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_第43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43/71页 下─页
是一个什么卦象呢?正好是一个泰卦。所以,九窍的布局就正好构成一个天然的地天泰卦。而连接这个地天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处于口鼻之间的人中。
人中的意义。人中的称谓过去我们也许不理解,它不过是鼻口之间的一个沟渠,为什么要叫人中?其实人中的这个称谓,甚得中医的三昧。它就像是一个机关,这个机关解开了,中医的许多东西就能一目了然。何谓人中?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其中矣。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胃。因此,鼻口实际就是天地与人身的一个重要连接处,天气通过鼻与人身连接,地味通过口与人身连接。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何以天地之气生?天地之气何以生人?显然这个口鼻担当了重要的作用。而鼻为肺窍,口为脾窍,肺主乎天,脾主乎地。故鼻口者,天地之谓也。即以鼻口言天地,那处于其间的这道沟渠不为人中为何?因此,人中的这个称谓非它莫属。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研究人气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气交呢?气交就是指天地的气交,阴阳的气交。天气要下降,地气要上升,阳气要下降,阴气要上升,天降地升这就气交了。气交了就有万物化生,气交了就有人的产生。故曰:天地气交而人生焉。天地气交,乾天之气下降,坤地之气上升,这是一个什么格局呢?这正好是一个泰卦的格局。所以,人身这个九窍的布局,它要三个双窍在上,三个单窍在下,这就正好体现了天地的气交,就正好体现了泰卦这个格局。这好像是巧合,又好像不是巧合。总之,造化的奇妙着实令人赞叹。天地要气交,阴阳要气交,这个气交的过程总要有一个通道,而人中生就的是一个沟渠,这样一个结构就正好可以作为气交的通道。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中这个通道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必然反映内在天地气交、阴阳气交的情况。因此,人中的这个结构,人中的这个长相就非常的重要。相家看人中可以看人的寿元,为什么呢?因为人中的结构反映了人体气交的状况,"言人者求之气交",人的身体状况,人的健康,人的长寿,它由什么来决定呢?就由这个气交来决定。气交好的人,你当然就有了健康和长寿的基础,气交不好,天地之气不生你,四时之法不成你,你从哪里去找健康?你从哪里去找长寿?基础没有,根基没有,你没法获得健康和长寿。所以,看人中实际上就是看气交,看气交实际上就是看生命的根本。生命的根本你都看到了,那你为什么不知道他的寿命,当然就知道了。因此,大家不要以为看相就是迷信,孙真人要求一个大医必须精通诸家相法,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只需管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从基因去了解一个人的生命状况,去了解一个人的寿命长短,那我为什么就不能从人中去研究、去了解呢?难道从基因看出的就是科学,从人中看出的就是迷信吗?我看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怎么只许官家点火,不许百姓点灯呢?重要的应该来考究它能不能看出?能不能看准?如果看不出,看不准,你又说能看出,能看准,那当然是骗人!当然是迷信!倘若他能看出,且又能看准,与基因研究的结果不相上下,那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条件,却能与一个高科技的、复杂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相近,甚至相符。单就这个事实就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就足以让我们对这个简单的方法刮目相看。简单了难道就不科学,难道就注定是土气、是朴素,难道就登不了大雅之堂。让我们看拉丁的一则箴言:"简单是真的标志。——Simplexsigillumveri."科学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这个"真"吗?简单的其实就意味着真,越真的就越简单,越简单的就越真。复杂了那是没办法,那是不得已,而复杂了往往容易失真。
《老子》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个简不简单,真是够简单。可正因为这个简单,它透发出真实。人生的真实,社会的真实,都包含在这个简单里面。可就因为这个简单,"天下莫能知,天下莫能晓"。人性是不是都有喜复杂的一面呢?本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人总觉得这样简单不过瘾,还是复杂一些好。你摸脉摸出这个病来,他觉得不保险,不放心,还是要搞一些现代手段的检查。另外,现在你开医院如果就是望、闻、问、切,就是开几剂中药,即使你把病人治好了,那你的医院也要倒闭。为什么呢?经济在制约你,你的经济指标上不去,医院怎么能开下去?除非你到国外去开!所以,你必须开大量的检查,也必须上西药。这是现实,中医也还得食人间烟火吧,那你就得随行就市。
人为天地气交的产物,这一气交就变成泰的格局,而九窍的布局就正好符合这个格局。天地气交通过什么道路进行呢?通过人中这个道路进行。故人中之道宜深、宜长、宜广。人中深、长、广了,那么,它所代表的这个内在的道也必然会深、长、广,这就为气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气交好了,生命当然就会长久,这是必然的道理。掐按人中为什么可以起死回生?人昏过去以后,人的生命危急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去掐按人中。许多人就因为这一掐,苏醒过来了,转危为安了,为什么呢?气交的道疏通了,打开了,气交恢复了,生命也就自然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人中是不是一个重要的机关?人中这个称谓是不是真透着中医的三昧?大家可以思考。
