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作者:严歌苓_第43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43/55页 下─页
都能替你弄到几个月病假,只要你给她几两元宵馅,或者一条肥皂,或者几捐挂面。小菲知道老爷子的寂静十分纯粹,十分密室,针插不进水渗不透,别想问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想见谁,身上哪里不对劲。她只是在隔壁房间听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去给他换杯水,或掺他去一趟厕所。厕所在这三户人同住的小型杂院忙得车水马龙,老爷子站在门外沉默如常,如同老教授要走进阶梯教室,心有成竹地出现在崇拜他的学生们面前。有时小菲搀着他,知道已经迟了,他等得了,他的腹泻等不了。小菲替他洗脏了的内裤,他也没有特别的感激之词。一切尽在不言中是他的风尚。

快到新年的时候,老爷子说:“妹妹能回来过年吧?”

他心里最牵念的原来是欧阳雪。小菲说大概不行,她的新兵训练才开始不久。他不说什么了。又过两天,他说:“弟弟呢?他能回来过年吧?”他无望见几千里之外的孙女儿,把希望降低一步。他有两年多没见他的小儿子了。

小菲给欧阳庾的农场拍了一封电报,告诉他老爷子病重。第二天又拍一封,说老爷子病危。新年当天,欧阳庾给一个看管押了回来。看管一看,就觉得上了当:老爷子虽在床上,但神志气爽,见儿子进门,淡淡一笑,说:“回来啦?”

儿子的眼神却是惊诧的。他在这个简陋的家里看到的卧床老人已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他一丝微笑也装不出来,木头一样挪到床边,坐在了床沿上。他拉起父亲萎缩了的手。这样的举动在他们父子之间从未发生过,至少没当小菲的面发生过。小菲热闹忙绿,为那个看守让座让茶,满嘴甜言蜜语。小菲的一生到了这一段,总算学会油滑了,尽管撒谎还欠功力。看管很年轻,十来分钟就让一团火热的小菲暖化了,开口闭口地“阿姨”。小菲的母亲也深知为人之道,煎了几个白糖猪油元宵端上来,说过年还执行任务,真是好孩子!背过身她和小菲咬耳朵,说汤圆粉子生了虫,原来是要倒掉的,幸亏没倒,用细箩筛了一遍,大虫子筛出去了,小虫子在汤圆粉里凑个分量。

这时欧阳庾四处看一眼,同时叫:“欧阳雪!”

小菲说:“你们队长没告诉你?!”

“告诉什么?”他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他的神经质是这两年失眠的恶果。

“她当兵去了。”

“当兵?!”

“去青海当兵了。”

他的神经眼看着松弛下来。突然又问:“为什么去青海?”

“当兵的,去哪里身不由己。”小菲母亲这时插话。“比到乡下种田好。她种田能从地里收到锅里?别作孽了。巷子里家家都有孩子下乡插队。插队的都吃不饱。叫什么不好,叫‘插队’,买豆腐插队的让人骂死!”

小菲知道母亲不是不识时务,她只是怕气氛太闷,和大家逗逗。

到了中午,看管已像是来走亲戚的。小菲的母亲招待他吃了午饭,给他几角钱,作为出门的车费和公园、动物园门票钱。来省城一趟不容易,逛去吧,欧阳庾能跑了?跑到哪里都要户口,光有户口没用,还要居民粮油本,就算有它到别处也领不到粮票、油票,只能在这个居民区领。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户口,跑得了户口跑不了粮票,所以小伙子尽管放心地去逛,逛完回来吃晚饭。

看管放心地逛去了。小菲想把欧阳庾的两天假延长。她把家里的洗衣粉、白糖、过年特别供应的黄花菜和香油包了一个礼包,装进一只网兜,提着便要出门。母亲把她叫住说:“大头蚕一条,脑子一包水。礼物提在网兜里怎么行?”她边说边找出一个旧布包,把东西一样样放进去,交待小菲假如那人肯帮忙给欧阳庾开病假,才把礼物拿出来。放在网兜里,帮不帮忙他都看见东西了,好意思再从他眼前拎走吗?

