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旧梦:山河永寂》作者:一寒呵_第74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74/167页 下─页
袂翻飞,梦中楼上月下,眉眼依旧。
  
  草色如青,长空雁回。
  独守的滋味不好,夜幕低垂之时,赵匡胤见得街市上点起灯火,空气里满是温润的脂粉花香。
  如果人生能够彻底推翻,这一次,他绝不会跟他跳下去。那样你和我,就都可以放手一搏。
  凌空的那一瞬间便注定此生遗憾。
  可惜你我都不喜欢遗憾这样的字眼。
  
  安东寺晚钟已过。
  街上人影交叠,楼上之人看尽三千繁华,地衔金作埒,水抱玉为沙,苍茫烟雨竟无论如何寻不见一缕天水一色。笙鼎楼至高之处寂静无声,细细地低迷乐音格外清晰,秦淮河画舫香榭惊破丝竹声声,晕着水气便能摇曳人心,江北之人何曾领略如此人间丰饶景致,一行来了便惊叹于这醉骨温婉,流连于江南景致竟能忘乡,赵匡胤想到那几个没出息的随行,不过是见了一面,竟就一夜偷偷议论南国吴王名不虚传。
  他在太多人心里都不真实。所以越发逼得人想要看他的喜怒,想看他若是失了一切,还能不能依旧如故。
  就像这画一样。没了眼目,他还会是谁。
  
  夜深,街市竟无睡意。
  谁家阁楼之上添酒回灯,又是一曲,“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字里行间便知他心意何解,旁人唱起来,就能催断了心肠。
  赵匡胤一直便候于那高阁之上。从傍晚直至入夜,重又到天光微明,来来往往云影蹁跹。他想这一生,同样的错误竟犯了两遍,真可笑,那画上没有眼目也终究还是李从嘉。
  不管怎样费尽心机,也控不住的人。
  
  东宫。
  李从嘉的烧退了,身上仍有汗意,周遭临近清晨温度降下来顿时觉得冷。他于冗长繁复的梦境之中觉得遍体冰寒,衣裳贴在身上却像道锁,缠缠绕绕,突然劈空而来,是女子惊扰的声音。
  很乱。
  酒薄醉易醒。他终于睁开眼睛,从未有过的混乱,思绪,周身。李从嘉望见天色昏惑,一时竟分不清是白昼还是夜晚。
  门半掩着,窗下似有流珠焦急的声音说着些什么。李从嘉开口唤人,娥皇披着衣服进来竟是并未梳洗的面容,他看她如此立时惊得全然清醒,娥皇赶忙替他擦汗,他却只顾着问,“我睡了多久?”
  娥皇奇怪他突如其来的惊讶,“昨天烧得厉害,躺下就睡了。”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方报过卯时。
  李从嘉蓦然起身,掀开那帘子看天色,“我说过昨日傍晚仍有要事。”
  娥皇犹豫,“日落时分我唤你起来过,但见你未醒身子又不适,也就没再...”
  李从嘉说不出此时的心情,从未曾睡得如此昏沉,他确是记得分明,记得笙鼎楼,可是竟然就一直不曾醒过来,急着唤人取衣服来。
  娥皇第一次见他心急。
  “父皇那边去请罪便好,你确是病了,这本也无法...”
  李从嘉背对于她不出声,他的沉默却更让人不敢再多言,娥皇又想起方才流珠说的街上的事情,本想告诉他,见得李从嘉如此着急,又不敢再给他徒添烦扰。
  
  衣裳繁复,层叠地绸带竟成了死结。
  这不是我的本意。天还没大亮,但愿你...还在。
  
  下人伺候着李从嘉终于更衣完毕,他顾不得身子略好一些仍旧四肢酸软便急匆匆欲出门去,娥皇见他临走至门口却突然停住脚步。
  并不转身,一袭浅碧袍子,李从嘉伸手推开门去,额角隐隐作痛,“昨日的药,可是你亲自端来的?”
  一贯的口吻,竟然还有些笑意,像是问她天气可是会下雨一样平常。
  娥皇一愣,流珠恰在门外候着,门被他一推开立时听得真切,她想着王妃昨日也忙了一天,抢着答道,“王妃亲自顾着熬好又端进来的,唯恐我们不小心误了药效。”
  李从嘉颔首,没有什么表情,走出去,侧目天边见得太阳即将升起,夏风拂面依旧只觉得冷。
  
  出了御街马车行入通往花行街的集市,驾车的下人也是奇怪吴王不赶着去驿馆议事竟只吩咐去笙鼎楼。刚刚不过卯时却见得人影重重,四下里俱是百姓惶恐之音,李从嘉抬起软帘,出来得匆忙都顾不及叫飘蓬随行,他望出去就见得人人向着花行街的方向指指点点,不由奇怪,开口询问,“前路如何?”
  车夫擦着汗不断地张望过去,半晌惊讶地回禀,“回王爷,许是...许是出了事...黑烟漫天...看不清楚...”
  李从嘉心下一沉,面上依旧,声音却低沉异常,“赶去花行街,无论如何必须到达笙鼎楼。”
  “是。”
  马车疾驰而去。
  
  




第一百二十四章 倾魂为君殇(下)

  入了花行街才知严重,竟是四下烟气弥漫,李从嘉嗅得灼烧气味再次望向外边,临街的市集摊子俱是逃散开去甚至顾不得仔细收拾。
  “王爷,笙鼎楼起火了!”
  “什么!”他是真的维持不住,再次掀帘望见笙鼎楼近在眼前,火光熊熊铺天盖地,清雅的木质楼台灼烧之后散开的黑烟被晨风一吹立即飘向整条街市。
  “停!”
  不过就是几十米的距离了,李从嘉下车的时候几乎能够觉出周身的热度骤升。难怪方才流珠惊得在窗下和娥皇禀告,定是知道外面出了事。
  娥皇却没有告诉自己。
  
