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公封您一字并肩王;您如果愿意转家为民,弟子还是亲自送行。事到而今,您可应该醒悟了。望恩师三思而行啊!”
脱脱听了徐达的话,不免也凄然泪下。他摆了摆手说:“徐达,你不必多说了,老夫宁愿接受这三般朝典,死而无怨。老夫死后,你二位师弟扶灵回朝,你不要为难他们。我纵然在九泉之下,也含笑瞑目了。”脱脱又对张天佐、项文忠说:“天佐,文忠,为师已知元朝当灭,你们投在西吴王驾下效劳,也算是弃暗投明,今后要好自为之。”说罢端起酒杯刚要喝,徐达赶紧阻拦:“师父,使不得!”
徐达哪里能劝得了他,脱脱稍一打愣说道:“啊!徐达,你看身后那是谁来了?”
徐达不知是计,猛然回头,一看并无他人,知道不妙,急转身形再看脱脱,老太师已饮鸩入腹,霎时间气绝身亡。
正在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拿住叛逆徐达,为太师报仇!”哗啦一声,众人把徐达包围起来。
第五十七回 乱石山反王赴宴会 百梁楼豪杰显身手
脱脱饮鸩酒身亡,徐达痛哭失声,忽被脱脱手下的众将团团围住。他们口口声声要杀徐达,为太师报仇。这时就听哗啦一声,跟随徐达来的吴祯、江忠等人一齐亮出了兵刃。徐方蹲在屋梁上高声喝道:“谁先动手,我这枣核镖就打谁的脑瓜儿!”
白云托和蛮子海牙一看事情不妙,急忙对众人说:“诸位休要莽撞,太师临终时曾有遗嘱,他说从此两军罢战,不可再动干戈。请大家不要再与西吴为敌了。”众人这才散去。
徐达问道:“钦差何在?”大家找了半天,钦差迹影全无,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三日后白云托与蛮子海牙扶灵北归,徐达带领大队人马护送,灵车出了木门岭的山口,师兄弟五人相互告别,白云托和蛮子海牙护灵北渡黄河,回了大都,不再细表。
且说徐达同张天佐、项文忠二位师弟带领人马回到滁州,朱元璋闻报,命副帅张玉出城迎接。徐达兄弟三人,来至王府,见到朱元璋行了君臣之礼。徐达把吊孝之事细细讲了一遍,朱元璋听到脱脱太师饮鸩酒身亡,也不免感叹一番。徐达询问了他们走后滁州的情况,朱元璋说:“元帅你回来得正好,那陈友谅在乱石山摆下兴隆会,八月十五日八国反王皆到百梁楼赴会,也邀本王前去,正等你回来商量此行。”
元帅闻听,吃惊不小,急忙问道:“主公已经答应去赴会吗?”
朱元璋说:“若是不去,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徐达说:“陈友谅明摆兴隆会,暗藏杀机。眼下离会期不足半月,我们得立即准备,以防不测。”说罢与众人商议对策。
不提徐达如何准备,且说陈友谅为什么要设摆这次兴隆会?原来陈友谅从武科场逃出京城,回到江州,继续招兵买马,攻城夺县,成为南方各反王中疆土最广、兵力最强、野心也最大的头子,他准备从江州顺流而下直取金陵,与元朝南北对峙,称霸于天下。这里他最不放心的是朱元璋,他曾看到朱元璋在武科场组织突围的军事才干,又深知徐达、刘伯温都是运筹帷幄的人物,就像常遇春那样武艺高强的战将,朱元璋手下就不知有多少。如何除掉朱元璋?陈友谅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摆一次“鸿门宴”。可是到哪儿找一个适中的地方呢?凑巧,在滁州被朱元璋部下赶走的李德才,落脚在乱石山上。这座山十分险峻,只有一条通路,那真是一夫挡关,万夫难敌。陈友谅差人给李德才送了一封书信,信中说他想借乱石山开一次群雄会,事后重金相酬。李德才正愁没有靠山,自己势单力薄,不定哪一天被人家吃掉。忽然陈友谅差人找上门来,他暗暗高兴,欣然答应,立即回了一信,提出愿意把自己山上的几千人马并入南汉王军中,表示他自己“愿在陈千岁驾下效劳”。陈友谅觉得李德才这个人对自己有用,就收下了这条走狗,还给他个谋士的衔头,成为陈友谅的心腹。陈友谅让李德才监工用了几十天的工夫,在乱石山上修盖了一座百梁楼,里面布好了埋伏,这才派人到各反王处下书。
陈友谅在乱石山修百梁楼的时候,刘伯温得到消息,他立即来找朱元璋,说:“闻听陈友谅借乱石山盖一座百梁楼,要邀请各路反正聚会。陈友谅为人奸诈阴险,诡计多端,又野心勃勃,早有独霸中原之意,此次他来到乱石山,必有缘故。为摸清他的底细,贫道有意出去查访,同时也去找找常遇春。陈友谅是常遇春手下的败将,要制服陈友谅,必须常遇春才行。”
朱元璋说:“能够找到六弟,那可再好不过了。只是元帅不在军中,你一走,万一有事,如何是好?”
