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习题又获
得一项解答了。
在尔后的每次战斗中,我身边总会有几名官兵战死,但据我
所知,从没有任何人喊出“天皇陛下万岁”这句口号。因此,我
的习题全部被解答出来了。受到致命伤的人,在死亡的边缘彷徨
时,除了特别刚毅的人外,都不会有多余的心情和时间,大家也
都会想尽力挽救自己的生命,以求平安回到爱妻身旁,这才是内
心真正的期望。
相反的,临死之际会喊出“天皇陛下万岁”的人才是不正常。
为了封锁官兵们的真正心声,军国主义者就想出“天皇陛下万
岁”这句口号,企图以它来美化侵略行为。
我希望避免渡河,但愿大岳队不会下达渡河的命令。但这只
是我个人的自私想法罢了,战场上决不可能有如此美妙的事。当
我正在做这个美梦时,已经不知道有几队的人马向渡河挑战,无
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地消失在苏州河的浊流中。
数小时后,我所在的大岳队终于下达了前进的命令,我不得
不勇敢地参加渡河。
令人厌恶的战争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对战后出生的人而言,
战争只不过是一句历史名词罢了,不知何因,至今仍有不少人为
了“南京大屠杀事件”而争论不休。我敢断言“南京大屠杀事
件”是事实。因为身为军人的我,曾经参加过入侵南京的作战,事
实也犯过暴虐的行为。
我曾经亲眼目睹、耳闻这个事实。除了我以外,当年参加入
侵南京作战的军人,尚有多人生存在世。他们都很了解“南京大
屠杀事件”的内幕,但为了避免勾起伤痛的回忆,他们都不想证
明它。我推想,有些人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想抹煞日本战
史上的污点,因此才刻意歪曲事实。
“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确是日本战史的一大污点,但它并不
能轻易地给抹掉。而且我认为我们不但不可以歪曲事实,我们应
该坦承错误,虚心反省,让后世子孙引以为鉴。因此我打算根据
自身的体验来记述这件事。
我所要记述的是以身为军人的我,站在当年曾经亲历其境,参
加入侵南京亲眼目睹、耳闻“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立场上,本着
---------------
从常人到魔鬼(6)
---------------
人类的良知和赎罪的心情作一个忠实的记述。
根据中国方面的说法,“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军攻占南京3
个礼拜中,杀害了30多万中国军民。我不知道被日军杀害的确实
人数有多少,但我并不认为中国方面所说的数字太夸大,也许实
际的数目更大也说不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范围不只是南京地
区而已,它是从上海附近开始到南京被攻陷后的扫荡战为止,在
辽阔的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悲剧。详加区分的话,
它包括从上海附近开始到南京为止、占领南京时和占领后的扫荡
期等三个阶段。
最初是向南京进攻。南京攻略战是支那事变的许多场战斗中
的最大的一场战斗。
参加作战的军团包括,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的方面军、朝
香宫鸠彦王中将为司令的上海派遣军,和登陆杭州湾协助上海作
战的柳川平助中将率领的第10军。他们都是经历数次战役的军
团,趁着战胜的余威,彼此争功夺利地说:“千万不要输给别的部
队。南京应该由我们的部队先占领”,而像怒海狂涛般地向南京进
击。
从上海到南京的直线距离约300公里,而攻击的部队因为必
须迂回前进,所以至少要走400公里以上。
像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作战指挥部却发生了严重的错误。那
就是,战斗前进中的部队和补充弹药、粮秣的部队之间没有保持
均衡的距离。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蒋介石的根据地。因此守
备非常坚固,从上海到南京的重要地点,都配有蒋介石的直系精
锐军。再加各地居民的强烈抗日意识,发挥了总体力量,协助南
京的守备。虽然如此,战斗部队仍然按照预定计划进攻,但中国
军队每次要退却时,都会破坏河川的桥梁,挖毁道路,在地面埋
设地雷,阻碍日军的攻击。因此载有辎重的车辆部队就无法追赶
得上。打机动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弹药和粮秣供给战斗
部队。无弹药就失去战斗力,粮药未继,当然就会影响战斗力。向
南京进攻的战斗部队,从上海附近出发五六天后,就和兵站部队
的距离愈拉愈远。这时候,仅能做到战斗上不可缺少的弹药补给,
而在粮食方面,就无法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不论战斗精神如何
旺盛,饿着肚皮的行动实在令人非常难受。此种状况持续下去的
