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作者:袁腾飞_第42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42/65页 下─页
他一点辙没有,皇上所想到的只有一招,就是给你封官。那我只能是这样,你想要收复中原,想要迎回二圣,那按道理讲,你要立下天大的功劳,你显然是要有报酬的,那先在就这样吧,我提前把报酬给你,这功咱甭立了,成吗?皇上下旨,收复失地,举国同庆,尤其在前线出生入死的这些大将们,功劳最大,因此把岳飞升成正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

  这个官衔,在中国古代的文官街里面,是排第一等的。十年前,甚至不到十年前,岳飞刚是什么?七品东京留守司统制,短短的十年的功夫,您由七品升到一品,一个县团级干部,一下升到正大军区级,十年都不到,你不对皇家感恩戴德吗?你还不能明白我什么意思吗?我对你够好了。皇上都已经是讨好岳飞那个劲头,曲意逢迎。我明明知道你给我不是一条心,我还给你加官晋爵,我这良苦用心,你不能理解吗?

  宋金第一次议和之后,在南宋朝中仍然不乏反对议和的声音,其中以岳飞的态度最为坚决和激烈,于是宋高宗赵构为了安抚和讨好岳飞,竟然一下就把岳飞升为从一品的高官,可谓是皇恩浩大。那么岳飞能够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吗?

  岳飞不能理解。岳飞给皇上上表,无功不受禄,我不要,敬谢不敏。吴玠他要是他的事,我志向远大,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唾捭燕云,直捣黄龙,这是我的志向。我不是为了当官。岳飞更冤,皇上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君臣俩谁也不理解谁,永远踩不到一块儿去,没有灵犀,也没法一点通。这官我不要,我不当了,敬谢不敏。皇上一看急了,你什么意思?吴玠兴高采烈,人家接受这官职了,你不要,你这不等于公开跟朝廷对抗吗?所以皇上又下旨,不许辞职,不要不行,必须得要,这官你必须得当。

  岳飞被迫升了官之后,岳飞又出招了。他给皇上上表,我请求去洛阳,考察敌情,你不是让我升了官吗?我就要尽到忠臣的本分。皇上是希望什么,你当了官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你享受去,你做这么大官,你不得会去显摆显摆?你给我享受,你手下的部将都有升赏。皇上是想着,岳飞官做大了,手下的部将官做大了,官一做大,俸禄就优厚了,俸禄一优厚,家产就丰富,家产一丰富,进取心就减退了,惹事的这个可能性就少了。所以我为什么要给你升官?我就是为了让你别惹事。结果没想到,岳飞跟皇上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来一蛮拧,你给我升官,那我更得好好报答你,我更得忠心报国,所以我申请去洛阳考察敌情。岳飞又上表,“北虏自靖康以来,以和疑我者十余上矣。不悟其奸,受祸至此”。从靖康以来,金国人假装说跟我们谈和,十多回了。其实岳飞说着话,说句实在的,真有点昧心。每一次议和都是宋提出来的。“今复无事请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现在,平白无故他又要跟咱们谈和,而且,“无功之赏,祸之先也”,“臣等量带轻骑,随二使袛谒陵寝,困以往观敌衅”。请求带上骑兵随使臣,一个是金国的使臣,再一个就是宋朝的送金使、伴送金国的使臣,我随二使袛谒陵寝。我就是到河南巩县,北宋皇帝七帝八陵都在那儿埋着,我去拜谒陵寝,捎带手我看看敌人的虚实。

  皇上一看这不干了,你这不又给了自取嫌疑,你给了金国人以战争的借口。所以皇上赶紧下旨,亲笔下御札给岳飞,不许去,这是绝不能去,你给我老老实实待着。官都给你升了,你好要干吗?不许去。他一不让去,岳飞急了,皇上不让我去是吧,行,我不干了,给皇上上疏,“比者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复于用兵,且无嫌于避事,伏望陛下附照诚悃,曲赐矜从,令臣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歌咏陛下圣德,为太平之散民,臣不胜幸甚”。我不干了,你看他没事把地盘割给咱,你又不让我出兵跟他打仗,然后还得避嫌疑,所以干脆这么复杂的事,以我岳飞的这个智力水平,我理解不了。我理解不了怎么办呢?陛下您可怜可怜我吧,我这个人不适合带兵,我也不适合被您重用,所以兵务我交出来,兵权我不要了。不是老有大臣攻击我,说我一心要攥着兵权,我不要了。退处林泉,歌咏陛下圣德,天天写诗,我歌颂您,然后我做一个太平散民。既然跟金也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天下了要我们这些武将还有什么用?所以我干脆功成身退。其实岳飞功也没成。我干脆身退,歌咏陛下圣德去吧,“臣不胜幸甚”,那我就太高兴了,我不干了。把那个上疏一上,一连很多天没有回音。

  【面对宋高宗赵构赐予的高官厚禄,岳飞不但拒不接受,而且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甚至不惜以辞官来要挟赵构,那么一心只想议和的赵构会如何处理这个不听话的岳飞呢?】

