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宝典》作者:周建秋_第24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4/113页 下─页
训的毕业生的比例要达到60%,从明年起,要达到100%。

这样一来,学生和学生家长感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有奔头,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学生素质也提高了。

目前,××市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有三个:教育部门同企业联办的职业班,由参加联办的企业提供;教育部门自办的职业班由财政局拨款;另外,各学校普遍开展了勤工俭学。

第二个百分比:毕业生录用率达到87.5%近年来,××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在25%到50%之间,而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录用率达到87.5%。

这主要是因为职业班的专业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生“适销对路”。

××市计划、劳动、教育部门每隔几年就调查一次全市劳动力需求情况,作好人才预测,根据人才预测的

-- 167

调查报告951

情况,制定招生方案和专业设置方案。××市是一个以轻纺、外贸、旅游业为重点的城市,教育部门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出发点。

他们特别注意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

现有烹饪、服装、家用电器维修、旅游服务、幼儿师范,计算机、照相、美术等属于第三产业的专业14个,在校学生3960人。这些专业的兴办,有助于缓和社会上“吃饭难”

、“穿衣难”

、“修理难”

、“入托难”等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市第六职业中学去年毕业的62名幼师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不少单位已“预订”今年的毕业生。

我们在采访中就碰到××陆军第一疗养院派人到学校预订毕业生。

准备在1986年投产的市煤气公司,去年就出资办职业班,以便明年招工留用。

第三个百分比:工作一年后达到二级工水平的占90%今年1至4月份,××市对历届职业中学毕业生开展了一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职业中学毕业生工作一年以后,有90%的人达到二级工以上水平,这是对××市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一次考核。

××市第二十九中学橡胶工艺班的61名毕业生,进厂一年后全都达到了三级工水平,其中29人已成为生产骨干,担任了机台主手(相当于四级工)

,有18人入电大、业大学习。

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方面,××市重视师资和教学器材建设。怎样解决专业教师来源并提高素质呢?他们通过由联办单位选派,动员专业相近的文化课教师改行,

-- 168

061公文写作宝典

从外系统调入,向科研部门和中专、技校聘请,从大专毕业生中分配等途径解决。

提高师资素质,主要是送专业教师去市内外、省内外的大专院校以及有关科研、生产单位进修。暂时离不开教学岗位的则引导他们通过函授大学、夜大学自修。

目前,××市已有专业课教师298人。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于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教学器材,实习场地十分重要。所需经费不足,××市各职业中学就努力开展勤工助学,改善办学条件。第十二职业中学校办工厂几年来拿出13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这所学校现有电子技术、普通电器、实用电工、计算机等八个实验实习室。

××市的一些职业中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拳头专业”。市教育部门正着手调查研究,准备进一步调整,集中一些专业,提高现有师资和设备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市的职业中学已有四届毕业生了,一共向社会输送了六千多名人才。这些毕业生的质量获得了广泛好评,做到了“四满意”

,即学生满意——学以致用;家长满意——子女早日成才;学校满意——为四化建设培养了生力军;企业满意——增加了有文化技术的新工人。

范例二A B小城镇大作用

-- 169

调查报告161

——××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及农村城市化的思考

小城镇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省农村小城镇建设,自东而西呈迅猛发展之势。根据调查和××省建委提供的资料,1993年底,全省有建制镇979个(含县城关镇67个,不含县级市、区城关镇)

、集镇(乡政府驻地)

1395个。从经济发展和综合建设水平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乡镇驻地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二、三产业产值3亿元以上,财政收入300万元以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70%的一类小城镇约占乡镇总数的15%。

乡镇驻地常住人口5000人以上,二、三产业产值1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万元以上,水、电、路、通讯等基本设施建设配套率达到50%的二类小城镇约占30%。

乡镇驻地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二、三产业产值5000万元,财政收入50万元,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率达到30%的三类小城镇约占55%。

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有其历史必然性(一)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农村城市化水平与之相适应;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又必然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省1978年前,农村小城镇很少,但近几年发展很快,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全省城市化水平已接近25%,城市化

-- 170

261公文写作宝典

水平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
⌒⌒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一方面,非农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从而使××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先“市”后“城”

,“城”

“市”并进的格局。目前,全省集中在小城镇的乡镇企业产值大约占总数的40%。

越是市场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小城镇建设速度越快、规模越大。

(二)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冲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的农村经济运行系统,日益走向城乡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大大突破了原有社区界限,小城镇则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载体。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城乡商品的交换和经济信息的传递,起了重要的网结和推进作用。

(三)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结果,不仅打破了经济的封闭性,而且日益改变着过去城乡二元结构束缚下封闭的农村社会结构,从“乡土社会”走向“城镇社会”

,成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农民奔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农村4.2亿劳动力中,有1亿多剩余。据有关部门测算,90

-- 171

调查报告361

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本世纪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省的实践证明,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近10年来,全省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万人。

农村城市化框架的形成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因而农村城市化与整个现代化事业将是梯度发展态势,其基本框架将是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化进而实现整个现代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枢纽地带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将逐步成为我国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地区。

小城镇的发展,由于发展的条件、路子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以产业结构划分,可分为第二、第三产业主导型和综合产业发展型等;以地域优势划分,则可分为沿海、沿边、沿路和近郊经济发展型等;以资源划分,还可分为文化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开发型等。根据对××省的调查,目前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以下8种类型,即乡镇工业主导型;市场带动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工矿服务型;地域优势型;强村膨胀型和综合发展型。

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方针与对策根据××省的实践经验,发展农村小城镇,应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目

-- 172

461公文写作宝典

标,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各具特色,与大中城市协调配套的小城镇群体,使之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主要是:(一)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目前,各级对搞好小城镇建设的认识还不尽一致。由于受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还是规划设计,不少地方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框框的束缚,不能站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去判断情况,进行决策。因此,各级都应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外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破除旧观念,增强城镇化意识。第一,应破除按行政区划设置小城镇的旧观念,树立按经济区域发展小城镇的新观念;第二,应破除观望等待、安于现状和唯条件论的保守观念,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新观念;第三,应破除小城镇建设起点低、标准低、水平低的滞后观念,树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观念。

(二)把握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