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笺疏》作者:余嘉锡_第32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32/128页 下─页
地。” 嘉锡案:宋书前废帝纪:“太后怒曰:‘将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儿。’”建康实录十三引裴子野宋略作“那得生如此儿”,金楼子箴戒篇同。南史宋本纪中则作“那得生宁馨儿”,是“宁馨”之为“如此”,证之六朝、唐人之书而已足,无烦曲解矣。养新录四云:“宁馨之馨,可读仄声。方回听航船歌‘五千斤蜡三千漆,宁馨时年欲夜行’是也。刘禹锡诗‘几人雄猛得宁馨’,二字俱读平声。张谓诗‘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宁读去声,馨读平声。” 嘉锡又案:馨语助词,犹宁馨也。宋以后笔记解宁馨者甚多,皆不能明备;惟郝懿行晋宋书故云:“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宋书前废帝纪:‘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儿!”’今按宁馨,晋、宋方言即为如此之意。沈休文着书不得其解,妄有增加,翻为重复。后世词人喜用宁馨,有平去二音。而方以智通雅以宁馨为呼语词,谓今云能亨,此盖明季方音。证以今时语,或云那杭,或云□杭,皆宁馨二字之音转字变耳。又晋、宋人或言尔馨、如馨,或单言馨,此并语词及语余声也。世说文学篇:桓宣武语人曰:‘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忿狷篇:王胡之雪中诣王螭,持其臂,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此皆单言馨者也。方正篇:刘尹语桓大司马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战斗求胜?’容止篇注:王仲祖每揽镜自照曰: ‘王文开那生如馨儿!’此皆以如馨代宁馨。如读若女,即宁之转音也。文学篇刘尹目殷中军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品藻 篇王丞相云:‘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此又以尔馨代宁馨。尔读若你,亦宁之转音矣。”

  23 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一〕佛经之行中国尚矣,莫详其始。牟子曰:〔二〕“汉明帝夜梦神人,身有日光,明日,博问群臣。通人傅毅对曰:‘臣闻天竺有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遣羽林将军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之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部,在兰台石室。”刘子政列仙传曰:“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故撰得七十。可以多闻博识者遐观焉。”如此,即汉成、哀之间,已有经矣。与牟子、传记便为不同。魏略西戎传曰:“天竺城中有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图。浮图者,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曰莫邪。浮屠者,身服色黄,发如青丝,爪如铜。其母梦白象而孕。及生。从右胁出,而有髻,坠地能行七步。’天竺又有神人曰沙津。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虑,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传浮屠经。曰复豆者,其人也。” 汉武故事曰:“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此神全类于佛,岂当汉武之时,其经未行于中土,而但神明事之邪。故验刘向、鱼豢之说,佛至自哀、成之世明矣。然则牟传所言四十二者,其文今存非妄。盖明帝遣使广求异闻,非是时无经也。〔三〕

【校文】

 注“故撰得七十” 景宋本无“故 ”字。
 注“浮屠者” “屠”,景宋本及沈本俱作“图”。
 注“而但神明事之邪” “邪” ,景宋本作“耳”。

【笺疏】

〔一〕 刘盼遂曰:“阿堵二字,自来多昧其解。俞理初癸巳类稿卷七‘等还音义’条引此事,谓等义为何等,又为此等,故通底又通堵。所谓阿堵、宁底,皆言此等也云云,其说迂曲。按阿为发声之词,堵即者字,同音互用。史记张释之传:‘堵阳人也。’韦昭注:‘堵音赭。’汉书张释之传师古注‘堵音者’,是六朝旧音,堵读为者,故可互用。说文:‘者,别事词也。’今人尚谓此为者,如者里、者回是也。俗书作这,无以下笔。古人语缓,故堵字上加阿,以足语气。犹名蒙者,自称阿蒙;言谁者,语作阿谁耳。阿字本自无意义也。知乎此,则殷中军之言‘理亦应在阿堵上’,以宋、元语录例之,乃‘名理应在者上’也。由此说推之,巧艺篇‘顾长康画人’条‘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传神写照,应在者里’也。规箴篇‘王夷甫雅尚玄远’条‘呼婢举阿堵物却’(从唐本改),即‘呼婢举者物出去’也。雅量篇‘桓公伏甲设馔’条注‘明公何有壁闲置阿堵辈’,即‘壁闲置者辈’也。如此乃至为明鬯易读,何劳俞氏以浙西方音证之耶?况王夷甫、殷渊源诸人,本非吴士乎。” 嘉锡案:“阿堵”犹言“者个”也。解在规箴篇。“宁馨”、“阿堵 ”,叶大庆考古质疑六考之已详。

