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作者:郎咸平_第24頁
在线阅读
上─页第24/36页 下─页
士康的微薄利润就可能受到特别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用最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保证每一个人每天高速度地做同样的枯燥单调工作,而且你不能犯错,因为你一犯错富士康就得赔钱。这是谁的问题?当然还是苹果。
我们媒体今天骂富士康,明天是不是要骂另外一家公司?骂来骂去都没什么意义,你难道没有发现中国的OEM都是富士康的水平吗?而且我告诉你,绝大部分的工厂还不如富士康呢。中国每一家的OEM几乎都是在像苹果这种大厂的环节控制之下挣扎求生存的。而更可悲的是什么?骂到最后我们发现,真正的黑手竟然还逍遥法外。只要苹果这些企业存在,中国OEM企业就一定是这种惨状,80后、9O后自杀状况也不会得到任何改善。如果你再逼迫富士康,它要是关门的话,你将有40万人失业。而这40万人转到别的工厂结果是一样的,说不定更糟糕。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议价条件?将苹果的利润分一点给我们的劳工,当然这是痴人说梦。读者知道苹果赚多少钱吗?按照财务报表研究结果显示,苹果的毛利率是70%,净利率40%,而富士康呢?中国的OEM呢?只有2%左右。所有自杀的代价,我们自己扛,自杀的痛苦农一代扛,我们社会扛。但是军事化管理,压榨我们的80后、90后得到的所有利润不是富士康拿了?不是,那是谁?苹果。而现在富士康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成了替罪羊了,成了受害者了,记住,它是被苹果害的。其实中国的OEM都是一个个的富士康,所有富士康的员工对于富士康而言都只是螺丝钉,一个没有自我、只按照富士康要求每天做一样工作的小螺丝钉、小可怜虫。但是富士康对于苹果而言也没有自我,它也只是一个小螺丝钉,它也是按照苹果的要求,每天做一样工作的小螺丝钉。只是富士康这个小螺丝钉之下有着更多的小小螺丝钉,而这个小小辉丝钉没有办法适应这个系统,最后自杀了,于是我们的媒体就把所有过错都归于富士康这个小螺丝钉身上,而真正的幕后黑手苹果反而逍遥在舆论之外。

三、什么是拯救富士康的希望

背景提示
2010年5月底,苹果公司派出独立调查组赴富士康调查员工自杀事件,此后,苹果公司表示,将向富士康让利1%至2%。6月初,有消息称,苹果已经与富士康达成共识,将给富士康代工的苹果产品提供2%的补贴,即在原定代工费基础上再增加2%,以缓解富士康加薪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在很多人为工人工资水平提高感到欣喜的同时,有报道指出,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正在由沿海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迁移,而苹果的补贴也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富士康模式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超越流水化生产,避免“富士康悲剧”发生的更好的生产方式呢?

最后我想给读者提一个新的生产流程—细胞式生产流程。这个案例在我所写的《思维》那本书中详细介绍过。这个流程是由日本的佳能创造的,其实过去佳能也采用了福特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一个照相机透过流水线进行组装,A安装一个螺丝,B安装一个盖子,C安装一个镜片,ABC这三个工人这一辈子都做同样的枯燥工作,所以日本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因为太有挫折感,薪水又不高,工作又枯燥。最后佳能决定放弃流水线,改成圆桌的流程,这就叫做细胞式生产流程。10个人围一桌,同样的照相机就由这10个人做,而不经过流水线了。他们不是你插一个螺丝,我插一个镜片,而是这10个人边做边聊,聊聊儿女,话话家常,所以工人就不会被异化了,人性化的沟通又开始了。我插个螺丝,然后你放个镜片。你去吃饭了,上厕所了,我帮你装镜片。也就是每一个人每样工作都会,他不是一辈子就只装镜片,而是整个照相机里面所有零配件他都会装。也就是说,佳能把流水线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换成一个人性化的生产方式,而且这10个人什么工作都会做。你以为很费时间吗?你以为效率低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正是因为边聊天边工作的人性化,效率反而提高了。如果是流水线的话,一个人跑去上厕所还得了啊?所有的流水线都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住了。
读者应该理解整条流水线的员工是不能请假的,所以在富士康请假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你请假的话,你那个针谁插?你那个针不插上去的话,后面的工作都没法做了。所以一个人请假,组长就要找别人替你,但是别人只会做他们的工作,没人会做你的工作,所以不能让你请假。富士康员工抱怨请假主管总是不批,因为你请假的话,整个流水线就立刻停掉了。可是细胞式呢?你请假,没关系,我帮你做就是了,明天你再帮我做,因为我什么都会。
如果公司只有一条流水线的话,每一个人就必须连续工作,因为流水线是不能断的。你不能说流水线转一半吧,那不可以的。可是细胞式就不一样。如果圣诞节过后销量下跌怎么办?工厂原先有100个细胞,现在只用5O个细胞做就好了,另外50个细胞的员工干脆放假算了。相比而言,流水线必须走完整个流程才能做出整个产品,所以不然就是零,不然就是100%,不能只做一半。可是一旦换成细胞式的话,就很有弹性,万一到了复活节,到了圣诞节,100个细胞就一起工作。所以对于富士康而言,可以考虑生产方式再创新,不要老是拘泥于过去流水线军事管理模式。你看,细胞多么具有人性化?虽然不是一个军事化管理,但是加入更多人性因素之后,和流水线相比,效率是不是就能提高一些了呢?看看佳能,1997年,佳能废除了16000米长的流水线,采用细胞式生产方式。1998年,也就是第二年之后开始取得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不可想象吧?其中佳能集团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因为采用了细胞式生产方式之后,一年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0%。公司的利润率由1999年的2%,提高到了2004年的10%,升幅达到5倍之多。而且佳能每位员工的贡献利润在1999年到2000年单年内升幅高达80%,2004年的百分比更是1999年的4倍。

