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住听之,乃遣问讯。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校文】
注“辞文藻拔” “文”,景宋本及沈本俱作“又”。
【笺疏】
〔一〕 嘉锡案:艺文类聚五十五杂文部史传门引晋袁宏诗曰:“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汲黯社稷器,栋梁表天骨。陆 贾厌解纷,时与酒梼杌。婉转将相门,一言和平、勃。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又曰:“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中庸难为体,狂狷不及时。杨恽非忌贵,智及有余辞。躬耕南山下,芜秽不遑治。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吐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盖即其租船所咏之诗,古诗纪四十二题为“咏史”是也。
〔二〕 御览四十六引舆地志云:“ 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吴初周瑜屯牛渚。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城。”
89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一〕
【笺疏】
〔一〕 嘉锡案:陆文固深于潘,然未见潘之果较陆为净也。此自兴公性分有限,故喜潘之浅耳。
90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一〕甚有才情。裴氏家传曰:“ 裴荣字荣期,河东人。父稚,丰城令。荣期少有风姿才气,好论古今人物。撰语林数卷,号曰裴子。”檀道鸾谓裴松之,以为启作语林,荣傥别名启乎?
【笺疏】
〔一〕 刘盼遂曰:“王公疑作黄公,声之误也。黄公酒垆或即谓王浚冲所过处也(见伤逝篇)。本书轻诋篇注引续晋阳 秋,正作黄公酒垆赋。” 嘉锡案:以伤逝、轻诋二条互证,东亭所赋即王戎事,无可疑也。 又案:“王公” 当作“黄公”,本书轻诋篇注引续晋阳秋曰:“河东裴启撰语林。有人于谢坐叙其黄公酒垆,司徒王珣为之赋。”是其证。又伤逝篇曰:“王浚冲为尚书令,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是也。东亭正赋此事耳。晋书王戎传亦作“黄”,其赋今不传。
91 谢万作八贤论,〔一〕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中兴书曰:“万善属文,能谈论。”万集载其叙四隐四显,为八贤之论,谓渔父、屈原、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嵇康也。其旨以处者为优,出者为劣。孙绰难之,以谓体玄识远者,出处同归。文多不载。谢后出以示顾君齐,顾氏谱曰:“夷字君齐,吴郡人。祖廞,孝廉。父霸,少府卿。夷辟州主簿,不就。”顾曰:“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笺疏】
〔一〕 嘉锡案:初学记十七引有谢万八贤楚老颂。东晋谢万七贤嵇中散赞又引谢万八贤颂 “皎皎屈原”云云。当是论后,继之以颂。然嵇中散赞独称七贤,所未喻也。
92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续晋阳秋曰:“宏从温征鲜卑,〔一〕故作北征赋,宏文之高者。”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宏集载其赋云:“闻所闻于相传,云获麟于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于虞者。悲尼父之恸泣,似实恸而非假。岂一物之足伤,实致伤于天下。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晋阳秋曰:“宏尝与王珣、伏滔同侍温坐,温令滔读其赋,至‘致伤于天下’,于此改韵。云: ‘此韵所咏,慨深千载。今于“天下”之后便移韵,〔二〕于写送之致,如为未尽。’滔乃云:‘得益“写” 一句,或当小胜。’桓公语宏:‘卿试思益之。’宏应声而益,王、伏称善。”〔三〕
【笺疏】
〔一〕 程炎震云:“慕容恪死,温乃伐燕,在太和四年。”
〔二〕 李详云:“案晋书九十二袁宏传‘移韵’下有‘徙事’二字,此言最佳。盖移韵便别咏古人一事,故云徙事。班彪北征、潘岳西征,皆如此。”
〔三〕 隋志有东阳太守袁宏集十五卷,注云:“梁二十卷,录一卷。”
93 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一〕中兴书曰:“曹毗字辅佐,谯国人,魏大司马休曾孙也。好文籍,能属词,累迁太学博士、尚书郎、光禄勋。”裁为负版□,论语曰:“孔子式负版者。”〔二〕郑氏注曰:“版,谓邦国籍也。负之者,贱隶人也。”非无文采,酷无裁制。”〔三〕
【笺疏】
〔一〕 李详云:“案锦有地,即俗所谓底子也。魏志倭国传,载魏赐倭有绛地交龙锦,绀地勾文锦。陆●邺中记有黄地博山文锦。御览引异物志有丹地锦。与此俱以色名。裴松之魏志注谓地当为绨,谓此字不体,非魏朝之失,则传写之误。此自裴误,非魏失也。” 嘉锡案:尔雅释天云“素锦绸杠”,注云:“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御览八百十五引邺中记载石虎时织锦署诸锦名,有大明光、小明光,均可为世说此句作证。又考御览引邺中记,“黄地博山文锦”句,秘府略残卷八百六十八引作“或用清绨大明光锦,或用绯绨登高文锦,或用黄绨博山文锦”。其引织锦署一条,于诸锦名下,较御览多“或青绨,或白绨,或黄绨,或绿绨,或紫绨,或蜀绨”等句,然则绨即地也。地本俗称,故或借用绨字为之。裴松之必谓当作绨,盖失之拘。沈涛铜熨斗斋随笔五云:“地犹言质,今人犹以锦绣之本质为地。其语盖古,裴世期以为地应作绨者,非也。”
