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趁万贯的沈总办,你不过是个替别人办事的小商人,你敢和我作对,等机会非收拾你不可。
朱元璋看了不由得心中动怒,心说沈万三你作计辱我,等我作诗的时候,让你知道知道我是何等人。
襄阳王让人给沈万三敬酒三杯。沈万三十分得意,一饮而尽。襄阳王对朱元璋说:“朱四客商,这回该你作了。”
朱元璋这时候酒喝得有点过量,又和沈万三生气,心想自己虽然胸怀大志,可惜道路坎坷,今日反受沈万三这等小人之欺,积愤难平。又一想他们信口胡诌,真是可笑;他本想写一首好诗压压他们,可是这一生气又加上酒过量了,倒出不来好诗句了。这时他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菊花诗,那首诗气势磅礴,不同凡响,现在主要诗句还记得,于是他略加改动就用上了,想应付一下了事。他哪里晓得,这是当年黄巢所写的有名的菊花诗,朱元璋提起笔来,说声:“朱某献丑了!”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朱元璋写好,递给了襄阳王,襄阳王拿过来瞧了瞧,摇头晃脑地说道:“好诗啊!好诗!”这是冒充内行,假装斯文。然后把诗递给了沈万三。
沈万三一看,嘿嘿一声奸笑:“朱四,你的胆子可不小啊!来人哪,把朱四给我绑起来!”
襄阳王此时正被众人捧得晕头转向,见沈万三又喊又叫,心里挺不高兴:“万三,休得放肆!为何要绑朱四客商?”
沈万三说:“啊呀!父王千岁有所不知,朱四写的是一首反诗。他要造反,怎么不能杀他?”
襄阳王一听,说:“什么?他要造反哪!那诗中都说了些什么?”他拿起诗来又看了看,自己稀里糊涂,看不出个名堂来,顺手递给了右手座上的张玉。
张玉拿来一看暗暗吃惊,心说:朱四呀朱四,怎么在这种场合把黄巢的菊花诗改头换面写出来了?幸亏襄阳王和沈万三不知这首诗的来历,不然你的命就没了。他一回头看见朱元璋仍然坐在那里,毫不慌张,面露轻蔑之色。他想,这个朱四临危不乱,胸有成竹,很不简单。便对襄阳王说:“王爷,今天菊花会以菊为题作诗,各人含意不同,为臣才疏学浅,实在不能妄加评论。”
沈万三一听,心说:好你个张玉,一个劲替朱四开脱。先留着你,等收拾了朱四,再和你算账。他对襄阳王说:“父王千岁,这朱四不但要造反,他还要做皇帝呢!”
朱元璋这时来到襄阳王桌前,说:“王爷,既然沈总办说我写的是反诗,朱某倒要请教,这诗中哪句是要造反?”
襄阳王回头问沈万三:“你说他写的是反诗,何以见得?”
“哎呀,父王千岁,他写的是:群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百花杀,秋风场里战一阵,赢得满身披黄甲。这意思很明白,他说的群花是指南汉王陈友谅、吴王张士诚、芦州王左君弼、江西王赵福胜、台明王方国珍、临江王周伯颜等,都造反了。‘我不发’呢?就是他们都反了,我还没动呢!‘我若发时百花杀’,由词句上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很霸道,他一旦兴兵,那是一个也不能留。‘秋风场里战一阵,赢得满身披黄甲’,就是他把元朝灭了,诸国反王平了,光剩他一个人统一天下,黄袍加身。这岂不是反诗?”
襄阳王一听,有理。“还是我儿才高智广,若不然就叫他蒙了本王。朱四,你既如此,杀你就不屈,来呀,推出去斩了!”
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避难武当山 何二愣周济伶仃女
沈万三将朱元璋的诗一解释,襄阳王如梦初醒,喝令将朱四推出斩首。两旁的差人就要动手,朱元璋这时倒后悔自己不该和沈万三置气,惹出祸来,不过后悔也晚了,也只好随机应变了,忙说:“等一等。王爷,您容我解释解释再杀不迟。”
“好,那你就说吧。”
朱元璋说:“我是一小小的乌梅商人,只知经商,养家湖口,怎敢题反诗呢?我所写的完全是赞颂菊花。因为王爷您最喜爱菊花,今天又是菊花盛会,我怎么能不赞颂菊花?我说‘群花发时我不发’说的是菊花。因为正月开迎春,二月开杏花,三月开桃花,四月开梨花,五月开石榴,六月开荷花,七月开菱花,八月开桂花。一年总共十二个月,都过了大半了,菊花还没开呢,意思是它开得最晚,怎么不对呢?说‘我若发时百花杀’。就是说秋后了,别的花全开败了它才开呢,这叫‘百花杀’。‘秋风场里战一阵’是说菊花抗寒,敢与西北风较量。‘赢得满身披黄甲’是说九月菊花在秋后更加鲜艳,菊花又名黄花,所以说是‘披黄甲’。我夸菊花,赞菊花,怎么能说这是反诗呢?望王爷再三思之,我实在冤枉啊!”
襄阳王一听,朱元璋说得条条是道,句句在理,抓不到什么把柄。杀了他,恐怕百姓不服;放了他,我倒落个收买民心。想到这他哈哈大笑:“朱四客商,你真是才高过人哪。来人,给朱四客商敬酒三杯!”
张玉心里话:老庸才,你倒霉去吧。沈万三心里更加别扭,像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坐在一旁。
酒宴已毕,襄阳王又命群臣一直把朱四送到府门外,并派王府家将所赠的实物一齐送到梅马招商店。
朱元璋平安无事地回来,大家又是一番喜悦。到了晚上,朱元璋回到自己房中,和马小姐刚说了两句话,梅士祖和马从容二位老人家神态慌张地走进来了。朱元璋忙问:“出什么事了吗?”
