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的。”
郭英说:“我也是来找他的。二哥,我四哥在哪儿,你知道吗?”
胡大海说:“就在山口里边呢,你跟我走吧。”
哥儿俩圈马回来去迎接四爷朱元璋。这时候朱元璋等人走出了山口,弟兄们见面悲喜交加,各诉衷肠。郭英将马匹、兵刃和盔甲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看自己的枪、马、盔甲失而复得,完好无损,心中万分高兴。那匹马与主人久别重逢,高兴得直打响鼻,又用舌头舔主人的手。
郭英说:“大家不如先和我回兴英岭,那里有两千喽罗,山势险要,粮饷充足,易守难攻,我们可以暂做安身之处。”
朱元璋说:“刘伯温先生约我到于桥镇,想必他早在那里等候了,我们还是先奔于桥镇吧。”
弟兄们正在说话,忽然左右两山有两支人马向他们包围过来。原来是陈也先的两个儿子陈士宽、陈士佩带兵前来接应陈士德。他们走到半道上就听逃兵说陈士德死在了一个小将之手。俩人心中又急又恨,收拾了兄弟的残兵,带着自己的队伍,杀奔飞虎峪。这两个人非常奸诈,一边走一边商量。
陈士宽说:“兄弟,咱们这回干脆就用兵垫吧,朱元璋虽然是个卖乌梅的商人,可是他手下倒有几位高人:金枪教师梅士祖,金刀太斗马从容,还有什么华云、何二愣。听说半道上他又收了两名上将,咱们可得谨慎、小心。”
陈士佩说:“哥哥言之有理。小弟想,依仗咱们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好以多胜少。”
哥儿俩商议已毕,来到山口,指挥三军一拥而上。兵丁们各摆刀枪杀上前来。这时候天已经黑了。朱元璋这伙人里能打的只有胡大海、华云、郭英几个人了,其余的早已是人困马乏。老百姓们又没有正式兵器,又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只得勉强挣扎,咬着牙顶着。两千大军一块围上来,真跟人山人海一样。陈士佩首先上阵,他大喝一声:“反叛朱元璋!你还不下马领死,等待何时!”
郭英在马上闪目观看,只见这位将官头戴亮银盔,身穿亮银甲,内衬素罗袍。坐下一匹白龙驹,手擎一杆亮银枪。郭英说:“四哥,小弟前去会他。”拍马拧枪冲了过来。两人也不搭话,便战在一起。
陈士佩将枪一抖,直奔郭英胸`前刺来。郭英见陈士佩的枪到了,将自己这杆枪向上一提,用力向陈士佩的枪上一砸,就听当啷一声,将陈士佩的枪砸出圈外。郭英将枪向后一撤,前后一合把,照定陈士佩咽喉就刺。陈士佩想要躲闪已经来不及了,耳听噗哧一声,这一枪正中陈士佩的咽喉。陈士佩翻身落马,气绝身亡。
陈士宽一见兄弟被郭英刺死,不由得勃然大怒,高声叫道:“朱元璋你胆大包天,反叛国家,连伤我二弟,岂能容得!”说罢拍马上前。
朱元璋一看来的这位将官,头戴镔铁盔,身穿镔铁甲,内衬皂罗袍,坐下一匹乌骓马,手中一把大刀。胡大海说:“四弟、七弟你们都别上去,让我去会会这小子!”说罢催马上前。胡大海说:“小子,报个名吧,你胡二爷爷的斧下不死无名之辈!”
陈士宽说:“我乃三江大帅的大公子陈士宽是也!你家少爷刀下不死无名之鬼,通上名来!”
胡大海说:“我姓胡名大海,人称水龙神赛灶王。小子,撒马过来吧!”