  皇上拿到他这个上疏,很为难。这么一个刺头,他主动提出来不干,是好事,而且尤其在那个时候,天子赵构的宝座已经坐稳,金也承认我了,虽然不承认我是大宋天子,最起码承认我是江南国主,仗也不用打了,基本上中原故地也都收复回来了,宋金两国划黄河为界,丢的地比北宋也没多太多,我也对得起祖宗了,我爸还有嫡母郑皇后的棺椁也迎回来了,而且金人也答应把我亲妈放回来,天下太平了,挺好。岳飞这刺头不干就不干吧,不干拉到。但是皇上一想,如果我现在就同意了,皇上也能看出来,岳飞这是赌气,他多少次嚷嚷不干,哪次他也没真不干,他这是赌气。所以皇上想他这回说不干,我要同意了的话,这个岳家军怎么办?谁能带这支岳家军?按照我们现在讲,岳家军这些将领都是岳飞一手提拨起来的,他们恐怕只知有军令,不知有圣旨。你如果把岳飞撤了,那么,这支军队谁去带?十万大军要是一翻脸,变生肘腋,心腹之患,这可比金国害处还大。这个怎么办?谁去带?你说岳飞下来了,岳飞下来了可以,然后把岳飞底下的部将给调了。这就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比如说我们按照今天部队的编制说,你撤了岳家军的师长,师长都是岳飞的人。你把他师长撤了,那么团长还是他的人,你再把团长撤了,那营长还是他的人,你总不能一直撤到班长吧?你说岳飞他解了兵权,他解了兵权之后,底下的这帮人怎么办?所以皇帝在沉吟之中,拿到岳飞这封上疏,没有作答。岳飞一看,皇上怎么不理我?我给你写信你没收着?再来一封,又给皇帝上了一封。一封比一封言辞犀利,“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盖高之听,曲加仁侧,洞照愚忠,使一夫之微终随其欲,特许退休,就管医药,臣不胜感戴圣德厚望之至”。岳飞这回连我歌咏陛下圣德这种话都不说了。原来我还想做一个太平散民,我退处林泉,我天天写诗赞颂你、我们伟大的皇帝,我天天干这个。这个皇上看着还能心里还舒服点。然后我上了疏你不理我,岳飞这回也急了,这回给皇上上疏怎么说?我病了,我病得很重,所以干脆你恩准我退休。你才三十七岁你就退休。你恩准退休吧。就管医药,我看病去,我不甚感激陛下的圣德。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请求你恩准我退休,我要去看病,这宋高宗不能再装了吧?不能再不理他了吧?所以宋高宗只好回了他一句。这次宋高宗回了一句,不解释,不劝,跟岳飞说不清,他也不可能理解皇帝的这份心思,所以高宗皇帝几个大字:“所请宜不允。”你上表要求辞职,我不同意。岳飞这次又挑战朝廷,因为朝廷不按他的意图来,我不让议和你要议和,议和完了之后,我向趁势一鼓作劲儿,我把金国给消灭,我把失地全收回,连太祖太宗都没收回的幽云十六州我也收回来,你又不同意。所以我就不干,挑战朝廷结果没成功。皇上一句话把他打发了,“所请宜不允。”你想辞职,没门,不同意。岳飞失败了。

  虽然岳飞一再上疏要求出兵收复中原,甚至不惜以辞官来要挟,但是皇命难违,面对宋高宗赵构的一句“所请宜不允”,岳飞这次反对议和的行动,最后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宋金议和看来也会正常地进行下去。然而就在此时,一个金国人站了出来,他一手撕毁了两国的议和盟约。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岳飞是失败了,完颜兀术成功了。把牌重新洗了一遍,整个大翻牌。完颜兀术士为什么成功?

  前面讲,完颜兀术本来是一个激烈的主战派,太祖皇帝第四子,大金第一名将,骁勇凭陵,本来是激烈的主战派,结果黄天荡一战,把他吓惨了,哭了好几回。先败于黄天荡,后来在川陕又败于吴玠,自己把胡子都割了逃跑了,到这份上了。所以,完颜兀术这个人一下就走了一个极端,他变成了什么呢?原来宋朝是一只小耗子,一拳我能砸死它,鄙视宋朝如鼠,现在有点畏宋朝如虎,这宋朝太不得了了,这可不好弄。所以完颜兀术本来是坚定的主战派,现在就开始倾向于主和。但是他主和是有条件的,他跟完颜昌不一样,完颜昌完全是出于私心,我主和的目的是为了让宋朝德我,“我以地与送,宋必德我。”完颜兀术没理解完颜昌这个德我是什么意思。完颜兀术理解的德我,就是感念我大金的恩德,完颜昌的德我,那就是我。德我,我希望你赵构像刘豫那么一点就通,每年孝敬,你得给我孝敬,然后我挟洋自重,就这种感觉。所以两人实际上就没弄到一块去。但是完颜兀术就是说,如果宋朝真的感念大金恩德,这仗不打也就不打了。结果没想到的是,对完颜兀术的打击接二连三来了。

  首先就是宋高宗,收回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就得发布圣旨诏书,完颜兀术金国君臣,尤其是那些反对议和的金国君臣,拿到宋高宗这个诏书一看,没有一点德我的意思。宋高宗这个诏书一说就是,我为什么能把河南陕西之地收回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然后我光明普照,将士用命。没有一点感念大金恩德的地方。这是我还给你的地儿,我还给你的地,你不感念我?发了这么一个圣旨。然后金使回来之后,金使知道完颜兀术是主战派,而且他要往上京会宁府去复命,要经过完颜兀术的辖地,见了完颜兀术之后,这个金使就跟完颜兀术讲,说宋朝不但不感念咱们,他那儿开始挖战壕,开始修堡垒,修葺城墙,布置战守之具,他要跟咱干仗。完颜兀术一听,完颜昌这是妖言惑国。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你看看,果然这个不幸而言中。所以完颜兀术说,你赶紧回朝廷复命,然后等宋使来了,我责问宋使。后来宋朝的使臣就来了,到金国去上表,双方交接手续要办,有一些后续工作要办。完颜兀术就问这个宋朝使臣。这个使臣交王伦。就问这个王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