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噢,你叫胡强,对吗?”
胡强点点头。“那么,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胡。”
“胡什么?”
胡强摇摇头。
冯氏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丈夫。翁士杰托人各处打听,谁知过了半年,也没打听出一点头绪来,以后翁士杰也就不怎么打听这事了。
简短截说,胡强在翁士杰家一晃就住了五年。翁士杰对胡强如对亲儿子一般。特别是冯氏,对胡强比对阿福还疼爱,她总说这孩子没爹没娘怪可怜,所以总是惯着他。胡强力大,胆子大。不满十岁,他就敢跟着他大四、五岁的孩子上山打柴,下湖摸鱼。多陡的山他敢上,多深的水他敢下。为了这,冯氏常常担心,对丈夫说:“强儿老跟着村里的孩子们满处跑,万一出点事,将来怎么向人家父母交待呢?”
翁士杰说:“依我说,这样倒好。你看如今这世道,真是弱肉强食,人要没有点本事,就得吃亏。我还想带他出去打猎呢。”
冯氏一听就急了:“那怎么使得!我看过几年再说吧。”
翁士杰怕妻子不放心,也只好作罢。后来翁士杰给胡强做了一个铁抓,抓上有一条六尺长的链子,让他上山带着,既能打柴,又可防身,胡强心里高兴,除了吃饭、睡觉,抓不离手。
有一天,翁士杰的师父、飞抓王守义来看自己的徒弟,刚进了大门,就听见链子哗哗响。他顺着声音望去,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院里练飞抓。王守义看了半天,虽说孩子练的路数不对,但是他膂力过人。他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孩子,后来听翁士杰讲了这个孩子的来历,便对翁士杰说:“我看这孩子将来会有出息的。我想把他带走,教给他点真本领,你看怎么样?”
翁士杰说:“就依师父。只是不知他肯不肯走?”
王守义说:“这好办,你把他叫来吧。”
工夫不大,胡强来到屋里。翁士杰说:“强儿,见过你师爷。”
胡强抬头观看,只见这位老人身高八尺,年过六旬,细腰扎臂,精神抖擞,光头没戴帽子,挽了个牛心发髻,上边别着银簪,穿一身灰色的紧裤紧袄,胸`前十字样,腰扎丝鸾带,足蹬青缎子薄底快靴。往脸上看,面如古月,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鼻似悬胆,真是好威武的一副相貌。胡强紧走几步,双手一抱拳:“孙儿见过师爷。”
王守义拉他一旁坐下,询问了几句话,见他说话迟迟钝钝,挺费劲的,就不再多问了。他说道:“孩子,你能练一趟飞抓给我看看吗?”
胡强没有言语,他心想:我就会抓树枝,瞎抡,这怎么能练呢?
王守义见他不说话,就说:“我练一趟给你看看如何?”
胡强高兴了:“行。”
王守义来到院当中,唰唰唰练了一趟飞抓,胡强眼都看直了。练完了,爷儿仨又回到屋里。王守义对胡强说:“孩子,我教你练飞抓好不好?”
胡强赶紧答应:“好。”
“那你愿意跟我走吗?”
“愿意。”说完直往后院看,翁士杰一看便知,他是舍不得冯氏和阿福,便说:“在师爷那里学上二年再回来,我会带阿福常去看你的。”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冯氏收拾了几身衣服,包了一个包袱,交给了胡强,说:“孩子,四季的衣服全在包里,到了师爷那里,好好学艺,逢年过节回家来看看。”
胡强说:“娘,我忘不了你。”磕了个头,跟着师爷走了。
王守义住在离翁家堡百十多里的蜈蚣山,小月屯是蜈蚣山到翁家堡的必经之路。胡强来到这里特别用功,那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多的工夫,就把飞抓王守义的本领学了个八、九成。王守义心里特别高兴,要把自己全部的本领传给胡强。过了一年,有一天吃完饭没事,王守义细细问起胡强小时候的事。胡强模模糊糊记得他是跟爹爹一起骑马走的,后来就和老虎一起住在了洞里。
王守义问:“你的母亲呢?”
胡强说:“不知道。”
王守义又问:“你想想,你爹爹长得什么样儿?”
胡强边回想边说:“爹爹长得胖胖的,黑黑的,一脸胡子。爹爹坐在那里,旁边有很多拿棍子的人,他们都听爹爹的话。”
王守义听到这里,心里一动:莫非说他的爹爹就是那位曾在沛县做过知县的胡大海?王守义怎么会知道胡大海的大名呢?原来在江淮一带流传着许多胡大海的传说,什么力劈火龙神、大摆神牛阵啦,什么沛县除恶霸、飞马越山涧啦,把他说得神乎其神。刚才听胡强讲那段话,王守义一下就想到胡大海身上了。他问胡强:“你爹爹是不是叫胡大海?”
胡强一边想一边说:“胡……大……海,是!是!就是他!师爷,你怎么认识他?他在哪儿?”
王守义说:“我不认识他,可是好多人都知道胡大海的名字,听说他是西吴王朱元璋驾下的一员大将,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孩子,我一定派人打听,总有一天要让你们父子相见。”
从此以后,王守义更加用心教胡强的武艺,还常给他讲西吴王如何大仁大义,他手下的将官又是如何的英勇善战。胡强心里惦记着胡大海,也羡慕那些东挡西杀的将士,便更加用心练武艺了。每天爷儿俩天不亮就起来练,晚上练到二更天,才安歇睡觉。过了二年,胡强的功夫可就练得很深了,不仅练出了一把好飞抓,好气力,而且拳上脚上的功夫也不错,还有一个拿手的本领,就是水性好。他劈浪踩水如履平地,潜水摸鱼,那本领不下于胡大海。
西吴王取下太平府,兵发金陵,消息传到了王守义耳中。他把胡强叫到跟前,说道:“孩子呀,你这功夫也练得差不多了,也该为国家出力啦。听说西吴王已经得了太平府,马上要打金陵城,我想让你去投军报国,捎带着寻找你的父亲,你可乐意?”
