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作者:郎咸平_第27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7/36页 下─页
有一个露天的垃圾场,每天都有很多机动三轮车来倒垃圾,这个垃圾场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集中焚烧一次,焚烧的时候,方圆几公里都能看到浓烟,还有一股刺鼻的异常难闻的气味,尤其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是通州特有的,而是在全国都非常普遍的,全国将近1/3的垃圾都是以这种简单方式被处理掉了。你知道我们中国每年要产生多少垃圾吗?将近1.6亿吨!我这里有个数据,在我们城市里,人均垃圾年产量是440公斤,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高达80亿吨,我们有2/3的城市已经被垃圾包围了,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



背景提示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侯大会之后,“低碳”一词迅速被国内公众接受,从家庭生活减少能量消耗,到办公、交通、出游等方方面面,“低碳”话题变得无处不在,“低碳生活”也已成为最时尚的生活态度。2010年1月17日,广州地铁2号线内,18位网友脱下裤子走进地铁车厢。这一幕是英美等国家“不穿裤子搭地铁”活动的延续。“不穿裤子”的本意,是为了宣扬减少现代工业产品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倡导所谓的“低碳生活”。按照“低碳生活”理念,一条涤纶裤,在其使用寿命的两年中,要用50℃的水和洗衣机洗涤92次,加之烘干、熨烫,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这就是脱裤有理的原因。然而,广州地铁的“脱裤秀”从发生那一刻起就遭遇种种质疑,把欧美游戏拿过来就算是加入“低碳生活”了吗?我们今天所遇到的环境问题是仅用“低碳生活”就可以概括解决的吗?

大家知道5亿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2008年我们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正好也是5亿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全国垃圾侵占的土地面积跟我们2008年造的房子的面积是差不多的。你是不是现在还觉得无所谓?是不是觉得还是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填埋垃圾?那我给你看一篇中新网在2009年12月30日发表的报道,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北京90%的垃圾都是填埋处理的,每年约占用500亩土地,而且还在以8%的速度递增。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建设新的设施,4年后,北京就将面临垃圾无法处理的严峻局面。
不仅是北京,我们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均已填满或即将填满。上海和广州每天都要产生1.8万吨的垃圾,深圳每天已超过1.2万吨。即使每天只有4500吨生活垃圾的南京市,现有的3个填埋场也即将饱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危机。
你以为这样就算了吗?还有比垃圾围城更可怕的,就是垃圾污染!2010年4月2日,垃圾污染岷江水源造成成都市区大面积停水,而这还只不过是一次临时停水。还有广东的贵屿,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废物拆解处理集散地,所以它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都已经被严重污染,不仅空气污浊,地下水更是因为受重金属的污染,基本都不能饮用了。不仅如此,我们很多天然的河流都丧失了饮用功能,比如三峡,每年雨季的时候,每次暴雨之后河面都会挤满垃圾,有时甚至需要开闸放水,清走一部分垃圾,才能避免水轮机组损坏。还有千岛湖,曾经因为持续降水,而爆发垃圾围湖,当地政府动用了100多艘机帆船进行清理,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垃圾清理干净。
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是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据北京市社科院梁昊光等专家调查测算,自2003年开始,北京就已经进入了电子、电器产品报废的高峰期。电子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极其严重,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铅、镉、水银、铬、塑料、阻燃剂等。有资料显示,每一台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中平均含有4至8磅铅。这些铅一旦进入土壤,就会严重污染水源,不仅会危害植物和微生物,还将危害到人类,铅这种东西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且,我们还不是像日本那些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我们没有把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经常把电子垃圾混在生活垃圾里一起焚烧,结果就产生含有大量重金属颗粒的飞灰,然后风又把这些重金属颗粒带到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尽管在中国有30多个城市设立了焚烧设施,可没有几个设有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即使有的地方设立了危险废物填埋场,它们也从没有把焚烧产生的飞灰的容量设计在内,例如上海的危废填埋场,如果接受焚烧飞灰的话,基本3年内就可填满。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有些应该烧掉的垃圾,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却被“变废为宝”,比如医疗垃圾,你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吗?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20万人死于因医疗垃圾造成的污染,其中400万人是儿童。这背后是什么?又是一条黑色产业链。这些大量的带有病菌的医疗垃圾,经过一些作坊的简单加工,就变成塑料制品的原材料,大量流向市场,然后被加工成我们日常使用的食品袋、塑料包装袋、塑料桶、餐具、暖壶外壳、水管,等等。

