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作者:施拉姆_第3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3/50页 下─页
的声音开始指的是所有好吃的而不是单指一只蛤蜊呢?然后他们又怎么发现一个意思是"吃"或"吃的东西"的语音而不仅仅是指某一种食品呢?他们怎样发现一个指所有的东西而不是只指某一样东西的语音呢?他们怎样学会把语音串连起来,使之成为与行动和关系相连的名称呢?他们怎样学会表达使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或将来的事情有区别的非常微妙的关系呢?重要的是他们做到了。他们一定是缓慢而吃力地经历了千千万万年才把现今任何一个孩子用三年就能学会的基本语言增添到他们的全部技能中。一定是这种属于人的技能以及与此有关的智能增长,使得有一群动物能在生存竞赛中占上风。他们有了自己的语言工具之后,就能更有效地观察自己的环境并进行分类,带回情报以便作出决定并按照以前储存的信息作出决定,更有效地组织自己的社会关系,把自己学会的东西传授给社会的新成员。换句话说就是比其它动物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全世界现在还有不下三千种语言和重要方言土语、不论有多少起点,语言必定是在无数彼此没有什么接触的部落和部落群中逐渐进化形成的,因此很少有什么必要发展可和谐共存的语言。每一种部落语言必定反映讲这种语言的人的经验和正在发展的文化。

各种各样互不相关的语言怎么缩减到今天使用的三千种以及被世界上很多人所胜得的如英文和中文等十来种语言呢?这必定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的结果:较为容易的旅行,贸易和商业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以及后来的城邦国家、征服、帝国,还有力量、思想和威望的比较微妙的影响。这个进程有必要寻找共同的语言,井且随着这个进程的继续,尽管是缓慢的,但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

第四节 文字的产生

沿着历史的小径,登上漫长的斜坡在语言诞生的几十万年之后,竖立着另一个里程碑:文字。人类在学会把声音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开以后,又学会了把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也分离开来,
从而使它们更易于携带。

我们知道最初采用文字的时间大致是在公元前四千年,但是关于怎样采用文字,我们所知道的要比关于语言稍多点。我们深信,文字是不只在一个地方形成的,是在若干可见物的帮助下经过反复摸索产生的,而且毫无疑问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迄今所知,除了人之外,任何动物都无法在没有帮助的情况画出它们周围环境的图象,尽管某些猩猩在人的鼓励下并给它们材料,能画出抽象画。这些画被展出和出售是完全应该的,不过这些画没有描绘任何东西,而只是线条和颜色组成的抽象图形,但是人类在能够书写之前好几千年,就已经在洞穴的四壁以及工具和装饰物上覆盖绘图设计和描绘某些东西的画,可以看出他们的高超技巧,而且有时的确画得很美。

这种技巧不限于任何部落或地点。法国南部、撒哈拉沙漠深处和澳大利亚土著人居住地区这些彼此相隔遥远的地方,都发现过画着猎人和动物的极其美丽的画。许多这样的画必定有巫术目的,它们起到图腾的作用,或者是要确保那些画在洞壁上的动物也可以在狩猎场上得到。有些画也许是记载了当时的伟大成就,有些画则可能是那些不知名的古时伟大画家想把他们看到的周围美景画出来而留下的。不论这些画是为了什么目的,但可以认为它们是最早的书写形式的传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确定文字是在二万至三万年前而不是五千至六千年前开始的。

正如语言是由于感到有必要把各种事件和经验抽象化而产生一样,文字也一定是由于感到有必要把图象抽象化以及使语词符号比别人能听到的转瞬即逝的几秒钟持续更长时间而产生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曾经试过许多办法。把绳缠在手指上提醒自己要做某件事的习惯,追溯到几千年前人们结绳计数记事的年代。例如,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六十个结的绳
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已开船回去..."正如我们在地上打下界桩标明某种开采权一样,古代的人也利用石头或木头(而且上面往往还有标志)来表明他们士地的界线。石头被用来标明太阳投影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并且在岩石上划道来计算太阳和月亮周期的天数。于是就制订出日历。而语词符号显然是利用了这些计算标志和图画。

附图一
字体 整齐 虎 雨 山 太阳

原始
(象形)
远古
(甲骨文)
法定
(隶书)
现代草写
(行书)
正规
(楷书)

埃及和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大部分是图画,而每一幅图代表一个字音。中国的表意文字约有六百个基本上是图画的和表现性的,还有许多字可以看出是源出于图画(见附图一)。古代玛雅人的文字的字体基本上是图画性的。现代书写符号很难追溯到它早期图形的根源,因为为了使图象简化、规范化、普遍适用和便于携带,它必定是在不断改进的。以图画的形式写出一句话需要是一位艺术家并需要用大量时间。人们所需要的是能够很快很省事地写出来,井且要与已经在使用的复杂的口语有关系而不必退回到直接表现现实。因此,图画符号必然逐渐代表声音而不是代表一个景象或一个事件。

