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同学》作者:杨少衡_第39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39/49页 下─页
楼是老楼,高六层,没有电梯,两人拾级而上。楼道很安静,没有遇到旁人。到了顶楼,叶家福家门敞开着,他问赵书记要不要进屋喝杯茶?赵荣昌说不必,上去吧。于是两人来到墙边,那里靠着一张竹梯,叶家福先上,赵荣昌随后,踩着吱吱响的竹梯,分别爬上了天台。

  这是机关宿舍大院十号楼共有的楼顶天台,实际上它归叶家福个人使用,原因是本楼为旧楼,不像一些新建楼房为了方便住户活动,修有通往天台的阶梯,本楼只在最高一层楼道天花板处开一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上安有薄铁皮盖板,平时紧闭以防雨水,需要上屋顶维修作业时,才由工人架梯子挪盖板,从天窗爬上天台。由于攀登比较麻烦,又要抬梯又要爬窗,本楼住户几乎没人有兴趣上去游览天台,这有效减少了楼顶设施的人为损坏,也给叶家福创造了一块称得上巨大的个人空间。叶家福住顶楼,家庭成员极端单纯,他自备一副竹梯,高兴时把门一开,梯子往墙上一靠,吱呀吱呀自己一个爬上去,里里外外,没有任何人会来干涉。

  赵荣昌知道叶家福的这块个人空间,当年他还在省里工作,尚未下来任职时就听说过。当时叶家福瘫痪多年的妻子刚刚过世,叶家原住妻子所在单位市第二中学,恰那座旧宿舍楼要拆,机关管理局安排了这处旧住宅给他,他觉得不错,去省里开会时曾向老同学赵荣昌介绍过,特别推荐此间天台,称自己但有烦闷,就爬到楼顶转悠,上边视野开阔,空气流通,抬头有星星,低头有苍生,感觉豁然开朗。赵荣昌记住了。他到市里当领导后不久,特地找了一个黄昏抽空上门,前来关心叶家福,那天就要看叶家福的自有天台。叶家福说赵荣昌那么大的领导,哪里可以爬竹梯钻天窗?赵荣昌说为什么不行?该爬就爬,该钻要钻。于是叶家福把自己的个人空间欣然贡献出去。赵荣昌在上边感觉很好,称赞果然不错。后来几年里,他曾数次到过这里,用叶家福的话开玩笑,说是来一起看星星。赵荣昌这种职位的领导,想找一块安静点的地方没什么困难,自有人替他安排,有什么必要跑到这里登梯爬窗?一处六层高的旧楼天台风景,再怎么不错也算不上观赏胜地,但是人家就要来。这是赵荣昌的过人之处,知道怎么温暖自己的下属和同学。

  叶家福问:“赵书记关心什么呢?生活上的?”

  赵荣昌说都关心,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有什么考虑,尽管说。

  叶家福说他感到非常幸运。赵书记是老同学,对他了解,该考虑的都为他考虑了,自己只有认真工作才对得起。他觉得很满足,没有其他要求和想法。生活上也一样,一个人过,习惯了就好。

  赵荣昌问:“是不是有个女交警?”

  叶家福问:“蔡波讲的?”

  赵荣昌点头,问那个人怎么样?叶家福苦笑,说看起来人不错,但是散了,还是没有缘分。赵荣昌当即批评,说什么缘分,关键是叶家福有障碍。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叶家福说,赵书记最了解,这方面他不行,没治,自己也清楚,这辈子就这样了。赵荣昌说不对,不能这么消极。

  那时起风了,天气显冷。叶家福说赵书记走吧,不要感冒了。赵荣昌却不急,一圈圈走,看着远处出神。

  “气象局给了一份中长期预测,”他告诉叶家福,“今冬气温可能偏暖,明春雨季可能提早,雨水偏多。这个很不利。”

  叶家福问:“书记想什么呢?”

  赵荣昌说他考虑抓住最佳施工季节,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把整个经济工作带动起来。明年初新一届“两会”召开之前,必须让干部群众看到实际进展,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提高信任度,形成一个好的开局。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绕城高速,要求率先实现突破。蔡波带队突击,任务不轻。

  “从大局考虑。”他说,“咱们都要支持他。”

  叶家福一时无语。

  “人都有毛病,有的可以容忍,有的不行。”赵荣昌说,“看人看事,还是要大处着眼,是不是?”

  叶家福说:“是的,我明白。”

  没再多说,点到为止。叶家福与蔡波间的异常,一定为赵荣昌感觉到了。这位书记不仅长于高瞻远瞩,很多时候他还细致入微,敏锐而具洞察力。叶家福相信蔡波跟自己一样不会找他多说什么,不会幼儿园小孩一般向老师告状,称谁谁不跟自己好了。但是赵老师于百忙中有所察觉,所以要来“看看星星”。

  他们离开天台。还是叶家福在先,下到楼道后他扶紧竹梯,小心护着,尽量不让竹梯晃动,保护赵荣昌安全下来。

  分手之前,叶家福说了句话:“书记放心,书记的意思我明白。”

  赵荣昌点头:“你一向最可靠。”

  赵荣昌再次提及将于明年初召开的本市“两会”。他说有些事情需要提前考虑,确定了目标,要想办法尽可能完美地实现。他有打算,到时候可能会要叶家福出来承担一些责任。

  叶家福表示一定维护好两会期间的社会稳定。赵荣昌说:“不止这个。”

