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作者:白落梅_第2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25页 下─页
的安定?
  那些遗失了快乐的人,是否在花开的时候可以重见欢颜。那些弄丢了青春的人,是否在老去的那一天还能重寻记忆。假如你和我一样,被浮华的世态浇漓,害怕人情凉意。莫如沿着一首诗的韵脚,寻找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随着她流淌的笔墨,走进人间四月天。
  诗意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无需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只是觅寻之前,请折一枝绿柳,插在老旧的白瓷瓶里。因为我相信,一个小小的瓷瓶可以装载整个春天,那个素净的女子可以许诺给我们一段永远青翠的回忆。
  梦中白莲
  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还是不曾踏足过江南的,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碰触的梦。因为生怕这个梦会在有生之年无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尽头还不能得偿所愿。
  每个人都无从选择自己的故乡,你是出生在花柳繁华的江南,还十是长成于草木荒凉的塞北,早在前世就注定。命运之神编排了我们的来处与归所,纵然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不是心中所爱,也不能改变其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迁徙,也有可能被迫放逐,这一切亦早有定数。从来,我们都是人间匆匆过客,凡尘来往,你去我留,不过如此。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无论你是出生于杭州,还是和西湖仅有一面之缘,都为可以与这座城有所相关而深感幸运。都说同一片蓝天下,有缘自会相逢,而同在一座城,是否真的可以魂灵相通?
  林徽因有幸地,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她降生于杭州。
  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地风姿万种。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
  它真实美好地存在,无需设下陷阱,所有与之相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从此沉迷不醒。
  像林徽因这样温柔而又聪慧的女子,她的一生必定是有因果的。
  所以祖籍原本在福建的她,会出生于杭州,喜爱白莲的她,会生于莲开的六月。这座繁华骄傲的古城,不会轻易为某个人低眉含笑,而林十一徽因却可以做那倾城绝代的女子。微雨西湖,莲花徐徐舒展绽放,多年后,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成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那朵白莲。唯有她给得起杭州诗意闲淡的美丽,给得起西湖温润洁净的情怀。
  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而祖母游氏典雅又高贵,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此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颜。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那个莲开的夏季,杭州陆官巷,一如既往的古朴宁静。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
  我始终相信,身体不过是装饰,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
  杭州陆官巷林宅,是一座古朴灵性的深深庭院,带着温厚的江南底蕴。只是不知道黛瓦白墙下,有过几多冷暖交替的从前;老旧的木楼上,又有多少人看过几度雁南飞。无论你从何处来到这里,都会误以为这座老宅就是梦里的故园。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却真的好遥远。百年沧桑,岁月变迁,多少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曾更改的始终是老宅所留存的旧日情怀。
  十二
  院内的苍柳又抽了新芽,梁间燕子筑的巢还在,木桌上老式花瓶已落满尘埃。一百多年前的某个夏日,这座宅院里传来一位女婴的啼哭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叫林徽因,从她降落人间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了注定的人生故事等待她去演绎。或凡庸,或绚丽;或平淡,或起伏;或欢欣,或悲苦,这一切过程,在命册上早已写好。
  相信命册吗?《红楼梦》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和“金陵十二钗副册”。这册子里面写的判词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命数,是她们人生结局的暗示。只是红颜多薄命,所以匾额上写就的是“薄命司”。那么多风华绝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终究抵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有些人在意过程是否华丽,无谓结果,而有些人不在意过程有多辛苦,只图有个善终。
  每个哭着来到世间的人,带给亲人的是无尽喜悦,每个微笑离开尘世的人,带给亲人的则是永远的悲痛。难道一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真的有一本命册,如同生死簿那般醒目地搁在阴冥之境?而我们就必须按照书页里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将其演完才能罢休?若是如此,就真的不必过于奔命,须知因果有定,得失随缘。
  都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承担罪孽的,但对于一个新生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制止的愉悦。然而,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你以为自己早已厌倦,其实却总想一醉贪欢。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十三
  林徽因的出生给林氏家族无疑带来了莫大的喜悦,虽为女婴,可她粉雕玉琢的容颜让人一见欢喜。这个漂亮的女婴瞬间就给厚重的大宅院增添了灵气与欢颜。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的句意,给女婴取了徽音这个美丽的名字。后来,为避免与当时一男性作者林微音相混,从1934年起改为林徽因。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名字,林徽因这一生被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深爱。尤其是金岳霖,他温和又执著地爱了林徽因一生,终生未娶。他就这样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也缄默一生。试问,如此深刻的情感,又有几个男子担当得起?
