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演绎,就已经仓促谢幕。徐志摩还没有卸下装扮,林徽因已经换了另一个角色,一个令他琢磨不透的角色。
但他依旧守着那座舞台痴心地等待,等他深爱的女子有一天回眸将他寻找。
尽管徐志摩生命里走过许多女子,除了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还有凌叔华和韩湘眉,甚至在国外,亦有许多女子爱慕他,但徐志摩真正深爱的女子是林徽因和陆小曼。在与陆小曼刻骨相爱之前,他的心里始终对林徽因念念不忘。而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又何曾放下过?只是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所以曾经相爱的人会因为诸多的不同,而彼此渐行渐远。
五十七
其实人间情爱莫过如此,你爱我,我爱他,他爱你。你爱的人未必会爱你,爱你的人你未必会爱他。相爱的人未必可以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在一起未必不会幸福。所以至今,我们都无法真正分辨出落花与流水,到底是谁有情、谁无意。又或许并无情意之说,不过是红尘中的一场偶遇,一旦分别,两无痕迹。
烟火幸福
相信看过《上海滩》的人,都无法忘记许文强和冯程程的那段生死之恋。风起云涌的上海滩,想要一段安稳的爱情实在太难。和许文强在一起,冯程程过得太辛苦。许文强说过一句话,他知道这世上再也没有谁会像冯程程那么爱他。可许文强永远给不起程程现世的安宁,痛彻心扉之后,冯程程选择了丁力,一个她从来都不爱的男子。
可就是这个男子,会为她在雨中撑伞,会在她哭时递上一块手帕,会为她削一辈子的梨,会在她需要的时候永远陪伴在身边。
有时候,安稳比爱情对一个女子来说更重要。真正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容忍她的一切。下雨的时候,给她撑一把油纸伞;寒冷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天黑了,永远有一盏灯为她点亮;晨起时,给她一缕温暖的阳光。我想世间平凡女子需要的就是这般寻常的爱,一种烟火的幸福,不浓郁,但经久。冯程程要的是这种爱,林徽因要的也是这种爱,凡尘许多女子要的都是这种爱。
就算后来那个风情万种的陆小曼,要的还不就是烟火的幸福,只五十八不过,她要的是一种极致。这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太过奢侈任性,太过懒散贪玩。她仗着徐志摩的宠爱,尽情地挥霍光阴,挥霍钱财。打牌、听戏、跳舞、喝酒,直至吸鸦片,而徐志摩依旧对她千恩万宠。他在几所大学教书,只为挣更多的家用任由陆小曼肆意挥霍。所以我总说陆小曼像罂粟,风华得惊世,又落魄得倾城,让中毒的徐志摩最后穿肠至死。试问寻常男子,又岂能要得起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爱?
林徽因终究是淡然的,她不敢像陆小曼那样不惧红尘,去要波澜壮阔的爱情。陆小曼为了和徐志摩一起燃烧,她不顾一切要与王庚离婚,甚至不惜打掉肚子里的孩子,还因手术失败落得终身不得生育的遗憾。可她无悔,她敢为爱生、为爱死。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从来就没有赢得任何人的祝福,但他们不屑于别人的眼目,只为自己的爱情而活。纵然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未必都是美好,尤其到了最后,陆小曼的任性使他们彼此之间有了很多矛盾,但是他们愿意为爱情焚烧,一起化为灰烬亦甘心。
时过境迁,尽管林徽因对徐志摩再不是从前滋味,但她从未真正对他有过任何的解释,那种淡然自若的态度令徐志摩进退两难。一九二三年春天,徐志摩和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成立了新月社,林徽因也参加。社名是徐志摩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纤弱的一弯分明暗示着,怀抱着未来的圆满。”徐志摩觉得,唯有和林徽因在一起谈论诗歌,才能在她的眼眸里找回一些当年的感觉。只是那微乎其微的诗意与柔情,如何能够填补他对她热切的渴望。
梁思成不会不明白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微妙的感情,但他知道,五十九林徽因是那颗璀璨的星子,她的光芒令许多男子仰望。他也不过和徐志摩一样是林徽因美丽裙裾边的一株草木,甚至还不及徐志摩那样出众。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梁思成和林徽因相处的机会很多。他没有徐志摩那样浪漫,但林徽因和他在一起却觉得踏实自在。他们之间没有多少风花雪月,有的只是平常的快乐。
如果说徐志摩是林徽因梦中一切美好的想象,那么梁思成则给了她现实的安稳。和徐志摩在一起,林徽因的思绪仿佛永远沉浸在诗境里,始终忘不了伦敦那迷离的雨雾。和梁思成相处,则让她感觉到阳光下那些粉尘落在手背的真实。她甚至有时贪婪地希望可以拥有这两份情感。只是春花秋月再美,也还是离不开一粥一饭的生活。
这段时间,林徽因一直在梦与醒之间徘徊。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让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的情感有了快速的增进。一九二三年五月七日,梁思成骑摩托和弟弟梁思永上街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示威游行,摩托行到长安街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林徽因闻得此消息,心慌意乱,长久以来,她已视梁思成为亲人般看待。梁家两弟兄住院治疗,梁思永伤轻不几日出院,梁思成却伤了筋骨落下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小小一截。
梁思成因车祸住院的这段时间,林徽因每天去医院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那时恰值初夏时节,炎热的天气,梁思成经常汗水沾身,而林徽因亦顾不得避讳为他擦拭。他们之间自恋爱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频繁亲密的接近,这次有惊无险的意外令林徽因深刻地懂得,她和梁思成不能再轻易别离。而她想要的,是一份真实的情感,是可以一六十起牵手漫步的温暖,是为他洗手做羹汤的简单幸福。
