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笺疏》作者:余嘉锡_第43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43/128页 下─页
公赞曰:“
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父逌,太常,知名。峤少以雅量称,深为贾充所知,每向世祖称之。历尚书、太子少傅。”干宝晋纪曰:“皇太子有醇古之风,美于信受。侍中和峤数言于上曰:‘季世多伪,而太子信,非四海之主。忧太子不了陛下家事,愿追思文、武之阼。’上既重长适,又怀齐王,朋党之论弗入也。后上谓峤曰:‘太子近入朝,吾谓差进,卿可与荀侍中共□言。’及顗奉诏还,对上曰:‘太子明识弘新,有如明诏。’问峤,峤对曰:‘圣质如初。’上默然。”晋阳秋曰:“世祖疑惠帝不可承继大业,遣和峤、荀勖往观察之。既见,勖称叹曰:‘太子德更进茂,不同于故。’峤曰:‘皇太子圣质如初,此陛下家事,非臣所尽。’天下闻之,莫不称峤为忠,而欲灰灭勖也。”按:荀顗清雅,性不阿谀。校之二说,则孙盛为得也〔一〕 。

【校文】

 注“文武之阼” “阼”,景宋本及沈本作“祚”。

【笺疏】

〔一〕 程炎震云:“与和峤同往观太子者,干宝以为荀顗,孙盛以为荀勖,王隐亦以为荀勖。晋书勖传与王隐、孙盛同。盖取刘氏此注也。峤传则并举顗、勖二人,殊罕裁断。惟裴松之注三国志荀彧传云‘和峤为侍中,荀顗亡没久 矣。荀勖位亚台司,不与峤同班,无缘方称侍中。二书所云皆非也。考其时位,恺实当之,恺位至征西大将军。 ’其辨确矣。刘氏于孔融二儿事引世期说,以惑孙盛之伤理。而此未及引,或亦偶有不照欤?王隐说见御览一百四十八太子门。” 嘉锡案:恺,荀彧之曾孙,魏志附见彧传。裴注先引荀氏家传曰:“恺,晋武帝时为侍中”,然后引干宝、孙盛之说,而辨其不然。盖以据荀氏家传,惟恺与和峤同时为侍中也。程氏不引家传,则 “考其时位,恺实当之”二语,不知所谓,今为补出。

  10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一〕以与晋室有雠,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二〕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晋诸公赞曰:“ 吴亡,靓入洛,以父诞为太祖所杀,誓不见世祖。世祖叔母琅邪王妃,靓之姊也。帝后因靓在姊间,往就见焉,靓逃于厕中,于是以至孝发名。时嵇康亦被法,而康子绍死荡阴之役。谈者咸曰:‘观绍、靓二人,然后知忠孝之道,区以别矣。’”〔三〕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诸葛恢传云:‘父靓奔吴,为大司马。吴平,逃窜不出。武帝与靓有旧云云。诏以为侍中,固辞不拜。’此‘
除大司马,召不起’七字有误。”

〔二〕 程炎震云:“平吴之役,琅玡王□出涂中,靓归命于□。见晋书□传。靓姊即□妃。此云太妃,或于太康四年□薨后,始与武帝相见耳。 ”

〔三〕 嘉锡案:靓姊为司马懿子琅邪王□妃,□先封东莞王。晋书□传:“□长子恭王觐,字思祖。”考书钞六十三、御览二百四十二引晋武起居注均作“东莞王世子瑾”。则觐本名瑾,乃与诸葛子瑜同名。其字思祖,欲令思其外祖也。三子繇字思玄。诸葛亮传称“亮从父玄”,本书品藻篇称“诞为瑾、亮之从弟”,则诞盖玄之子。思玄者,欲令思其外曾祖也。御览三百七十六引魏末传曰:“诸葛诞杀文钦。及城陷,钦子鸯、虎先入杀诞,啖其肝。”魏志诸葛诞传注曰:“鸯一名俶。”又引晋诸公赞曰:“东安公繇,诸葛诞外孙。欲杀俶,因诛杨骏,诬俶谋逆,遂夷三族。 ”按晋书□传:“繇诛俶后,始遭母丧。”则繇之此举,疑出诸葛妃之意,使其子杀俶,以报父雠。然则不独靓为孝子,即其姊亦孝女也。诸葛氏之世泽,可谓远矣。然傅畅没在胡中,为石勒之臣,乃着诸公赞,降志辱身,何足以议绍?

  11 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晋诸公赞曰:“齐王当出藩,而王济谏请无数,又累遣常山主与妇长广公主共入稽颡,〔一〕陈乞留之。世祖甚恚,谓王戎曰:‘我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朕家计,而甄德、王济连遣妇入来,生哭人邪?济等尚尔,况余者乎?’济自此被责,左迁国子祭酒。”武子曰:“ ‘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汉书曰:“淮南厉王长,高祖少子也。有罪,文帝徙之于蜀,不食而死。民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 不能相容。’瓒注曰:‘言一尺布帛,可缝而共衣;一斗米粟、可舂而共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相容也。’”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二〕以此愧陛下。”

【校文】

 注“以天下之广” 景宋本及沈本作“以天子之属”。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王济尚常山公主。晋书济传称:‘济既谏请,又累使公主及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此注下亦有甄德、王济云云,盖此处常山下脱公字,与下脱甄德二字。”

