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住马匹,打算让过来将,这时对面来的那人问道:“来人可是常遇春吗?”
常遇春在马上一拱手:“正是某家。请问将军贵姓高名?”来将并不答话,抖戟就刺。常遇春急忙摘下文八枪,将马向前一带,两马错头,用枪架住来人的戟杆,厉声问道:“贼人!你忒也无礼了。常某与你素不相识,无怨无恨,今日狭路相逢,因何举前就刺?”
那人闻听,仰面哈哈大笑:“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敢作敢当,某乃太平府总兵曹良臣是也!”
书中暗表,这曹良臣是九环山的一个山大王,骁勇善战,人称铁戟大将,因为他武艺高强,长得又像常遇春,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叫赛遇春。他的手下有三千喽罗兵,都很能战。因此他凭藉九环山的天险和自己的勇猛,和官兵保持着一种互不侵犯的关系。一年前朱元璋攻取采石矶时,太平府大帅李智信为阻挡朱元璋向太平府进军,选中了芜湖关和太平府中间的九环山,他知道副帅耿再成和曹良臣是结拜兄弟,就让耿再成上九环山,连劝带骗,把曹良臣诓下山来,当了一名总兵。派耿再成去把守九环山。李智信对曹良臣说,今后有了战功,还要为他加官晋级。今天他奉元帅李智信之命,带着自己的两名随从韩金龙、韩金虎到九环山给耿再成送一封公文。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黑大个也带着两名随从乘马走来,那人穿着打扮很像传说中的常遇春。他就贸然问了一句,常遇春道出了自己的姓名,曹良臣一听来人正是常遇春,心想我不如趁常遇春不防,来个生擒活捉,献给金陵王,至少也能弄个元帅当当,想罢抖戟就刺。常遇春用枪架住戟问明了曹良臣的姓名,把枪撤了回来说:“曹将军,久违了,今天你我相逢也是三生有缘,如果你愿意和我比试一场,常某奉陪了。”常遇春是想,曹良臣虽然是太平府的总兵,却是叫人家骗下山的,不是一个死心塌地为元朝卖命的人,如果能把他擒住,说服他投降,他可以提供太平府的情况,这对主公取太平府十分有利。
曹良臣说:“请了!”说罢一抖戟杆直刺常遇春的前胸。常遇春一瞧戟到了,急忙用枪杆相迎,耳听当啷一声,把曹良臣的戟架了出去。常遇春双手向下一落,把枪顺好,照定曹良臣咽喉便刺。曹良臣一见枪到了,急忙将身向旁一闪,射过了常遇春的枪,马打旋回,朝枪并举。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人战了几个回合,没分胜败输赢。
旁边的贾平、王威一商量,贾平说:“咱得帮家主爷的忙。”
王威说:“咱们一人对一个,把那两个家伙逮住。”
贾平奔韩金龙去了,一个扫堂腿把韩金龙扔到一边,王威上去摩肩头拢二臂,把韩金龙给捆了个结结实实。韩金虎一看哥哥被擒,二话没说,抖身形蹿过来要战贾平。贾平刷刷刷一连几刀,把韩金虎忙活得够戗,没过几招就给他拿住了。曹良臣在马上一看韩金龙、韩金虎被拿,大吃一惊。他稍一愣神儿,常遇春的枪就到了,耳听当啷一声,曹良臣的戟出手了。常遇春微裹里手镫,马抢上风头,军刃交到左手,把右手腾出来,趁二马过镫这时候,常遇春用右手的两个手指一点他的左肋。曹良臣哎哟一声,一吸气。这在他吸气这工夫,常遇春的右手伸到他皮鞓带底下,手掌往上一抠,抓住皮鞋带用力往过一带,使劲一提,把他提了起来,摔到地下。贾平、王威一瞧,把胸脯一挺:“好!这叫走马活捉!”上前将曹良臣捆好驮在马上,韩金龙、韩金虎二人倒剪双臂,被贾平、王威押着,跟随马后,一行人遘奔芜湖关而去。