许多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上苍给了林徽因弥补的机会,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于是她选择重新安排自己的缘分。倘若没有这次车祸,也许林徽因依旧徜徉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间苦恼不已。命运就是这样,在你迷茫的时候会给你暗示,让你选择自己所要走的路。而每一次抉择都有得有失,选择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长流的日子,选择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光阴。林徽因要的终究是寻常的幸福,所以此生定与徐志摩攃肩。
后来的日子,林徽因经常与表姐王孟瑜、曾语儿参加新月社俱乐部文学、游艺活动。尽管她和徐志摩还时常会有交集,但她已经明白自己今后要走的路,再不敢任性地辜负他们。因为车祸,本来梁思成计划一九二三年赴美留学的日期只得推迟一年。梁思成的推迟刚好等到了林徽因在培华女中的毕业,并且她考取了半官费留学。这场车祸又成全了一件美事,二人得以一同漂洋过海,也算得上是比翼双飞。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一幕又一幕的戏,或真或假、或长或短、或悲或喜。你在这场戏中扮演那个我,我在那场戏里扮演这个你,各自微笑,各自流泪。一场戏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戏的开始,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沉浸在昨天。你记住也好,你忘了也罢,生命本是场轮回,来来去去,何曾有过丝毫的停歇。
爱是修行
六十一
他们说,爱是一场修行。想必看过这句话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心动。在漫长又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路修行,最终得到一种所谓的圆满。可真正修成正果的能有几人?爱是什么?爱是茫茫人海中不期然的相遇,是万家灯火里那一扇开启的幽窗,是茂密森林里的那一树葱茏的菩提。修行的路,不是挥舞剑花那般行云流水,而是像一首平仄的绝句,意境优美,起落有致。
他们又说,爱是一种信仰。为了这份洁净又神圣的信仰,许多人穷其一生去追寻,尽管最终未必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只是,在爱恨迷离、冷暖交织的红尘路上,每个人沿着心中所期待的方向前行,都应该一往无悔。因为任何的彷徨与踌躇都是对光阴的辜负,有朝一日,青春被没收,我们连做梦的资格都没有。□本□作□品□由□□網□提□供□下□載□與□在□線□閱□讀□
你是我种下的前因,而我又是谁的果报。世间风景万千,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清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家。有些人看上去很好,却不能和你一起面对风浪;有些人看似浪子,却是你真正的归者。而这一切,在你遇到人生的坎时,便自见分晓。
真正爱过的人,他们的缘分是不会因为其中一个人转弯就戛然而止的。林徽因虽然选择了梁思成,但她和徐志摩亦做了一生的朋友,在她人生欣喜或失落之时,想到的终究还是曾经交过心的男子。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漂洋过海之前,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他的到来再度给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相处的机会。
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泰戈尔在日坛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他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当时媒体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六十二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而这些,一时间成为京城美谈。
在泰戈尔眼里,徐志摩和林徽因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玉人。那时候,许多人都已经知道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热恋中,只是还没有行文定礼。或许在世人眼中,林徽因应该和徐志摩携手共赴红尘情路。他们不明白,以林徽因的诗情和美貌为什么不选择风流才子徐志摩,而钟情于梁思成。
这么说,并不意味梁思成身无长处,梁思成亦是当时的青年才俊,更是梁启超的长公子,只是论及文学上的才华徐志摩远胜于他。林徽因和徐志摩站在一起,就是一道让人看了忘不了的风景,任何时候都赏心悦目。想来许多人都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有过一场浪漫刻骨的康桥之恋,如今徐志摩已经离婚,可林徽因依旧决绝离他而去。她的选择令很多人不明白,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谁也不能代替谁的人生。
五月八日,是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为了庆祝他的生日,新月社的成员用英语编排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或许是因为两个人曾经本就是一对恋人,又真心地相爱过,他们将戏下的情愫带进了戏里。所以舞台上,他们很快就投入到各自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惹得台下看客掌声不断。
原本旧情难忘的徐志摩,在舞台上又重新找回了当年康桥时的感觉,林徽因无以伦比的美丽令徐志摩产生了许多幻觉。台上的他们几乎忘记自己是在演戏,误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那份感情原来一直都不六十三曾丢失,彼此一直都在。台下的人都被他们的演技打动,就连不懂英文的梁启超都看出了端倪,有些不痛快,而梁思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直到戏的落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