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字彦林,河内人。祖涛,司徒。父简,仪同三司。遐历武陵王友、东阳太守。”江惇传曰:“山遐为东阳,风政严苛,多任刑杀,郡内苦之。惇隐东阳,以仁恕怀物,遐感其德,为微损威猛。”
【校文】
注“山遐为东阳” 景宋本“遐” 下有“之”字。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遐传云‘ 郡境肃然,卒于官’,与此不同。又云‘康帝下诏’云云,然简文于穆帝时始辅政,遐或于永和初年去郡,旋卒耳。”
〔二〕 嘉锡案:方正篇云:“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后疾笃,临终命用之。”然则濛虽有此求,而简文未之许也。
22 殷浩始作扬州,〔一〕浩别传曰:“浩字渊源,陈郡长平人。祖识,濮阳相。父羡,光禄勋。浩少有重名,仕至扬州刺史、中军将军。 ”中兴书曰:“建元初,庾亮兄弟、何充等相寻薨,太宗以抚军辅政,征浩为扬州,从民誉也。”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二〕人问其故?答曰: “刺史严,不敢夜行。”
【笺疏】
〔一〕 嘉锡案:晋书穆帝纪永和二年三月,以殷浩为扬州刺史。浩传云:“浩频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焉。”据建康实录八,永和三年十二月始以刘惔为丹阳尹,距浩受拜时已一年有半。而谓之始作者,盖浩尝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扬州刺史。以其前后两任,至永和九年始被废去职,治扬颇久,故以初任为始作也。
〔二〕 程炎震云:“尔雅曰:‘裳削幅谓之纀。’玉篇:‘□,布木切,裳削幅也。’广韵一屋:‘□,博木切。同纀。’晋书魏舒传:‘□被而出。’音义曰:‘房玉反。’陆纳传:‘为吴兴太守,临发,□被而已。’”御览卷七百四引通俗文曰:“ 帛三幅曰帊,帊衣曰□。”通鉴一百十七注曰:“□,防玉翻帊也。以裹衣物。”魏舒“□被而出”,韩文“ □被入直”。皆此义也。
23 谢公时,兵冢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一〕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二〕续晋阳秋曰:“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名籍不立。太元中,外御强氐,搜简民实,三吴颇加澄检,正其里伍。其中时有山湖遁逸,往来都邑者。后将军安方接客,时 人有于坐言:宜纠舍藏之失者。安每以厚德化物,去其烦细。又以强寇入境,不宜加动人情。乃答之云:‘卿所忧,在于客耳!然不尔,何以为京都?’言者有惭色。 ”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明帝纪: ‘太宁二年,破王敦军于南塘。’通鉴一百十五:‘刘裕拒卢循,自石头出,屯南塘。’本书任诞篇祖逖曰: ‘昨夜复南塘一出。’”
〔二〕 嘉锡案:“京都”,御览一百五十五引作“京师”。按公羊桓九年传云:“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独断上云:“天子所居曰京师。京,水也。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故曰京师也。”据此二义,京师之所以为京师,正以其为众所聚,故谢公云尔。
24 王大为吏部郎,王忱已见。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僧弥,王□小字也。□别传曰:“□字季琰,琅邪人,丞相导孙,中领军洽少子。有才蓺,善行书,名出兄珣右,累迁侍中、中书令。赠太常。”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一〕
【校文】
“王大甚以为佳” “王大”,景宋本及沈本俱作“主人”。
【笺疏】
〔一〕 嘉锡案:此见王□意在奖拔贤能,不以侵官为虑。而王忱亦能服善,惟以人才为急,不以侵己之权为嫌。为王□易,为王忱难。
25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张玄已见。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续晋阳秋曰:“王献之为中书令,王□代之,时人曰‘大小王令’。”“东亭作郡,风政何似?”答曰:“ 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一〕
【笺疏】
〔一〕 嘉锡案:本书言语篇注引续晋阳秋,称玄之少以学显,论者以为与谢玄同为南北之望,名亚谢玄。可见玄之甚为时人所推服。小令为东亭之弟,不便直誉其兄,故举此以见意耳。
26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古史考曰:“庭坚号曰皋陶,舜谋臣也。舜举之于尧,尧令作士,主刑。”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家语曰:“ 孔子自鲁司空为大司寇,三日而诛乱法大夫少正卯。”
【校文】
“王东亭问曰” “问”,沈本作 “谓”。
注“三日” 景宋本作“七日” 。
文学第四
