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参数
作者:〔美〕杰弗里?A.兰迪斯 著陈养正 陈 钢 译
这是一本关于太空、黑洞和微观宇宙的科幻小说集,包括16篇作品:追赶太阳、冲击参数、穿越黑暗、通过虫洞进出黑洞、遭遇太空海盗等。其中《在太阳下漫步》曾被《科幻世界》翻译成中文,题为《追赶太阳》,描写一位在月球上探险的科学家由于失去了与飞船的联系,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月球上追赶太阳以求生存。小说发表后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科幻世界》还为此邀请作者到北京和成都与读者见面,被中国读者称为“火星叔叔兰迪斯”,掀起了一股“火星叔叔热”。《穿越黑暗》描述了科学家缩小成原子,穿越黑洞进入以太的惊险故事。《黄蜂的奇特习性》描述福尔莫斯和华生联手破获外星人把受精卵植入伦敦女人体内借胎发肓的阴谋故事。等等。
前言
.《冲击参数》一书的发行评语
《冲击参数》一书的发行评语
尖端科学家笔下的硬科幻
杰弗里?A.兰迪斯,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世界级科幻小说大奖得主,创作了60余篇短篇科幻小说。本书是兰迪斯的首部短篇科幻小说集,囊括了他全部的获奖与获奖提名的作品,如雨果奖获奖作品《追赶太阳》,是一部关于月球上幸存者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奇幻艺术家鲍勃?埃格尔顿根据其《进入蓝色深渊》创作了封面画,将天王星之海尽情展露。
在《通过虫洞进出黑洞》一文中,作者描绘了一场黑洞中的奇妙旅行,超越了理论上的不归极点。其他的故事也异常精彩,包括《遭遇太空海盗》、火星的《生态形成》、源自荒诞的精确准则、令人绝望的恐怖、歇洛克?福尔摩斯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入侵者的战斗、虚拟现实的战争,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情境。而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统一的主题,则是兰迪斯用来增加韵味的科学和人性。
尽管这些作品以硬科幻为主旨(在兰迪斯的作品里),但它们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很多小说不乏奇思妙想。在杰弗里眼里,这些奇思妙想是以丰富的情感生活故事为支撑的。他是以人性的视角来书写科学和科学的世界。
——加纳德?多佐伊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兰迪斯的第一部小说《穿越火星》,所以,我非常急切地想要读他新近出版的短篇故事集《冲击参数》,我发现我并不失望。许多这类的故事,也出现在了杂志和选本中,并屡获佳绩。兰迪斯显然是一个“硬”科学科幻作家,这方面的科学元素在他的故事里是有趣的和准确的,但他没有忽略人物的人性特色,如短短的《雪》,是一个高超的故事糅合对弱小明显的同情。很多故事都是侧重于人类的,如《进入蓝色深渊》。两个故事,《冬天的炮火》和《罗尔维克的战争》,表现在未来的战争中都侧重于人的因素。
整体而言,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收集硬科学科幻故事集。高度推荐。
——亚马逊书评
本系列书目:
主编简介: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中国大学中第一个科幻硕士方向。曾在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讲学或担当访问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科幻研究会(SFRA)中国籍会员。著有长中短篇科幻小说多部,作品屡次获奖。
对杰弗里?A.兰迪斯的赞誉
一位举世公认的短篇科幻小说大师。
——迈克尔?毕晓普
杰弗里?A.兰迪斯已经发表了60余篇短篇科幻小说和20余首诗歌。2000年12月,他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火星穿越》;1990年,他的《迪拉克海上的涟漪》荣获星云奖;1992年,《追赶太阳》荣获雨果奖。近期,新作《穿过黑暗》被星云奖、雨果奖双奖提名,而《坠落火星》已经斩获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被译成世界上16种语言,其中葡萄牙语译本《迪拉克海上的涟漪》获得了巴西最受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奖。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一名光电能及太空环境研究专家,他有充足的机会为他的小说捕捉灵感。他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城附近),陪伴他的是两只名叫雷普塔和勒克的猫咪、一堆玩具熊、你一年也数不清的书,当然,没有金鱼。
他的夫人,是科幻小说作家玛丽?A.特瑟洛女士。
兰迪斯的作品富有感召力,且权威可信。
——《科卡斯书评》
兰迪斯的短篇小说都是完美之选,任何人欣赏他的短篇小说,从形式上都得到一个健康的共混物的硬科学科幻和强有力的表征。
兰迪斯最优秀的成功,虽然故事超越人的思维灵敏度和令人眼花缭乱,但他给了人们“硬”科幻小说的心脏。
——亚马逊书评
.“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幻小说系列”代序①①文①檔①共①享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冲击参数
——“世界著名科学家科幻小说系列”代序
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
1610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创作了科幻小说《梦》。小说描绘了魔法精灵协助人类完成的一次太空之旅。虽然在进入太空的方法上借助精灵显得有点古怪离奇,但对太空中寒冷和失重状态的准确描写,使天文学大师开普勒无可争辩地成为最先尝试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成为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开先河者。
