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均衡论》作者:Karl Gunnar Myrdal_第20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0/32页 下─页
可供处理的资本和投资二者间趋于事后均衡的工具。假如魏
克赛尔的过程是向下发展的,情况就正好相反:由于这些损失而产生的储蓄
的减少,其中一部分可为由资本构成成本减少所组成的得益因素所补偿;只
有其余部分在建立事后平衡中才是活动的。
两个投资得益与损失因素中的第二个——即新构成的实际资本的资本价
值和它的实际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对于已投资的可供处理的资本和实际
资本价值之间的事后平衡没有直接影晌,因为它是计入等式的西方的。假如
和通常情况一样,新构成的实际资本的价值是按它的生产成本来登录的,则
在事后计算中,不包含这种得益与损失的因素。在另一方面,如果把实际资
本价值和它的实际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加入本期的收入中,则事后计算的储
蓄也会因此而有所增加,其增加额和投资增多的价值相等。
15.“事后的”平衡
在任何时期中,已投资的可供处理的资本总额与实际投资量之间这种继
续的和必要的事后的平衡必然发生,即使魏克赛尔过程存在,亦复如此。由
于已叙述的理由,这点与这一过程中任何时刻事前计算的这两个数值之间继
续存在差异并不抵触。这种对偶只是指出事后“簿记”和预期计算之间存在

着一般的差异。事后“簿记”自然常常是“平衡的”,不论所发生的变化有
多大,而预期计算假如这一体系不是在货币均衡中便不需要平衡。
然而,对货币分析有关的并不是这种已经完了的时期的事后簿记中的没
有意义的平衡。而是实现这种事后平衡所需要的在这时期内发生的变化。一
个时期中运动的动态问题本身,只能从某种价格情况中所存在的趋势出发,
才能讨论,这些趋势是由在之一情况中占优势的预期所决定的。因为这些预
期决定经济主体的行为,因之决定全部价格体系中那些在一个时期内实际上
作为个人行动的结果而发生的变化。
必须着重指出这点。前面已经阐明,①将时间分成许多短的没有任何变
化发生的均衡时期的分析方法,是不可能接近货币间题的。那样就必须把变
化转移到这些均衡时期之间的没有时间性的过渡点上。在均衡时期中,也会
有资本市场的均衡,而这个均衡不仅是事后的和由于我刚才讨论的那些变
化,它只是出于假设因为所有的变化都已转移到均衡时期以外去了。
但是这个计划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我已经着重指出,正是夹在中间的
变化——与较早时期的预期的背离——才是货币分析所关心的问题,而很明
显它不能包括在这个方法之内。这个计划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刚才提到的
假设并不可靠。当魏克赛尔过程发生时,资本市场的均衡只表现在回顾上,
同时是由于所讨论到的那些文化,那些变化是在已经实行事后计算的那一时
期内发生的。换句话说,这种“均衡时期”,不论是如何的短,完全是不能
假设 的。①这个方法是在理论上不能承认的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的混合物。
16.货币失去均衡的测量
将前两节讨论内容加以总结,说明在事后计算中所要遵循的分析方法,
以便能从货币均衡的观点看出一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做是有用处的。这个问
题能够更正确地这样提出:从事后计算中,用什么方法能够判定过去一个时
期内货币均衡是否占支配地位?如果不是,这个体系向均衡形势的哪一方移
动,背离趋势的强度有多大?为了避免含糊不清,这个问题所联系的时期必
须级短,使它能够被视为非常均称,因而使平均数值可以有更明确的意又。
假如这个时期包含商业循环的几个阶段,那这个问题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在
多数情形下,甚至一年也是太长的。我们宁愿考虑一个月。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显然是要从事后平衡中消除那些能够有效地补偿
事前不平衡的,而且在车前计算中又没有等同物的因素。这些因素是:(1)
收益和成本的得益或损失和(2)投资得益与损失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
构成实际资本预期生产成本和实际实现的成本之间的差额的。当向下发展的
魏克赛尔过程在进展时,第一个因素的净值是负的,但第二个是正的,总和
是负的。在向上发展的运动中,情况相反。在货币均衡情况下,所述的得益
和损失就整个经济来说,总和是零。它的救值的大小可以测量从一个方向或
从另一个方向背离均衡趋势的强度。
假如作为一个近似的方法,我们假设所有的经济主体不断修改价格预
期,使它们和现行价格一致,那么,某些得益和损失的总净额便比较容易计
① 第5 章第9 节,参阅第4 章第6 节。
① 《货币学说论文集》,见《经济学杂志》,1931 年,第228 及以后各页。