刘伯温说:“主公放心,元帅很快就会回来。军中之事可请副帅张玉代劳。”次日刘伯温离开了滁州。
这一日,兵卒来报:“南汉王陈友谅派谋士李德才前来下书。”
西吴王闻听一愣,说道:“陈友谅怎么派了这样一个人前来下书?”便回身问张玉:“张元帅,我们见不见这个李德才呢?”
张玉说:“他替陈友谅来下书,还是要见的。不过,陈友谅野心勃勃,李德才诡计多端,这二人狼狈为奸定无好事,而今元帅又不在城中,主公您要多加谨慎。”
朱元璋说:“副帅放心。来呀,有请李谋士。”
工夫不大,李德才来到王府,参拜西吴王。朱元璋叫人给他搭过座位,问道:“李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见教?”
李德才双手呈上南汉王陈友谅的书信说:“我家千岁在乱石山建了一座百梁楼,邀请各路反王于八月十五日前去赴宴,名曰兴隆会。陈千岁久慕贤王德高望重,差小人前来下书,邀你赴会,共商反元大事。陈千岁还说,如有不去赴会者,说明反元无诚意,就要率领众家反王共伐之。”
朱元璋一听,心说这是连请带要挟,我要不去,倒显得我反元心不诚,被天下人耻笑。这兴隆会就是龙潭虎穴,我也要去。想罢说道:“请回禀陈千岁,到时我一定率领众将前去赴会。”
李德才说:“陈千岁吩咐,这次赴会者,只许带随从二人上山。”
张玉闻听,急得连连摇头,意思是千万不能去,有道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这兴隆会只怕是个杀人场!
朱元璋冲张玉一点头。朱元璋心想我也知道这兴隆会并无好宴,去了就是一场鏖战,可是,我若不去,说不定他们还许以拒绝联合反元为借口,联络各路反王来攻打滁州,到那时我们腹背受敌,滁州百姓又要受兵刃之苦了,所以说还是去的好。朱元璋没听张玉的劝告,跟李德才说:“李先生,请你回去转告你家千岁,就说我朱元璋是日必到。”说着他提笔就在书信的背面签上名,又交给了李德才。
李德才接书在手,暗暗高兴,说:“贤王,八月十五我们君臣可就在山下恭候了。”
朱元璋说:“一言为定。”
李德才辞别朱元璋,回乱石山复命不提。
到了第四天,徐元帅传令,擂鼓聚将,咚咚咚鼓声一响,众将官顶盔贯甲来到帅堂。徐达将主公赴兴隆会一事对众将说明,然后派将:“吴祯听令!”-_-!本-_-!作-_-!品-_-!由-_-!思-_-!兔-_-!網-_-!提-_-!供-_-!下-_-!載-_-!與-_-!在-_-!線-_-!閱-_-!讀-_-!
吴祯抢步上前:“末将在!”