结果,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暂时休战,等待兵站部队赶上,一
是继续前进到饿死为止。但是以永不退却的精神标榜的日军作战
指挥者,却不让战斗部队休息,反而下达:“在当地征收粮食,以
谋自活”的征收命令。征收命令听来似乎报有道理,其实这与抢
夺当地居民的粮食无异。过去也曾发生过征收行为,但是在下达
征收命令以前,大家总是怀有罪恶感。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
消失了,军人们变成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
个征收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
妇女。以上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初级阶段。
接下来是占领期间的暴虐行为。涌入南京的攻击部队,趁着
战胜的余威。在街上放火烧毁民房,不分军民肆意滥杀,将俘虏
大量地集体屠杀。而在扫荡残敌期间,为了扫荡战败的残兵,任
意烧毁民房,连无辜的民众也一起杀掉。“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
的范围如此的广阔,因此不能限定地说“只是在这里发生的事”。
日军于12月1日从上海出发,同月13日到达南京,17日举
行入城仪式,这段期间,由大军团所做出的暴虐行为,可以说是
超乎我们的想像之外。参加入侵南京的日军,做了许多受国际舆
论非难的残暴行为。当时的高级军人曾辨解说:“因为参加攻击南
京的军队是紧急动员的,所以官兵的素质很差。”其实这是应该负
责任者将责任推卸到下级军官身上的一种卑劣的推托之辞。参加
入侵南京的军队是现役、预备役干部,皆为战时动员的部队中最
优秀的。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从上海征调来的部队,并非为了入侵
南京才紧急动员的部队。
说来好笑,在上海作战时,他们从未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罪
行,但是同样的官兵参加入侵南京的战斗时,却做出遗臭万年的
残暴事件。由此看来,“官兵的素质太差”并非正确的理由。当然
发生这种事件的理由,是无法简单地一误涵盖,但我个人认为最
大的原因是“师出无名”。
本来下级官兵只是依照命令行动即可,但我认为他们就是不
明白因为作战的目标何在,所以影响到战斗意识,甚至于降低了
道义。这可以从上海之役得到证明,军人们在保障权益和保护侨!!網!
---------------
从常人到魔鬼(7)
---------------
民的目的下作战,所以没有非法行为发生。也许这并不能算是我
所说的主要原因,但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前后共花费4个月的上海之役结束时,下级官兵们都松一口
气,认为可以高高兴兴地活着回国。在阵地待了几天,他们听到
令人兴奋的传言,内容是说:“根据可靠的消息,上海之役的预期
目标已顺利达成,上海派遣军只须留下一部分人员担任警备工作,
其余的大多数将在近日内凯旋回国。”
对事变缺乏认识的军人们都很信这项传言,尤其是有家眷的
人,都很高兴写信向太太说:“如果事情顺利的话,可能本年度就
可以退伍。我想今年的过年,我们一家一定可以团聚火炉旁,享
受天伦之乐。”但是高兴持续不了多久又传来新的消息,指出今年
可能有新的作战开始,而使得那些相信可以凯旋归国的人大失所
望。这次的作战是为了入侵南京,因此必须展开长途远征。
南京是蒋介石的根据地,因此守备特别严密坚固,官兵们也
预想此役可能是一场不亚于上海之役的激烈战。据说距离南京还
有300公里,由地图就可知道离海岸很远。
要攻击到如此遥远的地方,不但不是在收拾残局,反而会扩
大事变,这样怎能凯旋回国呢?由于官兵们对凯旋归国的期望很
高,因此失望也很大。虽然如此,他们仍然尽量相信可以凯旋回
国,而盼望作战即将结束的传闻是谣言,在10月下旬真的下了项
决定性指示。“上海派遣军最近就要展开新的作战行动。驻留期间
尽量养精蓄锐,兵器、被服要好好保养整理,以免阻碍作战行动”。这个作战指示下达后,兵器、被服充分补足,又相继举行战
备检查,作战开始已经成为事实。
从那时候起,官兵们都变得特别暴躁。作战一开始就会有百
分之几的人丧命,也会有百分之几的人受伤,甚至高达百分之几
十也说不定。伤亡的多寡虽然无法预知,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已
经有伤亡的命运,因此显得自暴自弃。
“我们出征的目的,原来说是为了保护上海的日侨。为何上
海派遣军还必须进攻到南京呢?”
“我以为好不容易就要回到妻子身边,如今又渡危险的桥。”
“上级长官都把我们军人的生命视为小虫一般。好像是消耗
品。非得被装入白木盒子(骨灰盒)才能回到日本。”官兵们都如
此地抱怨着。
后来每天都出去征收,晚上就拿出征收来的酒,一边喝酒一
边对高级军官发出不平之鸣。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