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我禀明主公,三日后到巢湖回话。”
李善长立即告辞,去见西吴王。其实西吴王和徐达已在离巢湖五十里外扎下营盘,单等李善长的消息。李善长将于庭弼所提条件,一一禀报主公、元帅。朱元璋说:“只要于庭弼愿与西吴合兵,共同抗元,别说三件事,十件、二十件本王也会答应的。”当即写下手谕一封,封于庭弼为水军元帅,统领水军,参与西吴军机事宜,并拨饷银十万两,以慰全军;赐于庭弼一顶紫金串珠冠,一件紫金连环甲。
三天头上,李善长带着这些东西又到了巢湖。于庭弼见西吴王如此器重他,心中十分高兴,带了自己的儿子和巢湖主要将领到西吴王营中谢恩。西吴王见于庭弼仪表堂堂,也十分喜爱,吩咐摆酒筵庆贺。西吴王左有陆军元帅徐达,右有水军元帅于庭弼,其余众人排列两旁,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巢湖人马归并西吴,西吴大营军威大振,日夜操练人马,准备攻打采石矶。且说这采石矶地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人们形容采石矶的险要说:山峰突出,好似狼牙锯齿;怪石横生,犹如探首雄鸡。说它高,抬头一望人眼晕;说它陡,壁虎到此心起疑。眼见得漩涡滚滚,鹅毛沉底;耳听得波涛怒吼,江流湍急。火炮尊尊山头卧,铁索累累锁青石。炮声轰响青石泻,矶下千军砸为泥。
采石矶的主帅是老姜不辣,副帅是撒里布花,后来又补了个陈也先。陈也先在襄阳损兵折将,吃了败仗就逃到采石矶避难,老姜不辣看在老朋友的面上给他补了个副帅之职。他们得知巢湖王于庭弼投降了西吴王,不久就要攻取采石矶,便加紧了防备。一日,探马来报:“有数十条战船,顺江而下。”老姜不辣闻报,率报众将来到矾头。工夫不大,就见有五排战船由远而近,每只船上都有一杆黄旗,上有斗大的一个“朱”字,一看便知是西吴发来的战船。等到战船接近了采石矶,船上勇士正要搭云梯,老姜不辣吩咐一声:“卸链抛石!”就听得轰隆隆一阵响声,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大小石头倾泻而下。这些石头,大的如磨盘,小的也有斗大,霎时之间几十条战船大部被砸烂,船上之人纷纷落水,可怜那二百多兵丁没有回去几个。此后几次攻取采石矶,俱都失败,西吴王与元帅心中十分焦急,带领人马暂住巢湖。
眨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朱元璋和徐达正在书房议事,于庭弼带着一位老者来见。西吴王不知何意,忙请于庭弼与那老者一旁坐下,于庭弼说:“主公,元帅,这位老汉是个打鱼人,姓赵名洪,与我有些来往,他有个侄儿在元将老姜不辣府中当差,采石矶的情况他略知一二。我把他领来见您,也许有助于攻取采石矶。”
徐达一听,心中十分高兴,便和老者攀谈起来。原来这老者的祖上曾在朝中为官,后被奸臣所害,从他的父辈开始就以打鱼为生,对这一带的情况十分熟悉。谈到攻打采石矶,他连连摇头说:“难呀,难呀,那采石矶探出水面数十丈,上有重兵把守,要想从江面上矶头,比登天还难。”
徐达问道:“矶头上有多少人把守?领头的是什么人?”
赵洪老汉说:“这我还不大清楚,让我侄儿给打听打听吧。”
过了几天,老汉又来求见,见了徐达便说:“昨天我那侄儿回家说,老姜不辣要在中秋佳节犒赏三军,庆贺胜利。”
徐达不解,问道:“庆什么胜利?”
