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12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12/19页 下─页
样就不假思索地照着做的单纯的国家,在其内部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哲学和种族,并且以此为最大资本。从事电影业的人,绝对不可能按照别人的说法去做事,他们只是拍自己认为能够赢得票房的电影而已。
  ----------
  看电视也有讲究
  在第四阶段能作为练习素材的还有AFKN(专为驻韩美军播放的电视频道)或STAR TV播放的电视系列剧。因为这些剧中主人公一样,而且反复出现类似的情节,所以看几部录影带后,再看电视系列剧就能收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比起动作片和惊险片来,有时还是“The Waltons”等家庭更合适。
  因为这类电视剧中会出现各年龄段的人物,而且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片段和故事。片中有些情节和自己家庭的情形差不多,当然也有些情节自己从未经历过,看这类电视剧还能学会解决一些事情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从这方面来说,看电视剧应该比看电影的效果还要好,也更有利于学日常生活用语。看电视剧的缺点是稍微有一点令人厌倦。
  在这个阶段,也许有人会这么想:“每天听CNN新闻节目,听到的都是最新的英语,岂不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再加上会有很多时事论点,对词汇量的扩大也很有裨益。”
  这话不无道理。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如果对新闻报导风格太熟悉的话,有可能在平常说话时也会带上新闻主持人或采访记者的那种语调。还有一个缺点是,由于新闻内容主要是由比较简短的语句构成的,只听新闻节目恐怕不能锻炼长句的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要使自己具备能把自己的意思不间断地描述至少一分钟以上的能力。锻炼这一能力的最好的方法是看Talk Snow、专家访谈等谈话类节目。首先从Oprah Winfrey或David Letterman的谈话节目开始,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向正规讨论节目挑战。
  讨论节目最有利于学习“比较有水平”的谈话方式,如果自己学英语的目的在于这方面的话,也可以一开始就不看录影带而直接看讨论节目。但它的缺点也是太枯燥无味。还有一种既有意思,还能掌握有品位的谈话能力的方法,就是选择所谓的“法制电影”或“法制电视剧”。律师、侦探或刑警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说出来的话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如果你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方式,那么恐怕一般的美国人也会对你赞叹不已。
  ☆在德韩国留学生写博士论文的方式
  事实上,一般性的认识原理,即如果掌握高层次内容的话,低层次内容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成功地解决比较难的问题的话,那么以后比较容易的问题将会被自然而然地掌握。我在德国留学的初期,接触的就是“高级德语”。由于高级德语是适合讲课和讨论的语言,所以与日常对话的差别比较大。但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我发现很容易就能听懂周围人的日常对话。与之相反,在只掌握低层次内容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地领悟高层次内容的。
  在德国,采用我国的学习方法学德语的人共同特点是会话还可以,但高级德语却相当地糟糕。在德国,留学生所学的语言课程的难易程度相当于普通中学毕业水平,所以留学生学得最好的也不过是这个水平,一般都要低于这个水平 。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在德国的韩国留学生大都有一个帮自己修改论文的朋友。初稿由自己写,然后经德国朋友修改后提交。大家对这种方式都觉得很自然。当然这么做的话,论文本身会很德国化,但最后论文答辩还是要靠本人,其实这是个很冒险的方法,但大家都认为这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传统方式,似乎并不为此担心。
  再说,帮忙修改论文的德国朋友也是同专业的,所以确切地说,修改以后就不能说完全是自己的论文了。后来,我担心的事还真地发生过。在博士论文的最后答辩中落榜的越来越多。论文答辩是检查论文是不是确为自己所写的关键,如果答辩得不好,论文写得再好,也要受到怀疑。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提问,审查论文的教授们将以德国人特有的固执,刨根问底,往往到了这种地步,结果就无可挽回了。越是这样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听不懂教授的提问,最后汗流浃背,昏昏然不知如何作答而折戟沉沙。还有,我们的留学生们往往是事先背好可能提问的问题及其答案,所以,只要提问形式稍加改动,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这样的事已成为人们讨论的话柄,但我国在德国的留学生们还在固执地使用这种方法,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因为如果在答辩中落榜的话,需要更换主题,重新写论文。也就是说,以前都前功尽弃,等于要从头开始留学生活。
  ☆英语的自动储存能力
  在第四阶段,会发生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自己的英语水平根据对方的英语水平或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对方是快人快语的人,自己的说话速度也变快;而对方是一字一句,慢声慢语的人,自己说话也会自然而然地吐字清晰。当你达到这种水平时,你就具备了能够自动储存语言的能力了。
  事实上,被自动储存的不只是语气,单词、句式也将会一起储存进你的大脑里。你所见到的,听到的几乎所有的英语都将进入你的脑海里。在你意识到“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这么说”的瞬间,对方的话就已经被原原本本储存在你的记忆中了,这绝对不是什么无法实现的幻想。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现象叫做“语言习惯转移”,它在韩国语中也时有发生。例如,如果办公室里有一个说话很幽默的人,大家都会渐渐被他的语调感染。
  ----------
  从“听不懂”到“被感动”
  过了一个多月,K又来找我。看她满面笑容的样子,我已经猜到她肯定有进步了。
  “您好?还好吧?最近忙些什么呢?”
