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就劝,劝不了我就跟着打呀!我这个人有点子怪脾气,专爱排难解纷,谁要吵嘴打架,我是非劝不可。两家要是都听了我的话,我就和他们交个朋友,都不听我就不管了。要是有一个听的,一个不听的,我就帮那个听劝的,打那个不听劝的,不把他打服了不算完。”
张占川说:“我先听听,你打算怎么劝呢?”
徐方说:“我已经打听明白了,这个事是你的不对,西吴王朱元璋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所到之处惩贪官,开粮仓,公买公卖,秋毫不犯,百姓无不欢呼。似这等贤明之人,你不该兴师动众前来征讨,而应该带领你所有的兵将前来投诚,那西吴王宽宏大量,定能收留你们。你看这样好不好?”
张占川一听,差点没把肚子气爆了:“矬子,你这是劝架吗?纯粹是劝降来了。回去告诉那朱元璋,要想让我投降,先胜过我这条盘龙根!”
徐方冷笑一声:“张占川,你不要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常言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这个人爱管闲事,谁不服劝我就跟谁没完。你若不服,就请来一战!”
张占川根本就没把徐方放在眼里,他恶狠狠地说:“矬子,我一棍不把你砸进地里,算你活得结实!”说罢二人就大战起来。
朱元璋在庄墙上望着徐方戏斗张占川,觉出这矬子不是等闲之辈,便问身旁的张员外:“这徐方是何等人也?”
张员外将徐方的来历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原来这矬子是江湖上老英雄飞天龙汤云的徒弟,外号人称“圣手小白猿”。当时在江淮一带有四个名望很高的大英雄,他们是亲师兄弟,老大人称禀正公王蔼云,老二是五龙火祖严荣,老三叫飞天龙汤云,老四名唤通臂猿猴吴祯。这四个大名鼎鼎的江湖好汉,几十年来好事做了无计其数。到晚年,他们都想收一个如意的徒弟,将各自的一绝传留于世。别人好办,唯独老三飞天龙汤云费点劲,他身材矬小,四尺多高,要找一个同他高矬差不多的徒弟不太容易。他云游各地,一直也选不中一个称心如意的。
单说这一天,汤云走到一个码头上,说来也巧,还真让他碰上了。因为今天的风特别大,码头上有一只商船,被风把桅杆上的篷绳给刮断了,船不能走了。船主人很着急,他本来是想到码头上打打尖,买点东西就走。可是这篷绳一断就没法走了,找人去拴篷绳可谁也拴不了。因为这桅杆足有三丈六尺高,又被风刮得晃来晃去,没有敢上。船主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跟过往的行人打招呼:“诸位,诸位!你们看哪,我这船上的篷绳断了,船不能走了,我们有急事等着回去,不管是谁只要能上去帮我们把篷绳拴上,我就出两吊钱酬劳。”
在那个年头,要说拴个篷绳出两吊钱,这个数可真够可观的了。船主正在着急,忽然从河坡上跑过一个小孩来。这孩子长得瘦小枯干,形同病夫,浑身上下衣服破烂,胳膊上挎着个小筐儿,看样子是个捡小鱼的穷孩子。这小孩来到船主的跟前,问道:“哎,刚才我听他们说,谁能给你拴上这个篷绳你就给谁两吊钱,这可是真的?”
船主说:“那还有假嘛!”
小孩说:“我要给你拴上你给钱吗?”
船主说:“你呀……”往下的话他没说,为什么呢?他有些瞧不起这个小孩。心里话:这孩子像一把干巴柴禾,三尺多高的小个儿,你怎么能行哪?可是又一想,人家自报奋勇也不能驳人家呀!他要真的能行,那不更好吗!“哎,我说小孩,咱刚才也没说是大人、孩子,不管是谁,只要是能挂上这个绳就给两吊钱,你要能挂上就给你。”
小孩说:“好嘞,那我就给你拴拴试试,你拿钱吧!”
船主说:“你先别急,我不能隔山卖老牛,行与不行咱得靶子上看,能拴上,这两吊钱跑不了你的。”
小孩说:“行,那咱们就先拴后要钱了。”说着小孩子把小筐儿往旁边一撂,把底下的绳子头叼在嘴里,两只手搂住桅杆往上一蹿,弓着腰,弯曲着两条腿,紧蹬住桅杆,噌噌噌亚赛壁虎攀墙、狸猫上树一般,霎时之间就爬到了桅杆顶上。
这时在下边看热闹的人们都拍手叫好:“好哇!好哇!”都夸这个小孩身体灵巧,胆大过人。
小孩子听到下边喝彩,心中非常高兴,两条腿一盘,摽住桅杆,腾出两只手,没费多大劲就把篷绳给拴上了,拴完之后两手一抱桅杆,哧溜一声就下来了。小孩来到船主面前,挺神气地说:“掌柜的给钱吧!”
船主不能不给呀,二话没说赶紧拿过两吊钱来给了那个小孩。小孩接过钱来说:“哎,我说掌柜的,下回你篷绳再断了可别找旁人,我还来给你拴去!”
船主说:“别逗了,我干吗总断篷绳啊。你敢情乐意了,我们受得了吗!”
