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的人已把百梁楼团团围住,正往上边开弓放箭呢!江忠这下子可坐不住了,飞身跳上自己的马,后头系着玉面紫骅骝、赛鹿铁豹骅,直向百梁楼冲去。就在这时百梁楼下大火熊熊,烈焰翻腾,急得他眼珠起红线、血灌瞳仁,他望着熊熊烈火,把大嘴一咧就喊上了:“主公啊,吴老将军哪——”他一边喊着,一边抡起大锤就奔着楼去了。
这座百梁楼全是木质结构,只有四角的明柱是铁的,江忠把锤掷了过去,他想用双锤将楼的明柱打倒,谁知锤链子正绕到铁柱子上面,他使出平生的气力往怀里这么一拽,就听得楼板咔吧咔吧直响。楼上的吴祯一见暗说不好,急忙把朱元璋往自己的肋下一夹,抖身形窜到了楼的北侧,往下一瞧,只见这里火势不大,兵丁又都围江忠去了,于是准备往楼下跳。突然,脚下如同地动山摇一般,吴祯也顾不上多想了,用手夹住朱元璋,丹田一运气,纵身就跳了下来。他们双脚刚沾地,耳听轰隆一声,整个楼就塌了。
原来,江忠用锤链子拽倒了一根明柱,楼就歪了,只一会儿工夫,楼便往南塌了下去,被烈火吞没了。吴祯和朱元璋见北边有一高土坡,他二人就上了土坡,刚刚稳了稳心,就让陈友谅的兵丁们看见了。他们一瞧楼上的人下来了,在北边土坡上呢,又都喊着叫着往北边包围过来了,他们往这边一冲,江忠急眼了,抡着大锤也往这边闯来。吴祯在高土坡上看见江忠,便高声叫道:“江将军,主公在这里!”江忠这时也看见了朱元璋和吴祯,他顾不得上前搭话,就用力割断了拴在皮鞓带上的两匹马的缰绳,那两匹马打着响鼻就奔自己的主人去了,朱元璋上了玉面紫骅骝,吴祯也跨上了自己的赛鹿铁豹骅,这时君臣三人心里才算有了点底,江忠在左,吴祯在右,朱元璋在当中,奋力杀敌,向南山口冲去。
再说陈友谅率领众人由楼底出了地道,迎面跑来一个兵丁,向他禀报说:“朱元璋逃出了百梁楼,丁将军领着众人正在追赶。”
陈友谅闻听,吃惊不小,心想:百梁楼的楼梯我已派人撤了,楼下又有丁波浪将军的五百兵丁围着,怎么会让他跑了呢?他忙问道:“有几个人?朝哪个方向跑了?”
兵丁说:“他们共有三个人,往东北方向去了。”
陈友谅对众反王说:“东北没有路,他下不去,咱们赶快追!”又对兵丁说:“快往下传我的命令,让了将军赶快调三百弓箭手来!”兵丁们领命而去,陈友谅与众家反王各上坐骑,往东北方向追朱元璋去了。
江忠、吴祯保着朱元璋奔东北方向边战边走,好容易到了山顶。到了山顶一看,三个人俱都惊呆了。原来刚才只顾冲杀,他们跑错了方向。这里是悬崖绝壁,别说是人,就连一只野兔也难下山。吴祯说:“我们赶快往回返吧,再晚了可就难以脱身了。”
三人勒马往回走,走出不到半里地,陈友谅带领一队人马杀了过来。江忠一见,气得双眉竖立,虎目圆睁,抡起八棱紫金链子锤就打,敌人一倒一大片;那吴祯挥起秋风扫落叶宝剑,如同削瓜切菜一般,那些个兵丁沾着就死,碰着就亡;好容易杀出一条血路,这时丁波浪带着三百弓箭手赶到了。丁波浪一声令下,乱箭齐发。江忠、吴祯把朱元璋围在中间,两个人一边拨打雕翎一边往下退。
陈友谅的人马越聚越多,江忠对吴祯说:“吴老将军,你快保着主公下山,我在这里阻拦敌军。”
吴祯说:“江将军,一虎难敌群狼,你一个人怎么能抵挡这么多人啊?还是我们一块保着主公走吧!”
