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作者:高德拉特_第26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6/61页 下─页
一件,所以机器人只能完成二十一件。”
  “每次彼得的部门落后进度的时候,机器人的进度也跟着落后。但是当彼得交出二十八件的时候,机器人还是只能完成二十五件。也就是说,当最后一批货,总共三十二个零件在四点钟运到这里的时候,在机器人这边,上一批货却还剩下三件没有完成。所以,它没有办法立刻开始焊接最后一批零件。”
  “我现在明白了。”唐纳凡说。
  佛瑞德说:“你知道吗,最严重的时候,彼得的进度落后了十件,真滑稽,这正好是我们最后落后的数目。”
  “这就是我今天早上拼命要解释给你们听的数学原理所产生的效应。前一个作业程序的最大偏离(deviation)会变成下一作业程序的起点。”
  唐纳凡伸手掏出皮夹。他对我说:“我猜我欠你十块钱。”
  我说:“这样好了,与其你付钱给我,何不干脆把钱拿给彼得,让他请他部门的人喝点咖啡或吃吃东西,只是聊表一下谢意,谢谢他们今天下午的辛劳。”
  “对呀,这是个好主意。抱歉今天没办法出货,我希望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我们现在没办法担这种心。我们今天的收获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得好好检讨一下我们的奖励制度。”我说。
  “为什么?”唐纳凡问。
  “你看不出来吗?尽管彼得完成了一百件,还是无济于事,因为我们还是没办法出货。但是彼得他们还自以为了不起。我们平常可能也会这么想,但这是不对的。”我说。
  18 寻找生产瓶颈
  那天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两个小孩都在门口迎接我。我妈妈站在后面,厨房里冒出阵阵蒸汽。我猜她正在做饭,现在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莎朗站在我面前,脸上光彩焕发。
  “你猜发生了什么事?”她说。
  “我猜不到。”我说。
  “妈妈今天打电话来了。”她说。
  “真的吗?”我说。
  我看看妈妈,她摇摇头。“是大卫接的电话,我没有和她说上话。”她说。
  我看看莎朗。“妈妈说什么?”
  “她说她爱大卫和我。”莎朗说。
  大卫补充:“她说她会离开一阵子,但是我们不必为她担心。”
  “她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我问。
  “我问了她,但是她说现在还不晓得。”
  “你有没有要到她的电话号码,好让我打电话给她。”我问。
  他低头看着地板。“大卫!妈妈打电话来的时候,你不是应该要到她的电话号码吗?”我问。
  他嗫嚅着说:“我试了,但是……她不肯告诉我。”
  “喔!”
  “对不起。”大卫说。
  “没关系,大卫,谢谢你的尝试。”
  “大家都坐下来吃晚饭吧!”我妈妈以轻快的语调说。
  这顿晚饭不再那么安静了,我妈妈不断的说话,她尽己所能逗我们开心。她告诉我们经济大恐慌的故事,还有今天我们能有饭吃,是多么的幸运。
  星期二早上,情况稍微正常了一点。妈妈和我合力把小孩送出门去上学,而我也准时去上班。八点半钟,唐纳凡、史黛西、刘梧和雷夫都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们正在讨论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他们比昨天专心多了,或许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我的说法得到证实。
  “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相加起来,就是我们每天要对抗的状况。我想这说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订单延误。”
  刘梧和雷夫正在研究我们昨天记录下来的两张表格。“假如第二个作业程序不是由机器人来担任,而是由人工完成,会怎么样?”刘梧问。
  “我们会有另外一组统计波动,把情况弄得更复杂。”我说,“别忘了,这里只有两个作业程序。想想看,当十个或十五个作业程序都出现依存关系,每个程序在处理每个零件的过程中,都各自出现统计波动时,会是什么状况。更何况有的产品还牵涉到上百个零件。”
  史黛西觉得很困扰,她问:“那么,我们要怎么控制生产线上的状况呢?”
  我说:“这是个价值几十亿美金的问题:我们要怎么控制工厂里面五万个——或甚至五千万个变数呢?”
  “我们必须采购新的电脑主机,才有办法追踪这么多的变数。”雷夫说。
  我说:“新电脑没有办法拯救我们,单凭资讯管理不能让我们把全局掌控得更好。”
  “假如多一点生产时间呢?”唐纳凡问。
  “你真的认为生产时间长一点,就能保证我们一定会完成史麦斯那笔订单吗?”我问他,“昨天以前,我们已经拿到订单多久了?”
