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上的民族魂(4)
---------------
战至28日,苏炳文所部仅剩学兵连、卫队营和步兵9团残兵
不足2000人,已实在无力支撑,不得已忍痛退守海拉尔。
12月4日,苏炳文通电全国,称弹尽粮绝,但未辱国格,请
国人谅解。随后率部退入苏联。
在此先后,马占山改名方秀然,与李杜、王德林、邢占清、孔
宪荣等一批义勇军抗日将领也都退入苏联。日后,这些抗日英雄
碾转各地,回到关内,几乎都投入了全面抗日的战场。
轰轰烈烈的东北义勇军失败了。但国家危急关头,这些抗日
英雄拒绝日军高官厚禄诱降,全凭一腔热血而自发走向战场,实
为中华民族之光荣。他们的壮举,不但牵制了关东军图谋热河、华
北达1年之久,而且用鲜血为日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联军坚持
东北抗战14年提供了经验教训。
他们失败了,但问心无愧。面对30万自发而起的军队,南京
军政部却连1名像样的指挥官也没派,更别说军械粮饷、增援部
队。实际上,直到1933年日本关东军大举进兵热河时,中国军队
的统帅蒋介石才真正意识到东北义勇军10多万亡灵所换来的战
略价值。
东北抗日义勇军为中国争得了1年的时间,他们虽败犹荣。
---------------
“五·一五”大血变(1)
---------------
“五·一五”大血变,日本军阀又迈一步。
1932年5月15日傍晚,劳碌了一天的东京人又像往常一样,
涌上了熙来攘往的大街,急急忙忙地向家中赶去。日本三弦琴悠
悠的乐声四处飘荡,使东京沉浸在一种说不清是哀婉还是静谧的
日式氛围中。这时是东京人一天中心情宽松激动的一刻。一无劳
作下来,人人都有种解脱重负的轻松感,有一种奔向舒适、安逸
家中的急迫感。整座东京陷入了人潮涌动的高峰之中。
春日如火的夕阳洒向了整座城市,染红了大街小巷,染红了
一幢幢日式建筑的屋顶。富丽堂皇的日本首相官,沐浴在春日美
丽的晚霞中,四周的花卉、绿草五彩缤纷,生机盎然,整个官
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但这仅仅是短暂的一刻。
落日将尽,官便从宁静中被惊醒。噪杂的喧闹声、怒骂声,
令人心惊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把整个官搅得个天翻地覆。一
阵乱枪过后,日本首相犬养毅大睁着恐怖的双眼倒在血泊中,硝
烟弥漫在整个官建筑内……
同日,日本内大臣官、第一大政党政友会本部、三菱银行、
首都警察厅、变电站等地同时受到袭击,整个东京一时陷入混
乱。
东京城震惊了,日本全国一片紧张,飞越大洋的电波也使全
世界为之愕然。
这场由日本法西斯“血盟团”策划的“五·一五”事件很快
被弹压下去,事件的策划和指挥者,海军中尉古贺志清等十数人
成了“血盟团”的牺牲品。
日本人总是弄出些令世人难以理解的怪事。堂堂的一国首相,
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而且是被刺于首相官,这使日本
国内一时大为震惊。忧虑、兴奋、漠然、惊惧,种种不同的感情
充斥在每个日本国民心头。事实上,不详的凶兆此前已出现在首
相犬养毅的面前。3个月前的2月9日,前藏相井上准之助便死在
血盟团头子井上日召手中;3月5日,三井合股公司董事长团琢磨
也倒在井上日召的枪口之下。这些本应引起犬养毅的注意,然而
他忽视了这股暴徒,忽视了正在日渐壮大的这股法西斯势力,最
后终于没能逃过这场恐怖劫难。这也许是命中注定,20世纪后入
主首相官的文官,大都以命赴黄泉最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但
军人却很少如此。
尽管犬养毅在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扩军政策上,比前任首
相若规要积极得多,但从根本上说仍未超出国际协调主义的框框。
由于对国际关系顾虑重重,在日本是否应正式承认伪满洲国的问
题上,犬养毅显得颇多踌躇。当贫穷、饥饿的狂潮席卷日本列岛
时,失却了土地的农民,街市的泼皮无赖,生活日渐下降的市民
及贪欲似海的财阀,商贾富绅,在军国主义狂徒的煽动下,将万
把利箭一齐指向了他。他的日本内阁及一些政党、财阀暗中也成
了他的反对者。可悲的是,当以恐怖活动来改造日本国体的逆流
甚嚣尘上时,犬养甚至无视这股恐怖力量的壮大,结果自食其果。
再回首已百年身。
事件平息后,日本首相的推荐人,老西园寺公望前思后想,不
禁黯然神伤。几年来,他已数次在多事的日本政坛上充当这个角
色了,可经他手扶上去的人,不是最后被轰下台,就是死于暴力
之中,这使他忧虑重重、伤感万端。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文人内
阁结局总是这么不幸。只要一闭上眼,“五·一五”暴乱分子的威
胁、警告便似赶不散的幽灵,萦绕在耳边:“对共产俄国东进的抗
争是必然的,因此,必须迅速建成满洲国”,“满洲新国家乃日本
之生命线,应当使之发展,但在目前国内形势下,则绝不可能。”
“这须建立摆脱政党、财阀之腐败的纯正而强有力的政府。”
想到几次组阁的失败,想到日本国民的狂想,一直对日本内
外政策颇感困惑的西元寺,倒像是从暴乱分子的叫嚣中悟出些什
么。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对时局、对人的判断来。也许是人老了?