胡强一听,打心里高兴,赶紧说:“乐意,乐意。只是我想回翁家堡看看爹娘再走。”
王守义觉得这孩子挺有良心,就同意了他先到翁家堡去一趟。第二天,胡强把最心爱的那身鹿皮袄裤穿上,提着那对飞抓,与王守义洒泪而别,下山走了。
天到中午,胡强到了小月屯。这小月屯村子不大,但地处交通要道,路旁有几家饭铺茶馆。奇怪的是街上行人稀少,买卖铺户关门上板。胡强身上带着干粮,想找个地方喝口水,歇歇脚好赶路,岂知茶馆都关门熄火。他走到村口,见有一个茶棚,板凳都放在桌子上,那意思是今天不开张。胡强走得口干舌燥,心想,错过这个村子,更没地方歇脚了,便上前去叫门。一个老人应声说:“客官,今天不卖茶,请客官另找别处吧。”
胡强说:“老人家,我寻口水喝。”
老人听见是个孩子的声音,把门开了一条缝,往外一看,果然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便问道:“小孩儿,你这是要上哪儿去?”
胡强说:“我要回翁家堡看我爹娘去。”
“哎呀,你去不得。”
“为啥去不得?”
“你进来,听我告诉你。”他开开门,把胡强拉进去,从铜壶里倒了一大碗水,送给胡强,说道:“我们这个村叫小月屯,这里住过一个武殿章武员外,前两年叫金陵王给气死了,他的结拜弟弟叫朱元璋……”
“是不是西吴王朱元璋?”
“对,对,就是西吴王朱元璋,今天一大早西吴王带着他的几位兄弟去给他大哥武殿章扫墓,不知怎么叫金陵王的弟弟赤福延达知道了。那赤福延达带了几万军卒,把朱元璋兄弟包围了。”
胡强听到这里,腾地站起来了:“老人家,朱元璋在哪儿被围了?”
“离这里西南十几里有一座山,朱元璋就被围在山里,现在正打得紧呢。孩子,你快往回返,等打过这一仗以后再回翁家堡吧。”~~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胡强把碗一放,拿起铁抓,冲出门往西南就跑。老人急忙高喊一声:“回来!错了!”老人以为他吓坏了要往蜈蚣山跑,所以叫他回来。胡强撒开一双飞毛腿,眨眼工夫就跑得没影了。
胡强连跑带蹿,工夫不大来到了山下,就听人喊马嘶,战鼓隆隆。他把抓链往腰上一缠,两个铁抓掖在腰间,飞一般地蹿上山头,往下一瞧,就见山坳里有一员大将长得虎背熊腰,十分威武,头戴乌金盔,身穿乌金甲,手擎一把开山斧。面似乌金,黑中透亮,大锛儿头,凹眍眼。胡强断定这就是自己的爹爹胡大海,他急忙跳下山来,翻了几个小翻,上前就把胡大海抱住了。
胡大海慢慢认出自己面前的这个孩子正是胡强,心中又是喜欢,又是着急,喜的是丢了十年的儿子回来了;急的是早不来,晚不来,偏在自己身陷绝境时来了,连自己都生死难卜,更何况这孩子呢。他把胡强搂在怀里,心肝宝贝地叫着:“我的宝贝儿子,你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胡强说:“师爷让我来投军报国的。”
胡大海说:“这么说,你拜师学艺了?”
“嗯。”
“你使什么军刃呢?”
胡强哗啦啦抖开了一对飞抓:“就使它!”
胡大海一看,心里高兴,一拍胡强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像我的儿子!跟爹爹打仗吧!”
胡强咧着嘴一乐:“爹爹,怎么个打法?”
胡大海说:“你先别忙,咱得先把你大伯和四叔他们救出来,然后一块儿杀出去。”
胡强一听,赶紧答应:“咱们就那么办了。”说完扭头就要走。
胡大海一把拉住:“孩子,你要上哪儿去呀?”
“我去杀敌将,救四叔。”
胡大海心里话:这儿子比我还能吹,他有多大能耐,我还没看见,哪能放心让他一个人去,便说:“跟我走,我领你去。”他带着胡强来到山口外,指着对面一个人说:“你看见高坡上站着的那个大个儿了吗?”
胡强往对面一看,只见那员战将身高过丈,金盔金甲,黄脸膛,凶眉恶目,脸上长满了糟面疙瘩,颔下微有钢髯,年纪有三十多岁,手中使一条虎尾三节棍,胡强盯着那条棍,越看越爱,恨不得马上过去把它夺过来。他把自己的飞抓往地下一扔,对胡大海说:“爹爹稍候,我去逮他。”撒腿往前就跑。
胡大海一把没拉住,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胡强如飞一般来到赤福延达切近。赤福延达见来了个孩子,举起虎尾三节棍,对着胡强砸了下来。胡大海把眼睛一闭,心中暗暗叫道:儿子,你这不是送死去了吗?
第七十七回 猛胡强力夺三节棍 勇常茂飞抓火葫芦
胡强赤手空拳直奔赤福延达。元军们见胡强那一身装束,不知这是何方煞神下凡,哪处妖魔出世,一时都怔住了。胡强没费什么劲就到了赤福延达跟前。赤福延达一看不由得打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