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棺材之谜》作者:埃勒里·奎因_第25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5/25页 下─页
…”
  詹姆斯·诺克斯忽地站了起来。他精明地打量着埃勒里,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幽默感。“奎因先生,你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两个因素——”
  “我明白,先生,我明白,”埃勒里哼哼唧唧地说,“请您别再提起啦。”
  “你会懂的。年轻人,”那位大亨说道,“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两个因素。一个就是茶杯。你分析得很精辟,十分精辟,奎因先生,可惜让布莱特小姐给捅破了。你现在没有理由再认为当时只有两个人在座了吧。你刚才根据茶杯,说什么自始至终只有两个人,就是卡基斯和格里姆肖;又说什么是故布疑阵,安排得像是有三个人在座;还说根本就没有第三个人,只有卡基斯自己是第三个人。”
  “这话对呀,”埃勒里颓丧地说道,“可是现在——”
  “这话错了,”诺克斯仍是那样柔声细气地说道,“因为确实有第三个人。而且我可以直截了当加以证实,我并不是做什么推论。”
  “什么?”埃勒里好像安上弹簧似的蹦了起来。“什么,先生?有吗?你能证明?你怎么知道的呢?”
  诺克斯吃吃地笑了。“我知道,”他说,“因为我就是这第三个人!”
  

译注
  1“J.J.McC”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物。他是奎因父子的好友,身份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将埃勒里·奎因侦破的奇案详细记录,然后说服父子俩将其出版。在“国名系列”作品开始前,“J.J.McC”总会跳出来做一段开场白,向阅读者介绍故事的重要意义以及关键点。这个人物的设置不但对小说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更加彰显了埃勒里·奎因张扬的性格和强烈的自信。
  2 洛厄尔(James Russell Lowell,1819-1891),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及文艺批评家。
  3《重复的故事》(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英国民间著名的连珠体童话,讲述时,每提起一个人物,就将此人详细讲述,周而复始,连绵不绝。
  4原文是拉丁文ergo。
  5原文为Alors,messieurs,是法文。
  6 爱施塔蒂(Astarte),闪族神话中的女神。
  7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是1818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年轻的医科学生。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十九世纪著名诗人雪莱之妻、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
  8 这是歌德《浮士德》中的一段德文原文。大意如下:“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冠冕堂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演唱啊?”(见该书《舞台上的序幕》一章)9 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等作品。
  10 这两个字是法文。意思是“够了吧?”
  11 伯顿(Sir Richard Francis Burton,1821-1890),英国探险家及东方文化学者。
  12 厄尔巴岛(Elba)在意大利半岛以西的地中海。拿破仑在1814年被反法联军击败后,被迫退位,流放到厄尔巴岛。
  13 奥维德(Ovid,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古罗马诗人。③③文③檔③共③享③與③在③線③閱③讀③
  14 高莱·锡拔(Colley Cibber,1671-1757),英国剧作家兼演员,自1730至1757年为桂冠诗人。
  15 这是一句法文。意思说:快点,管家太太!
  16 拉丁文,意思为“行动准则”。
  17 乔叟(Chaucer,约1340-1400年)英国古代诗人,传世名著为《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bes),这里引用的《禽鸟对白》就是该书的一个篇章。
  18法文,意思为“忍耐是很痛苦的,但其结果却是甜美的”。
  19 怀特(White)在英文中是“白色”的意思。
  20以前在奎因先生出版的作品中见过奎因探长手下的读者们:弗林特探员曾因犯错被降职,后来由于挫败了一起胆大包天的抢劫案,复了原职。在目前这件案子中他首次与公众见面。
  ——J.J.McC.
本文已阅读完毕,欢迎发表书评!
感謝撒玛利亚人上传分享本文,访问用户主页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