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笺疏》作者:余嘉锡_第75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75/128页 下─页
安石居然不可陵践其处,故乃胜也。”〔一〕

【校文】

 “故乃胜也” 景宋本及沈本无“ 乃”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此仲文未知何人,刘氏无注,盖即殷仲文也。仲文之妻,桓玄之姊,即温婿矣。故欲以安石拟之。又以其年辈不伦,故仍以安为胜耳。”又云:“岩盖尝事桓温,晋书略之。”

  46 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遏、胡儿并在坐。公问李弘度曰:“
卿家平阳,何如乐令?”晋诸公赞曰:“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人。少以清尚见称。历吏部郎、平阳太守。”于是李潸然流涕曰:“赵王篡逆,乐令亲授玺绶。晋阳秋曰:“赵王伦篡位,乐广与满奋、崔随进玺绶。”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一〕恐难以相比!此自显于事实,非私亲之言。”晋诸公赞曰:“赵王为相国,取重为左司马,重以伦将篡,辞疾不就。敦喻之,重不复自治,〔二〕至于笃甚。扶曳受拜,数日卒。时人惜之。赠散骑常侍。”谢公语胡儿曰:“ 有识者果不异人意。”

【校文】

 注“茂曾” 袁本误“茂重”。沈校改。

【笺疏】

〔一〕 本书贤媛篇曰:“孙秀欲立威权,遂逼重自裁。”

〔二〕 嘉锡案:魏志李通传注引晋诸公赞作“重遂不复自活”,然贤媛篇注云:“重知赵王伦作乱,有疾不治,遂以致卒。”则作治为是。

  47 王脩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脩龄曰:“临川誉贵。”长史曰: “宛陵未为不贵。”中兴书曰:“羲之自会稽王友,改授临川太守。〔一〕王述从骠骑功曹,出为宛陵令。述之为宛陵,多脩为家之具,初有劳苦之声。丞相王导使人谓之曰:‘名父之子,屈临小县,甚不宜尔。’述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后屡临州郡,无所造作,世始叹服之。”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右军为临川,今晋书本传不载。据此,知与述为宛陵同时也。盖庾亮在江州时,咸康间。”何焯义门读书记评曾巩墨池记曰:“中兴书云:‘羲之授临川太守。’梁虞和论书表曰:‘
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 临川时迹。’今晋书漏其为临川太守。”

  48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时苟子年十三,〔一〕倚床边听。既去,问父曰:“刘尹语何如尊?”长史曰:“韶音令辞,〔二〕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刘惔别传曰:“惔有俊才,其谈咏虚胜,理会所归,王濛略同,而叙致过之,其词当也。”

【笺疏】

〔一〕 程炎震云:“苟子年十三,是永和三年,其年王濛死矣。”

〔二〕 韶音,犹美音也。说文云: “韶,虞、舜乐也。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从音召声。”原本玉篇云:“韶,视昭反。野王案:‘舜乐名也。’礼记:‘韶,继也。’郑玄曰:‘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绍尧之德也。’” 嘉锡案:唐以前字书及经传训诂凡释韶字,不出顾野王所举诸义。而继也,绍也,正释舜乐之所以名韶,只是一义,别无他解。故段玉裁说文注云:“韶字盖舜时始制也。至宋人之集韵平声四宵及类篇三始云:‘一曰美也。’元人韵会举要下平二萧亦云‘一曰美也’。凡言韶华、韶光,取此。” 今据世说此条云“
韶音令辞”,后又云“长史韶兴” ,知以韶为美,东晋人已如此。盖因论语谓“韶尽美,又尽善”,遂引申之云尔。此六朝人用字与两汉不同处。

  49 谢万寿春败后,〔一〕简文问郗超:“万自可败,那得乃尔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中兴书曰:“万之为豫州,氐、羌暴掠司、豫,鲜卑屯结并、冀,万既受方任,自率众人颍,以援洛阳。万矜豪傲物,失士众之心。北中郎郗昙以疾还彭城,万以为贼盛致退,便向还南,遂自溃乱,狼狈单归。太宗责之,废为庶人。”

【校文】

 注“士众之心” “心”,景宋本及沈本作“和”。
 注“便向还南” “向”,景宋本及沈本作“回”。

【笺疏】

〔一〕 程炎震云:“谢万之败,在升平三年。”

  50 刘尹谓谢仁祖曰:“自吾有四友,〔一〕门人加亲。”谓许玄度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及于耳。”二人皆受而不恨。尚书大传曰:“ 孔子曰:‘文王有四友,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邪?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至,是非奔走邪?自吾得师也,前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邪?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耳,是非御侮邪?’”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李莼客曰:‘ 四友字当为回,与下句一例,形近故误耳。’”

