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英语》作者:郑赞容_第17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17/19页 下─页
地起,他们手中都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
  让人不解的是,那些不知市场(Marketing)为何物,不清楚营销的动态、不明白生产线情况的人,究竟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呢?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往往都可以飞黄腾达。如果说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离上层更近,那就更让人难以释怀了。
  然而,最令人寒心的话出自某大公司人事科长之口:“两个相恋的人在同一部门工作的话,旁人看来恐怕不太好,所以还是把他们各自调离的好!”
  这个公司究竟处在哪一个时代?
  ----------
  秘诀毕竟是秘诀
  我教给K的所谓“求职外企基础训练方案”正是第五阶段的内容,这是使水平更上一层的最后整理阶段,因为它对方方面面的英语都将有所涉猎。企业广告、个人广告、漫画、评论等种种文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类主题,都以多样的笔触和鲜明的观点淋漓尽致地反映当天该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但你把这一切都以话语的形式融会贯通之后,大脑就会自动地开始构筑语言的逻辑体系了,即进入“自我领悟”的阶段。
  与你所涉猎的内容和水平相应,你的变化幅度也会是相当惊人的。这种情形在你真正体会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许许多多的人来请我传授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的秘诀,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每次只教他们一个阶段的方法,这是我在德国时得到的经验。当时我把所有阶段都教给了他们,但与他们的保证相反,或者改变了顺序,或者改变了方法,最后全都失败了。我把这一切的原因归结为韩国人性急的秉性。所以下定决心。回国之后首先只教第一阶段,所有人都纠缠着要我把所有的诀窍都传授给他,我告诉他们:
  “完成第一阶段后再来,我会教你第二阶段。我们韩国人性子太急,往往第一颗扣子还还没扣好就想扣第二颗,第三颗,结果不得不从头来过,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
  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过不了第一关,因为大家还是不相信,哪怕是获得成功的人亲自在他面前作证,也仍然不愿相信,疑心重或许也是我们韩国人的一种特有个性吧。在第一阶段里,那些边对照边学习教材的人及那些违反绝不看英韩词典的禁忌,主张偶尔查看英韩词典反而更有效的人,在下一次的TOEIC考试时,成绩都不可避免地倒退了几十分。
  对事物的结果不做任何验证就妄下结论的人,是使这种学习方法很难得以付诸实践的最大阻碍。也有把句子分割开来听,之后埋头苦背的人,或者把文章讲解全部看完之后才去听的人,等等。我的学习方法被他们演绎地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这该怎么说呢?也许大家都太聪明了吧?
  还有不少人说自己按照我所提供的方法中的要求去做了,但却没有收到成效。这种情形十之八九是因为他们的阳奉阴违,要不就是他们自欺欺人。水平没有提高是事实,但一切都按要求去做一定不是事实,没有坚持天天练习,没有每隔六天就休息一天,第一盘磁带还没完全结束便匆忙进入下一盘,放在车里一点一点断断续续的听,或者是挑了一个和自己水平极不相称的带子等等,他们所说的照章行事,都无不有着这样那样的偏差。
  然而,这可不是小事。有的时候,更会带来严重后果。本来应该发生的现象没有“幸临”到自己的耳朵上的话,渐渐地你会觉得越来越困难。先是缺少了兴致,随之也阻止了进度,如此这般,你不得不跳过去,一两次的跳跃就足以毁了这个学习方法了。这些放弃了这个方法的于是便又回归到了传统学习的轨道上来,重操到那种花费再多时间也毫无效果的学习方法。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习以为常了吗?还是看到别人都采取那种传统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
  我所教过的职员中,最后各自都找到了自以为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预想之中的事,我决定在旁边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变化。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他们的英语也荒废得差不多了。
  在人们连公司出钱为其提供的考试机会都不加以珍惜之时,IMF(经济危机)破门而入。紧接着所谓的整顿解聘,劝退等恐怖的字眼传遍了办公室的角角落落。人们想加强自身实力的渴望以飞快的速度蔓延开来,以至于形成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应试热潮。
  一个月公布的成绩正如我所料,根本没有人在分数上取得进展,还有的人始终游荡于各个级数之间。考分400左右的最多,阅读还好,绝大部分人在听力部分大失水准。参加考试的人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算不上是什么值得悲观的事情,但所有的当事人却都对此忧心忡忡。那么他们按照我的方法学习时,他们面前的最大绊脚石究竟是什么呢?
