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你应该得意还是应该感到恐俱?如果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的话,为什么第一台机组不在美国而在中国呢?你不觉得这些很可疑吗?美国凭什么把最好的给我们?我们这是感觉过于良好了。我认为这就是我前面讲的—为美国的前期研发买单。
首先,我们看看它这个技术到底先不先进。2005年到2006年之间,美国政府审核AP1000的技术,然后没过关、重新修订,2007年再次申请,2009年才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核。但是我们在2009年3月就开始建设了,那我们是什么时候引进的?2004年9月份我们就开始招标,2006年12月份招标结果公布,美国西屋成了最后的赢家。2007年3月就决定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建设四个机组。看到没有?美国的技术是2009年才过关,而我们在2006年人家技术还没过关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技术审查。
而且美国总共有7个州想用这个设备,包括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乔治亚州、佛罗里达州,等等。但是到了2010年的现在都还停留在设计、选址的阶段,而且还需要听证,看看当地老百姓同不同意。所以对美国人而言,设计、选址要两年半,老百姓的听证要一年,加在一起三年半。为什么?为了安全。再看看我们,只花了仅仅三个多月就通过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华民族是最大胆的民族,我们是无所畏惧的,我们不怕核能灾难。甚至人家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美国政府还没通过的时候,我们中国就领先三年通过,因为我们领先全世界“预测”这个技术是可以过关的。结果我们要开始建设的机组是在美国还没有建设的,在美国还在环境评估,还在设计当中,还在选址当中。更可笑的是什么?是在这么多核电站里面,有6个还没举行听证,真正举行听证的也不过只有一个。
我们打算以AP1000来一统中国的核电建设技术路线,将来可以将这4个机组的技术复制到其他无限多的机组,希望在2020年建设成为4000万千瓦的核电能力的规划目标。我发现“大跃进”的思想又来了,看看把我们这个民族给聪明的。请你想想,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写得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完全国产化一个核电标准需要50年,是我们说复制就能复制的吗?而且我们这30年来也搞了不少合资汽车是不是?但是合资30年之后,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了吗?制造汽车总比制造核电站要简单吧。制造汽车的核心技术你合资30年之后都没掌握,搞个核电3年之内我们就“大跃进”,就完全复制到中国,到2020年全中国都要用APlOOO?我看我们这些专家疯了。
五、8000亿,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背景提示
2010年6月21日上午10时28分,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二号机组核岛正式开工,至此世界首批AP1000四台机组全部正式在中国开工建设。美国西屋公司APlOOO技术,被我国专家评定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最经济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正是相信其安全、经济,有关专家表示,“在APlOOO技术应用上,中国不仅第一个吃螃蟹,而且还第一次就成批量吃了4个螃蟹”。此前中国正在运行的11座核电机组,核电技术都属于第二代或二代改进技术,对于引进的APlOOO三代技术,有关核电企业设计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外方为主,中方全面参与;第二步,中方为主,外方支持;第三步,全面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那么,如何看待APlOOO的国产化与相关经济效益呢?
我们真的决定推广这种不成熟的技术的话,那便宜还好。虽然国际招标方案当初是以每千瓦1800~1900美元上报中央批准的,但负责引进的国核技公司已要求业主准备按2000多美元每千瓦的价格来接盘,而且还附带了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条件—“上不封顶”。要知道,由于AP1000存在着难以预料的技术风险,最后的实际成本很可能会更高。据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宏钧2008年10月20日发表在《商务周刊》的文章《第三代核电变贵了》介绍,在美国三个APlOOO核电站,每千瓦投资的预算均在4300美元以上;采用法国EPR技术的两个核电站已开工,芬兰的工程由于屡次延误工期,其预算已经攀升到每千瓦4200美元左右,法国本土工程的预算是每干瓦3500美元左右,但2008年5月因严重质量问题被核安全机构责令停工整改,近一个月后才复工,成本上升难以避免。
与昂贵的外国第三代核电站相比,相同水平自主设计的秦山二期核电站每千瓦1360美元;采用四台CRP1000机组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每千瓦1662美元。这些真实数据显示引进核电的成本至少将是自主建设的三倍。
背景提示
自1978年开始,我国就决定从高起点起步,向国外购买先进核电技术,推进国内核电事业发展。承担这一历史任务的中国广东核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建成投产时,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队伍,为我国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自主化和国产化积累了经验。至1997年5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一期时,中国核电已开始了初步的自主创新。不到30年时间,经过循序渐进、持续改进、自主创新,我国已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核电堆型——CPR1000,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站先进水平,该堆型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继二代堆型之后,我国有没有更为先进的核电技术呢?
