家庭,但是据最近一个女性团体的报道,我国都市男性的婚外恋现象并不亚于发达国家。
  与其寻找婚外恋情,还不如像他们一样,在同居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合适就直接告诉对方说,“我心中对你已经没有了爱,所以我要去找别人”。这种方式和我国人自欺欺人地、违心地一起过后半辈子的现状相比,也可以说是追求人生幸福的明智之举吧。
  总之,随着对文化理解加深,你的英语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当你看美国影片时感情能自然地投入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结束第四阶段了。
  ----------
  看电影理解文化
  通过看电影了解作为电影背景的那个国家的文化实际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往往会只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而忽视了别的。而且融入于各个场面的日常生活内容大部分处理得非常自然,如果不是特别有意思的场面是很难记住的。例如,在洗漱间,儿子在刷牙,爸爸在身后照着镜子刮胡子的场面等等。
  人们也许记不住电影名,但那种温馨的感觉却会萦绕在人们心中的。还有,一男一女闪电般的做僾后马上带上眼镜继续工作的场面、解雇职员时的言行、审问的场面等等也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而实际上,正是这些场面为我们展现了异域文化的一个侧面。爸爸和儿子在洗漱间的场面反映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相处已久的恋人闪电般的做僾后继续工作的场面告诉人们日常化、普遍化的性文化。但是在看电影时这些都没必要在头脑中一一整理,因为这种整理会自动完成……。@@網@文@檔@下@載@與@在@線@閱@讀@
  反复看同样的录影带,非常平凡的镜头也会渐渐地引起你的注意。诸如床是摆在屋子中央位置的,床的两旁有台灯和床头柜,电话放在床头的左侧,半夜打来的电话一般都是女士接,厨房的操作台不是朝向墙壁而是朝向餐桌方向的,以便于可以与其他家族成员面对面地一边聊天一边做饭等等。
  再接下来能引起注意的将是人们在室内也穿着鞋来回走(韩国人习惯在下面铺有火炕的房间地面上,在室内一般不穿鞋),在家中也不会随随便便地穿运动装、睡衣等便装,参加聚会或晚宴前洗发淋浴、刮胡子等再次装扮一番的场面。电影中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时,妈妈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一边看着书一边照看着孩子们以防发生意外,要注意到这样的情节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到那时,你就会很自然地把这点点滴滴和美国文化联系在一起了。
  ☆Love story的冲击
  使我深刻感受到美国文化冲击的,是《Love story》这部电影。看那部电影的那段日子里我正在经历着那种令人激动的约会。
  Oliver(奥里弗)和Jennie(珍妮)从相遇到后来成为恋人的过程,与我的经历基本相同,于是很自然地使我产生了共鸣。但是从他们睡在一起的场面开始,他们和我的经历便开始脱轨了。
  “噢,他们怎么能毫无顾虑地一起睡觉!”
  据当时我国大学文化的是非评价标准来看,如果一起睡觉了,理所当然要由男的负责。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结婚。如果男的不负责,女的将成为恋情悲剧的主人公,男的将成为天下的坏蛋,受到周围的人谴责,从而只能是自己也变的不幸。大学生尚有这样的认识,老百姓对此类事情的认识当然会更严重得多。
  另一部使我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大大加深的电影是《军官和绅士》。在这部影片里,在为能成为长官而接受训练的军校学生的周末聚会上,有许多村里的姑娘们。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聚会中相识,并在训练期间一直拍拖,这些事令有过同样训练经历的我非常惊讶。
  3个月的预备军官训练,我当了3个月的乞丐。聚会?别提了。不过在最后一个月里有过一次外出经历而已。回来后为了洗去溅在身上的咖啡,又受了一夜的罪。
  我真正理解美国百姓的生活经历了较长时间。如果没有在德国的留学生活经历,可能还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我能够理解美国人的生活完全要归功于我看的原版英文电影。听懂他们的台词后,我才真正感悟到,有关人生哲学或人生观的内容,单凭字幕传达的信息和演员们的行为是无法了解的。
  他们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就在一起做僾,他们也有在继承历史和传统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通过美国电影我可以体会到,虽然他们没有浓厚的血缘、地缘情怀,也有邻里之情,同事之谊;父母和子女之间虽然不像咱们这样,但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加成熟,父母们也出于教育的目的而刻意使孩子们保有独立的空间;虽然恋人间聚散频繁,但是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索,通常分手以后也能互相以朋友相待。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想说:“听说美国电影为了引起外国人对美国的好感,美化了自身的现实生活,您是不是上了他们的当?”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可能没有丝毫意义的话。美国并不是像咱们国家这样别人说怎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