可是没人肯帮一个被看管在劳教农场的人开病假条。小菲傍晚往家走,想到多年前话剧团闹的一场笑话,一个年轻学员特别爱吃猪肝,在一次宴会上吃了好几桌的卤猪肝,第二天大便漆黑,把他吓坏了。有经验的老演员说那是胃出血,把他送进了急诊室。化验结果的确是胃出血四个“+”,立刻住了院。第三天他就出院了,说他拉出来的不过是在肚子里变色的卤猪肝。

小菲跑到一个熟食店去买卤猪肝。营业员说好久没货了,要买就是卤拱嘴卤耳朵。天已经晚了,她突然发现一个推小车的小伙在叫卖卤菜。他的小车上有个玻璃货柜,里面摆着切好的卤猪肝、卤千张、卤豆腐干。小菲买了一斤猪肝,回到家里,发现只有上面几片是猪肝,下面全是红薯面蒸熟后切成的薄片。慢说在昏暗天色里难分辨,就是在点灯的室内看,它们也酷似猪肝。母亲说人没心肝,猪也没心肝了。

晚上小菲的母亲把看管带到她的住处,让他住里屋,她得把小伙子伺候好,全仗他跟着看管队长撒谎,欧阳庾才能续几天假。

新年第三天,老爷子早晨不想吃早饭,只是闭着眼静静地躺着。必须送医院了。而老爷子一听,便说:“不用去,蛮好的嘛。”他声音游走了不少,只剩下了气息。母亲对小菲悄悄说:“不吃饭,就不会再吃了。”果然,他一天只喝了几杯加了糖和盐的水。

当天夜里,小菲和欧阳庾都守在老爷子身边。过了一点钟,老爷子忽然用游丝般的声音说:“去睡吧,明早见。”

他们在隔壁躺下。不知为什么,两人抱得紧紧的。闹钟上起来,一小时响一次。他们总是轻轻走到老爷子身边,听听他的呼吸。呼吸弱是弱,但平稳均匀。第二天早晨,冲了一杯蛋花糖水,一勺勺喂,喂下去半杯,老人便筋疲力尽了。自来水突然停了,楼上楼下的人都拿着锅碗瓢盆去不远的消防站接水。队伍转了八道湾,小菲往家拎水,让欧阳庾和母亲各占两个位置。

水拎到楼上,小菲马上去看看老爷子,设法喂他一些水。她发现水也喂不进去了。但老人依然安详地一呼一息,气流从他鼻子呼出,越来越细,越来越柔。她凑到他耳边说:“爸爸,我们去医院吧?”

他不摇头也不睁眼,眉宇舒展出一个笑意。小菲想,他的意思是:我很舒服,别麻烦我了。

她跑下楼,把欧阳庾从接水的队伍里找出来。回到老父亲身边,他的气息已若有若无。

欧阳庾看看小菲。他从来没经历过这样重大的时刻。小菲坐下来,把老人的手放在自己手心上。老人的手修长洁白,没一颗老年斑。那手轻轻蜷缩,成一个空心拳头。小菲不去动他,松松地把那空心拳头托住。体温从温热到温凉,拳头放开了。与世无争,撒手归去。

他们在老人面前抱紧,一声不响地流泪。过了一会,两人开始为他擦洗,更衣。有过金钱、地位、汽车、洋房的老人穿了一件四成新的布衬衫和七成新的棉袄走了。棉袄还是前年小菲给他买布做的。一个读了七十多年书的人临终床前一本书也没有。是因为全读进心里了,还是因为他把读书这桩圣事都看破了?