“说是几个月来采石矶没伤一兵一卒,倒砸死砸伤西吴不少兵卒,砸烂了无数战船。”
徐达闻听哈哈大笑,他对朱元璋说:“主公,咱们和老姜不辣一块庆贺中秋吧。”
在座的人都不明白元帅这是什么意思。赵老汉走后,徐元帅把胡大海、常遇春、丁德兴、沐英、华云、徐方、吴祯等几员大将叫来,对他们说:“采石矶守将老姜不辣要在中秋节犒赏三军,庆贺胜利,说明元军中兵骄将惰,麻痹轻敌。这正是我们攻取采石矶的好时机。我们要大张旗鼓宣扬,说西吴王要在中秋节宴请群臣,以便进一步麻痹他们,好使我大军一鼓作气,取下采石矶。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齐说元帅的主意好。第二天,徐达就派出好几股人到周围州县一通置办,采买整牛整羊,成坛好酒,一船一船往巢湖运。没有几天,这一带就嚷嚷动了,说西吴王要在八月十五大宴群臣,还要在江上排练战船。这件事不久就传到采石矶老姜不辣等人耳中。他冷笑了几声,说:“反贼朱元璋屡遭失败,如今困在巢湖,进退两难,还庆贺佳节,真正可笑!”他根本就没把西吴放在心上。
八月十五日一早,赵老汉跑来送信,说今天守矶头的是陈也先和撒里布花,俩人各带十名将士,前半夜是撒里布花,后半夜是陈也先。老姜不辣有令,守矶头的将士不准喝酒,其他人可以随便喝。徐达传下话去,请诸位将军帅堂议事。这次元帅升帐与以往不同,不放炮,不响鼓。时间不长,众将来到帅堂,两旁站立,徐达眼望众人,说道:“众位将军,攻取采石矶的时机已到,今天晚上有一年之中最大的涨潮,因此,老姜不辣不会想到我军会出击,才敢放心饮酒作乐,我军将士要在三更以后,披挂整齐,乘五十只战船,偷袭采石矶。可是必须有一人先上采石矶,夺下矾头,船只才能过去。不知哪位将军敢去?”
胡大海说:“弄只小船,借着涨潮,水涨船高,不就上去了嘛!”
旁边有人小声问他:“胡二爷,你能上去吗?”
胡大海说:“我可上不去。”
那人说:“你净说废话!”
元帅说:“胡将军所说水涨船高,这话不错,只是这采石矶离江面太高,即使涨潮,船还是上不了矶头的。非得有勇敢之士才能跃上矶头。”
元帅说完,帅堂里半晌鸦雀无声,没人答话。这时旁边问坏了一个人,谁?常遇春。只见他迈虎步抖甲叶来到帅堂,躬身施礼:“启禀元帅,末将不才,愿讨将令,今天我要飞跃采石矶!”
胡大海说:“老六哇,你怎么上去?难道说你肋生双翅不成?”
常遇春说:“难道二哥你忘了?咱们一块练武时,每次上山,你们从山道上,我从陡壁上,每次都比你们先到。”
胡大海恍然大悟:“噢,对了,你有一对飞抓百链索!”
徐达说:“六将军准备怎么上法?”
常遇春说:“我想矶上守军必在矶头,矶的左侧是悬崖绝壁,不一定会有人看守,我就从这里上去,趁其不备,杀死守矾将士。我过得矾头便抖火折子,你们见着信号,便可从矾头下通过,从右侧登阶上岸,奇袭采石矶。元帅以为如何?”
徐达说:“此计甚好,只是危险太大。”
常遇春说:“元帅放心。即便我为西吴尽忠,也是理所当然。”
众人闻听,暗暗佩服常遇春。元帅想除了常遇春别人更上不去,便说:“就这么办了,大家准备去吧。”★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二更已过,江上起了风,江水突然涨高,江面上波涛滚滚,恶浪滔滔,浪裹着风,怒狮般地吼叫。这时一只小船奔采石矶左侧山环里而来,船上的常遇春穿一身青色紧袄紧裤,胸`前双搭十字拌,腰煞皮鞓带,足蹬青色薄底靴子。一丈六尺长的飞抓,取中搭在脖子上,领口地方用一条皮绳两头穿在索上,如同钮扣一般结好,两把飞抓掖在左右胯上的皮鞓带上,后背一杆竹节单鞭,怀揣火折子。四个水手俱都是膀大腰圆,一个赛一个的虎实。这只小船人不知鬼不觉,贴着江边来到了采石矶。
常遇春对四名水手说:“只要我离开水面一丈高,你们的船可赶快躲开我。”
一个水手说:“那为什么呢?”