陈士宽一踹镫,马抢上首,使足膂力将大刀向上一举,直奔胡大海头上剁下。胡大海将斧纂向前一顺,跟见陈士宽的刀临近了,口中喊声:“挖眼!”将斧纂向前一探。陈士宽急忙将大刀撤回来,横着往上一推。没等刀杆沾着斧纂,胡大海将斧头向前一抡,口中又喊“劈脑袋!”陈士宽将大刀向上一托。胡大海将大斧往刀杆上一放:“钢斧子!”陈士宽说声:“不好!”用大刀向外一推,把胡大海的大斧推出去了。胡大海抡圆了大斧,照定陈士宽的脖梗就剁:“抹脖子!”陈士宽急忙将大刀向怀中一抱,刀头朝上,刀纂朝下,当啷一声将胡大海的斧子磕出圈外。二马错镫,胡大海用了个脑后摘瓜的架式,抡圆了大斧,照定陈士宽的后脑海,嗖的一声砍来。陈士宽想要背大刀招架,已经来不及了,就听噗的一声,脑袋开了花。郭英一看,二哥这些年长进不小,直叫好。
正在此时,忽听正南方咚咚咚三声炮响,惊天动地。只见灯笼火把、亮子油松,照如白昼一般。这一队人马像一条火龙一样,从南边涌来。朱元璋定睛观看,前面一杆大旗开道,后面两千庄丁团练,个个头巾号坎。再往后的一队个个头戴虎皮头巾,身穿青布衣,虎皮披肩,虎皮战裙,虎皮靴子,左手拿着虎头牌,右手擎着钩镰刀。当中一员大将,平顶身高九尺开外,虎背熊腰,膀阔三停,头戴青铜荷叶盔,身穿青铜连环甲,内衬一件宝蓝征袍,大红的中衣,虎头战靴。再往脸上看,面似蓝靛,发如朱砂,两道红眉斜插入鬓,一双虎目,光华炯炯,鼻直口方,颔下满部红钢髯,扎里扎煞,洒满胸`前。坐下一匹青鬃马,手擎九耳八环刀,威风凛凛。这正是花刀将军于金彪。在他的旁边有一匹白龙马,马上端坐一位道士,面如白玉,三绺墨髯,头戴九莲道巾,迎门镶美玉;身穿八卦仙衣,腰系水火丝线带,双垂灯笼穗;足下白袜云鞋,手持拂尘。这正是葛藏先生刘基刘伯温。
朱元璋看见刘伯温真如同夜路之人见了明灯一样,登时精神陡增,心想果然苍天有眼,我的救命之人到了。只见于金彪大喊一声:“众家弟兄随我杀上前去,解救朱将军和众乡民!”说罢他一马飞来,杀入重围,摇动大刀,好像削瓜切菜一般,众乡勇各持兵器也随后杀来。
这些人闯进重围,如同虎人羊群,转瞬间杀得元军纷纷后退,弃甲丢戈。官兵都逃散了,于金彪来到朱元璋面前甩镫下马,上前跪拜:“将军在上,于金彪迎接来迟,望将军宽恕。”
朱元璋赶紧下马双手相搀:“哎呀!于将军快快请起,若不是你来得及时,我们兄弟和众百姓早丧元贼之手。将军功高如山,何必过谦。”
刘伯温也上前见礼。大家喜之不尽,欢跃非常。于金彪说:“将军,末将承刘伯温先生指教,前来迎接,现已在庄内备齐了酒宴,给将军及众位英雄压惊,请将军进庄。”大家前护后拥进了于桥镇。
于金彪安排道人及众乡民们分头用饭、休息,将家眷们引入后宅,将朱元璋以及众将请到银安殿。原来于金彪自从武科场回来,对朝廷更加恨入骨髓。到家以后,就立即招乡勇,集民夫,大兴土木,建围墙,盖大殿,修护庄河,开挖地道,暗中买兵器、积粮草,教乡勇们习练武艺,让他们懂得救国之道。名义上他有五百护庄兵,实际上在四乡八镇的地道里还藏有精兵几千,每个人都能以一当十。这些事除了刘伯温,外人谁也不知道。皆因刘伯温云游天下,广交豪杰,听说于桥镇于金彪员外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聚集反元力量,便来求见。
这一天刘伯温来到于桥镇于金彪家门前,烦庄丁向里禀报。于金彪早听说过刘伯温的大名,亲自出来迎接。二人见礼已毕,于金彪把刘伯温接到客房,分宾主落座。互相道了些倾慕之意,刘伯温便对于金彪说:“贫道今日至此,是有要事相商,我知道于将军兵精粮足有意反元,但未遇真豪杰,不肯出头。现在有一位反元的豪杰,就要兴兵了,还望于将军拔刀相助。”
于金彪一愣:“先生,但不知所指何人?”