  李从嘉望着那几乎付之一炬的楼阁定定站于烟气之中,下人过来劝其快走,他却丝毫不予理会。
  那是金陵最富盛名的清雅之地,一贯是贵族子弟文人墨客所偏爱的清幽场所,此时楼顶黑烟浓烈四下俱是火光冲天,他望那顶楼,早就成了黑灰颜色,空剩下轮廓,飞檐歪斜,几欲倾塌下来。
  李从嘉紧紧握着那镯子。
  “若是你还敢负约,我就一把火烧了金陵城。”于是那时候自己应过的,李从嘉分明答应过不会。
  其实他不是个会骗人的人,不是有多清高,而是因为多数时候,连谎言都懒得去说。
  李从嘉看着那堆燃不尽的心火,想起服下的药。如同初约凤凰台一般,他曾经真心实意地想要见到他。
  
  身后的侍卫按捺不住冲过来护他上车,李从嘉无论如何也不肯,径自争执之中突然有衣着官炮之人骑马火速奔来,见了李从嘉急得险些从马上坠下来。
  李从嘉莫名地镇定下来,每到出了事情的时候众人慌乱,他便几乎是自然而然成了那个担待的人,好像谁都可以慌,都可以乱,他永远都不可以。
  李从嘉看来者满面是汗,笙鼎楼又已经烧成如此模样,恐怕是驿馆也要不保,却没想到下官跪地禀告,“太傅一夜不知所踪临近卯时归返突下急令,方才北朝之人尽数赶往江边返回。我们如何也留不住,亦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跪在地上吓得直抖,赵匡胤可是千万得罪不得,他突然就要渡江而返,定是出了差池。
  他宁愿听见赵匡胤烧了驿馆,可是他没有,他只是要离开。
  李从嘉瞳色深重,他深深吸气,腹腔之间依旧都是飞灰烟气,“你先起来。”
  “王爷!”
  “随我去江畔渡口。”
  
  李从嘉一行人顾不得再想笙鼎楼的大火,最快速度赶往江畔。
  太阳升起的时候。
  赵匡胤下令渡江。
  船驶离岸边,远远地望见那一身夜雨的人下马迎风。
  依旧是举世无双的风姿,引得船边众人皆是贪望,刚刚还咒骂着南国猖獗礼数不周,此时蓦然无声,他总有让人为之倾倒的一切,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赵匡胤见得江水东流,离岸不过百丈。死死地按住栏杆竟是盛怒之下全无了理智。⑩⑩
  
  岸上李从嘉缓缓向江边走,身后众人焦急之下不知所措只得呆立当场,看着吴王一步一步向着江水而去,却又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四下寂静,唯有江涛翻涌。
  
  赵匡胤遥望他唇齿开合,却再也听不清楚他的字句,李从嘉微笑着看船上之人渐行渐远,他对着满川不尽更不知道还能说给谁听,“赵匡胤,赵匡胤。”想说很多,出口的却只有三个字。
  天意弄人,此绝非我本意。
  我以为此生再不得见到你,却真的能够再回到凤凰台之上,我以为年少荒诞一场,恣意纵情,天南地北老死无从凭记,却真的能够再见你执剑扬眉。
  原来我以为的一切都是错的。
  李从嘉脚步不停,只看他。
  身影愈发远离,天险横绝,人力不可抗之。
  
  “赵匡胤,我倦了,”他依旧带笑,身后的人却惊叫出来,“原来李从嘉如此可怜。我想做的事情竟然从来不得善终,我不想手足相争,不想弘冀哥哥死,不想做太子,不想对不起娥皇,不想...”那步子执拗不肯停下,直走到了浅滩处依旧如故,“不想你走...”
  身后的人惊声大叫冲过来,李从嘉直直地向那江水之中走。
  
  远处船板之上,赵匡胤眼中锋芒顿现,几乎是一瞬间窒息,“李从嘉!”
  这个时侯,你还想折磨我。
  
  一箭劈断江水横空向着李从嘉而来,李从嘉闭上眼睛,“你若早肯如此,定会好过得多。”
  耳边的风声。
  这一生,他后不后悔?李从嘉努力思考这个问题,眼前却全是石台之上的剑痕。身后不断接近自己的脚步声,自己就此而去,这些人又能如何,竟盼那箭快一些,再快一些。
  其实不过分毫的时间。
  清脆的碎裂声。
  
  赵匡胤一箭射得极准,确是射向他,却仅仅只是射向他的腕子,气力之大李从嘉承接不住摔在江边,身后的人团团将他围住,全然惊得说不出话来。
  手腕一松,什么东西碎裂开来,他微微抬起些手,竟没伤他筋骨,腕子上的千年檀木镯冲掉了大部分的力量,何况....
  李从嘉看着一旁掉落于地上的箭,那样的时刻赵匡胤竟情急之下扯下官帽之上的玉石一掌拍于箭尖之上射了过来,玉石平滑,四分五裂。
  他还想着,不能伤了李从嘉。
  否则这一箭能碎了他的骨。
  
  赵匡胤想射碎木镯,从此,他们之间的约定就全然两清。
  你欠我一命,所以你想死,也要我的允许。
  
  他抬手想挥去那木屑,虽然有所缓冲但是如此距离一箭碎掉的镯子崩开尖锐木刺,深深地扎进了肉里,立时还不曾见血,李从嘉竟也没觉得疼,刚要起身,却猛然发现,那镯子竟是空的。
  难怪他曾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