徐达说:“老将军,此番主公去乱石山赴兴隆会,本帅要你隐蔽真相,改扮家人保驾前往,你要记住,取胜事小,保驾事大,你能保住主公的安全就是头功。”
吴祯点头:“元帅请放宽心,末将记下了。只要有我吴祯三寸气在,定保主公安然无恙。”
元帅又叫:“伏虎大将江忠听令!”
“末将在。”
“本帅命你改扮马童,随主公去赴兴隆会,到了乱石山,一不许饮酒,二不许贪眠,三匹战马由你一人负责,千万记住人不许离马,马不许离人。一旦有变,你二人要拚着性命保着主公冲出山口,我将在山外接应。”
江忠说:“元帅,您就放心吧。”
吴祯、江忠去作准备。徐达又让徐方上前,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然后对众将说:“乱石山地形险要,陈友谅人多势大,主公此番前去,又只能带去两人,为了应变,本帅要带领人马在山外安营,倘若有变,倾西吴之兵攻山破敌,入山救驾。”徐达又把滁州的军队,全部交给了副帅张玉和滁州王郭光卿,徐达说:“主公及诸将离开滁州,陈友谅不会不知,要防他乘滁州空虚,前来攻城,也要防其他反王乘机暗袭。滁州是西吴根基之地,千万不可大意。滁州的安危,系在二公身上。”
张玉与郭光卿齐声说道:“蒙大帅相托,怎敢不尽心竭力。”
徐达安排完毕,点了十万人马,带领胡大海、丁德兴、华云龙、华云虎等数十员战将,保护着朱元璋,遘奔乱石山而来。
八月十五这天,朱元璋君臣来到乱石山前,众人抬头往山上观看,只见山头上旌旗蔽日,号带飘扬,山脚下高搭彩楼,五光十色。旁边席棚里坐着陈友谅和几国反王,正在等候迎接朱元璋。陈友谅今天特别得意,他头戴荷叶紫金盔,身穿荷叶紫金连环甲,外罩一件大红座蟒甩出了左臂,肩头上亮出甲叶上的踢庭兽。头上一双雉鸡尾,胸`前一对狐裘搭甩。那几位反王俱都是金盔金甲、银盔银甲、青铜盔青铜甲、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等等不一。陈友谅正在做着美梦,他想今天若能成功,就可顺江而下,直取金陵,到那时,大半个国土就是他的了。然后挥师北上,直捣大都,他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皇帝了。为此,他才煞费苦心,在乱石山百梁楼摆下兴隆会,宴上是毒酒,楼下有伏兵,山上数百石磙子,咽喉要道设埋伏,绷腿绳、绊马索、梅花坑、翻板陷坑,坑里有弩弓药箭、立刀、窝刀、转环刀。只要朱元璋一进乱石山,就是助生双翅,也难以飞出。
陈友谅越想越高兴,正在此时,忽报:“西吴王朱元璋驾到!”陈友谅赶忙率领众反王出来迎接。只见朱元璋头戴紫金盔,身穿紫金甲,外罩大红袍,肋下挎剑。胯下一匹玉面紫骅骝。身后一名家人,看年纪六旬开外,瘦小枯干,满脸皱纹,瘪太阳穴,两腮无肉,眼皮耷拉着,连耳垂都干了,胡子都擀成了毡。头上戴着个甩头疙瘩青皂帽,身上穿青袍,腰系一条黄丝绦,脚上穿一双青布鞋子,人不怎么样,骑着一匹宝马,叫赛鹿铁豹骅;旁边还有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长得虎背熊腰,浓眉阔目。头上青色绢帕裹头,迎门斜打麻花扣,左鬓边戴一朵青绒球,上边洒满了金星,上身穿青缎子紧身瘦袖小靠袄,纳肩纳肘纳领纳袖,纳的是万字不到头,青绒压边,周身四十八对寸白钮扣,腰煞一巴掌宽的牛皮大带,铜钩铜扣铜气眼;下`身穿青缎子兜裆滚裤,打着裹腿,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