常遇春来到芜湖关城下,抬头见城上旌旗已全部换成西吴的,知道主公、元帅已经进城了,便让贾平、王威前去叫城。城上兵丁见是开平王常遇春回来了,立即开城门,放吊桥,请六将军进城。常遇春进了城,直奔王府,见了西吴王和徐元帅,就把自己如何捉拿曹良臣的事禀报了一番。西吴王闻听大喜,立即吩咐:“带曹良臣上堂!”工夫不大,几名军卒押着曹良臣主仆三人来到帅堂。西吴王一见曹良臣相貌十分威武,和六弟常遇春很相似,难怪人家叫他赛遇春呢。西吴王动了爱将之癖,对常遇春说:“六弟,去把曹将军和他随从将官的绑绳解开。”
常遇春说声“遵命”,迈虎步到了曹良臣面前,一拱手:“曹将军受惊了,常某多有得罪。”说罢亲自将曹良臣和韩氏兄弟身上的绑绳解开。
曹良臣把眼一瞪:“哼!怨我一时不慎落入你们手中,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别给我来这一套!”
徐达假意怒喝一声:“大胆的曹良臣,见了我主公不但不跪,反而口出狂言。来人哪,把曹良臣推出斩首!”噔噔噔上来几名刀斧手,架起曹良臣就走。
正在这时,常遇春呐喊一声:“刀下留人!”他跪倒说:“请元帅暂息雷霆之怒,末将愿劝说曹将军归顺西吴。”
徐达说:“既然开平王讲情,将曹良臣推回来!”刀斧手转身将曹良臣推回。
常遇春命人给曹良臣搬来一把椅子。曹良臣也不言语,坐了下来。常遇春说:“曹将军勇冠三军,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可你为何要寄人篱下呢?”
曹良臣没好气地说:“曹某的事,何用你来操心!”
常遇春说:“想当年曹将军在九环山上树旗起义,替天行道,百姓赞扬,官府害怕,数年来官兵奈何你不得。一是你所居九环山山势险要,官兵难以攻取;二是你骁勇非常,无人敢敌。可是如今我却为曹将军的处境担心。”
曹良臣听到这里,不由得心中激灵灵打了个寒战,两眼紧盯着常遇春。常遇春接着说:“太平府大帅李智信要用九环山阻挡西吴军马,故而招你下山。可是从你受了元朝招安,哪里还能替天行道,为民伸冤;而李智信因你曾扯旗造反,也不能真心信赖于你。你虽为总兵,一无兵权,二无立身之处,迟早会被李智信作为异己排除出去。”
“啊呀,这个……”常遇春的这几句话刺痛了曹良臣的心,韩金龙、韩金虎在旁边听着也直点头。
常遇春接着说:“曹将军,常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元朝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我主公朱元璋为救黎民出水火,在武当山造了反,几年来得襄阳、占滁州、攻采石、破芜湖,上顺天意,下得民心,到如今统兵四十万,战将数千员,不久即可攻太平,取金陵,威震大江南北,挥师北上,统一天下。望将军弃元朝昏君,入我正义之师,一同转战南北。这样,英雄才有了用武之地。望将军当机立断,不可错过良机。”
朱元璋也插话说:“曹将军,我六弟所言,望将军三思,你若愿归顺西吴,我朱元璋决不亏待于你;你若不降,也决不勉强,还你兵刃、战马,你可回太平府。只是太平府也并非是你的久留之地,我只可惜将军你一条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却成为李智信的阶下囚。”