算。因此只须确定各部门中有关生产财货和消费财货的生产的成本因素,并
记录价格移动。然而,这种接近方法,要作为一般的假设是不可靠的。由于
缺少过去预期的正确指数,使一个完整时期的货币分析十分困难。
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可能还要在货币与信用流通中寻求上面说明的总得
益和总损失的指标,即是分析支付手段数量和速度的文化。这种分析,必须
从对上述问题的说明开始,比较事前和事后的计算,其中事前是指推动的因
素,即每一时点上的趋势,事后是指随后登录的结果。在趁势与结果之间存
在着需要研究的实际变化,这种支付机构的分析在性质上与货币效量说有很
大的区别,因力它可以从价格形成更深刻的分析中得到它的全部的概念的工
具和它对这个问题的说明,在这种分析中是要研究供求因果关系的。
如何使魏克赛尔的理论朕系实际,重新说明他的公式,使它的项目可以
观察可以测量,(这一重要问题,我们不得不遗留下来不去解决)。我们没
有隐蔽这些困唯。从应用观点来分析魏克赛尔的理论以后,比之用其他方法,
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探索了他的研究方法中所固有的困难。我完全了解生厌的
读者去倾向于相信,我们前面研究的主要结果是要证明这个理论本身的用处
是有限的。适当的答复是。在这样多的关于货币问题的理论叙述实际上都追
随魏克赛尔的思想,而又对他的理论所固有的基本假设没有十分弄清的情形
下,即使是这个结果在目前也合是有些价值的。或者是货币理论的趋势正走
入迷途,如果是这样,应当尽快地把它揭露出来;或者是和我们多救人所相
信的那样可能使魏克赛尔理论变成能够用的东西。因此,从逻辑上分析它的
真实基础和揭露它现存的缺点,是需要完成的一项积极任务。

第六章 第三个货币均衡条件:“价格水平”
1.魏克赛尔体系中的第三个货币均衡条件
关于货币均衡形势的第三个决定条件,魏克赛尔希望把它联结到商品市
场的情况上去。他说正常利率是正好堆持制成品“一般价格水平”不变所必
需的那种货币率。但是魏克赛尔对这个命题未能提供确实的证明。①而且我
就会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为了了解魏克赛尔为什么和如何作这种主张,
我愿意在开始时提出一些引论,把这小观念和本中前面巳谈到的魏克赛尔的
其他观念联结在一起。^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当然,魏克赛尔十分了解:他企图利用来把“正常利率”因而也把货币
均衡形势和实际资本的收益率联结在一起的“自然利率”这一观念,对他的
全部理论来说是绝对基本的。因为他用这个理论结构成功地将货币理论朕系
到利息和资本的理论,并由此联系到全部的中心价格理论。但是由于魏克赛
尔所运用的一个理论工具——现在看来是十分陈旧的——使他把白然利率解
释为物理的或是技木的边际生产率,因而他的全部说明仍然不完全而且有很
多矛盾,这我已在第四章中指出了。自然率只是在十分抽象的理论的虚假世
界中决定的,在这里除了其它特点外,还抛弃了信用现象并由此抛弃了货币
利率。因此,魏克赛尔并没能把“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联系起来。由
于他已经确定了自然率的意义,这两个数值甚至在理论上是不能并列的。货
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之间的区别对魏克赛尔来说必然仍然是很模糊的观念,同
时魏克赛尔并不考虑包含在第一十公式中的数值在统计观察上的可能性:而
只有这种观察才能使他确定在实际情况中是否存在这种差异和这一差异是正
的还是负的。①
魏克赛尔对资本市场关系的分析也没有更多的成功。因为他的基本观念
“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仍然相当模糊,他没能把他对资本市场的分析推进到
他即使是想直接放到统计资料上来解决的问题上。
然而,在这里和在他的理论著作的其他地方,使魏克赛尔神魂颠倒的显
然正是货币问题的重大实际意义。他的研究兴趣是如何使世界免除货币失衡
灾害后果的纯粹实际问题。由于他的论证中有决定性的部分不能给他提供对
实际情况迸行货币分析时在实际上有用的公式,他极力想从对商品市场各种
关系的研究上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但是因为他没有充分澄清他的考察中这
些带有决定性的部分——实际资本收益率和储蓄时投资的关系——他不能从
前面两个均衡标准中得到一十在理论上一致的关于价格水平的 均衡公式。
实际上,他较多地儿感悄上接受固定价格水平的这一称心如意的公式,
并且是由于一种先天的标淮的直觉。十分明显,由于失衡所引起的动志过程
迟早必然去引起价格的普遍提高或下降。均衡意味着“固定的价格水平”这
① 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一致先须有不变的价格水平这一定理,在《利息与价格》中阐述得最清楚和最一致。
在《讲演录》和许多论文中,魏克赛尔倾向于将这一理论局限在某些方面(主要是关于黄金生产和一般地
关于所谓直接的通贷膨胀)。但是就我所能看到的,他没有作出一个清晰完整可供选用的解释。在下面,
我将采用前一著作中比较清楚的说明。
① 魏克赛尔常常强调说这是不可能的,或者,最少说用统计观察来决定实际情况中的“自然利率”是“事
实上不可能的”。

个结论是容易作出的,显然是没有什么根据的。而且魏克赛尔儿一开始就好
像确信“价格水平”的交动一般是有害的和经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