常遇春说:“万一抓不磁实,我掉在水里不要紧,因为我会水;掉在船板上就得摔坏,有生命之险。”
一个水手说:“是了,六将军您可要留神呀!”
另一个说:“您这真是舍命为国呀!就这采石矶,谁瞧着谁不发愁呀!您可小心啦。”
常遇春说:“你们放心吧,我自会小心的。”
小船贴住山根,常遇春伸右手把右边的飞抓哗啦啦放下,右手抓住链子,嗖嗖嗖,啪!飞抓搭在了山石上。常遇春两手拽了拽,觉得结实了,就用左手往上倒,噌!噌!噌!脚底下就离开船板了,然后右手攥住了链子,伸左手把左边的飞抓哗啦落了下来,左手抢链,嗖嗖嗖!抡圆了往山石上一搭,拽了拽没问题了,左手攥住链,腾下右手往高里伸。摘右手抓,抓哗啦下去了,左手往上倒。这工夫离船可就一丈多高了,小船往西划去。常遇春再用右手抢抓,搭在山石上,拽了拽磁实了,左手摘抓,哗楞放下。简短截说,虽说有子时潮,但由江面的山根底下要爬上采石矶,得有数十丈高,难为忠心耿耿的常遇春,他一扣倒一扣,已然倒了四分之三,再有个七、八扣就可以到矶头了。这时可就不成了,他汗流浃背,嘘嘘作喘,抓抡着也没劲了,倒也倒不动了。他心里着急,暗暗叫着自己的名字:常遇春呀常遇春,西吴的胜败兴衰,就在今天这一举了,无论如何也得上去,要死也得死在上边呀!想到这儿,劲头可就来了。他狠着心,努着力,又倒了几扣,总算最末一扣也搭在山顶上了。他上了矶头,蹲在一块石头后边,把左右抓在皮鞓带中掖好,慢慢缓这口气,过了好大的工夫,把这口气缓上来,伸右手在背后抽出了竹节钢鞭,蹑足潜踪向矶头走去。
放下常遇春不表,再交待一下这山头的情况。老姜不辣在帅府张灯结彩,大排筵宴,他怕采石矶上出事,准备自己亲自去巡守。陈也先知道这件事以后,心想我自从来到这里,多亏老姜不辣另眼相看,不但让我住在这里,还给了个副帅之职,可是撒里布花处处小看我,那话里话外总嫌我寸功未立,不应担此重任。我不如趁今天这个机会,替他镇守采石矶,也好表表我的忠心,显显我的能耐。他对老姜不辣说:“元帅,今日佳节,元帅宴请众将,我愿替大帅镇守采石矶一日,以报大帅知遇之恩。”
老姜不辣闻听,心中高兴,就安排了撒里布花和陈也先两人,各带十名相当都督的元将前去守矾。这两班人分为前半夜一班,后半夜一班。子时已过,陈也先带着白天吃饱睡足了的十个人上了采石矶,把班接过来,各处巡视了一番。江面上除了风浪的吼声,什么也听不见,采石矶上连只猫都没有。他放心了,就把这十个人都叫到矶头上,和大家一块聊天。
一个都督说:“咱这采石矶,别说人上不来,连只乌鸦都飞不过去,放心睡觉准没事。”
另一个说:“你可别那么说,西吴那里能人挺多,就说那个常遇春吧,连皇上都敢抓,多大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