朱元璋也说:“我们三人身陷绝境,死也要死在一块,怎么能放下你一个人呢。”
江忠说:“主公,话不能这么说,只要您能平安出了乱石山,我死在九泉也瞑目了。”又对吴祯说:“吴老将军,你就赶快保着主公走吧。”
吴祯眼含热泪对江忠说:“江将军,你要多加保重了。”说完保着朱元璋退了下去。
陈友谅手下的人见朱元璋退了下去,乱纷纷喊起来:“朱元璋跑了!快追呀!”陈友谅想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对付朱元璋,他立即传令:周伯颜去战江忠,赵福胜去会吴祯,他自己去追拿朱元璋。两人各领将令,分头去围朱元璋君臣三人。工夫不大,朱元璋等三人被冲散了,谁也顾不了谁了,只好各自独挡一面。
单说朱元璋边战边退,不知不觉被挤到了一座大山下,前边是高山拦路,后边是追兵尾随,走又走不了,打又打不了,累得他连剑都挥不动了。这时陈友谅带领众将追来,他把枪一横哈哈大笑:“朱元璋,这回你还想跑吗?只要我们的战马往前一进,你就完了。你赶快下马受缚吧。”
朱元璋一听这话,心中暗想:这回可就真绝望了,我们杀出百梁楼已经是很长时候了,不但没有找着出山的路,却反而丢失了我的两员大将,现在我孤身一人,四面受敌,又累成这个样子,想要活命势比登天还难。看起来人生有处死有地呀,可能该着我朱元璋死到乱石山。
陈友谅见朱元璋半晌没有言语,又说:“其实这事也好办,只要你给徐达写一书信,叫他带领西吴所有人马到这里听我调遣,我也不会亏待你们的。”
朱元璋闻听此言,怒从心中起,厉声喝道:“我今天来到你这乱石山,纵然一死,我并不害怕,大丈夫身在三光以下,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即使我朱元璋死了,也是美名千古。而你横行霸道,残暴不仁,即使活在世上,也被万人唾骂!”
陈友谅被朱元璋骂得暴跳如雷,一摇掌中虎头亮银枪,奔朱元璋胸`前便扎。朱元璋举剑相迎,战了几个回合,二马错镫,陈友谅用枪照定朱元璋的肩头向下一砸。耳听噗哧一声,这一枪正砸在朱元璋的肩膀上。朱元璋在马上晃了几晃,差点落下马来。陈友谅翻腕抖枪向朱元璋咽喉扎去。
正在此时,忽然从山上往下飞石头子,这石头子儿啪啪啪打来,砸得陈友谅睁不开眼,抬不起头,连连往后倒退。朱元璋正在纳闷,耳听有人说话:“父王千岁,不要着急,孩儿我来了!”
西吴王回头一瞧,从山坡上下来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五尺来高,形同病夫,黄面皮,小眼睛,尖鼻子薄片嘴,头挽日月双抓髻,前发齐眉,后发盖颈,上身穿着一件半大的圆领红袄,腰里系着青丝综,青绸裤子,脚底下是一双薄底快靴。小孩一边走,一边捡石头往陈友谅那边砸,打得他们个个头都抬不起来。小孩来到朱元璋的近前,趁陈友谅还没有醒过味来,拉起朱元璋就跑,拐弯抹角穿过一个山洞来到后山,小孩上前施礼:“父王千岁在上,孩儿这厢给父王磕头了。”
西吴王一瞧这孩子的长相就是一愣:“啊,娃娃,你是沐英吗?”
小孩说:“我正是沐英。”
“哎呀,你还活着呢?”
“那多新鲜哪,我怎么会不活着呢?”