曹良臣听到这里,心里可就翻腾开了,早就听说西吴王礼贤下士,能识人,善用兵,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有心留在西吴,可我的全家老小均在太平府;李智信要知道我投降了朱元璋,我的老母、妻子、儿女都要遭杀害,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不降吧,回到太平府也难避免做李智的阶下囚。
曹良臣正在左右为难,急坏了一旁的韩金龙、韩金虎。这哥儿俩慢慢来到曹良臣面前,韩金龙说:“曹将军哪,刚才西吴王和常将军所说的话,我们都听到了,那可是掏心窝的话呀!您回去可没有好处,金陵王赤福延寿残暴不仁,没有一点人性,他能饶得了您?莫若我们三人就归降西吴吧,西吴王宽宏大量,仁义待人,决不会为难我们的。”
曹良臣闻听,面带难色,摇了摇头说:“你们的话是对的,俺曹某岂不知归降西吴是一条活路,回太平府是凶多吉少。但是你们二位无牵无挂,归顺西吴好办;我若归顺西吴,消息传到太平府,我举家必然被开刀问斩。我虽存一条活命,但却成了千古罪人。落一个叛臣道子的骂名。故而曹某不敢遵命。”
常遇春闻听曹良臣这番话,明白了他并非不愿归降,而是惦记老母、妻子的安全,因此对曹良臣说:“曹将军,你举家老小的性命全包在我常遇春身上。只要曹将军愿降西吴,我主公和元帅定能设法救出你的老母和妻子、儿女。”
曹良臣说:“若能如此,曹某愿降。”说罢站起身形,来到朱元璋和徐达的面前,跪倒叩头:“罪臣曹良臣参拜主公、元帅。”≡≡網≡
朱元璋心中大喜,急忙下座相扶,说道:“曹将军免礼平身。”又吩咐摆上酒来,为将军接风。工夫不大,酒席摆上,朱元璋请胡大海、丁德兴、郭英作陪,君臣传杯换盏,好不热闹。
酒饭已毕,将残席撤去。徐达吩咐中军擂鼓,众将来到帅堂,站立两旁。徐达说:“我军已进芜湖关,必须火速攻取太平府。金陵王赤福延寿派了两万人马,在太平府的城外扎下四座连营:第一道连营由完颜金龙率领;第二道连营的主将是完颜金虎;第三道连营主将是完颜金彪;第四道连营主将是完颜金豹。这兄弟四人俱都勇冠三军,人称四猛。诸位将军切莫忽视军令,麻痹轻敌。”
诸将答道:“我等知道了。”
徐达接着遣兵派将:“常遇春听令!”
“末将在。”
“命你假扮曹良臣,带着韩金龙、韩金虎回太平府,活捉李智信。”常遇春领命而去。徐达手擎大令:“孙兴祖、曹良臣!”二人答应,徐达说:“命你二人带领常遇春的三千五百人马占领九环山。”二人领命退出帅堂。
元帅命于金彪带领三千人马攻取北门,又命胡大海、胡得济父子带三千人马,隐蔽在太平府南门以外,攻打南门;派丁德兴带三千人马攻取西门。徐元帅派出了四路人马,然后自己同西吴王率领一队人马直奔太平府的东门。
按下别人不表,单说常遇春,他由韩金龙、韩金虎在左右相陪,大模大样,威风凛凛,直奔太平府。来到太平府的附近,就见太平府城外连营挨连营,大寨连大寨,一排排一列列挤挤叉叉,一眼望不到头。军营内旌旗招展,绣带飘扬,刀枪如麦穗,剑戟似麻林,原来是金陵王派来的两万大军扎下的连营。常遇春来到营前,勒住了坐骑,韩金龙、韩金虎往前走,眼望门军,用蒙古话呐喊了一声:“呔!门军们听真哪,赶快往里报告大都督完颜金龙得知,就说太平府总兵曹良臣在营外求见。”
报事的兵丁急忙往里走,来到中军大帐见了完颜金龙说:“启禀大都督,曹良臣曹将军求见。”
完颜金龙因为知道这曹良臣的来历,所以没起疑心,只是问道:“他们可有太平府大帅李智信的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