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作者:雪莉?艾利斯_第6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6/15页 下─页
n。目前在俄亥俄大学教授非虚构文学创作。
寻找真相
Maureen Murdock
在《剖析回忆》的一篇散文里,托妮·莫里森提到,刻意的回忆其实就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创作形式。除了历史学家,我们很少人会去考证在某个特定的事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坦白地说,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研究这些。相反,我们会去仔细思考这起事件如何出现在我们的回忆中,去认真分析它以如此特殊的方式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原因。
回忆是创造身份的一种途径。回忆录作家在选择阐明一段特殊的回忆时,其实是在创造自己的身份,即重塑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她经常从生活中节选一个片段,从回忆中提取一个形象,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甚至也许是无意地、尽可能多地从中汲取营养——即意义。她不只是重温那些经历;她还试着去理解记忆中的形象和它所蕴含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情感使她将这段回忆保存起来,以便日后加以回味。
回忆录作家的任务就是寻找自己的真相,而不是去判定事实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也许是一段历史,一个证据,也有可能是一个有趣的传说。然而,回忆录作家不仅对它们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还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的人生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这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是怎样发生的?那又是怎样发生的?而不是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这是精神疗法所探究的问题,却不是我要关注的问题。无论如何,查明事实的真相的确可以挑战我们的自我意识。
练习
1先用15分钟的时间描述一下自己15岁以前的人生,以便从中选出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开始写前设定好计时器,能写多快就写多快,请不要停笔,这就叫做“自由写作”。无论脑海中浮现出的内容以什么顺序呈现出来,全部写下来。别顾及标点符号和分段。随心所欲地写吧。也不要停下来检查或评判,也不要问“这真的发生过吗?”就假设它真的发生过。
2写完以后,读一遍你写的内容,然后选一件你想深入了解的事情,把它圈出来。也许你可能想进一步探究两三件事情,但考虑到这个练习的目的,请选一件最吸引你的事情。再用15分钟,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起来回忆这段经历。注意写下你是如何开始回忆这段经历的?你都想起什么样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觉和感受?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有什么新颖之处?有什么幽默之处?从一个形象开始,调动你的所有感官重新体会。尽可能写下所有你捕捉到、体会到的感官细节,以描述这段回忆。带领读者一同进入这段回忆的情景之中。
3在描写完这段回忆的所有细节之后,把自己所写的内容再读一遍,注意其中隐含了什么故事?这篇故事扣人心弦吗?其中有关键的事件吗?这段回忆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个事件揭示了你和回忆中的某个人物的什么特征?你在自己身上了解到了哪些先前不曾发现的品质?你对此有何感受?你还想发现什么?花些时间,写下自己对捕捉到的这段回忆的所思所想。
作者介绍:Maureen Murdock,精神治疗医师、写作教师,其作品被翻译为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她的作品包括:畅销书The Heroines Journey,新近修订出版的Fathers Daughters: Breaking the Ties That Bind,Unreliable Truth: On Memoir and Memory,Spinning Inward: Using Guided Imagery with Children和The Heroines Journey Workbook。她最近刚刚完成一部有关家族神经紊乱和沉迷成瘾病史的回忆录。此外,她还在旧金山的写作沙龙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作家培训项目中教授回忆录写作。
创作自己的白色纪念册(1)
Daniel Nester
我们给自己讲故事是为了活下去。
——琼·迪迪翁,《白色纪念册》
关于如何写散文,尤其是如何写出真正的、反映真情实感并能体现出作者才思的个人散文,相关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早阐述这一体裁形式的米歇尔·德·蒙田的观点深得我心:“大家不要太关注我写的内容,”他在《论书》这篇散文里曾这样写道,“而要关注我表达内容的方式。”我想,蒙田的意思是说散文的形式,即作家的意识在散文中的体现方式,与散文传达的内容相比,即使不是更重要,也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大约四百年后,罗伯特·克里利对蒙田的观点做出了回应,就像查尔斯·奥尔森在1950年的散文《投射的韵文》中引用的那样:“形式就是内容的延伸。”克里利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在20世纪写诗歌,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那些陈旧的、人尽皆知的诗歌形式或许既不适于我们要表达的事物(或内容),也不适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或形式)。