  51 世目殷中军:“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羊祜德高一世,才经夷险。渊源蒸烛之曜,岂喻日月之明也。

  52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53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曰:“我何如苟子?” 大司马官属名曰:“刘奭字文时,彭城人。”刘氏谱曰:“奭祖昶,彭城内史。父济,临海令。奭历车骑咨议、长沙相、散骑常侍。”刘答曰: “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处多。”王笑曰:“痴! ”

  54 支道林问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55 王右军问许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 〔一〕许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为雄,阿万当裂眼争邪?”中兴书曰:“万器量不及安石,虽居藩任,安在私门之时,名称居万上也。”

【校文】

 “何如安石” “石”,沈本作“ 万”。
 “相为雄” “为”,景宋本作 “与”。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宋本石作万。 ”

  56 刘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谓能多出有也。

  57 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一〕绍是石崇姊夫〔二〕,苏则孙,愉子也。石崇金谷诗叙曰:“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箸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三〕 魏书曰: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刚直疾恶,常慕汲黯之为人。仕至侍中、河东相。”晋百官名曰:“愉字休豫,则次子。”山涛启事曰:“愉忠义有智意,位至光禄大夫。”

【笺疏】
⊙⊙網⊙
〔一〕 嘉锡案:大唐传载曰:“洛阳金谷去城二十五里。晋石崇依金谷为园苑,高台飞阁,余址隐嶙。独有一皂荚树,至今郁茂。”晋书李含传云:“含陇西狄道人,侨居始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含自以陇西人,虽户属始平,非所综悉,以让常山太守苏韶。”今此苏绍,正籍始平,当即一人。绍、韶不同,以其字世嗣推之,作绍为是。

〔二〕 李详云:“详案:魏志苏则传裴注云‘石崇妻,绍之兄女’。此云绍为石崇姊夫,疑为辈行不伦。”

〔三〕 嘉锡案:御览九百十九引石崇金谷诗序曰:“吾有庐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字句多出孝标注所引之外。案本书企羡篇曰:“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若如此注所引,寂寥短章,远不如兰亭序之情文兼至,右军何取而欣羡之哉?以御览证之,知其所刊削多矣。疑亦出于宋人晏殊辈之妄删,未必孝标原本如此也。至于御览九百六十四又引金谷诗序曰“杂果庶乎万株”,则文选四十五所载石季伦思归引序亦有“百木几于万株” 之句,疑御览误引,非此篇佚文。

    孙星衍续古文苑十一曰:“ 案容止篇注又引石崇金谷诗叙曰:‘王诩字季允,琅玡人。’盖三十人皆有爵里名氏,品藻篇不曾备引也。” 魏志苏则传注曰:“臣松之案:愉子绍,字世嗣,为吴王师。石崇妻,绍之兄女也。绍有诗在金 谷集。”

  58 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名士传曰:“敳颓然渊放,莫有动其听者。”

  59 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中兴书曰:“孙统字承公,〔一〕太原人。善属文,时人谓其有祖楚风。仕至余姚令。”润于林道。”陈逵别传曰:“逵字林道,颍川许昌人。祖淮,太尉。父畛,光禄大夫。逵少有干,以清敏立名。袭封广陵公、黄门郎、西中郎将,领梁、淮南二郡太守。”〔二〕

【笺疏】

〔一〕 嘉锡案:此统字不避昭明讳,盖宋人所校正。

〔二〕 程炎震云:“魏志二十二陈群传注曰:‘群之后名位遂微,谌孙佐,佐子准太尉,封广陵郡公,准孙逵。’”

  60 或问林公:“司州何如二谢?”林公曰: “故当攀安提万。”王胡之别传曰:“ 胡之好谈谐,善属文辞,为当世所重。”

【校文】

 注“谈谐” “谐”,景宋本作“ 讲”。

  61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宋明帝文章志曰:“绰博涉经史,长于属文,与许询俱与负俗之谈。询卒不降志,而绰婴纶世务焉。”续晋阳秋曰:“绰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

【校文】

 注“俱与负俗” “与”,景宋本及沈本作“有”。

  62 郗嘉宾道谢公:“造□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又曰:“右军诣嘉宾。”嘉宾闻之云:“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谢公以嘉宾言为得。凡彻诣者,盖深覈之名也。谢不彻,王亦不诣。谢、王于理,相与为朋俦也。

  63 庾道季云:“思理伦和,吾愧康伯;志力彊正,吾愧文度。自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