  “每天坚持2个小时左右的学习对我来说太困难了。”
  其实一切还是年轻的过错。想想我和他们一般大的时候,也不知学习为何物,每天下班后,就约上几个公司里合得来的同事出入于台球场和酒吧。周末则忙于应付各种约会或去集体约会。星期天一觉睡到正午。长此以往,乐此不疲。而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和朋友在一起之外,还可以在电脑上消磨时光,其乐也融融,确实不容易把时间投放在乏味的英语学习上。
  “有时也经常产生一些想法,在睡意朦胧中,觉得应该挑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但只是想想,却没有去做,呵呵。”
  尖端技术的秘诀也好,语言学习的秘诀也罢。既然称之为秘诀,就必然有其道理。换句话说,若能将其随心所欲地改变,那它也就不再成为秘诀。我们韩国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的“开创精神”上看,实在是非常出色。
  “逻辑上说好像是那样,也一直想试试,但一天天地过去了也始终没能付诸实践。”
  是习惯了花钱学习的缘故吗?或许是因为秘诀得来毫不费力,丢弃也并不觉得可惜?什么也没做而任凭岁月流逝的人好像为数最多。或者是因为现在有个秘诀,就觉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开始就会有好的成果而心有余裕吗?
  “这次我一定要试一下这个秘诀,你说怎么做来着?”
  的确,这个秘诀看起来非常简单。人们往往认为秘诀就应是非常复杂且有难度的,但是那只是成见而已。在工学领域里,像“再多削一次”这么简单的方法也可以说成是秘诀。
  ----------
  水到渠成的英语
  第五阶段的六个要领
  第一,准备1张最近的英文原版报纸(在美国发行的报纸)。
  第二,从社会版面挑选一篇短文章(1-2分钟就能念完的),然后大声朗读。必须坚持到完全消化为止,就好像自己成了新闻主持人一样。
  第三,当确信自己不看原文也可以记住文章内容时,把它像讲一个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地复述下来。
  第四,能够流利地诵读时,再选第二篇文章,重复上面所讲的方法。
  第五,看完一个版面后,就像第三阶段那样处理不认识的单词。
  第六,把报纸上广告,名人访谈、漫画等所有的内容,都按上述方法加以学习。
  以上几点是对第五阶段的整理概括,也是我的秘诀的终结篇。到现在为止,了解这一阶段的人只有K一个人。K怎么样呢?应该是早已通过最后的一个阶段了吧?对成年人来说,要想掌握一门外语,恐怕只有这一个方法。必须克服无聊和厌烦的心理,必须牺牲几个月的晚上,当然周末除外。如果光凭一般的忍耐和觉悟,这条路是无法走到尽头的。
  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切要简单的多。有一天,我8岁的儿子正在看英语原版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片中有一句“I wanna go home”,我问他:□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嗯,知道,他是说他想回家。”
  这真是太神奇了!妻子说,这录像带孩子已经看了有10多遍了。再问他片中其他的对白,孩子他竟然张口就能答出来。要知道我儿子可是至今连一个罗马字母都不认识的,但难以想象的是他的发音绝对是标准的英语啊!
  前不久和一个老朋友见面时,聊起了他的女儿,她现在上高中2年级。从初中起,我的这个朋友每次出差回来,总是带给女儿各种各样的电影录像带作礼物,这些年下来,她的英语在全校都是数一数二的。
  讲到这,我不禁想谈谈孩子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英语。就像上面所说的,一定要使孩子在自己体验快乐的前提下接触英语。在小学里,让本身在发音、句子、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完全没能摆脱韩式英语桎梏的老师走上讲台去进行这种填鸭式的所谓英语早期教育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即使孩子回到家能说几个英语单词,而使父母们倍感欢欣,但这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应该让上小学的孩子们看一些有意思的动画片,例如《Beauty and the beast》、《Peterpan》、《Alien》等连成年人都喜欢看的名片。
  对于初中生来说,电影录像带也同样适用,或者在电视节目中挑出适合初中生看的著名影片。到初中毕业为止,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足够了。
  进入高中以后,按照本书所介绍的成人用秘诀学习就行了。当然对一个从小学开始坚持看英文原版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秘诀或许过于容易了。
  那些在国外出生的孩子,他们的韩语一般来说都不太好,但偶尔也有例外。在我所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这样一个。他大概16岁左右,是在德韩侨的后裔。他的韩语水平已不是“流畅”二字所能形容的,完全可以说是最高级的韩语。于是我问他是不是在韩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他说没有,甚至连放假期间梨花和延世大学专为韩国人后裔开设的讲座也从没参加过。
  “从我小时候起,父亲就不理我用德语提出的问题。所以我是在和母亲用德语,而和父亲用韩语的过程中长大的。”
  “每到周末,父母总会借来满满的一大包韩国电视剧。电影的录像带和我一起看。有时看得入迷,连饭也在电视前吃,偶尔还熬个通宵呢。”
  “不知何时起,我又突然想看韩国小说,父亲知道后从地下室找了一大摞小说给我。”
  他说,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他才真正的体会到了韩语的精髓。所以从那以后,他连韩语中的俗语也掌握得滚瓜烂熟了。
  这个例子,再次让我清楚地了解了掌握外语的最佳方法。看来强迫地灌输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