为什么总是出现差错。经过反复考虑,商议权衡,他决定走一步
他几十年来都未敢迈出的险着,奏请天皇恩准曾担任过海军大臣
和朝鲜总督的海军大将斋藤实充任下届内阁首相。这是他第一次,
也是日本几十年来第1次打破常规惯例,避开政党组阁。他希望
斋藤内阁能起个过渡的作用,日后看时机再恢复政党统治。但这
个被日本国民视为仅次于天皇的神一般的偶像西元寺那里会料
到,他的这一险着,加速了日本政党内阁的崩溃,使协调外交彻
底垮了台。斋藤内阁倒确实起了过渡的作用,但却把日本内阁过
---------------
“五·一五”大血变(2)
---------------
渡为法西斯亲军内阁。日本在一步步向战争的泥淖滑去,中国也
在一步步坠入战争苦海。
一直惊惧观望的日本军部眼见下去了小鬼,上来个阎王,止
不住心花怒放,恶胆陡增。抖掉身上的重负,更加急不可待地把
眼光投向了中国,一个更为险恶的野心像水中的浮球,撤回手后,
不可遏制地窜了出来。@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8月,东京发出的一道军令使日本军界沸腾不已,却令中国大
地惶惑不安。曾在中国东北大动刀兵的侵华急先锋关东军班底大
调换,在日本军界深孚众望的武腾信义大将继任本庄繁中将为关
东军司令官,同时兼任关东厅长官、驻满全权大使,实现了日本
军界少有的军、政、外交“三位一体”。此外,少壮派军官,“九
·一八”事变激进分子小矶国昭中将接替三宅光治少将,为关东
军参谋长,并加派以果敢专横著称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为关东军
副参谋长。关东军实力骤然加强,一时在日本军界名声大噪。
梦系满洲的东京军方当然不会忘了“九·一八”事变的两功
臣,板垣和石原。命令传到中国东北的同时,板垣便扛上了闪着
金光的少将肩章,并匆忙投入了赴华北就任特务机关长的准备。石
原也由陆军中佐晋升为陆军大佐,并调回国内以待重用。两个充
满帝国梦想的战争狂徒终于在自己事业的前期迈出了胜利的第一
步。14年后的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他们作梦也没想到,他们会
为那曾是过眼烟云般的辉煌付出沉重的代价。
---------------
血祭雄关(1)
---------------
1933年元旦,严寒笼罩着关外,地上满是残雪,空中朔风呜
咽。地处东北、华北交接处的锁钥通道山海关,天低云暗,凄清
落漠。路人行色匆匆,神情惶惑,一种无法看见却又分明存在着
的紧张气氛沉闷地凝固在这座六百年古城的上空。只有间或零星
响起的爆竹才提醒着每一个人,1933年新年已经到了。
山海关位于万里长城的最东端,东临渤海,两面环山,素有
“天下第一关”美誉,这里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农民英雄李
自成骁勇一世,最终决战兵败山海关,结束了他曾横扫大半个中
国的轰轰烈烈的壮举。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最后败给“胡子”张
作霖,导致了直系的消亡,也是在山海关。山海关,多少为战争
殉道的人弃尸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
举酒朗笑,豪气冲天。它确是一座险关,要隘。
然而山河破碎的旧中国,竟无法保护自己神圣的土地。30年
代初期,这个原本连外国人看都不应看上一眼的军事重地,却因
腐败清廷签订的辛丑条约,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军事要塞”。根
据条约规定,当时11国有权在山海关驻兵,但实际派兵驻扎的仅
有英、美、日、法、意5国。其中日军有一个直属于天津驻屯军
的守备队驻兵山海关,队长是陆军少佐洛合正次郎,一个深谙中
国事务,在日本军界又颇有背景的“中国通”。洛合正次郎是日军
中名声煊赫的洛合大将之子,早年曾在日本土官学校中华学生队
任战术教官,后又来到中国,任中国陆大教官,所以他不仅对中
国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是一些东北军高级将领家中的座上宾。
当时驻守山海关一带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