  她连声问候,好像很高兴见到我。
  “怎么样?You的英语?进步很大吧?”
  “别提了。进步实在太大,我都控制不住了。”
  她说,她选择的第一盘录影带是《While you were sleeping》。
  “让我听听你的感想。”
  “真的好神奇。开始的时候几乎一点都听不懂。他们的说话速度太快,吐字又不清,所以常常觉得无可适从。女的说话还可以,男的说话就不太清楚了。好像咱们韩国人也是女的发音比较准确。”
  “跟听磁带完全不一样,说话人的形象、语气还有各种场面都非常生动,那时才觉得真正接触到了‘栩栩如生’的英语。后来,只看画面就能想起台词。有的台词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然场面也记着。”①①文①檔①共①享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受感动。以为只不过是‘普通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的家庭剧’。但第一次看英文版时,我感动得鼻子都酸了,差点掉眼泪……。后来看第二遍,第三遍后,”发现自己逐渐成了主人公,甚至表情也在跟着变化。Sandra Bullock的表情真的很可爱啊!“
  ☆YOU这个词我以前真的懂了吗?
  “在文化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感想?”
  “啊,我还真的很有感触呢。其实,过去我连You这个词也不怎么了解。怎么说呢,开始的时候不习惯无论对大人、小孩都用You,但现在这种感觉好像已经完全没有了。从Sandra的语气中我逐渐感觉到他们是通过语气和态度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的。”
  “与素来未曾谋面的未婚妻相认的氛围让人感觉很好,职业和生活水准不同也没有关系这一点着实让人羡慕。您有何感受?您也看过这部电影吧?”
  “嗯。在那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温柔地拥抱有点缺心眼的邻居小伙子的场面。看那个场面的时候,我心想,是不是对于心爱的人就要用胸怀拥抱,而对于可怜的人只是抱住他的头……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的力量,当然这类情形在好莱坞电影里到处可见,这也是美国的传统文化。美国是个如果说的话被证实是谎言,连总统也要让出宝座的国家嘛。这样一个哥哥和弟弟都与同一个女人有瓜葛的故事,在《The legend of fall》中也有。只不过在这部电影里觉得格外温暖,而在《The legend of fall》中是非常凄凉的……这些事情在我们所在的文化圈里并不多见,所以至今还记得。”
  “男主人公的家庭给人印象也很深刻。它让我了解到美国也有几世同堂的大家庭。”
  “虽然这种家庭为数不多,但还是有的吧。过单身生活的女主人公和一家几代生活在一起的男主人公的家庭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背景。虽然女主人公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也不错,但总是摆脱不了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了一个男人温暖的家庭。然而为了不失去这份温暖,她一直隐藏事实,所以事情向意外的方向发展……故事情节是很棒的。但我倒是对这部电影所表现的那些与咱们社会不同的方面更有感触。”
  “都是哪些方面呢?”
  “咱们国家的人对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一向持否定的态度。‘由于个人主义过于蔓延,比起集体来,个人的价值被过度地提高’,这是我们最普遍的认识,但是我总觉得这种认识好像有些偏颇。在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的家人们虽然都住在一起,但他们几乎从不干涉兄弟两人的生活。还有,对女主人公的职业和家庭状况,男方家庭也并不计较,这些都是由于个人主义倾向的缘故。但是在很多方面也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女主人公与公司同事之间的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友情,护士小姐的关怀等等这些都是无法用‘个人主义’四个字所能解释的。影片最后,看到大家一起庆贺不看重对方的条件而彼此相爱的男女主人公喜结连理的场面,不禁使人觉得尊重别人的选择并真诚地为他们祝福才是通向幸福的途径。”
  “‘个人主义’就是对每个人的尊重,它的前提是以人的尊严为基础。而在我国还是把集团或组织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也就是说,在我国,还不具备民主主义的基础。”
  “如果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就发生在咱们国家的话,那位女主人公肯定在医院就会受到男方家人的侮辱;不通知家里人就和别人订婚的事情本身也会引起家人的强烈愤慨,还会被认为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放荡女孩……下面的故事就很显然了。在这个男人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