科学家创作科幻小说的真正繁荣时期,是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20世纪,并跨越千禧之年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宇航奠基人,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柯夫斯基创作了相当有创意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在地球之外》(1916),不但讲述了多级火箭的设计方案,还把人类在未来进入太空后的全新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两位曾提出尖锐对立的宇宙理论的科学家乔治?伽莫夫和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也都创作过科幻小说。主张大爆炸宇宙论的伽莫夫写过《平装本里的汤姆斯金先生》(1938)。这部作品在中国被翻译成《物理世界奇遇记》,付梓时,正值刚刚粉碎“四人帮”、迎来“科学的春天”,全国上下齐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大潮中,很受读者欢迎。主张稳恒态宇宙论的霍伊尔则创作了著名的科幻小说《黑云》(1957)。这本书也有中文译本,但仅仅在很多年前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连载,没能正式成书出版,给喜爱阅读科幻小说的读者留下了些许遗憾。
考察近现代历史上介入科幻小说创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最多的当是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主要设计师之一的威廉?冯?布劳恩,也曾创作出版了科幻小说《火星上的生活》,在1955年,著名的派拉蒙影片公司还将这个作品搬上银幕。无独有偶,英国宇航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卫星通讯技术的奠基者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更是享誉世界的科幻大师。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改编成电影后,影响很大,曾被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十部影片之一。
纵观科技领域,不单是天文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喜欢创作科幻小说,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考古学、心理学、工程技术、电脑科学、医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和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工作者,都对科幻文学与创作情有独钟且成绩不菲。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为例,他不但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者,还是科幻小说《瓦尔登第二》的作者。在小说中,斯金纳采用自己提倡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构建心理学的乌托邦社会。
在我国,科学家迈入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作品质量很好。两院院士、水工结构和水电专家潘家铮一人,就创作过多部科幻作品。他最近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科幻选,就得到了少年读者的称赞。
科学家创作的科幻小说,与普通作家创作的科幻小说有相当大的不同。
首先,科学家的作品能将丰富的科学构想融入小说,展示了比其他科幻作品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景象。本系列里《冲击参数》(直译《冲击参数与其他量子现实》),是供职美国宇航局的高级工程师、“火星探路者”计划电池专家杰弗里?A.兰迪斯(Geoffrey A.Landis)创作的《通过虫洞进出黑洞》、《追赶太阳》、《进入蓝色深渊》等短篇小说集成,所呈现的微观世界、月球世界、海洋世界的漫游,就很是与众不同。没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的故事根本无法构思。美国生物学家、琼?丝隆采乌斯基(Joan Slonczewski)是本系列中唯一的女性作者,她的《入海之门》,则完全设想了一个远离太阳系的海洋星球,在那里,发展着与我们的文明迥异的社会现实。这样恢弘的场面,只有深入洞悉了宇宙学、生物学、海洋学和人类精神内涵的学者才能真正地构建完成。
其次,科学家创作的科幻作品,常常能准确地表述科学发现的过程,真实地表达科学探索过程中欢畅与悲苦的感受。21世纪的今天,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成功返回,“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即将进入太空之时,重读本系列中阿瑟?C.克拉克的《太空序曲》,让我们重新回到了宇航时代的启蒙时期,往事并非一切如烟,过往的一切又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种时间的沧桑感和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本系列中由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格里高利?本福德(Gregory Benford)创作的科幻小说《时间景象》,则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过程、人类有效控制人口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征程,用一种世代交替的时间线索贯穿起来。小说能在近三十年的时间之河里来来回回自由自在地跳跃,给人一种强烈的纵深感和时代感。只有真正从事过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才能在这种大维度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尺度中穿梭自如。
再次,科学是科学家一生追求的光辉事业,因此,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更多为科学而奋斗和献身的渴望,也充满了更多科学探索过程中求真求实的精神。已故的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接触》选入本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萨根曾经参加过人类在宇宙中寻找地外文明与外星球高级智慧生命的SETI计划,而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