刘伯温说:“提起此人,干将军并不陌生,你早就认识,他就是当年和阳王手下的统兵副帅,在武科场箭射至正皇帝指挥众人突围的朱元璋。这个人名扬四海,义贯九州,仁厚宽宏,人人敬重。将军若能扶保他,大业可图。”◎◎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于金彪说:“先生此言甚是,我和那朱元璋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他的为人我是早有耳闻。我那老朋友李善长常常提起朱元璋的才智,我也是万分钦佩。他的六弟常遇春在考场上对我的情义至今未报,他若兴兵,我于某愿尽全力报效,但不知那朱元璋现在何处?”
刘伯温说:“此人现在滁州经商,此乃万不得已,我正想去找他商议在襄阳动手,你于桥镇离襄阳不远,正好能接应一阵,所以贫道特来请你帮忙。”于金彪满口答应了,刘伯温这才放心离去。
刘伯温在滁州和朱元璋约好以后,自己到襄阳城呆了半年多的光景,摸清了襄阳城的人情地理,又结识了梅士祖、马从容、华云龙、华云虎。刘伯温根据瘟病蔓延情况,估量到八月间襄阳城将有瘟疫传开。他精通医学,知道治这种病非用乌梅不可,所以将襄阳城中乌梅全部买下,存在梅马招商店。又派人去滁州给朱元璋送信,叫他收买乌梅,前往襄阳。刘伯温把事情安排妥贴,才回到于桥镇来,准备十月初兴兵,和朱元璋里应外合攻下襄阳城。没料到事情变化得这样快,朱元璋九月初就逃出了襄阳。因为于桥镇离武当山不远,武当山发生的事情,于桥镇很快就知道了。当刘伯温得知朱元璋被三江大帅陈也先的兵困在武当山时,就和于金彪带兵前去接应。现在于金彪将朱元璋等人请进银安殿,共商反元大事。
胡大海不等别人说话,抢着说:“咱们反了吧,四弟你为王,我们都是你的大将。咱们杀到京城,宰了昏君,报武科场之仇。你们说好不好?”
朱元璋说:“二哥之言,何尝不是我等心愿,但杀到京城谈何容易,我们手中缺兵少将,脚下又无立足之地。”
于金彪对朱元璋说:“朱将军,我于桥镇虽然地方不大,但几年来筑围墙,挖地道,积粮草,练精兵,在此起事倒也能抵挡一阵。只要你不嫌弃,这块地方就由你安排,人马归你统率。”
朱元璋赶快拱手说道:“感谢于将军大力相助。”
刘伯温见此情景,满心高兴,就说:“贫道也有几句话要说,眼下元朝无道,君昏臣奸,横征暴敛,残害忠良,逼得百姓占山落草,挺而走险。不少豪杰揭竿而起:刘福通虎踞北方,声势浩大;陈友谅起兵九江自封南汉王;方国珍黄岩造了反;张士诚占领了高邮城。元朝的天下,四分五裂,朝不保夕。朱元璋将军雄才大略,胜过以上诸人,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举旗称王,正适时宜。”
胡大海听到这里说:“我说老道呀,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你倒说明白点,让咱也听听呀!”
刘伯温说:“现在正是九月天气,秋高气爽,温凉适度,满山遍野青纱未落,正好调兵打仗,此为天时;襄阳地处水旱码头,四通八达,进则能攻,退则能守。于桥镇附近地势险要,高有悬崖峭壁,险有深渊,都是天然的壕堑,此为地利;胡二哥、郭七弟、于将军、梅老英雄,以及华云、何二愣等俱都是实心相助,此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