〔二〕 罗振玉鸣沙石室古佚书论语郑氏注跋曰:“世说新语注引‘
式负版者’,郑注此卷无是语。集解及文选华子冈诗注并引孔注:‘
负版,持邦国之图籍者也。’是误以孔注为郑也。”
〔三〕 晋书文苑本传云:“凡所着文笔十五卷,传于世。”隋志有光禄勋曹毗集十卷。注云:“梁十五卷、录一卷。” 嘉锡案:毗文传于今者,本传有对儒一首,文馆词林三百四十七有伐蜀颂一首,其余零篇断句,见全晋文一百七。其诗则梅鼎祚古诗纪四十一录其五首,又四十九录毗江左宗庙歌十首。
94 袁伯彦作名士传成,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 伦、阮仲容、王浚仲为竹林名士,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中朝名士。见谢公。公笑曰:“我尝与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遂以箸书。”
95 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一〕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更作,无复向一字。续晋阳秋曰:“珣学涉通敏,文高当世。”
【校文】
“无复向一字” “向”,北堂书钞六十九引作“同”。
==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笺疏】
〔一〕 程炎震云:“宋书五十一宗室传:‘刘袭在郢州,暑月露禈上听事,纲纪正伏阁,怪之,访问乃知。’”
96 桓宣武北征,温别传曰: “温以太和四年上疏自征鲜卑。”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一〕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 “当令齿舌闲得利。”〔二〕
【笺疏】
〔一〕 嘉锡案:宏盖以对王衍事失温意,遂致被责。详见轻诋篇。
〔二〕 文选集注四十九三国名臣序赞注引臧荣绪晋书云:“袁宏好学,善属文,谢尚以为豫州别驾。桓温命为安西参军。温北讨,须露布文,呼宏使制。宏傍马前,手不辍,俄顷而就。”
97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胡奴,陶范。别见。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
精金百炼,〔一〕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续晋阳秋曰: “宏为大司马记室参军,后为东征赋,悉称过江诸名望。时桓温在南州,宏语众云:‘我决不及桓宣城。’时伏滔在温府,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滔密以启温,温甚忿,以宏一时文宗,又闻此赋有声,不欲令人显闻之。后游青山饮酌,既归,公命宏同载,众为危惧。行数里,问宏曰:‘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自非下官所敢专,故未呈启,不敢显之耳。’温乃云:‘君欲为何辞?’ 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则宣城之节,信为允也。’〔二〕温泫然而止。” 二说不同,故详载焉。〔三〕
【笺疏】
〔一〕 李详云:“案晋书宏传‘炼 ’作‘汰’。”
〔二〕 李详云:“案晋书宏传作‘ 信义为允也’。考宏此效左思魏都赋‘军容弗犯’以下四段句法。左赋每段末语:‘自解纷,若兰芬,有令闻 ’句,皆三字,与上合韵。加也字为助词。唐修晋书不知其模拟所出,误添义字,非是。
〔三〕 程炎震云:“御览五百八十七赋门引并及二事,皆作世说,盖杂以注文。” 嘉锡案:孝标之意,盖疑不道陶公与不及桓彝为即一事,而传闻异辞。今晋书文苑宏传则两事并载。嘉锡以为二者宜皆有之。陶侃为庾亮所忌,于其身后奏废其子夏,又杀其子称,由是陶氏不显于晋。当宏作赋时,陶氏式微已甚。其孙虽嗣爵,而名宦不达。陶范虽存,复不为名氏所与。观方正篇载王脩龄却陶胡奴送米,厌恶之情可见。非必胡奴之为人果得罪于清议也,直以其家,出自寒门,摈之不以为气类,以示流品之严而已。宏之不道陶公,亦犹是耳。至于桓温,固是老兵,然生杀在手,宏安敢违忤取祸?其初所以宣言不及桓宣城者,盖腹稿已成,欲激温发问,因而献谀,以感动之耳。
98 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 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中兴书曰:“恺之博学有才气,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所笑。”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云:‘顾长康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 ’世云有三绝,画绝、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