马从容说:“方才帅府来了一名内差,名叫华云虎,他原来跟我们哥儿俩学过几天武艺,也算是记名的徒弟。这个人挺正直,讲义气。他是刚从京城回来的,到了家还没站住脚呢,就来找我们哥俩,让我们转告你赶快离开襄阳城。因为你在菊花会上露了面,襄阳王和文武官员都认识了你。如有一点风吹草动,人家就马上抓你。他还说在京城发现了三张告示要缉拿三个人:一个是马踏贡院的怀远安宁黑太岁、打虎将军常遇春,一个是大闹万花楼的神箭小霸王郭英郭世俊,还有一个就是你。说当年是你指使他们大闹武科场,捉拿至正天子,后来又指挥众举子突围。所以他们画影图形,晓喻各州城府县、要路渡口严拿你们。拿住者升官;报官者有赏;知情不举者同罪;隐藏不献者杀头。告示即日可到襄阳,咱们得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现在要想明着走恐怕走不出去了,我们老哥俩商量了一下,只有假借武当山真武顶庙会,以降香为名混出城去。真武顶的道长是我的老朋友,先在那里躲避几天,看看动静,再作打算。”
朱元璋一听皱了皱眉,想不到事情竟来得这么快,事到如今,也只有先离开襄阳,而后投奔于桥镇找刘伯温先生去。他点了点头说:“就依二位老人家,我们连夜就走。”他叫马小姐收拾东西,自己又到前边来找何二愣、范永年他们。这十个没心没肺的人是吃得饱睡得着,早就钻了被窝了。朱元璋把他们都叫起来,只告诉他们,要到武当山去降香,马上就动身,路上决不许惹祸。
十个大个一听上武当进香,又能美美地玩一次了,心里一高兴也不睏了,一齐答应:“舅舅,您就放心吧!”说着大家赶紧起来收拾东西,整整忙活了一宿,天光刚亮就都准备完了。梅、马二位老夫人上了一辆车,马小姐和朱元璋上了一辆车。两位老东家把店里的事交给马六看管,跨上车辕亲自赶车直奔武当山而去。城门那儿虽然有人盘问,那些门军们也都是二位老英雄的相识,一听说是降香的,也就没加阻拦。他们男女十六人离开了襄阳城,车走如飞。不几日,已经来到武当山。
真武顶庙会的正日子是九月二十八,可那做买做卖的从八月节一过,就都往这儿奔了,所以这里早已是热闹非常。庙内的道士们听说朱四客商带家眷前来降香,都特别高兴。怎么呢?因为前些日子武当山的道士们到襄阳买乌梅,朱元璋不但分文没收,反而款待了一番,所以道士们都感念朱四爷的好处。一听说他来降香,都来到山下迎接,道长还把后边殿堂腾了出来,扫得干干净净安排内眷居住,又派了小道士殷勤伺候。
朱元璋上了布施白银五百两。大家安顿好了,朱元璋对梅士祖、马从容说:“二位老人,请你们看住这十个大个子,千万别叫他们出去,倘若惹出点麻烦来,咱们拉家带眷的可就不好走了。”自此之后,二位老英雄轮流着在院子里头转游,看得很紧,谁出去也不行。▼本▼作▼品▼由▼▼網▼提▼供▼下▼載▼與▼在▼線▼閱▼讀▼
这十个大个的脾气也不一样,干什么的都有,陈庆、冯胜、杨春、李茂这四个人比较老实,一看反正也不让出去,就干脆躺在床上睡大觉;曹武、高石两个人找了个棋盘在那儿下棋;薛仙、李霸噘着嘴生闷气;何二愣急得乱转。范永年嘟嘟囔囔说:“哎!我说你们听听外边那个热闹劲,说书的、唱戏的、打把式的、卖艺的、耍猴的、跑马戏的,多有意思呀!这么大的庙会,在咱们那儿根本就没听说过,这要是让咱们下山逛逛去,那够多好哇!可惜就是不让去,也不知舅舅这是怎么了?非把咱们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圈在屋里不可,与其这样,还不如别带咱们呢!倒是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哪。这可倒好,只许你听着不许你去看,都快把我憋死了,想买点东西都不行,这不是跟坐牢一样吗?”
何二愣说:“可不是吗。刚才薛仙出去了三回,都叫马老爷子给顶回来了,真没法儿。”
范永年说:“要知道这样,我就不来了。”说着说着他又扒着窗户缝往外看,盼望着俩老头一打盹好能溜出去。
何二愣说:“你就别看了,没门儿。咱们那两位舅老爷胆大心细,咱们算计不了他们,你就老老实实地在这儿蹲着吧。”他嘴里虽然这么说,可是心里还一个劲地打主意,猛然一眨巴眼:“哎!我说老范,你不兴假装闹肚子,多去几趟茅房,兴许老爷子一烦了,就不跟着你了。”
范永年一听:“对呀,咱试试看哪!”说着他站起来捂着肚子往外就走,刚到门口,马从容就喊了一声:“永年哪,你干什么去?”
“上茅房,您快把门开开呀,我都憋不住了。”
马从容把他放出去,自己站在门口看着,直顶他回来。谁知一会儿工夫,范永年就去了三趟。老头刚坐下,范永年又出来了。老人家冲着屋里叫了一声:“二愣啊。”
“哎!干什么呀?”
“你去跟着永年上厕所,快点回来,听见没有?”
何二愣一听,行了!暗暗高兴。心里话:舅老爷呀,你算上当了。他虽然心里欢喜,可是表面上还假装着不愿意的样子。“舅老爷,这么大的人,上趟茅房干吗用人跟着,我不去。”
“你小子又耍二性子,你舅舅不是不让你们出去吗?叫你跟着,就是叫你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