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演义》作者:段少舫_第67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67/168页 下─页

  张保说:“我买通了王府的差人,打听到太夫人、夫人、公子都还安好,只是不放他们出来。听说是沈万三的主意。老奴听到这话,才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给元帅送信。元帅快快设法解救全家吧!”
  这时候,张元帅又恨又气又心疼。恨的是沈万三这个狗奴才,三番五次加害良己;气的是襄阳王昏庸无知,是非不分;疼的是老母亲白发人身陷囹圄,生死未卜。他这时方寸已乱,坐在那里,横眉怒目,一言不发。
  刘伯温说:“事到如今,张元帅就不要再犹豫了。为救老夫人及你全家大小,你也只好留在西吴了。”
  张玉仍不放心,便说:“刘先生的话,张玉不解。”
  刘伯温说:“张元帅留在西吴,你全家大小的性命包在贫道身上了。”
  张玉说:“我来于桥镇,带来二千人马,十员副将,他们跟随我多年,这么大的事,我需要和他们商量。”
  刘伯温说:“那个自然,元帅请便吧。”
  张玉上马出庄,回到自己的兵营。那十员副将和众兵丁早在营门外等着他呢。见他回来,立即围了上去。张玉把在于桥镇和西吴王说的话对大家讲了一遍,又把张保说的消息告诉了大家。然后说:“张玉与诸位将军数十年同舟共济,今日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应当怎么办?请诸位将军共议良策。”
  这几位副将都是张玉的亲信,也是华云龙、华云虎的好友,其中有的人还认识刘伯温。他们对朝廷不满,对襄阳王、沈万三之流恨之入骨,早有反戈之意,只是时机不到,不敢造次。今天到了于桥镇,有的人就不想再回襄阳了。所以,两军阵前他们虚张声势地打了几个回合,一个个都败下阵去。张玉亲自出马,大家也不去接应。刚才听张玉一说,众人心中暗暗高兴,大家说:“归顺西吴去,顺天理,合民心,有何不可。”
  张玉说:“在这两千兵丁之中,有的人妻儿老小都在襄阳城里,降与不降同他们关系重大,还应和他们商量。”
  当下就派副将刘忠前去,把元帅的话一传,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我们听元帅的,全愿意留在西吴。我们不给皇帝老儿卖命了。”
  刘忠心中很是纳闷,这些人怎么这么齐心呀?
  原来刘伯温传令时,派胡大海、郭英两个准备酒饭,吩咐他们如此这般,这么这么办。当张玉追进了于桥镇,那些副将和众兵丁正等着元帅的消息,这时就见从于桥镇里走出一队兵来。他们不骑马,不擎枪,每两个人抬着一个大食盒。到了张玉营盘,郭英领着几个人把两对食盒抬进了元帅帐篷,几名副将不解其意,跟了进去。其余抬食盒的人,由胡大海带路,胡大海打老远就打招呼:“弟兄们辛苦啦!”
  大家怒目横眉地说:“谈不到这个,你们要干什么就直说吧。”
  胡大海说:“咱们是一家子了,你们元帅跟我们主公早有前约,进庄商量事去了。他怕你们饿,派我们来给你们送来了酒肉,你们快吃吧。”
  这些兵丁们一听全愣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咱们元帅一家子还在襄阳城里,他怎么会和朱元璋商量事去?恐怕他们这是谎言,咱们不能听他们的。酒里还许有毒呢,千万别上当。大伙说:“没有元帅的命令我们不吃。你们甭来这套,我们不上当!”
  胡大海说:“什么叫上当啊,这是真事,你们要怕酒肉有毒,我就先吃点喝点叫你们看看。”说着他就大口地吃肉喝酒。
  当兵的们一看果真是好酒好肉,都馋得直吐舌头。有的就说:“要不咱们就吃点吧。”那个说:“你得了吧,你怎么这么馋哪:没有元帅的命令,咱吃了人家的算怎么回事呢?等元帅回来再说吧。”一直等了好大的工夫还是没人吃。
  胡大海一看说:“我这是奉了张元帅之命来的,你们不吃我抬回去张元帅也不干,既然你们不吃,我们也不往回抬了,弟兄们,干脆咱们把酒肉都倒在这儿吧,回去元帅要问咱们,就说都让他们吃了。”
  手下的兵丁们说:“对,就这么办。”说着哗哗就倒了两坛子酒,好酒倒在地下被风一刮清香扑鼻,引逗得这些元兵直往肚里咽口水。一会儿胡大海又吩咐倒肉,清炖牛肉美味熏人,这些当兵的闻了肉味就更受不了了。本来从早晨到现在什么也没吃,早就饿得够呛了,肚子里咕咕直叫,见了这酒肉怎么会不馋呢!有的就说:“咱们不如先和他们商量商量,吃点再说,假如真是元帅让吃的,咱们不吃也不合适,要是没有这么回事,咱们算白吃他。你们看怎么样?”大伙说:“行啊,就这么办了。”其实这里边很多人早就想吃了,只不过是没人挑头不好意思张口。这时有人主张吃点看看,就都稀里胡噜挤在食盒周围。
  有几个上年纪的出来对胡大海说:“我说这位将军,假如我们吃了你们的东西,元帅怪罪下来怎么办?”
  胡大海说:“没事,这顿饭算我们西吴请你们的。我去跟你们元帅说明。”胡大海说着打开了食盒:“来来来,快吃快吃。”
  当兵的寻思反正不吃白不吃,用不着客气,你看他们狼吞虎咽,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眨眼工夫吃了个干干净净。有人就对胡大海说:“这位将军,我们谢谢您啦。”
  胡大海说:“别谢我,还是谢你们张元帅吧,这顿酒肉是他赏给你们的。他还有一句话,让我来问问你们。”
  “什么话你就说吧。”
  胡大海说:“你们张元帅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愿意和我们西吴兵合一起,将并一家,共同抗元。他让我问问你们愿不愿意?”
