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演义》作者:段少舫_第68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68/168页 下─页
前去捉拿反叛,连战连捷,已大获全胜,现在三十里外扎营待令。”
  襄阳王一看,这还有假吗。“万三哪,开城吧。”
  沈万三说:“父王,张玉只带了二千兵丁,十员副将。儿闻听于桥镇有三千精兵,二十六员战将,张元帅哪里可能取得如此战果?自古兵不厌诈,那朱元璋诡计多端,张玉也不是等闲之辈,未见张玉之面,不可开城。可叫张玉快到城下答话,看看他的动静,再做道理。”
  襄阳王说:“五路旗牌,回去报与你家元帅,就说本王要亲自见他。他若不来,我不开城门。”
  旗牌拨马向于桥镇方向飞奔而去。过了好大一会,只见张元帅飞马来到城下,挂枪抱拳:“张玉参见王爷,恕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襄阳王答道:“张元帅,阵前胜败如何?”
  元帅说:“臣奉王爷之命,率领众儿郎,杀入于桥镇,叛敌已被全歼,已派旗牌向王爷报捷。王爷传为臣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襄阳王说:“张玉,不是本王不开城,而是万三放心不下,才叫你前来相见。”
  张玉闻听,双眉紧皱,虎目圆睁,怒视沈万三:“少殿下,你三番五次公报私仇,刁难我张玉,你不觉着有愧吗?我张玉偌大年岁,疆场厮杀半日,已是筋疲力尽。请问你的良心何在?王爷千岁!望你不要听他一面之词,冷落了三军将士的心。”
  众将也说:“王爷您就开城吧,那张元帅实在不容易呀。”
  沈万三说:“大家不要替他说话,我看这里有鬼,他既说把朱元璋等人都拿住了,谁亲眼看见了?光凭他这么一说不行,要想开城也行,除非他把被俘的敌军主将,反叛朱元璋绑到城下,叫我们大家看看,到那时不用说开城迎接,就是要我沈万三的人头,我也愿引颈受刑。如不绑朱元璋,空口叫开城,这里边定然有诈。”
  襄阳王一听,沈万三说得挺有道理,他眼珠一转,对张玉说:“张爱卿,非是本王不信赖你,只因众将担心,你还是把朱元璋等众人绑在城下,让大家看看,那时本王亲自出城迎接于你。”
  张玉一听,哪里是众将怀疑,又是沈万三那小子在里边捣鬼。我要说不去,襄阳城门非但不开,反而会让别人疑心更重,我还得马上回去和军师商量一下,这个事怎么办好。想罢叹了口气:“既然如此,臣就回去一趟,但现在天色已晚,求王爷容我等用顿战饭,不知王爷意下如何?”张玉这里头留着偷手呢,为什么呢?回来晚了好有个借口。
  襄阳王点头答应:“好,你就去吧。”张玉拨转马头又往回返。
  其实朱元璋与众将都在附近的一片树林里边等着呢。张玉二次回来,眉头紧皱,对刘伯温说:“先生啊,这个事坏了。沈万三从中百般刁难,他说非把主公及众将绑到城下才开城呢!”
  刘伯温一笑:“那有何妨,可以叫大家假绑,坐在车辆以上,将绑绳系成活扣,绳头握在每个人的手里,把兵器、马匹拴在车后,先到城下让襄阳王看看。等他们把城门开了你先进去,车辆随后进了城门以后,大家迅速脱绑,抄兵器上马还赶得上。”
  张玉一听,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委屈主公和先生了。”
  刻不容缓,西吴王、军师以及众将官都摘盔解甲坐在车里。表面上看是绑着呢,实际上每个人手里都攥着绳子头,一拽就开。一切准备齐毕,张玉带大家又来到襄阳城下。
  这时城头上灯笼火把高挑,襄阳王还在那儿等着呢。张玉赶紧下马上前:“王爷千岁,臣已将朱元璋等人绑到城下。”
  沈万三和城上的人们都往下看,一瞧可不是吗,第一辆车上绑的是朱元璋,还有一个老道,不用间准是刘伯温;紧接着后面的就是华云、于金彪等人。这还有什么说的呢?襄阳王马上吩咐:“开城!”