〔二〕 嘉锡案:牟子即牟子理惑论,原在释僧佑弘明集内,详见余所作理惑论检讨。

〔三〕 嘉锡案:今本列仙传无此语,广弘明集辨惑篇七引列仙传云:“吾搜检藏书,□寻太史创撰列仙图,自黄帝以下六代,迄到于今,得道者七百余人,向检虚实,定得一百四十六人。”又云:“ 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与孝标所引 详略互有不同。今本无之,盖为后人所删节耳。详见余所着四库提要辩证道家类。牟子传记即谓理惑论,盖古人于五经之外,皆谓之传记。赵歧孟子题辞所谓“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谓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也。牟子亦孟子之类,故称传记,说详检讨。

  24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孔丛子曰:“赵人公孙龙云:‘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白者所以命色。夫命色者非命形,故曰白马非马也。 ’”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中兴书曰:“裕甚精论难。”

  25 褚季野语孙安国褚裒、孙盛并已见。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一〕支所言,但譬成孙、褚之理也。然则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闇,故如显处视月;学寡则易覈,易覈则智明,故如牖中窥日也。

【笺疏】

〔一〕 嘉锡案:北史儒林传序曰: “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语即本此。实则道林之言,特为清谈名理而发。延寿亦不过谓南人文学胜于北人耳。夫朴学浮文,本难一致。春华秋实,乌可并言?北人着述存于今 者,如水经注、齐民要术之类,渊综广博,自有千古,非南人所敢望也。 嘉锡又案:此言北人博而不精,南人精而不博。

  26 刘真长与殷渊源谈,刘理如小屈,殷曰: “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一〕墨子曰:“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楚王曰:‘闻大王将攻宋,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设攻宋之具,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计,墨子萦带守之。输九攻之,而墨子九却之。不能入,遂辍兵。”

【校文】

 注“为高云梯” 沈本无“云”字。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恶卿句有误。”

  27 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浩别传曰:“浩善老、易,能清言。”康伯,浩甥也,甚爱之。

  28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按殷浩大谢尚三岁,便是时流。或当贵其胜致,故为之挥汗。

  29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易干凿度曰:“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三成德,为道包籥者,易也。其德也光明四通,日月星辰布,八卦序,四时和也。变也者,〔一〕天地不变,不能成朝;夫妇不变,不能成家。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人道也。’”郑玄序易曰:“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系辞曰:‘干坤,易之蕴也,易之门户也。’又曰: ‘干确然示人易矣,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简易法则也。又曰:‘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唯变所适。’此则言其从时出入移动也。又曰: ‘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则言其张设布列不易也。”据此三义而说,易之道,广矣,大矣。日说一卦。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今本干凿度作‘管三成德,为道苞籥。(殿本作“管三成为道德苞籥”,盖误。)易者以言其德也。’以下文句,较此甚繁。古人引书多从节省。惟此处三上脱管字。籥下衍者字,易也当作易者。皆传写之误。‘变也者’本作‘变易也者,其气也’。此处亦脱误。”

  30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一〕向来何以都不言?”庾法畅人物论曰:〔二〕“法深学义渊博,名声蚤着,弘道法师也。”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三〕焉能逆风?”〔四〕成实论曰:“波利质多天树,其香则逆风而闻。”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笺疏】

〔一〕 嘉锡案:言法深学义不在道林之下,当不至从风而靡,故谓之逆风家。

〔二〕 全晋文百五十七自注曰:“ 高僧传四康僧渊传云‘康法畅着人物始义论等’,世说注作‘庾法畅’,字之误也。”

〔三〕 慧琳一切经音义二十九云: “旃檀,梵语香木名也。唐无正译,即白檀香是也。微赤色者为上。” 嘉锡案:道林以为虽法深亦不能抗己。

〔四〕 翻译名义集三众香篇曰:“ 阿难白佛,世有三种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

  31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闲。左右进食,冷而复□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