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作者:高利.曼昆_第76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76/76页 下─页
写出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来作出决定。你对自己做出决策的了解是否证明了与这种理论不一样?
回答是否定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并不想对人们如何作出决策提供一种忠实的描述。它是一个模型。而且,正如我们最早在第二章中所讨论的,模型并不打算是完全现实的。
最好的方法是把消费者选择理论作为消费者如何作出决策的一个比喻。没有一个消费者(除非一位职业经济学家)是明确地借助这种理论中包含的最大化来作出决策的。但消费者知道他们的选择要受到自己财力的约束。而且,在这些约束为既定时,他们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达到最高满足程度。消费者选择理论努力用使经济学分析明确的方法来描述隐含的心理过程。
布丁好不好,吃了就知道。理论的检验在其运用。在本章最后一部分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理论运用于有关经济的四个实际问题。如果你选修更高深的经济学课程,你将看到,这种理论为更多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
内容提要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他的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使消费者同样幸福的各种物品组合。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偏好大于对较低无差异曲线上各点。任何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而实现最优。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物品的相对价格)。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低价格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是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收入效应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由低向高的移动上,而替代效应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移动上。
◎消费者选择理论可以运用于许多情况。它可以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有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为什么高工资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劳动供给量,为什么提高的利率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储蓄,以及为什么穷人喜欢实物转移支付。
¤¤
===============

愿好书陪伴你开心每一天:)
本文已阅读完毕,欢迎发表书评!
感謝宇殇秋叶上传分享本文,访问用户主页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