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许多任务和思想都要经过考量,对于写个人散文的作家来说,他们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穿插多条时间线、安排更多事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文章反映出作者的心态。我发现,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模仿,即复制(你也可以称之为“借鉴”)最成功、最有趣的散文的结构。随文附上一份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它对于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收效显著,且近些年来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
一言以蔽之,这份写作作业就是在模仿琼·迪迪翁1979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散文《白色纪念册》的结构。最终的作品其实是由一连串短小的微型散文组成。而写作的诀窍就在于最后定稿的顺序并不是你一开始写作的顺序,而是之后经过重新编排的。依照此法,你就能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白色纪念册”了。
练习
1挑选一个时间段(1~5年),在这段时间里你的人生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你正体验着一些巨大的变化——新环境、新思想;或者你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对于那些像如琼·迪迪翁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她所生活的世界,乃至她的内心都在发生着剧变;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高中毕业那一年就是这样的时期。
2根据你所选取时期的不同方面,写一系列微型散文。每一篇都控制在300~400字左右。在写作时请参照以下顺序:
(1)生命中的那一天。记叙你特定时期中的一天,你的人生在那一天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这一天不能是众所周知的“大日子”(如毕业日、校园舞会、运动会、婚礼、葬礼等,这些题材你稍后会写到)。写这一部分时要尽量回忆出当天准确的年、月、日。
(2)年鉴。在你所挑选的时期中,总有一些线索性的记录帮你串起那段时间你所经历的大小事件,如:你高中时的毕业纪念册,你的即时通或“我的个人空间”上的好友名单,你童年时居住的街道;等等。把这些东西找出来。接下来以随机的方式从这些记录中摘取一部分:在好友名单里每隔1人选1个,或每隔20个人选1个;也可以写住在同一条街上与你家相隔两幢、4幢或是6幢房屋的人家。写下他们的姓名以及其他所有信息(包括地址或即时通),然后记述一段回忆他们的文字。如果你不记得其中的某个人,也要尽量解释一下为什么他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创作自己的白色纪念册(2)
(3)路上的故事。记叙你选择的时期中你走过的一段路程。一次学校组织的田野旅行,一次某个旅游胜地的豪华之旅都可以。
(4)大事记。列一张在此时间段内你认为是重要事物的清单,包括你的想法、目标、海报、财物、饮料或药品、医生处方,等等。
(5)岁月金曲。搜索其中某一天或其他重要日子的那一周的流行音乐榜单,找到排名前五位的曲目。然后排出顺序,写出你对这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歌曲的印象。
(6)众所周知的日子。描述你生命中正式的或众所周知的一件大事——一场舞会、婚礼、毕业日、葬礼、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或拒信的日子。
(7)家与新闻报道。描述这个时间段你的家庭情况:你的家人(写出他们的全名),你的卧室。另外,利用某一天两种不同形式的媒体针对同一故事或事件所写的新闻报道。试着选一则来自报纸杂志类的纸质媒体的报道,再从电视、互联网之类的电子媒体中选一则。之后概述一下新闻内容,再解释一下这样一则消息如何与你的境况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
(8)大日子或大日子之前的准备。描写在你迎来你的大日子那一天或之前的每一天的状态。有些部分之前已经写过,如没有必要,可略去。
(9)标志性故事。总结并点评新闻中提到的故事——作为当地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如果可能的话,这部分只描写一个人物或详写一件典型事件,然后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则新闻。当然,你的文章中不能出现“有意挑选了这则新闻”之类的字样。
(10)朋友。讲述一件在这个时间段内你和你朋友之间发生的、让你难以忘怀的事。
3在你完成了以上所有的部分之后,重新编排这些微型散文。不用费神去想各部分之间该如何过渡,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起承转合。顺序如下:
1)开头
2)生命中的那一天(1)
3)家与新闻报道(7)
4)众所周知的日子(6)
5)标志性故事(9)◤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6)朋友(10)
7)年鉴(2)
8)大事记(4)
9)岁月金曲(5)
10)路上的故事(3)
11)大日子或大日子之前的准备(8)
12)结尾
4写开头和结尾。通读这些故事,注意它们是怎样被重新排列的。现在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你对这一本记录着你生命中各种事件的“白色纪念册”有何感慨?试着用第三人称讲述你的故事,甚至可以用现在时态进行陈述。下面是一些开头和结尾可以借鉴的例句:
这个故事的讲述人是。
这段时期我的人生正处在。
以下的种种行为都是发生在 和 之间的。
我当时正在工作/我当时没有工作。我那一年/那一小时。
我曾经有/没有女朋友/男朋友/妻子/丈夫/合伙人。
那段日子,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
我对那段时光最留恋的是什么呢? ;而我最不愿回首的又是什么呢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