延伸阅读
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细胞式生产方式和传送带生产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循环往复。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迎来了和上个世纪70年代相似的经营环境。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已经不再适应低迷的需求。再加上日本厂家已经意识到了和海外进行成本大战的危机,无传送带的生产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在这20年间,传送带又沉积了不少的“灰尘”,从而产生了彻底废除传送带、重新给制造生产线瘦身的必要。
“传送带式生产线—细胞式生产线—传送带式生产线—细胞式生产线”这个循环往复的变迁,对于工厂来说也是必然的。不仅仅是传送带生产方式,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在走过20年道路之后,都必然沉积许多的痼疾。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引入某种生产方式超过20年,生产线上的工人就会成为生产线所塑造的奴隶。工人们只知道这一种生产方式,很难深入思考去挖掘根本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车间的一种风气。公司在引入生产方式时,当然会冷静地判断其优、缺点。可是如果从一进公司就以某种生产方式进行劳动的话,就无从得知引入它时的背景和经历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线的工人们全是以“传送带方式”培养出来的。由于本身并没有参与建立传送带方式的经历,所以他们并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和原则。因此就会产生“制造生产线本来就是传送带的天下”的臆想,就算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去冷静地思考生产效率问题。
此外,一直使用20年之后,生产线的无用功部分就一定会越积越多。这就像灰尘沉积一样,对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尤其是传送带方式,它的重型设备很多,成本也非常高,所以无法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变革。这也是固有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
本文摘自[日]酒卷久的《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本.作.品.由..網.友.整.理.上.傳.

第十二章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走不出去: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汽车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约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这是中国车企首次全面收购国外豪华品牌。尽管李书福一再强调“吉利是古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会有两套经营管理班子,服务于不同的消费群体”。但媒体对于两种文化能否和谐交融,尤其是对吉利如何妥善处理工会关系感到疑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并不平坦。从首钢接手秘鲁铁矿的噩梦连连,到上汽并购韩国双龙的落荒而逃,劳资纠纷一直是中企“出海”的困局所在。目前沃尔沃的工会已经同意吉利收购,但要想驯服这匹斯堪的纳维亚的野马,吉利要做好经历一番颠簸的准备。

一、 沃尔沃:“美妇”还是“弃妇”?
二、
腾中收购悍马,现在看来也只是一场闹剧,而吉利收购沃尔沃,看来是要玩真的了。我看吉利收购沃尔沃跟腾中收购悍马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完全不靠谱,一个是不太靠谱。大家都知道,沃尔沃汽车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原来是瑞典的著名汽车品牌,而沃尔沃汽车公司也曾经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在1999年4月1日,它被福特汽车公司出资64.5亿美元正式收购。仅仅过了11年的时间,沃尔沃就被抛弃了。而现在,中国吉利却又要以1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沃尔沃百分之百的股权。只有13年造车史的吉利,要迎娶已有80年造车史的沃尔沃,用李书福自己的话说,农村青年李书福竟然迎娶了斯堪的纳维亚的美妇人!我看我们得首先搞清楚,这个农村青年迎娶的究竟是“美妇”还是“弃妇”,美是美,弃是弃,意思差得远了。
沃尔沃是福特汽车在1999年买入的,整整10年都没有什么起色,这背后不仅仅是福特的失败,更是以收购打开豪华轿车市场这种战略的彻底失败。实际上,福特当初为了这个梦想,专门成立了独立的豪华汽车集团,当年在这个战略下福特不仅收购了沃尔沃,而且还收购了非常知名的阿斯顿马丁、捷豹、水星、路虎这些顶级的欧洲豪华车品牌。可是很快顾客就发现,除了商标是沃尔沃的之外,很多东西都变成福特品质了。为什么呢?因
上─页 下─页