虽然我对中国的工业创新一向是抱怀疑的态度,但是核能方面我必须得说中国比美国先进,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第四代技术。读者晓得这有什么差别吗?核能的前三代技术的基础是一样的,和第四代完全不同。我用一个我们老百姓都听得懂的例子打个比方,前三代核能可以被理解为油墨打印机,而第四代叫做激光打印机,就差这么多。讲得更专业一点,前三代核能技术要插入控制棒才能降低核反应堆的高温,但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都曾经发生过核电厂爆炸案,原因就是控制棒本身被核能的高温熔化了,所以发生核电站爆炸的事故。而我们掌握的第四代核能完全不用控制棒,而叫做高温气冷堆,利用空气冷却。
2002年,《核工程和设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讲我们清华大学的一个项目,叫10兆瓦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这个高温气冷堆概念的原创者之一叫娄纳,他说了一句话,高温气冷堆是全世界第一个“固有安全”反应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是第一个第四代反应堆。虽然它非常小,但重要的是,它的所有部件和那些250兆瓦以上的原型堆,设计原理都是一样的,各位懂我的意思吧。到了2004年9月30日,世界上的第一个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在北京搞了一个核安全的实验演示。当时,30多个国家的原子能专家一起看了这个演示。演示的名字很长,叫做“不插入控制棒下反应堆丧失冷却”实验。各位,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运行中的反应堆来做的演示,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核能技术排在世界前列。第四代核电技术国际论坛一共确定了6种堆型,由美国主导的叫做“超高温气冷堆”(VHTR),美国2001年的能源政策报告中提到的核电技术就是这个。等到清华大学的高温气冷堆建成之后,美国国会代表,还有美国的能源部长,都纷纷跑过来参观。
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水平是非常厉害的,结果呢?我们竟然在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同意与美国核安全管理当局合作,让美方参与中国首个工业规模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安全评审工作,共享安全评审方面的经验。而作为回报,美方愿提供他们有关评审AP1000的资料的经验。但是你别忘了,美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一台真正运营起来的AP1000呢!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同意把我们最先进的第四代核能技术拿来和美国人分享,美国给我们的回报呢?是继续把美国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的第三代核能技术率先在中国做活体实验,井且由我们出钱让美国人来评审美国现代技术,搞到最后,我们就这样把一个8000亿元市场的份额拱手让给美国了,换来AP1000这么个已经落后的技术。我怎么都搞不明白,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干这种愚蠢的事清!
※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六、我们的让步,何时才能叫停
其实看不下去的不止我一个,现在各界也都对这个事情进行批评并提出了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难道我们非得进口吗?我来作个对比吧,2009年12月28日,韩国财团击败其他强大对手,拿下了为阿联酋建造民用核电站的合同,这个合同价值204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核招标项目之一。此外,后续的服务还会有200亿美元的合同收入。这次我们中国从美国买的也是四个核电站,对吧?韩国卖给阿联酋的也是四个。人家韩国通过这笔生意赚了400亿美元,再看看我们,不仅没挣到什么钱,还因此放弃了8000亿元的市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连阿联酋都不如。另外一点,透过这个招标,我们也能看出来日本的高深之处。表面上看是韩国人夺标对吧?但是别忘了,这个韩国财团除了包括韩国电力公司、现代建设、三星和斗山重工外,还包括美国的西屋电气,而美国的西屋电气由谁控股?日本东芝重工,西屋电气77%的股权都是它持有的,当初日本人收购这些股权的时候,不过才54亿美元而已。再看看另外两个竞争者,分别是法国阿海珐和美国通用电气牵头的财团。实际上呢?阿海珐是和日本三菱重工合作的,而通用电气是和日立合作的。好,就算是我们喜欢美国技术,可为什么非要谈判呢?一通乱七八糟的谈判下来,结果就是送给美国8000亿元。
背景提示
2009年8月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原中核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因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2010年1月15日,康日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康日新领导下的中核集团在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中排第一位,有着“头号央企”的美誉。康日新因此被称为“中国核掌门”。康日新落马事件引发了中国核工业的深度反思。各方分析认为,我国在一些核电重大项目的招投标上,尽管制度设计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