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阶段了。《费尔巴哈论》写成以来又80多年了。这80多年自然科学的发展,超越了过去的3000年。原子物理学、电子学、控制论、生物科学、实验天文学、宇宙航行,哪一门都不是局限地考察一个小局部,哪一门都联系其他学科才能有进展,哪一门的新成就都在不断改变人们对于宇宙的总看法(即所谓世界观)。不仅如此,本世纪初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究,一般还限于了解自然,充其量只限于“了解、控制,以为人类造福”这个观念。现在人类发现,人的活动对于自然的改变,对于自然界自身的循环运动的影响,已经不是可以忽略的了。于是发生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甚至宇宙医学问题等等。
所以,自然科学早已超出了形而上学的范围。自然科学早已从发生发展,亦即从自然史方面去研究自然了。说现在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是绝对的时代错误。
自然科学超出形而上学阶段,与黑格尔没有关系。现在的自然科学是自然史的科学,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是:“不承认自然界有任何时间上的发展,任何‘前后’,只承认‘同时’。……黑格尔体系……把历史的不断发展,仅仅归于‘精神’。”(《反杜林论》1970版第10页)
也许所说的自然科学家是形而上学家,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辩证法吧。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 (注意黑格尔称为应验科学,恩格斯称为实证科学,自然科学家则自称为实验科学) ,他们所需要的方法是“实验逻辑”,辩证法对他们全无用处。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远不是一个偏隘的物理学家,而是一个具有广阔眼界的科学家,他就否认辩证法对他的科学事业有过任何用处。相反,在辩证法盛行的中国……当然,科学家不专不能有所发现发明。专了,总不免眼界狭隘,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书呆子的通病,这并不可怕。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批评自由、学术自由,天然地成为消除片面性的解毒剂。有这些自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综合的世界观。《十万个为什么》对你的综合的世界观有帮助没有?我看有帮助,比什么辩证法的说教的效果要大得多。
3.西方科学技术的猛烈发展,是因为不存在辩证法的教条之故。“辩证法”作为批判的即“破”的武器,是有巨大价值的。一旦它成为统治的思想,他的整体性的真理,它的“一元主义”,都是科学发展的死敌――对不起,我说得也许太愤慨太严重了一些。然而,历史明显地证明,不存在辩证法的教条 (亦即辩证法未成为统治的思想) 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这是偶然的吗?不是。举几个实例就可以知道。罗素的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控制论和基本上承袭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原则的辩证法是抵触的,然而它是电子计算机的哲学基础。苏联先是骂,后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但是,只要辩证法继续是教条,苏联永远不可能成为电子计算机这类划时代发明的故乡。
再举一个例,玉米、高粱、以及一切植物的品种改良,现在盛行一种新技术,叫做什么杂交,所依据的是孟德尔-摩尔根理论,辩证法加以指斥、拒绝、有过一个20年代的苏联科学院院长为此送掉了命。现在又默默地引入这种新技术了。然而哲学问题不解决,永远只能引入而不能创新,永远不会有“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学术研究。这样的例子还多着呢。所以,我认为,假如真正的科学家,读了《反杜林论》而抛弃他原来习以为常的办法,而来彻底改造思想,成为辩证主义者,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完蛋了。
4.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各有他自己的方法论与世界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说的“理论”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夸张。事实上,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都各有自己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在他自己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不是“承袭”得来的。举例说,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铀,炒了十吨以上的沥青矿,提炼出来几克铀,费了七八年(? )或者更多的时间。这种提炼过程,势必要应用已知的一切化学方法;或者,已知的方法还不够,还要创造出新的化学提炼方法。已知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是适用的;如果要用新的方法,如何推陈出新;这是方法论问题。这种方法论问题只能由她自己来解决,书本和老师没有告诉过她。当然,她摸索前进的道路,前人已经做过许多工作。比如,归纳法,归谬法,她在学校里已经念过;正如她会说话,这种语言能力是从前人那里承袭来的一样。但是,切合这个特殊发明的具体方法,是从旧材料中推陈出新来的。就这个意义上说,新的科学发现,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方法论的创造。