朱元璋心里又惊又喜。这沐英是谁呢?这是朱元璋在几年前认的这么一个干儿子。那年朱元璋从武科场下来,盘缠丢尽,一日来到一个村庄,名叫沐家庄。正赶上这庄里的沐员外因老年得子,施舍钱粮。朱元璋也来求施舍。休员外见朱元璋气宇不凡,便让家人将他请入书房细问来历。朱元璋以实言相告,沐员外听了十分钦佩,便留他在府上多住几日。这一住就是十多天,俩人挺说得来。沐员外为给自己的儿子沐英消灾去病,就让沐英认朱元璋为干爹。过了两年,朱元璋又来到沐家庄,才知道沐员外家遭了一次火灾,家境衰败,老安人已去世,沐员外重病在床,沐英已经三岁,长得瘦小枯干,也不会说话。沐员外见了朱元璋,双眼落泪,颤着声说:“我重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了,我把此子交付于你,望你好好抚养,小老儿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说罢气绝身亡。││││
朱元璋帮着埋葬了老人,带着沐英离开了沐家庄。一个单身男人,带着个孩子过生活,不仅不方便,而且孩子也受罪。可是朱元璋为报沐员外知遇之恩,为保住沐家的这条根,对孩子是百倍爱护,一日来到乱石山灵云峰,山上有一座寺院叫万全寺,里边住着一个修行的老人,名叫张忠。他见朱元璋带着个孩子诸多不便,就要把孩子留在身旁。朱元璋十分感激老人,说只要自己有了落脚之地便来接走,并给孩子起名朱沐英。老人说:“我收此子为徒,十年学业完成才能下山。”朱元璋辞别老张忠下山不提。
老张忠在山上给孩子治好了病,等他会说话了,就又教他练武。几年的功夫,沐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这一天张忠把沐英叫到跟前说:“孩子,这些年你的功夫也练得差不多了,十八般兵器不能说样样精通,可也都拿得起来了。现在你的父亲朱元璋有难,你赶快到乱石山百梁楼去救他。”接着张忠把朱元璋的相貌、年龄对他讲了一遍。
朱沐英给师父磕了个头说:“救了我爹爹,我还要回来伺候您。”
张忠把脸一沉说:“你应该帮着你父亲打天下了,回来干什么?”
沐英不敢多说,提着自己的大铁棍就下山了。从灵云峰到百梁楼要翻过一个大山涧,大人也得走一、两个时辰,何况是孩子呢。沐英赶到乱石山时,百梁楼已经火光冲天,只见乱军之中围住了三个人,因为离得太远,也看不清被困者的相貌,过了一会儿,被追赶的人往山坡这边跑来了。沐英仔细一看,惊叫道:“妈呀,那不是我义父朱元璋吗?”他可急了,不要命地往山下跑。刚跑过第二道山梁,就瞧见有一人隐藏在山石后边拉弓搭箭对准朱元璋就要射。沐英顺手抄起一块石头就打了过去,正打在那人的手腕上,箭射歪了,弓也掉了。小孩赶步上前,举棍要砸,那人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说:“小爷饶命,小爷饶命。”
沐英说:“你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陈友谅手下的校尉,我家大王请西吴王朱元璋来乱石山赴宴,酒席宴前打在了一起,我们围住了百梁楼,想放火烧死他,不想那朱元璋竟然逃出了火海,往那边山坡跑去,我家大王告诉我在此暗算朱元璋。我刚要开弓放箭您就把我打倒了,我跟你可没仇,我射的是朱元璋。”
“啊!”小孩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射朱元璋我就不干嘛!”他把手中的铁棍抡圆了,向那小子的头顶砸了下来,耳听噗通一声,死尸倒地。他又赶忙回身,下山来救朱元璋。
来到山坡上一瞧,陈友谅已经把朱元璋给围上了。陈友谅那杆枪,直奔朱元璋的哽嗓咽喉,吓得他激灵灵打了个冷战,急忙从山坡上捡起石头往下砸,砸得陈友谅等人连连后退。
小沐英救了朱元璋来到后山,朱元璋又惊又喜地问道:“孩子,这些年你的武艺学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