殡葬定在新年第五天。欧阳庾给贵州的哥哥打电话,哥哥在外地出差,嫂子接了电话,哭了几声,忽然问:“听说你们那里黑市菜油好买,多少钱一斤?”欧阳庾反应不过来,嫂子便请求和小菲直接通话。她说她想趁参加殡葬的时机买几十斤菜油回去,贵州买不到黑市菜油。这时欧阳庾已反应过来,叫小菲告诉她别来了,火葬场太繁忙,父亲的追悼会排不上号,所以决定不开了。

“怎么不开了呢?”小菲放下电话在隔音间里就问。

“我父亲不愿意开。”

“他告诉你的?”

“不用他告诉我。他什么都想得开,会为一个追悼会想不开?如果他知道来参加他追悼会的人主要是想采购紧缺食品,他倒会想不开的。跟我父亲,这些都用不着,他生前用不着,死后更用不着。”

丧事办完,欧阳庾回农场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做了个砂锅鱼头。小菲去一家小食铺打掺水啤酒。这个小食铺不知哪儿来的门路,常常有啤酒卖,尽管它无泡沫无滋味。买啤酒必须买五香煮花生或炸耦盒之类,花生大半走油,耦盒是空盒子。你一看店员的样子,就是在明告诉你:我就坑你了,怎么样?小食店还经营阳春面、肉丁面、猪肝面。小菲正盘算,五香花生和藕盒哪个让她吃亏小些,一个女顾客从昏暗的店里走出来。是孙百合。

但小菲马上就明白跟她相认已不可能。孙百合的头发长了,但她把它梳成一支冲天羊角,上面系了个肮脏的粉红蝴蝶结,身上还是那件狐皮外套,却血迹斑斑,到处破绽。从狐皮下露出一截长裙子,不知什么颜色了,边缘全被踩烂。她慢慢地走到门口大灶前,把一个付了款的竹筹码交给下面条的师傅。のの

“两碗阳春面?”师傅问。

她点点头。小菲现在看的是她的背影,像一片随时迎风起舞的枯叶。她把面孔转向马路。绝顶优美的侧影。就在那一瞬,她的眼睛还那么智慧。这一侧的太阳穴有一块伤,血痂已紫黑。总有人想找个看不顺眼的人揍揍,孙百合一定总让他们看着来气,所以碎砖碎石就照着她砍来。

小菲不用问也知道她为什么疯了。只是觉得如此大乱的世界,一个如此美丽的女疯子太不好做了,危险处处都是,包括那些邪恶的危险。假如有一点可能性,她都会帮她避开那些危险。

阳春面煮好了,那个师傅面慈心软,在面汤里加了颇大一块猪油。“端进去吃吧?”师傅问她。

她摇摇头,从背影看也知道她在微笑。她将背在肩上的皮包打开,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倒进包里。师傅“哎呀”一声。她又端起第二碗面,不急不缓地再次倒进包里。面汤从包底淋出来。她的狐皮大衣不久也热气腾腾了。她从小菲身边走过,虽然顾盼如旧,但小菲断定她什么也没看进眼里。她像睁眼瞎一样空张着无怨无悔的眼睛。

她走后店里最凶恶的女店员说:“好可惜,这么漂亮个人!”

小菲回到家,饭桌已摆开。她和欧阳庾都没抱怨以水充数的啤酒。母亲把煤炉提到屋里,砂锅里的鱼头还在小声咕嘟。不一会,啤酒居然把从来不醉的小菲弄得昏昏然起来。

“你记不记得那次你挨皮带,我在台下喊‘不要触及皮肉’?……”

他看着她。他当然记得。

“有一个女人,穿件狐皮大衣,站在你右边,你还记得她吗?”

他想也不必想,点点头。这样一个女人,慢说男人过眼不忘,像小菲这样的标志女人,相忘都忘不了。

“我刚才看见她了。”小菲说,把剩在茶缸里的啤酒喝完。

他等在那里。故事肯定不会结束在这儿。

“她还那么好看。我从来没见过比她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