象形文字恰恰做到了那点。它们是抽象化和规范化的。一位作家只需记下一系列声音符号便可以了,不用画一幅壁画或编一幅故事画。在文字进入历史时,它已经以这种方式体裁化了,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它保留了一部分它的图画形式的含义。因此,在中文这样的语言中,表意文宇比语音多,一个表意字的形象化性质帮助人们把它同别的表意字区别开来。例如,许多中国人、日
本人和朝鲜人的姓名听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些名字的外观都带有同个人相结合的特征。
⑦⑦網⑦文⑦檔⑦下⑦載⑦與⑦在⑦線⑦閱⑦讀⑦
由于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多的来往和较频繁的接触之后出现的,又由于许多口头语言直至今天始终没有发展成它们自己的书写语言,所以文字的种类要少于口头语言。尽管如此,书写语言象口头语言一样,不仅反映人类接触的频繁程度以及征服、思想和更大的社会纽合,更重要得多的是,还反映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甚至全世界文字体系的基本划分,如大概源出于中东肥沃的新月地带和传播到西方世界的符号一音节体系,以及源出于亚洲东部井在中国、日本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传播的单字一表意字,也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至少我们能猜测是如此。符号--音节体系(在一个同中每一个音都有不向的书写符号〕比较容易学,比较容易使用,比较容易变化,十分可能代表西方关注变革和发展。反之,单字一表意字体系中每一个字有一个不同的符号,儿童要掌握上千个(而不是二十六或三十个)符号才能阅读相对说来比较容易的文章,因此看来同需要稳定和怀念过去的深厚感情是一致的。也许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中国漫长的改朝换代的安祥气氛是有助于这样一种体系的。而且可以肯定.语言帮助维护了中国的历代王朝,因为在中国不象--譬如说--鸥洲那样,中国的书写语言井不随着口头语言的变化而改变,在欧洲、法国人、德国人,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虽然都来自共同的印欧语系,但是彼此的语言是不通的,既看不懂,也听不懂。对比之下,所有的中国人四千多年来都能看懂同样的文字语言,尽管北京和广州;上海和湖南的口头语言发音不同。

无论如何,文字的发明在当时也许可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回想起来则似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这一发明使得有可能携带信息越过地球的曲线,带到比讲话的人的声音能传到的、或烽火信号或旗帜或标石能被看到的、或鼓声能被听到的更远的地方。文字能保存大事或协议的记录供以后使用,这样,人们就可以储存一部分经验而不用费尽脑筋去铭记。因此,他们就能有较多的时间处理现有信息和为未来制订计划。这也必定大大加速了人在想要改变生活方式时就予以改变的能力。

古代的文明典型地把文字的发明归功于他们信奉的神--埃及人归功于智慧之神;巴比伦人归功于命运之神;希腊人归功于奥林匹斯的传令官和使者赫耳墨斯。他们对文字十分重视。

第五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

各种动物在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发展出语言之前,已经互相传播了几百万年。作为人的动物在他们之中任何人学会书写之前已经互相交谈了几万年。知识和思想在大众媒介出现之前已经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和保存了几千年。

大众媒介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古罗马元老院每次开会后写在石板上公布的一种《日报》可以说是第一家报纸,尽管它只有一份。这种报纸是写在石头上的,但是地中海周围的人通常都写
在纸莎草纸上,后来则写在羊皮纸上。接着,中国在公元二世纪时发明了纤维纸和墨,而且中国和朝鲜甚至在欧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之前至少一个世纪就已发明了它。优良的印刷纸和墨、木版印刷艺术和亚洲其它发明逐渐向西方传播。亚洲至少比古腾堡早五百年就有了木版印刷、这种新的印刷术在中世纪后期最常见的产品之一是纸牌。但是,在有"印刷"(指的是我们联想到古腾堡的那种金属活字印刷)之前很久,西欧任何一个有钱人如果他或她能够出钱请一名抄写员的话,就能有一本手抄并带图画的书。我们知道有一些这类的手抄书是多么昂贵。例如,在十三世纪初,要花相当于现代货币三千美元抄写一薄本书作为奉献给法国公主的生日礼物。

十五世纪中,在德国城市美因茨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名叫约翰·根斯弗莱施的人,大家都叫他古腾堡,把一些已经相当普通的材料和方法凑到一起,一下子复印出许多份宗教文件。他依靠最先在东亚发明的技术制造出来了墨和纸并使用它们。他所用的印刷机是拿西欧做酒的压榨机改装的、他用手排版的金属活字实际上也不是新东西因为朝鲜人已经使用了差不多的东西,但是他发现了效率高的铸字方法,因为他排印的是音节文字,不是表意文字。他把所有这些因素凑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可行的一次印制多份书面经文的办法。往往印制得非常精美,成本相对说来比较低。于是,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初或约在一四五六年,就成了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前一个日期是庆祝印刷文件,后一个日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