  唐纳凡不停的扭着手指。“嘿,我的意思只不过是说,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多一点的现货,来弥补生产过程中的延误。”
  这时候,史黛西说:“生产时间拉长会增加存货,而增加存货不是我们的目标。”
  “好吧,我明白,”唐纳凡说,“我不是要和你争论。我之所以提到生产时间,只不过想知道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转过头来看我。我说:“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必须改变处理产能的方式,我们不能单独的衡量某个资源的产能。真正的产能完全要看它在工厂流程中的位置而定。过去,我们一直想让产能恰好符合需求,以便减少支出,因此才把这个工厂弄得一团糟。我们现在不应该再重蹈覆辙。”
  “但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呀!”唐纳凡说。
  “对,每个人都这么做,或是声称他们是这么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种做法很愚蠢。”我说。
  “那么,其他工厂怎么生存呢”刘梧问
  我告诉他,我自己也很想知道答案。我怀疑每当一个工厂在工程师和经理人同心协力下,采取错误的措施来达到平衡时,危机就出现了,于是工厂就会调动工人,严重加班,或是召回被裁掉的工人,原本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求生存的动力掩盖了错误的信念。
  “或许,该是打电话问钟纳的时候了。”史黛西说。
  我说:“你说得对。”
  法兰花了半小时的时间,才查出钟纳今天在地球上哪个角落,又过了一小时,钟纳才有办法和我们通电话。他一来接电话,我就要另外一位秘书召集大家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起透过扩音器,听听钟纳说的话。他们进来的时候,我正告诉钟纳,在上次健行中,我想通了他告诉我的道理,以及我们从工厂这两个现象所产生的效应中学到了什么。
  我告诉他:“我们现在明白,不应该单独考虑每个部门,试图发挥他们最大的效率。我们应该做的是,让整个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率,有些资源必须比其他资源产能更高,生产线最后面的部分应该要比开头的部分产能更高。对不对?” .
  “说得好。”钟纳说。
  “太好了,很高兴听到我们总算有点进展。”我说,“我打电话给你,是因为我们必须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他说:“罗哥,你们的下一步应该是区分工厂中两种不同的资源。我称其中的一种是‘瓶颈资源’,另外一种呢,很简单,就是‘非瓶颈资源’。”
  我轻声叫大家开始作笔记。
  钟纳继续说:“任何资源,只要它的产能等于或少于它的需求,就是瓶颈。而非瓶颈资源是指产能大于需求的资源。明白吗?”
  “明白。”我告诉他。
  “一旦你能分辨这两种资源,你就会开始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涵义。”钟纳说。
  “但是,钟纳,市场需求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需求和产能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史黛西问。
  他说:“没错,但是正如你所知,你不应该在产能和需求之间求取平衡,你们需要做的是,在产品在工厂中的流量和市场需求之间求取平衡。事实上,为了说明瓶颈和非瓶颈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管理工厂,我拟订了九个原则,这正是其中第一个原则。我再重复一次这个原则:要平衡流量,而不是产能。”
  史黛西仍然很困惑。“我不确定我明白你的话。瓶颈和非瓶颈在什么地方出现呢?”$$
  钟纳说:“我问你,这两种资源之中,哪一种决定了工厂的有效产能?”
  “应该是瓶颈。”
  我说:“没错,这就好像我上个周末健行碰到的那个孩子——贺比。他的产能最小,但实际上,他是决定整个队伍移动速度的关键人物。”
  “那么,应该在哪里平衡你们的生产线呢?”钟纳问。
  “喔,我明白了。”史黛西说,“也就是说,通过瓶颈的流量应该等于市场需求。”
  “基本而言,你说得没错,你总算明白了。”钟纳说,“实际上,流量应该要比需求稍微小一点。”
  “怎么会这样呢?”刘梧问。
  “因为假如流量恰好等于需求,而市场需求下降的话,你就会赔钱。”钟纳说,“但是这个观点还不错,基本上,瓶颈的流量应该等于需求。”
  唐纳凡不耐烦的发出各种杂音,希望能加入讨论。“对不起,但是我认为瓶颈是很坏的东西,只要有可能,我们都应该消除瓶颈,不是吗?”唐纳凡说。
  “不对,瓶颈不一定很坏或很好,瓶颈只是你所面对的现实罢了。我的意思是,找到瓶颈在哪里之后,你必须利用瓶颈来控制通过系统和进入市场的流量罢了。”
  听着听着,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现在想起来我是如何运用贺比来控制健行速度的。
  钟纳说:“我得离开了,你是在会议的十分钟休息时间逮到我的。”
  我插进来。“钟纳,在你离开以前——”
  “怎么样?”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他说:“首先,你们工厂里有没有瓶颈?”
  “我们还不晓得。”我告诉他。
  “那么,你们下一步该做的就是,找出瓶颈在哪里,因为这和你们如何管理资源会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要怎么找到瓶颈呢?”
  “很简单,但是解释起来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想办法好吗?假如你们先好好思考一下,真的很容易。”
  我说:“好吧,但是……”
  他说:“我要暂时和你们说再见了,等你们晓得究竟有没有瓶颈之后,再打电话给我。”扩音器中传来喀哒的声音,然后就是嗡的长音。
  “好了,现在该怎么办?”刘梧问。
  我说:“我想我们先检查所有的资源,拿它们和市场需求比较。假如我们发现有任何资源的需求大于产能,那么我们就知道我们有了瓶颈。”
  “我们找到了瓶颈以后,又怎么样呢?”史黛西问。
  “我猜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