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人革命的序幕,为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由国家树立了榜样。
[149]电灯的发明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念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其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成果,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时白热灯显得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可试来试去,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这个消息一传开,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片混乱。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
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它材料!”
“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
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
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周年。
[150]欧文和他的“新和谐公社”
“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这个“崭新的社会”他已于1824年开始着手创办,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不少人议论纷纷,有人赞扬,有人反对。
那么,欧文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新和谐公社”又是怎么回事呢?-_-!思-_-!兔-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罗伯特 欧文,177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 一个马具匹家里,7岁开始参加劳动。9岁时就当了学徒,在伦敦的一个小店里做事,20岁起在纱厂里当职员,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所以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曾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因此,他总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1800年,欧文与苏格兰一个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这个厂的经理,管理着2500多个工人。这样,他就有条件把自己的理想一步步予以落实。
他在自己的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首先,他把工人的劳动时间,由每天13 14小时缩减到10个半小时,禁止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把各种对工人实行的罚款制度一一取消。其次,他从工人福利待遇出发,尽力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如办起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给青年工人有学习文化的机会,还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对有病或年老的工人进行照顾。
这样,欧文的这个工厂实际变成了贫困阶层的“福利工厂”,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和赞扬。
欧文在管理这个工厂时,他有意识地聚攒了一大笔钱,1823年他提出了建设共产义新村的计划,试图让他的理想更大规模地变为现实。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
欧文站在船上,思绪万千。这次他到美国,与以往历次不同,他要把他长期以来一直萦绕心头的理想社会付诸实施。他要尝试一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为理想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事实证明是可行,世界将为此而改观!
“可是,如果行不通……”欧文不觉暗暗地想“不,一定能够行得通的,这么合理的公平社会怎么会行不通呢!”他不再多想、也不愿再多想了,他横下一条心,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去实现理想。
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立刻去寻找最适合他建立新社会的地方。结果,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园” “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
欧文非常兴奋地带头劳动。他们砍伐树木、焚烧野草,开荒种地,盖房架屋,不久,一个个村落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村外是红花绿草,交相辉映,青山绿水,蜿蜒曲折。林内街道整齐,树木成列,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校、医院,甚至临时休息室,应有尽有。街心花园恬静幽雅,温馨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这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欧文还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他们规定,全体公社成员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琅琅的读书声给全体成员一种欣慰与自豪,他们仿佛看到了“新和谐公社”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全人类的未来。8岁到10岁的儿童。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务等,从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将来为参加工作作好准备。
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厂作工,有的在农田参加农业劳动,或是参加一定的脑力劳动。公社的未来发展,全靠这个年龄段的主力军。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以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
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