1 郑玄在马融门下,融自叙曰:“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人。少而好问,学无常师。大将军邓骘召为舍人,弃,游武都。会羌虏起,自关以西道断。融以谓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何则?生贵于天下也。岂以曲俗咫尺为羞,灭无限之身哉?’因往应之,为校书郎,出为南郡太守。”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一〕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高士传曰:“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八世祖崇,汉尚书。”玄别传曰:“玄少好学书数,十三诵五经,好天文占候,风角隐术。年十七,〔二〕见大风起,诣县曰:‘某时当有火灾。’至时果然,智者异之。年二十一,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遂去吏,师故兖州刺史第五元。先就东郡张恭祖受周礼、礼记、春秋传。周流博观,每经历山川,及接颜一见,皆终身不忘。扶风马季长以英儒着名,玄往从之,参考同异。季长后戚,嫚于待士,玄不得见,住左右,自起精庐,既因绍介得通。时涿郡卢子干为门人冠首,〔三〕季长又不解剖裂七事,玄思得五,子□得三。季长谓子□曰:‘吾与汝皆弗如也。’季长临别,执玄手曰:‘大道东矣,子勉之!’ 后遇党锢,隐居着述,凡百余万言。大将军何进辟玄,乃缝掖相见。玄长八尺余,须眉美秀,姿容甚伟。进待以宾礼,授以几杖。玄多所匡正,不用而退。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 之容,终日无怠。献帝在许都,征为大司农,行至元城卒。”〔四〕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五〕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马融海内大儒,被服仁义。郑玄名列门人,亲传其业,何猜忌而行鸩毒乎?委巷之言,贼夫人之子。〔六〕 ~~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校文】
注“自旦及莫” “莫”,景宋本作“暮”。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说文‘筭长六寸。计数者,算数也’。是筭为筹筭实字,算为算数虚字,然古书多不分别。此处李本作算是也。”程炎震云:“‘算浑天不合’以下,御览三百九十三引作语林。”
〔二〕 王鸣盛蛾术编卷五十八云: “十三岁为永和四年己卯,十七岁为汉安二年癸未。”
〔三〕 说郛六十六宋窦革酒谱引郑玄别传曰:“与卢子干相善,在门下七年,以母老归养。”
〔四〕 王鸣盛蛾术篇卷五十八云: “世说注‘献帝在许都,征为大司农。行至元城卒’。案本传此事无年,而袁宏纪云建安三年,时康成年七十二。合之刘孝标所引别传献帝云云,则袁纪以为三年者是。若孝标所云‘行至元城卒’,则大谬。本传于征为大司农乞还家下书五年,方叙袁绍逼康成随军,至元城疾笃不进,卒于元城。此五年事,何 得以为三年征大司农事乎?” 嘉锡案:此事诚谬,然是别传之谬,不应归过孝标。且别传为魏、晋人作,亦不当谬误至此。盖今本世说注为宋人所删改,非其旧也。
〔五〕 李慈铭云:“案史记日者传:‘旋式正綦。’索隐曰:‘式,即栻也。旋,转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云旋栻。’周礼:‘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注云:‘抱式以知天时。’汉书艺文志有羡门式法二十卷。王莽传云:‘
天文郎按栻于前。’师古曰:‘栻所以占时日天文,即今之用栻者也。音式。’” 嘉锡案:李氏所引书,桂馥札朴三栻字条均已引之,但未引索隐及郑司农颜师古注耳。桂氏又云:“庾开府诗:‘ 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广韵:‘枫,木名,子可为式。’广雅:‘曲道,栻梮也。梮有天地,所以推阴阳,占吉凶,以枫子枣心木为之。’”唐六典十四曰: “周礼:太史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司农云:“抱式以知天时也。今其局以枫木为天,枣心为地。刻十二辰,下布十二辰,以加占为常,以月将加卜时,视日辰阴阳,以立四课。”
〔六〕 蛾术编卷五十八云:“融欲害郑,未必有其事,而郑鄙融郤有之。盖融以侈汰为贞士所轻,载赵岐传注。郑虽师融,着述中从未引融语。独于月令注云:‘俗人云:周公作月令,未通于古。’ 疏云:‘俗人,马融之徒。’”程炎震云:“季长以章帝建初四年己卯生,年八十八。桓帝延熹九年丙午卒。康成以顺帝永建二年丁卯生,少季长四十八岁。季长卒时,康成年四十。”
晋书儒林传序曰:“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玄虚。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闲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 者矣。”
南史儒林传序亦曰:“两汉登贤,咸资经术,洎魏正始以后更尚玄虚。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时荀顗、挚虞之徒,虽议创制,未有能易俗移风者也。自是中原横溃,衣冠道尽。” 嘉锡案:此节盖采自语林,见御览三百九十三,非义庆之所杜撰也。广记二百十五引异苑,载有两说。前一说与此同,后一说云:“郑康成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鄙而遣还。玄过树阴假寐,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