二、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些垃圾

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呢?很简单,各位看看我们自已的饮食起居。过去我们买酱油是自己准备玻璃瓶,买菜是自己准备布袋或者竹篮,所以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可以降解的,只是简单地做些掩埋就可以了,如果下了大暴雨,被冲到河里,就当是给鱼增加饵料了,反正又不含什么有毒物质。但是现在呢,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我们看看千岛湖和三峡垃圾围湖的照片就明白了,上面这些垃圾都是什么?基本都是塑料!这些垃圾因为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氯,做焚烧处理的话就非常容易产生二恶英,这个玩意儿特可怕,这是特别严重的污染,而且我们对这个是毫无概念的,如果我们焚烧这些塑料垃圾的时候,你只要在附近走过,二恶英就可能感染你。感染了这个你知道有多严重吗?我念给你听:二恶英会造成体内的内分泌失常,使雌性动物不孕、流产,雄性动物的话会减少精Zi细胞的产生,使雄性动物雌性化。而且它是脂溶性的物质,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一旦进入体内,估计这辈子都排不出去。所以现在每次政府动议要修建垃圾焚烧厂,大家就会一致反对,所以不能焚烧,那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只能填埋,但是填埋的话,就会侵占更多的土地,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为什么?还是因为我们的垃圾里混有塑料这些难以降解的材料。-_-!思-_-!兔-_-!網-_-!文-_-!檔-_-!下-_-!載-_-!與-_-!在-_-!線-_-!閱-_-!讀-_-!
所以,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而且尽且少用塑料这种东西。说起塑料这种化工材料,我觉得有必要说说它的来源。这一切的基础是一个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施陶丁格在1920年的长链理论,1930年的时候,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发明了一种工艺,开始工业化地生产聚苯乙烯。随后在1937年,美国化工巨头陶氏化学掌握了这个技术,并进一步发展,制成了聚苯乙烯发泡塑料,也就是我们今天最头疼的白色垃圾,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方便餐盒用的就是这种材料。所以搞来搞去都是因为德国,它们发明了这种材料,而现在这种材料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那德国呢?它们的环境会不会比我们还糟糕?恰恰相反,德国的环保是世界一流的。为什么呢?因为最早开始思考工业化的代价和问题的就是它们!我们今天说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那完全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事实是我们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经济,而德国人却从来没有打算要牺牲环境,二战之后的德国开始重建,搞了差不多二三十年的现代化工业之后,忽然发现河水里鱼类大量死亡,而且身边垃圾好像越来越多,那时候的莱茵河比我们今天的三峡和千岛湖水质糟糕多了,期间又发生了几次污水泄漏事故,这就激起了他们又一次的民族自省。自省的结果就是他们决心转变生活方式,所以,德国的几个化工巨头就发明了离子交换树脂技术,这也是今天污水处理领域里最有名的技术。对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这种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他们自己都不怎么使用了,却大量出口卖给中国。还有这个塑料袋,现在不都提倡可降解塑料袋吗?这个也是巴斯夫发明的!尽管现在还只是推广试点阶段,但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人通过这种反省,把它做成了一轮新的经济。
那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阻断产业链。想想日本是怎么对付地沟油的?通过回收,也就是政府以稍高于无良商贩愿意接受的价格购买了所有的废油,然后交给私营企业处理,最后这个炼出来的油被拿来给垃圾运输车做发动机燃料。其实这跟德国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在回收环节,德国60%以上的垃圾收集为私营公司,利用私营公司的逐利性,尽量在垃圾收集阶段就把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挑拣出来,把垃圾的总量降到最低。但是垃圾的处理却不让私营公司参与,以保证处理的公益性和无害性。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德国大量企业投身于垃圾回收行业,甚至导致垃圾处理能力“产能过剩”。现在德国每年可处理的生活垃圾近1800万吨,而德国每年的生活垃圾总量却不过1400万吨。垃圾的减少反而使众多的垃圾处理厂“吃不饱”,甚至要通过进口垃圾来满足产能需要。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意大利的市政工人闹罢工,导致大量垃圾没人收,没人处理,全国出现了严重的“垃圾危机”,德国就帮助意大利处理了16万吨的垃圾。

背景提示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就开始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问题。欧美国家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世界污染史。至今,欧美各国仍被各种环境问题所困扰。2009年,美国媒体指出,4900万美国人的饮用水含有砷和铀等危险物质,按照美联社的调查,包括制药厂在内的美国制造业合法向大小河流、湖泊等排入了至少2.71亿磅药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就认识到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确定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然而,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仍十分严峻。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要完成这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