  他没再多说,叶家福也闭口不问。书记的车已在楼下等候。他坐上车离去。

  施雄杰被袭后,昏迷于城东体育馆附近,发案地点属道林区地界,因此案子归道林分局办理。施雄杰是现任处级官员,他这案子很特殊,区分局非常重视,安排了经验最丰富的警员负责破案。但是案子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难以进展,原因不在别人,却在施雄杰自己。这个人在病床上声嘶力竭,义愤填膺,抨击黑恶势力猖獗,侵犯人权,谋害领导干部。指责警察工作不力,让伤害他的凶手以及幕后指使者一直逍遥法外。他却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根据案发现场情况分析,警察排除误伤的可能,认为凶犯目标明确,是看准了才下手。如此伤害不会无缘无故,一定存有足够强烈的恩怨,以至仇恨。施雄杰近年磕碰事多,其妻自杀身亡,轰动一时,他是不是与谁结有怨仇?又是因为什么而结怨?哪怕不是结怨,只是有些矛盾,总也免不了的。施雄杰却什么都不说,对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的恩恩怨怨三缄其口。最奇怪的是这个人还故布疑阵,云里雾里扯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例如提到自己是遭到蓄意谋害,因为他掌握了一些人的内情。他知道有些人行为不端,倚仗权势,为所欲为,等等。他似乎有意无意要把视线往蔡波那里引,所以叶家福才会去追问蔡波。事实上叶家福心里很明白,蔡波肯定想收拾这个人,但是确实不会选在他自己面临提任的关键时候,更不会采用这么有冲击力的伤害方式。

  现在施雄杰提出要见叶家福。他是想跟叶副书记谈谈自己的案子,还是想谈谈他老婆的故事,如前两天蔡波在电话里委托他的?

  叶家福决定去见一见。

  王平东告诉他:“案情有些发展。”

  不是施雄杰忽然合作了,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是办案民警查到了一件事,有点意思:警察因办案需要,通过电信部门调阅了施雄杰的相关手机通话记载,在查阅中发现施雄杰案发前半个月与一个叫章春木的人有过多次联系,最频繁的一天,章春木在两小时内给施连打了五个电话。这位章春木是本市道林区人,今年三十五岁,年轻时曾因盗窃罪被判入狱两年,出狱后以泥水工谋生,如今拉起一支施工队,当小老板,在本市城乡承揽小型装修工程,主要承接居民住宅装修业务,也包过一些单位的小装修项目,除在本市揽活,还曾跑到省城一带做小工程。据办案民警初步摸底,施雄杰家的装修是章春木做的,两人因房子装修存在纠纷。

  “施雄杰什么时候装修房子?”

  两年前施雄杰买了新房子,然后装修,花了半年多时间,当时施的妻子林琳还没出事。据说施雄杰夫妻对装修质量不满意,因此闹纠纷。

  叶家福点头,说注意这个章春木。
☆☆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这是一条线索,也可能并无价值。时下本地房地产公司卖房子,精装修的不多,住户基本上都要敲墙铺地,为装修新房脱一层皮。无论找专业公司,或者找游击队搞装修,户主与工程方的矛盾难免发生,闹点纠纷很正常。施雄杰装修一套住宅,以本市目前普通水准,大不了花个十万出头,款项不会太多。充其量就这么一点钱,不管双方矛盾怎么大,似乎不至于闹到需要乱拳恶揍尖刀断筋的程度。

  叶家福立刻止步。

  是常志文,着便装,拉着一个穿病号服的小姑娘从病房往门诊大楼走,刚好与叶家福相遇于天桥。小姑娘大约十二、三岁,瘦瘦的,模样清秀,脸形跟常志文很像。

  叶家福略有些尴尬,他问了一句:“是你女儿?”

  常志文点头,说孩子发烧,担心肺炎,住院了。现在带她到门诊这边做胸透。

  “叶副书记身体不舒服吗?”她问,“看医生?”

  叶家福说:“没事,拿点药。”

  她笑了笑:“领导生病了也会难受,身体还得注意。”

  叶家福说:“大人还好,小朋友特别要注意。”

  她说:“谢谢叶副关心。小朋友不怕,她有医生。”

  叶家福伸手跟常志文握了握,两人错身走开。过了天桥,叶家福才啊了一声,明白了,知道常志文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常志文的前夫是内科医生,就在市医院工作,因为跟一位女护士有染,常志文不能容忍,两人分手。此后其前夫另建家庭,她则自己带女儿生活。所谓女儿有医生,说的应当是孩子的父亲。

  叶家福到了病房。施雄杰坐在病房边一张方凳上耐心恭候,他那只缠着纱布的伤脚抬起来,搁在床沿上。

  他不谈自己很让警察伤脑筋的左脚脚筋,讲了一个跟包裹、医院和中标有关的传奇故事,主角是他老婆林琳。

  那一年夏天,施雄杰的妻子林琳收到一个奇怪的包裹,里边有一条肮脏的女用内裤。有个陌生女人给林琳打来电话,说内裤是她的,裤裆里粘着斑点来自施雄杰。陌生女人让林琳赶紧到医院检查是否中标,因为她刚查出患有艾滋病,估计施雄杰已经跟着染了,林琳大有危险。林琳吓坏了,慌慌张张立刻跑医院检查,拿着内裤逼施雄杰交代。施雄杰经不住折腾,承认自己半年多前跟一个发廊女有染,租房包了该女,后因没办法满足女子花销,两人闹翻了。该女没艾滋病,她是故意找碴。林琳跟施雄杰大闹一场,带着儿子离家,跑到堂姐林玮那边哭诉。当晚施雄杰硬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