方法论就是哲学。我上面这些话,无非是说,第一个人 (当然不是泛指芸芸众生) 有他自己的哲学。所以,唯有多元主义而不是一元主义,才是符合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求的。再说,凡在科学上有创造发明的人,虽然他的创造发明,对揭示大自然的秘密来说,不过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粒沙子”(居里夫人语),然而他总会陶醉于他的成就,总会以偏概全。他既戴上了他自己制造的有色眼镜,他自然会有一种通过这副眼镜所见的世界――世界观。这并无害处。以一个人而论,是以偏概全;多少人的“偏”凑合起来,也就接近于全了――不过要求新闻、言论、出版等等的自由。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偏(偏来偏去、颠颠拐拐)中蹒跚行进的。假如上面说的不错,那么黑格尔有他自己的眼镜,马克思、恩格斯也有他们自己的眼镜,对不对?人各有自己的眼镜,那很好。可怕的是,有一种钦定的眼镜,限定一切人全得戴上,否则……马克思、恩格斯的眼镜,从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无数种眼镜中的一种,是百花中的一花 (注:马克思地下有知,肯定会赞成我这种说法。参见马克思全集第1卷论出版法的文章。 又参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引埃斯库罗斯剧本普罗米修斯的“台词”(见本书“《希腊的僭主政治》跋”) )。唯理主义者总以为他自己的一花是绝对真理;或者用另一种说法,理论(即唯理主义的理性)对于科学总具有指导意义。可是这种指导总不免是窒息和扼杀,如果这种理性真成了钦定的绝对真理的话……
(二) 第1篇第5-8章――自然哲学
《费尔巴哈论》 的副标题叫做《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文内又正式宣告“自然哲学就是最终被清除了。任何使它复活的企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步”(见该书第4章) 。我相信,这是恩格斯跟杜林啃酸果,写他的《自然辩证法》(那分明是不想发表的草稿)以后得出的结果。真的,自然界如此浩瀚广阔,丰富多采,你能添一粒沙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妄想用一种什么哲学体系来一以贯之,那简直是梦呓。黑格尔写他的大逻辑和哲学全书,本来就是梦呓;杜林跟着效法,更是梦呓。恩格斯跟着啃酸果,一半是不得已,当然不能否认,他也还想要搞出一种指导科学的哲学来。到《费尔巴哈论》,他宣告这是“一种退步”,那算是他的宣言了。把《自然辩证法》从草稿里硬挖出来,而且大事鼓吹的是德波林,那是一场悲剧。德波林从这种“后退”的逆流,是想抬出恩格斯增进哲学的权威,要用哲学来指导一切。斯大林不能忍受这分狂妄,把哲学武器没收过来成为“斯家政治”的工具,其结果就是《联共党史》中有名的那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幕,已经是喜剧了。这幕喜剧,在中国排演了而未上演。曾经有过关于“板田模型”的尝试,这是一种包罗自然哲学体系在内新哲学体系的酝酿,为此,还曾指定专人组织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你读了杨振宁与记者的谈话了吧?这种新哲学体系,现在大体收场了,不想演出了。这幕不会演出了的喜剧,更是喜剧化的喜剧。托尔斯泰说得对,人的自视是分数中的分母,分母值愈大,分数值愈小。居里夫人说“沙子”,我实在不由得敬仰她!
◥本◥作◥品◥由◥◥網◥提◥供◥下◥載◥與◥在◥線◥閱◥讀◥
(三)第1篇第3、4、11、12章――辩证法,先验主义和世界模式论
这几章是很有兴趣的,因为其间包括了严重的自相矛盾。让我从坦率地指出自相矛盾开始。恩格斯说,杜林是先验主义。先验就是超越于经验,就是不可以用经验来验证的意思。说杜林是先验主义,就是说杜林的哲学体系不可以用经验来验证。这一批评很中肯,很好。不过,请问:质量互变,矛盾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三个辩证法规律,是可以用经验来验证的吗?恩格斯说能,理由,这是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的辩证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根据我们对于归纳法所作过的透视,凡是你从客观世界观察得来的规律,总不过是或然的规律,决不是必然的规律。你哲学家有多大能耐,你曾经观察过宇宙上下古往今来一切事变,你能超过这个或然性,主张你有权“创造”――不对,按照唯理主义,应该说“发现”,至于“创造规律”则是唯心论了。――好,就说“发现”吧,再问一句,你根据多广泛的观察,说你已经发现出来绝对的普遍的规律了?这是哲学问题。再来一个科学质问。质量互变规律。你怎样解释,现在物理学定义逐渐有全归于数量化的趋势――光波、声波。电波、燃点、熔点、氧化点、温度、压力、光谱分析、天体的光谱分析等等。物理学定义数量化不等于质量互变规律。同样的质问可以适用于另外两个辩证法规律。
已经指出过,恩格斯这三个规律,其实是他所指责为黑格尔的世界模式论的逻辑学的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理念论的精华。他指斥说,这种世界模式论是先验主义,他反对这种先验主义。然而一转身,他又把这种世界模式论的精华撷取过来,称之为辩证法,称之为客观规律,后来又称之为自然辩证法。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么呢?这种自相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恩格斯所反对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至于黑格尔的唯理主义则全套接受下来了。这就是《资本论·跋》所说的头足颠倒,加以改造的意思。然而,唯理主义的理性推理(Reason)是人的一种心里能力。你怎样才能够唯理主义而不唯心主义呢?
真正的, 首尾一贯的唯物主义, 必须是经验主义的。即一方面承认人的头脑(心智)可以通过观察、直观、实验、推理等等一切方法来了解事物的过程,作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这些假设的妥当性限制在哪个范围,其或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