  沈万三一听可急了:“王爷慢着,你看那是怎么回事?”他用手一指。
  原来是华云的头上叮了一只大虻虫,这种虫子专吸人血,叮得华云直咬牙,想摇晃一下脑袋把它轰走,可是怎么摇头它也不飞。华云实在忍不住了,一使劲把绑绳拽开,伸手去打虻虫。就这么会儿的工夫叫沈万三给看见了。他如获至宝一般,说:“王爷请看,怎见得那张玉没诈呢?”
  襄阳王顺着沈万三的手一瞧,华云也知道不好了,赶紧又把手背了过去,那还来得及吗?正月十五贴门神都晚了三春了。襄阳王一见华云这个动作,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想:若不是我儿及时察觉,本王又上了大当。他把眼睛一瞪大喝道:“胆大张玉竟敢假绑敌人来欺骗本王,焉能容得!”
  张玉一瞧:得,这回就算全白费了。大伙这恨华云:你怎么这么不老实呀?煮熟了的鸭子生叫你把它放飞了。这还怎么办哪,快起来吧,再装也没用啦。众将官一个个都拽开了绑绳,上了坐骑。张玉一看事已败露,只好驱马上前说道:“王爷,您既然看出来了,我也不再隐瞒了。昏君无道,元朝当灭,我已归顺了朱元璋,王爷若识时务开城归降,西吴王仁厚宽宏,定不能慢待于您,如其不然,我张玉在荆襄居官已久,地理纯熟,想攻此城,易如反掌。望王爷三思。”
  襄阳王一阵冷笑:“张玉,你若能立即醒悟,把朱元璋捉来见我,我还能不记前仇,恕你无罪。假如你死心塌地为朱贼效命,本王决不饶你!”
  张玉说:“张玉至死也不能再为元朝卖命了。你们既然不开关落锁,我可马上就要攻城了。”说罢吩咐一声:“众将官,一齐攻打!”
  一声令下,众将官齐催坐骑,乱抖嚼环,兵丁们各搭云梯。华云、胡大海早就趟过了护城河,在河面上架好了浮桥。张元帅率领众将过了浮桥,指挥五百飞虎队,手持虎头牌,已攻到城下。
  这时就听襄阳王喊道:“张玉,你看城上何人?”
  张玉一瞧可吓坏了,城头上一拉溜绑着几个人:第一个就是自己年迈的母亲,第二个是妻子华氏,旁边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张玉一见自己的老母亲被绑在城头,心中如同刀揽一般,赶紧跪在城下,二目垂泪:“母亲在上,不孝儿张玉让你吃苦了。”
  襄阳王说:“老嫂子,快劝你儿收兵吧,要不然你就活不了啦!”
  老太太并不理睬襄阳王,面对城下说道:“下跪可是我儿张玉?”
  “母亲,正是你不孝的孩儿。我因兵发于桥镇,被西吴王所俘,孩儿本来只求一死,不想那西吴王是个仁义的明君,待儿无比宽厚,刘伯温又申明利害,使孩儿弃暗投明。今受军师所遣,攻取襄阳城。不想给母亲惹下了杀身的横祸,这全是孩儿的过错,望母亲宽恕。”
  老太太一听反倒笑了,“我儿何罪之有?你早当如此,想元朝昏君无道,襄阳王愚昧无知,这样的朝廷保他何用?弃暗投明才是正理。那西吴王名闻四海,义贯九州,我儿能够保他,为娘万分高兴。常言道:良将保明君,俊鸟登高枝,我儿能随明君为国为民效力,娘也就放心了。你赶紧起来带兵攻城,不要辜负了全城百姓对你们的期望。你若去捉拿朱贤王,为娘我就坠城一死,和你断绝这母子之情。”⑥本⑥作⑥品⑥由⑥⑥網⑥提⑥供⑥下⑥載⑥與⑥在⑥線⑥閱⑥讀⑥
  老太太刚说到这儿,华氏夫人也答了话:“元帅,不必迟疑了。攻城吧!”