  我们无法从一个婴孩脸上读出任何故事,每个全新的生命都有着一尘不染的纯净,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一个人只有在出生和死去的时候是最干净的。刚刚出生的人,删除了所有前世的记忆,纯粹地来到人间。而一个行将死去的人,则是空手离去,带不走这凡世半点尘埃。
  但是我始终相信,无论你多么纯然,冥冥中总会有所昭示。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其深沉的含容;一朵花里,可以读懂其微妙的心事。
  所以,幼婴时的林徽因一定隐透出逼人的灵气与聪慧。或许他们都明白,这个小小女孩注定用诗意和美好的情怀,来完成降落人间的使命。
  老宅光阴
  如梦江南,永远像梦境一般落在每个人的心里。多少行色匆匆的十四旅人相逢在山水间,从这道杨柳依依的堤,摆渡至那道烟花纷飞的岸。⑧⑧網⑧文⑧檔⑧下⑧載⑧與⑧在⑧線⑧閱⑧讀⑧
  那些因为来过这个多情之地的人,原本淡然超脱的心性,也开始有了牵挂。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在烟雨小楼中品茗的闲情,爱上了午后阳光下打盹的慵懒,爱上了一朵花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有些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地演绎一场场悲喜人生。
  尽管我们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人间,但彼此都只是过客,没有谁会为谁永远停留。到最后,都是尘归尘,土归土,过往的恩宠皆已吹作浮云。年轻的时候,不管不顾地挥霍今生,待到老时,则希望可以透支来世。起伏跌宕的一生,回眸只是云淡风轻,不是自己太执著过往,而是红尘千变万化,我们必须以踉跄的姿态,在熙攘的市井探寻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看过一张林徽因三岁的照片,一个小小女孩站在深深庭院里,背倚着一张老式藤椅,清澈的眼睛看着前方。这座庭院藏有百年故事,藤椅也不知道历经多少流年,唯这小小女孩尚不知人事,不知道那遥远的远方,会有怎样的际遇将其等待。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童年应该是清白的,不需要太多色彩,一笔一画简洁而美好,记住的也只是单纯的快乐。
  然而每个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远离纯净,开始漫步在十五红尘的烟火里。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寻找所谓的归宿,其实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乡,都只是暂将身寄,看几场春日芳菲,等几度新月变圆。
  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林徽因五岁之前都在杭州陆官巷度过,关于那段时光我们已无从查找,而她亦没有丝毫记忆。其实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童年是值得珍藏的,尽管有些人也曾历经辛酸,但是在模糊的记忆里,那些零散的碎片叠合在一起,始终会是美好。
  林徽因五岁的时候,随父母迁居至蔡官巷一座老宅院。在这里,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光阴,却给这位才女留下永难磨灭的记忆。到了五岁,林徽因的大姑母林泽民成为她的启蒙老师。林泽民是清朝末年的大家闺秀,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算样样精通。
  正是这位娴静优雅、知书达礼的姑母,教会了林徽因读书识字。
  霞光掩映的晨晓,暮色低垂的黄昏,明月皎洁的夜晚,幼小的徽因手捧一册册线装书,读着书卷里的词句。也许她读不懂其间美好的意象,读不懂那诗意的情怀,读不懂冷暖的故事,但是她却从此爱上了书,爱上了淡淡的墨香,爱上了锦词丽句,还有书卷里那一枝莲荷的淡雅清愁。
  人的性情多为天生,有些人骨子里就是安静的,有些人血液里躁动不安。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如此。但后天的启蒙亦尤为重要,倘若将一个沉静的人放逐在喧嚣的市井中,难免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