〔二〕 程炎震云:“晋书济传作‘ 他人能亲疏,臣不能使亲亲’。”

  12 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一〕朝士悉祖。王隐晋书曰:“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汉御史大夫延年十一世孙。祖畿,魏太保。父恕,幽州、荆州刺史。预智谋渊博,明于治乱,常称立德者非所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累迁河南尹,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以平吴勋封当阳侯。预无伎艺之能,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有大事,辄在将帅之限。赠征南将军,仪同三司。”预少贱,〔二〕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济既名氏,〔三〕雄俊不堪〔四〕,不坐而去。八王故事曰: “济字文通,弘农人,杨骏弟也。有才识,累迁太子太保,与骏同诛。”须臾,和长舆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晋书预传:‘ 预以羊祜荐,以本官领征南军师。’武纪:‘咸宁四年十一月,杜预都督荆州诸军事。’武纪:‘泰始十年十一月,立城东七里涧石桥。’”洛阳伽蓝记二曰:“崇义里东有七里桥,以石为之。中朝时,杜预之荆州,出顿之所也。”案据伽蓝记:“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门外御道北名建阳里。建阳里东有绥民里。绥民里东,即崇义里也。”

〔二〕 嘉锡案:预为杜延年十一世孙,系出名家。祖、父仕魏,亦皆贵显。而谓之少贱者,据晋书预传言“其父与宣帝不相能,遂以幽死。预久不得调,故少长贫贱”。魏志杜畿传不言恕与司马懿不相能。第谓恕为征北将军程喜所劾奏,下廷尉,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为庶人,徙章武郡。裴注引杜氏新书,亦只言程喜深文劾恕,不及司马懿。盖恕之得罪,实出懿意。杜氏子孙不欲言其祖与司马氏不协,故讳之耳。预于司马昭嗣立后,得尚昭妹高陆公主,始起家拜尚书郎,袭祖爵,遂以功名自奋。预卒于太康五年,年六十三,则当生于魏黄初三年。

〔三〕 程炎震云:“济为右卫将军,本传不载,盖略之。”

〔四〕 李慈铭云:“案‘雄俊不堪 ’四字有误。”

  13 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语林曰:“中朝方镇还,不与元凯共坐。预征吴还,独 榻,不与宾客共也。”〔一〕时亦有裴叔则。羊稚舒后至,曰: “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晋诸公赞曰:“羊琇字稚舒,泰山人。通济有才干,与世祖同年相善,谓世祖曰:‘后富贵时,见用作领护军各十年。’世祖即位,累迁左将军、特进。”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杜许。〔二〕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按预传,拜镇南在赴荆之后,则朝士无缘悉至也。注引语林云征吴还为是。晋书羊琇传悉取此文,自与预传违伐矣。” ↘本↘作↘品↘由↘↘網↘提↘供↘下↘載↘與↘在↘線↘閱↘讀↘

〔二〕 嘉锡案:晋书琇为司马师妻景献皇后之从父弟,杨济亦司马炎妻武悼皇后之叔父,与杜预并晋室懿亲。预功名远出其上,而二人皆鄙预如此者,盖以预为罪人之子,出身贫贱,故不屑与之同坐也。此为挟贵而骄,不当列于方正之篇。 又案:此出郭子,见书钞一百三十三。

  14 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虞预晋书曰:“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十余岁能属文,外祖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 为安阳令,民生为立祠,累迁侍中、中书监。”和峤为令。故事,监、令由来共车。峤性雅正,常疾勖谄谀。王隐晋书曰:“勖性佞媚,誉太子,出齐王,当时私议,损国害民,孙、刘之匹也。后世若有良史,当着佞幸传。”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一〕,不复容勖。勖方更觅车,然后得去。监、令各给车自此始。曹嘉之晋纪曰:“ 中书监、令常同车入朝。至和峤为令,而荀勖为监,峤意强抗,专车而坐,乃使 监、令异车,自此始也。”

【笺疏】

〔一〕 吴承仕曰:“登车正向前坐,此时已不立乘矣。”

  15 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一〕晋诸公赞曰:“山该字伯伦,司徒涛长子也。雄有器识,仕至左卫将军。”

【校文】

 注“雄有器识” “雄”,景宋本及沈本作“雅”。

【笺疏】

〔一〕 李慈铭云:“案晋书山涛传以为‘涛第三子允,少尪病,形甚短小。武帝欲见之,涛不敢辞,以问允,允自以尪陋不肯行,涛以为胜己。 ’与此互异。” 嘉锡案:晋书涛传:“涛五子:该、淳、允、谟、简。”此称山公大儿,自是该事。详其文义,该所以不肯行者,即因着帢之故,别无余事。御览三百七十八引臧荣绪晋书曰:“
山涛子淳、元尪疾不仕,世祖闻其短小而聪敏,欲见之。涛面答:‘
淳、元自谓形容宜绝人事,不肯受诏。’论者奇之。”元盖允之误。其说与世说不同,或者各为一事也。而唐修晋书兼采两说,合为一事,曰“ 淳、允并少尪病,形甚短小,而聪敏过人。武帝闻而欲见之。涛不敢辞,以问于允,允自以尪陋不肯行,涛以为胜己。”其文左右采获,使两书所载皆失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