  老太太冲襄阳王叫道:“老匹夫,我一家老小落在你手,要杀要剐随你处置。我看你也未必敢下刀!只不过是吓唬我儿张玉而已。”
  襄阳王本来就是个残暴之人,听了老太太这几句话,直气得他暴跳如雷,嚓楞一声抽出宝剑举在手中。忽听砰的一声,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从城头上落了下来。张玉哎呀一声,差点心疼得昏了过去。
  第三十三回 玉佛手殿前招郡马 金莲花楼上认长兄
  只见襄阳城头之上刀光一闪,张玉哎呀一声,合上了二目,耳听啪一声一颗人头落在了自己的面前。张玉上前抱住人头便嚎陶大哭。刘伯温急忙上前解劝:“张元帅且莫悲伤,你仔细看看那是谁的人头?”
  张玉说:“老母为国捐躯,焉能有错。”
  刘伯温说:“你再细细地端详端详。”
  张玉把人头托起,定睛一看,啊!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颗人头却是襄阳王的。张玉抬头一望,自己的母亲、妻子、孩子安然无恙。又见华云龙、江中子俩人手持利剑,立于城头。心中更加纳闷。
  书中暗表,华云龙兄弟二人是襄阳王府的中军,他们两人不但跟张玉不错,而且很早以前就跟刘伯温相识。刘伯温几次进襄阳暗中为朱元璋奔波联系,都是住在他们家里。他们兄弟二人出身贫苦,都有一身武艺,为人正直,对元朝不满。后来受刘伯温指派,进王府当差,实际是到王府卧底的。初到时,是在张玉帐下当中军,兄弟二人和张玉很投缘,成为元帅心腹之人。因此,当襄阳王要选拔两名中军时,张元帅就将华氏兄弟推荐了去。王爷一见二人,仪表堂堂,威风凛凛,甚是见爱;又看了看二人武艺也是不错,便留在了身边。从此二人就留在了王府里。刘伯温从他们那里掌握了襄阳王府的所有机密;也通过他们结识了襄阳王府的一些将官。刘伯温经常出入襄阳城,常对他们讲:“襄阳城是军家必争之地,不久英雄们要在此聚会,你们二人可以从中帮忙。”
  华氏兄弟进王府以后,凭着他们办事认真,主持正义,深得王府上下人的喜爱。他们结交了不少朋友,王府、帅府都有他们的结拜兄弟。襄阳王对他们也很信任。前不久他们在襄阳王面前保举了自己的师弟江中子。江中子手使一条亮银棍,有万夫不当之勇。有一天他们把江中子带进王府,襄阳王一看就喜欢上了。只见他身高不足九尺,细腰扎臂,面如满月,两道细眉斜插入鬓,一双朗目皂白分明,鼻直口方,英俊非凡,出奇的是印堂当中长着一个白色肉佛手,有杏核大小,远看好像一只佛手果一样。头戴素白缎子扎巾,身披白缎子英雄氅,上绣百蝶争芳,粉红色的中衣,足蹬薄底快靴。说起话来,口齿伶俐,对答如流。
  襄阳王一见江中子就想起了自己的三女儿吉花郡主来了。女儿已是二十一岁的人了,但尚未婚配。多少王公大臣的公子少爷前来求婚,她从未点过头,我为了小女儿的婚事总是终日操心。今天见这个江中子,长得英俊,如果武艺也精通,就将他招为郡马,既了却了我一桩心事,又为我添了一员虎将。襄阳王想到这里,满面含笑地问道:“江中子,你家住哪里?父母做何生意?弟兄几人?可曾婚配?”
  江中子答道:“小人自幼父母双亡,上无长兄,下无幼弟,只我孤身一人,四海为家,尚未婚配。”
  襄阳王一听这个事可真巧。“江中子,今日你先在馆驿休息,明日早晨本王在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