(3)否极泰来
九窍的分布充分体现了泰的格局,泰其实就是宇宙演变到有生命的这个阶段的一个标志。而人体的外部结构正好记录下了这个标志。这便提示我们,要想透彻地理解生命的过程,泰卦便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泰卦的布局已如上述,它正好与否卦的布局相对相反。宇宙演变到生命阶段的标志。所以,自"易"始,否泰就分别用来表示两个截然相反的事态。诸如善恶,好坏,吉凶,小人君子等。而泰卦当然代表着好的一面,否卦就代表着坏的一面。否泰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让我们看一看《易经》否泰二卦的象辞即知。否的布局是乾天在上,坤地在下,故否卦卦辞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尚秉和注云:"阳上升,阴下降。乃阳即在上,阴即在下,愈去愈远,故天地不交而为否。否闭也。"又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人小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尚秉和注云:"天气本上腾而在外,地气本下降而在内。愈去愈远,故气不交。气不交故万物不通而死矣。"由是可知。否之所以为否,否之所以为诸困顿不吉,关键就在于天地不交。
那么泰呢?泰的布局上坤下乾,卦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尚秉和注云:"阳性上升,阴性下降。乃阴在上,阳在下,故其气相接相交而为泰。泰通也。"又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由是亦知,泰之所以为泰,泰之所以为诸通达吉亨,其关键就是天地交通。
疾病的治疗实际上是"否"、"泰"的转化。由上述否泰二卦的象辞我们可以看到,否泰二卦的涵义非常深广,有自然科学的方面,有社会科学的方面,也包括了很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些诸多方面的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践。从自然方面而言,《易?系辞》曰:"天地聗?,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为什么会絪缊,男女为什么会构精?其实这就是泰的状态。而反过来,天地要是处于否的状态,那就没法絪缊,没法构精了。没法聗?,没法构精,就不可能有万物的化醇,万物的化生。没有化醇,没有化生,生命怎么得以诞生?即便是诞生了,又怎么能够健康的维持下去呢?所以,我们将生命的产生,以及生命过程的诸多正常和不正常态作一个根本意义上的归纳,其实它就是一个否泰的问题。否代表着不健康态,也就是疾病态,而泰当然就代表着健康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医学的一个很根本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实现由否至泰的转变。⊿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否是乾上坤下,由于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天地不能交通,阴阳的气交不能很好地实现,五藏的元真不能很好地通畅,因此,人的诸多疾病其实就是由这个因素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怎么实现由否向泰的转变呢?一个就是要设法使乾阳下降,另一个就是设法使坤阴上升。而这两个方法孰轻孰重,以及是否同时进行,则完全取决于引起否的这个因素。在天地絪缊,男女构精以后,生命本来应该处于泰的状态,健康的状态。而现在为什么会沦入到否的状态上来呢?说到底还是阴阳的问题,还是升降的问题。一方面乾阳太过,升而不降,可致否的形成;另一方面坤阴太沉,降而不升,亦可致否的形成;而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果调节升降的枢机出现问题,就更容易导致否的形成。当然有的时候引起否的因素是综合的,是错综复杂的。
由否转泰的具体过程,反映在太阳篇的痞证里,这个"痞"其实就是上述"否"的状态在人身上的一个具体表现。痞应该有非常多的表现,可是在《伤寒论》里却把这诸多的表现集中在一个"心下",谓之"心下痞"。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证用"心下"来表述呢?心下不是讲五藏的心下,而是指剑突以下,腹以上的脘域,这个脘域称为心下,这个脘域正好是脾胃所居。脾胃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升降之枢纽。如果脾胃出现问题,那升降就必然会有问题。升降出现障碍,天地之气怎么相接相交,这便有了否的形成。所以,一个心下痞其实已把形成否的这个症结道明了。
对于痞证的治疗,《伤寒论》用的是泻心汤,共计有大黄黄连、附子、半夏、甘草、生姜等五个泻心汤。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呢?泻非言补泻,泻者言其通也。心即上述之脘域,即上述之脾胃,即上述之升降枢纽所居处。这个地方闭塞了,不通了,升降怎么能够正常的进行,这就会有痞证的发生。故泻心者,决其壅阻,通其闭塞,使复升降也。升降得复,则升者降之,降者升之,自然转否为泰矣。因此,泻心汤实际上是一个转否成泰之方。以上述诸泻心汤而言,大黄黄连泻心汤者,降阳之方也。举凡阳明胃不降则乾阳不降,乾阳不降而生否者,宜此大黄黄连泻心汤。服之令乾阳下降,自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