  有人说:“我们听元帅的。”
  有的就说:“愿意倒愿意,可是我的老婆孩子还在襄阳城,我这里造了反,襄阳王还不拿我的妻儿老小问罪。”
  胡大海说:“这事你放心,我老胡保你妻儿老小平安无事。”
  众人说:“要是那样,我们就放心了。”
  个别胆小的小声嘀咕:“这叫造反呀,要掉脑袋的!”
  旁边的一个就说:“你得了吧,为襄阳王卖命就不掉脑袋了?你这个胆小鬼。”所以即便有的不愿意,也不敢再言语了。
  现在再说郭英,他领着几个人把两个大食盒抬进了元帅帐篷,刘忠等几位副将不解其意。郭英不能像胡大海那样连蒙带唬,他一进帐篷就说明了来意:“诸位将军,张元帅同我主公正在交谈。郭某奉军师刘伯温之命,为诸位将军送酒饭来了。”
  为什么要提刘伯温的名字?这些人和刘伯温早有来往,一提刘伯温的名字,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郭英把话说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
  郭英心里明白,没有张元帅的命令,他们是决不敢吃这顿饭的,自然不去为难他们。他真正的任务不是送饭,而是要传达一段话。他说:“刘伯温先生让我转告诸位将军:元朝的天下,已经朝不保夕,弃暗投明是大势所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郭某告辞了。”说完登、登、登走出张玉营房。大家目送郭英走后,经过一番议论,决定跟随张元帅归顺西吴。
  返回头来再说张玉,他见自己的部下都愿归顺西吴,看出来这是人心所向。因此,立即整顿人马要进于桥镇。正在这时,忽听咚咚咚三声炮响,于桥镇庄门大开,只见彩旗招展,绣带高扬,西吴二十余员大将乘马出庄,一位位盔甲鲜明,雄赳赳气昂昂排列两旁,中间闪出两匹骏马,枣红马上端坐着西吴王朱元璋,白龙驹上骑的是军师刘伯温,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张玉营前。朱元璋首先下马,众人甩镫离鞍。传令官高喊:“西吴王请张玉元帅入庄议事!”
  张玉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有这样的举动,感动得他热泪盈眶,心中暗想,好一个礼贤下士的西吴王。他率领众将出营,抱拳拱手:“张玉有何德能,敢劳主公亲自来接。”说着便要下跪。
  朱元璋双手相搀:“元帅不必行此大礼,快随我入庄议事。”__
  众人来到于桥镇,朱元璋设宴款待张元帅及众位副将。正在这时于金彪回营交令:“臣等按军师将令,大战陈也先,已大获全胜,只是在打捞元军尸体时,没有找到陈也先。”
  刘伯温一笑:“这也不出贫道所料,只要他损兵折将,你等就立了大功。众位将军人席饮酒吧。”
  众人遵命入席,开怀畅饮。酒席已毕,朱元璋对张玉说:“张元帅深明大义,率众来到西吴,使我军威大振。久闻元帅文韬武略过人,用兵如神。我欲请元帅统领西吴兵马,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张玉说:“张玉蒙主公抬爱,委于重任,感激不尽。不过,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玉自知才疏学浅,只有一郡之帅才,而无一国之帅才。兵过十万我无能调遣。”
  朱元璋听了张玉这派话,对张玉更加钦佩,当即说:“张元帅过谦了。只因我营中无帅,还请元帅代劳。”
  刘伯温也说:“主公盼望张玉兄非止一日,张元帅不必推辞了。”
  张玉说:“既是营中无帅,我可暂时代理。还请主公速访人才,兵过十万我当即退让。”朱元璋应允,张玉叩头谢恩。张玉又对刘伯温说:“我张玉多蒙先生指教得通明公,日后定以忠心相辅。”
  刘伯温看看天色不早了,便把如何取襄阳、解救老夫人的计策对张玉说明。张玉依计而行,按下不表。
  再说襄阳城里,自从张玉走后,襄阳王把城中的偏将、牙将、中军、蓝旗官统统找来,传谕全城兵丁,从现在起不准卸甲,马不撤鞍,四门紧闭。城上多加灰瓶炮子,滚木礌石,弩弓药箭,严加防守。天到未时,有人来报:“禀王爷,张元帅派蓝旗来报,说元帅已到于桥镇。”时间不大,二路蓝旗来报:“张元帅捉住了西吴王的五虎上将。”话音刚落,三路蓝旗又报:“张元帅已攻进了于桥镇。”紧接着四路蓝旗急报:“禀王爷,朱元璋被擒,西吴全军覆没。”
  襄阳王闻听,不由得喜上眉梢,说:“张玉实乃虎将也!”
  这时又有中军官华云龙来报:“张元帅离城三十里安营扎寨,等候王爷传谕,好回城交令。”
  襄阳王闻听哈哈大笑:“众卿随同本王出城去迎接。”
  襄阳王刚要起身,沈万三说:“且慢,您老人家未见真假,怎能开城迎接。依儿之见,咱们先带全城众将到城头看个虚实,当真是元帅得胜而归,再开城迎接不迟。”
  襄阳王一听也对,吩咐众将:“披挂整齐,随本王上城一观。”
  众将官都跟随襄阳王古伦铁木耳来到城头以上,手扶垛口往城下瞧。只见五路蓝旗正在城下等候。襄阳王问道:“蓝旗官,你家元帅胜败如何?”
  五路蓝旗都按着张元帅事先教的说了一遍:“启禀王爷,我家元帅奉命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