小孩高高兴兴地挎着筐儿、拿着这两吊钱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想,我捡小鱼一个月也捡不了两吊钱,今天可是飞来的福啊,这么会的工夫我就挣了这么多的钱,哎呀,我说老天爷呀,你就大着点刮风吧,要是把他们的篷绳都刮断了,我可就发了财了,从今往后我就再也不捡鱼了,光拴篷绳就行了。
小孩高高兴兴地前边走,可不知道后边有个人跟着他。谁呀?正是三义士、飞天龙汤云。老人家把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得非常清楚,一瞧这小孩除了瘦小枯干之外哪儿都不错,还挺聪明。他要学我这点能耐,那可是再好也没有了。老头一直在后边跟着,跟到了僻静之处,就把小孩挡住了:“嗨!小孩,别走了,你先站住。”
小孩一愣,仔细地瞧了瞧老头儿,他又乐了。为什么哪?他瞧这个老头儿总共才四尺多高,可是胡子却有一尺多长,一哈腰那胡子就跟扫帚差不多,都快扫地了。小孩一想,我长这么大也没看见过这么矬的人,更没瞧见过这么瘦的人,今儿个我算开眼了,这个老头比我高点有限,比我也胖不了多少,我们俩真是天生的一对。小孩答话说:“哎,我说老头儿,你拦我干什么?”
老头儿一笑:“我要问问你,刚才你拴篷绳,上下桅杆是谁教给你的功夫?”
小孩说:“嘿!那还用教吗?要说干别的我可不行,要讲爬高上树那咱们是一绝。别说他是三丈六尺高的桅杆,他就是八丈高的我也敢上!”
“噢,你没跟别人学过呀!原来是大生的这么伶利。小孩,我想教给你点武术你看怎么样?”
小孩一听说要教给他武术,便睁大了眼睛打量了老义士汤云一番。你别瞧这小孩岁数小,可心眼挺多。他想:学武术可是个好事,不过得有一个好师父,才能教得出好徒弟来,常言说,明师出高徒,我得先问问这个老头姓什么叫什么。他想到这儿,就笑嘻嘻地说:“这位老人家,听您的话口,是不是您想收我当徒弟呀?”
老头说:“对呀,我是有这个意思。”
小孩说:“那我得问问您老人家贵姓,您是哪里的人?”
老人家一听这孩子还真有心眼儿:“小孩儿啊,我家住常州,姓汤名云。”_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小孩闻听“汤云”二字高兴极了,因为在那个时候要是提起这四位义士来,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小孩耳朵里早就听到老义士、飞天龙汤云的名声了。噗通一声,他就给老头跪下了,梆梆梆磕了三个响头:“您就是我师父了,您不收还就不行了。”
老头把他搀起来说:“孩子,我问问你,你要跟我去学艺,你们家能脱得开吗?你的爹娘舍得让你走吗?”
小孩一听叹了口气:“师父哇,您还不知道我们家里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是前边徐家集的,我姓徐名叫徐方。你瞧我长得这么瘦小枯干的,这都是因为家里穷困,吃不饱、穿不暖闹的。我家真可以说是日无鸡刨之米。夜无鼠盗之粮,耗子上我们家去都饿得哭着出来。我长这么大也没吃过一顿饱饭,落生不久父母就全死了,我一直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还好,唯独这个嫂子心狠意毒,把我看得猪狗不如。要是别人家的小孩,到了我这个年纪,早就去念书了;可是我呢?还得天天到河边捡小鱼儿,捡少了嫂子还非打则骂。我恨不能找个地方学点能耐,一可是给人家当学徒,人家还不要我,都嫌我个儿小。只要跟您一走我就算闹着了,我嫂子也恨不能让我走了,好少个分家的呀!”
老人家点点头:“要是这么说,你就先回去跟你哥哥商量商量,咱们爷儿俩好走。可有一件,你要跟去可千万别怕吃苦哇!”
小孩说:“这您就放心吧,什么苦我都吃得下去。”
老头说:“那就好!”
徐方到家里把钱往炕上一放,又把前后的事情跟哥哥、嫂子一说。他嫂子一听这事可高兴了,去了个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可是那当哥哥的就不同了,他紧紧地拉着徐方的双手,难舍难离的,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奶同胞的手足弟兄。他掉着眼泪说:“兄弟呀,我实在不放心哪,你本来身体就瘦弱,这回一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谁知道你的师父、师娘又是什么秉性!爹娘就生咱们哥儿俩,咱们活在一块活,死在一块死,你还是不去为好,好歹这是咱们的家呀。”
徐方听了这些话也很难受,只好劝哥哥:“哥哥您就放心吧,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了,我师父那老头儿的心眼儿可好着呢。您就别惦着我了。”
他哥哥一见兄弟已经决定非走不可了,知道挡也挡不住,只好说:“兄弟,你既然一定要走,那你就再等几天,等着我把舅舅接来,给咱哥儿俩分开家你再走,我给你看着堆儿,哥哥再给你弄俩钱儿,你走喽我也放心。”
徐方说:“哥哥,您这不是说远了吗?弟兄本是一母生,祖上家产何必争啊!哥哥你们两口子过吧。过好喽兄弟回来跟着沾点光,过不好兄弟我也不抱怨。我师父还在村外等着呢,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说着话他又跪在地下给哥哥磕了仨头,弟兄二人这才洒泪分别。
徐方出了村庄,找着老义士汤云,爷儿两个动身回到了常州。老爷子喜爱徐方,一进门就教他下腰踢腿,昼夜不停地苦教各种功夫。
简短截说,一连就是八年的光景,这八年的时间可把个徐方练得高来高走,陆地飞腾,蹿蹦跳跃,滚脊爬坡,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手使一对鲨鱼棒,身带十二支枣核镖,百发百中。他所练功夫跟他师父一样,那真是横跳黄河竖跳海,万丈高楼用脚踩,夜走千家,如同出入无门之户相仿。不管你这东西藏得多严密,只要叫他们爷儿俩看见,你就甭想再有了。可有一件,他们决不偷百姓,专偷豪门赃官,杀富济贫,除霸安良,解救义夫节妇、孝子贤孙,杀的是赃官逆党、贪官污吏,净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